饼坯型电连接器及智能型风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60602发布日期:2023-06-15 02:32阅读:37来源:国知局
饼坯型电连接器及智能型风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计算机系统的散热领域,特别是一种饼坯型电连接器及一种智能型风扇装置。


背景技术:

1、计算机系统需要耗散由电子组件产生的热量,以将组件(如cpu、gpu)温度保持在选定的临界温度下或低于选定的临界温度,若超过临界温度,则组件可靠性会受到影响。然而,随着每一代计算机处理器在计算效能上的提高,发热率亦随的增加。虽然最近几代桌面计算机的微处理器(cpu)产生的热量大约为100w,但预期下一代cpu将产生近300w的热量。此外,当前几代图形处理器(gpu)产生约450w的热量,且预期下一代gpu将产生600w的热量。

2、随着温度敏感电子组件的发热率不断增加,用于耗散或排除计算机中废热的方法得以发展。举例而言,先前几代的桌面计算机包括一风扇,以自计算机排出热空气,同时将新鲜冷空气抽入计算机中。并且,随着处理器效能的提高,发热率亦随之增加,计算机外壳已并入额外风扇,以更有效地用计算机外部的新鲜冷空气取代计算机中的热空气。

3、与这一冷却需求增加的趋势同时,计算机爱好者选择用辅助照明,例如,基于led的照明系统来装饰其计算机系统。随着系统风扇及装饰性照明系统的数目不断增加,以有效及美观的方式管理电缆布放(例如,电源线及数据电缆)变得越来越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饼坯型电连接器及智能型风扇装置,以减少或消除电缆布放,从而减少或消除视觉混乱。同时亦可减少或消除布缆及先前需要大量人工才能按序安装的其他组件。

2、本发明的一种饼坯型电连接器,包含:一壳体外壳,其自一第一末端延伸至一第二末端,其中该壳体外壳的该第一末端界定一第一凹陷开口,而该壳体外壳的该第二末端界定一第二凹陷开口,该壳体外壳还界定一外表面,该外表面具有一接近该第一末端定位的第一定位区域及一接近该第二末端定位的第二定位区域,各第一定位区域及各第二定位区域为设置用于机械地抓住另一设备的一相应定位区域;

3、第一复数个悬臂,其与相应第二复数个悬臂相对配置,其中该第一复数个悬臂及该第二复数个悬臂定位于该壳体外壳的该第一凹陷开口内,其中该第一复数个悬臂及该第二复数个悬臂中各悬臂中的每一者界定一电接触区域;及

4、第三复数个悬臂,其与相应第四复数个悬臂相对配置,该第三复数个悬臂及该第四复数个悬臂定位于该壳体外壳的该第二凹陷开口内,其中该第三复数个悬臂及该第四复数个悬臂中各悬臂中的每一者界定一电接触区域,其中该第一复数个悬臂中各悬臂中的每一者与该第三复数个悬臂中各悬臂中的一相应者电耦接,且该第二复数个悬臂中各悬臂中的每一者与该第四复数个悬臂中各悬臂中的一相应者电耦接。

5、可选地,该第一复数个悬臂中的每一悬臂为一单片,并连续设置使之与该第三复数个悬臂中的各悬臂相对应。

6、可选地,该第二复数个悬臂中的每一悬臂为一单片,并连续设置使之与该第四复数个悬臂中的各悬臂相对应。

7、可选地,还包含一第一保持器,该第一保持器设置用以将该第一复数个悬臂相对于该第三复数个悬臂保持在一固定位置中。

8、可选地,还包含一第二保持器,该第二保持器设置用以将该第二复数个悬臂相对于该第四复数个悬臂保持在一固定位置中。

9、可选地,该壳体外壳包含一第一外壳及一第二外壳,其中该第一外壳界定该壳体外壳的该第一末端、该第一凹陷开口及该第一定位区域,其中该第二外壳界定该壳体外壳的该第二末端、该第二凹陷开口及该第二定位区域。

10、可选地,该第一外壳自该壳体外壳的该第一末端延伸至一第一中间末端,其中该第二外壳自该壳体外壳的该第二末端延伸至一第二中间末端,其中该第一中间末端与该第二中间末端彼此相邻地定位。

11、可选地,该第一中间末端与该第二中间末端彼此抵接。

12、可选地,该第一中间末端与该第二中间末端彼此接合或熔接在一起。

13、可选地,该第一凹陷开口界定一第一内壁及一第二内壁,其中该第一凹陷开口相对于该第一复数个悬臂及该第二复数个悬臂重设大小,从而在该饼坯型连接器自一互连基板的一边缘连接器脱离时,界定该第一复数个悬臂中的每一者与该第一内壁之间的一第一间隙及该第二复数个悬臂中的每一者与该第二内壁之间的一第二间隙,且在该饼坯型连接器与一互连基板的一边缘连接器啮合时,使该第一复数个悬臂抵住该第一内壁并使该第二复数个悬臂抵住该第二内壁。

14、可选地,该第一保持器与该第二保持器彼此相对地定位,从而将该第一复数个悬臂与该第二复数个悬臂相对地定位。

15、可选地,该第一外壳围绕该第一保持器的一第一部分及该第二保持器的一相应第一部分延伸,从而使该第一保持器与该第二保持器相互抵住。

16、可选地,该第二外壳围绕该第一保持器的一第二部分及该第二保持器的一相应第二部分延伸,从而使该第一保持器与该第二保持器相互抵住。

17、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智能型风扇装置,包含:一风扇转子,其界定一旋转轴并具有一轮毂及复数个风翼,该复数个风翼中的每一者自该轮毂沿径向向外延伸,该风扇转子界定一旋转外周;

18、一电动马达,其具有一转子,该转子设置用以推动该风扇转子围绕该旋转轴旋转;

19、一壳体,其界定用于接纳该风扇转子的一管道区域,该管道区域与该旋转轴同轴对准并沿其纵向自一第一面延伸至一第二面,其中该转子定位于该管道区域内,且该管道区域相对于该旋转外周重设大小,从而在该风扇转子与该管道之间界定一间隙,其中该壳体进一步界定沿该旋转轴之纵向自该第一面延伸至该第二面的一侧壁,该侧壁具有一外表面;

20、一连接器埠,该连接器埠自该侧壁的该外表面凹陷,该连接器埠内具有一舌部,该舌部界定一第一主表面及一相对第二主表面,该舌部界定一边缘连接器,该边缘连接器具有外露于该第一主表面上的第一复数个电触点及外露于该第二主表面上的第二复数个电触点,其中该舌部进一步包括复数个导电轨道,该复数个导电轨道中的每一者与外露于该第一主表面上的各电触点中之一者及外露于该第二主表面上的各电触点中之一相应者电耦接;

21、复数个电连接及一逻辑总线,该逻辑总线将该复数个电连接中的每一者与该复数个导电轨道中的至少一者电耦接,将复数个该电连接中的每一者与外露于该舌部的该第一主表面上的各电触点中之一者及外露于该舌部的该第二主表面上的各电触点中之一者电耦接。

22、可选地,该控制逻辑包含一处理器及一含有复数指令的内存,当该等指令由该处理器执行时,使该控制逻辑控制该电动马达的一速度。

23、可选地,该控制逻辑包含一逻辑总线,且其中该第一复数个电连接包含一第一传输线及一第二传输线,其中该第一传输线与该复数个导电轨道中之一第一者电耦接,且该第二传输线与该复数个导电轨道中之一第二者电耦接。

24、可选地,该控制逻辑包含一微控制器及自该第一传输线、该第二传输线或两者至该微控制器的一分接连接。

25、可选地,该连接器埠为一第一连接器埠,该智能型风扇装置还包含一第二连接器埠,该第二连接器埠相对于该风扇转子在与该第一连接器端口相对的一位置处自该侧壁的该外表面凹陷。

26、可选地,该第二连接器埠包含界定一第一主表面及一相对第二主表面的一舌部,该舌部界定具有外露于该第一主表面上的第一复数个电触点及外露于该第二主表面上的第二复数个电触点的一边缘连接器,其中该第二连接器埠的各外露电触点中的每一者电耦接至该第一连接器埠的各外露电触点中的一相应者。

27、可选地,中该控制逻辑包含具有一第一传输线及一第二传输线的一逻辑总线,其中该第一传输线将该第二连接器埠的各电触点中之一者与该第一连接器埠的各外露电触点中的该相应者电耦接,而该第二传输线将该第二连接器埠的各电触点中的另一者与该第一连接器埠的各外露电触点中的该相应者电耦接。

28、可选地,该控制逻辑进一步包含一微控制器及自该第一传输线、该第二传输线或两者至该微控制器的一分接连接。

29、可选地,该微控制器包含与该马达电耦接的一输出连接,该输出连接用于将一信号传达至该马达以控制该马达的一速度。

30、可选地,该微控制器设置用以藉由与该马达耦接的该输出连接输出一脉宽调变信号。

31、可选地,更包含一可控辅助件,其中该输出连接为一第一输出连接,该微控制器包含与该可控辅助件电耦接的一第二输出连接,该第二输出连接用于将一信号传达至该可控辅助件以控制该可控辅助件的操作。

32、可选地,该可控辅助件包含具有复数个可照明组件的辅助照明,其中该微控制器设置用以控制该辅助照明的每一可照明组件独立于该辅助照明的每一其他可照明组件的照明状态、亮度及颜色中的一或多者。

33、可选地,该风扇转子为一第一风扇转子,该电动马达为一第一电动马达,该壳体为一第一壳体,且该连接器埠为一第一连接器埠,其中该智能型风扇装置还包含:

34、一第二风扇转子,其具有一轮毂及复数个风翼;

35、一第二电动马达,设置用以推动该第二风扇转子旋转;

36、一第二壳体,其中该第二风扇转子在该第二壳体内可旋转地耦接,该第二壳体界定具有一外表面的一侧壁;

37、一第二连接器埠,其自该第二壳体的侧壁的该外表面凹陷,该第二连接器埠内具有一舌部,该舌部界定一第一主表面及一相对第二主表面,该舌部界定一边缘连接器,该边缘连接器具有外露于该第一主表面上的第一复数个电触点及外露于该第二主表面上的第二复数个电触点;及

38、一饼坯型连接器,其具有界定与该第一连接器埠的该凹槽互补的一外围轮廓的一第一末端及复数个内部连接器插脚,各内部连接器插脚相对于该第一连接器埠的各外露触点互补配置,从而在该饼坯型连接器的该第一末端与该第一连接器埠接合时抵住该第一连接器埠的各外露触点;该饼坯型连接器进一步具有界定与该第二连接器埠的该凹槽互补的一外围轮廓的一第二末端,及复数个内部连接器插脚,各内部连接器插脚相对于该第二饼坯型连接器埠的各外露触点互补配置,从而在该饼坯型连接器的该第二末端与该第二连接器埠接合时抵住该第二连接器埠的各外露触点。

39、可选地,该饼坯型连接器的该第一末端与该第一连接器埠接合,而该饼坯型连接器的该第二末端与该第二连接器埠接合,该智能型风扇装置还包含一用于将该饼坯型连接器的该第一末端保持在该第一连接器埠中的第一掣子及一用于将该饼坯型连接器的该第二末端保持在该第二连接器埠中的第二掣子。

40、可选地,当该饼坯型连接器与该第一连接器埠及该第二连接器埠接合时,该第一壳体的该侧壁与该第二壳体的该侧壁相配合。

41、可选地,该控制逻辑为一第一控制逻辑,该智能型风扇装置更包含一第二控制逻辑,该第二控制逻辑具有第二复数个电连接,每一该电连接将该第一复数个电触点中之一者及该第二连接器埠的该第二复数个电触点中之一相应者电耦接。

42、本发明的另一种风扇装置,包含:一风扇转子,其界定一旋转轴并具有一轮毂及复数个风翼,该复数个风翼中的每一者自该轮毂沿径向向外延伸,该风扇转子界定一旋转外周;

43、一电动马达,其具有一转子,该转子设置用以推动该风扇转子绕该旋转轴旋转;

44、一壳体,其界定用于接纳该风扇转子的一管道区域,该管道区域与该旋转轴同轴对准并沿其纵向自一第一面延伸至一第二面,其中该转子定位于该管道区域内,且该管道区域相对于该旋转外周重设大小,从而在该风扇转子与该管道之间界定一间隙,其中该壳体进一步界定沿该旋转轴的纵向自该第一面延伸至该第二面的一侧壁,该侧壁具有一外表面;

45、一互连基板,其界定一轮毂及自该轮毂向外延伸并横跨该壳体的该管道区域的复数个支柱,该互连基板进一步界定复数个电轨道,每一电轨道将该互连基板的至少一个区域与该互连基板的另一区域电耦接,其中该电动马达安装至该互连基板的该轮毂上的。

46、可选地,还包含一设置于由该互连基板界定的该复数个支柱中的至少一者上的可照明组件。

47、可选地,该互连基板为一第一互连基板,该风扇装置进一步包含一第二互连基板及安装至该第二互连基板上的一可照明组件。

48、可选地,该第一互连基板与该第二互连基板彼此电耦接。

49、通过带有内部电互连的一饼坯型电连接器可将该冷却风扇与另一冷却风扇结合,从而扩展该逻辑总线,同时以自用户视野隐藏的方式实现电互连。

50、本发明涉及网络可控式冷却风扇及辅助件,以及控制器及通信网络的相关形态。举例而言,一些是关于用于在计算机系统中安装及操作被选复数个风扇的系统、方法、及组件,其方式与先前方法相比,可以减少或消除电缆布放,从而减少或消除视觉混乱。而且,还可致能额外功能性,同时亦减少或消除布缆及先前需要大量人工才能按序安装的其他组件。作为一个示例,一饼坯型电连接器可将一风扇及其照明组件电耦接至一控制系统,以及将该风扇之壳体与另一风扇壳体实体耦接(例如,以形成一风扇数组、或一“风扇组”),其方式为自视野隐藏电缆布放及实体连接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