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射频继电器传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39633发布日期:2023-02-03 19:52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射频继电器传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射频继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射频继电器传动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射频同轴继电器单刀多掷射频继电器传动结构中,实现动触点运动的推力,返力,方向固定等重要结构,往往需要不同的结构件来实现不同的功能。多个结构件之间需要配合,互相制约,控制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实现动触点运动的推力,返力,方向固定等重要结构,往往需要不同的结构件来实现不同的功能。多个结构件之间需要配合,互相制约,控制难度较大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射频继电器传动结构。
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射频继电器传动结构,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的底部安装有电磁线圈,在所述壳体的中部设有放置触点的放置位,在所述壳体的上部设有传动结构,通过所述传动结构使动触点与静触点连通或断开;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组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磁钢、动铁芯、连杆、固定柱、推杆和弹性件;所述磁钢套设在所述壳体的上端的内部,所述动铁芯设在所述磁钢的内部,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动铁芯固定,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推杆的一端固定,所述推杆的另一端固定所述动触点;所述固定柱的底部从所述壳体的顶部贯穿并延伸至静触点的同一水平面;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柱的外壁固定,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推杆的外壁固定。
5.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传动组件还包括推返结构;所述推返结构的上表面与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推返结构的下表面与所述推杆一端固定。
6.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推返结构包括固定座和簧片;所述簧片安装在所述固定座内;所述簧片包括基体,在所述基体外边沿设有卡部、定位部和受力部;所述卡部卡入到所述固定座的相应位置,所述定位部卡入到所述推杆的外壁,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受力部的表面固定。
7.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卡部包括第一卡部、第二卡部和第三卡部;所述第一卡部固定在所述基体的后端,所述第二卡部固定在所述基体的左侧,所述第三卡部固定在所述基体的右侧;所述第一卡部卡入所述固定座的尾部;所述第二卡部与所述第三卡部的结构为垂直镜像;所述第二卡部与所述基体的连接处的一侧开设定位缺口,所述定位缺口的缺口朝向所述第一卡部;所述第二卡部与所述基体的连接处的另一侧为浮动区域。
8.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定位部包括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的结构为垂直镜像,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定位支撑部、定位连接部和定位卡接部;所述支撑部一端与所述基体固定,所述定位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垂直固定,所述定位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卡部的一端垂直固定,所述定位卡部的另
一端向所述受力部方向延伸。
9.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受力部包括受力板和限位部;所述受力板一端与所述基体固定,所述受力板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部固定;所述受力板的两侧与所述定位部有活动间隙。
10.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座的尾部护板设有便于所述簧片的第一卡部插入的固定裂缝,所述固定裂缝在所述尾部护板的中部,使所述第一卡部与所述固定座的内部底板存有间隙。
11.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座的左侧护板和右侧护板分别设有第一凹口和第二凹口,所述第一凹口与第二凹口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凹口将所述左侧护板分割为前左侧护板和后左侧护板,所述前左侧护板的一端与第一凹口连接面为平整面;所述前左侧护板处的另一端为倾斜状;与第一凹口连接所述后左侧护板的端面设有第一缝隙,使所述第二卡部的一侧卡入到所述第一缝隙内。
12.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推杆的一端的外表面上端设有卡位凹槽,所述卡位凹槽的结构与所述弹簧片的定位部结构相匹配,所述定位凹槽的数量及位置与所述弹簧片的定位部结构相匹配。
13.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受力部与所述基体在或不在同一个水平面上。
14.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为:本结构采用简洁设计,通过推返结构中的固定座和簧片的结合,簧片的卡部、定位部和受力部的结构特征与之相应配合的固定座的结构特征,使其能够实现动作、返回、方向固定的功能,实现工艺性良好并且可靠性高的结构设计。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簧片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簧片与固定座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16.根据以上附图说明, 1-动铁芯;2-连杆;3-固定座;4-弹簧片;5-推杆;6-弹性件;7-动触点;8-电磁线圈;31-尾部护板;32-固定裂缝;33-第一凹口;34-后左侧护板;35-前左侧护板;41-基体;42-第一卡部;43-第二卡部;44-定位部;45-受力部;431-定位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18.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射频继电器传动结构,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的底部安装有电磁线圈8,在所述壳体的中部设有放置触点的放置位,在所述壳体的上部设有传动结构,通过所述传动结构使动触点7与静触点连通或断开;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组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磁钢、动铁芯1、连杆2、固定柱、推杆5和弹性件6;所述磁钢套设在所述壳体的上端的内部,所述动铁芯1设在所述磁钢的内部,所述连杆2的一端与所述动铁芯1固定,所述连杆2的另一端与所述推杆5的一端固定,所述推杆5的另一端固定所述动触点7;所述固定柱的底部从所述壳体的顶部贯穿并延伸至静触点的同一水平面;所述弹性件6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柱的外壁固定,所述弹性件6的另一端与所述推杆5的外壁
固定。
19.需要说明的是:当电磁线圈8通电时,电磁线圈8产生吸附力,使磁钢内的动铁芯1向电磁线圈8方向移动,动铁芯1同时带到连杆2也向电磁线圈8方向移动(向下移动),连杆2带动推杆5同步向下移动,同时,与推杆5连接的弹性件6发生形变,这是,推杆5上的动触点7移动到动触点7的放置位处,使静处点放置位上的静处点与动触点7抵接,从而使动触点7与静处点连通;当电磁线圈8失电时,电磁线圈8没有吸附力,因为弹性件6(簧片)发生形变后没有外力,这时弹性件6要恢复初始状态,弹性件6的反力带动推杆5向上移动,随之连杆2和动铁芯1也恢复到初始状态,相应的推杆5上的动触点7离开动触点7的放置位,随之动触点7与静触点断开。
20.实施例2,所述第一传动组件还包括推返结构;所述推返结构的上表面与所述连杆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推返结构的下表面与所述推杆5一端固定。
21.需要说明的是:推返结构安装在所述连杆2与所述推杆5的连接处,通过推返结构,使其能够实现动作、返回、方向固定的功能,实现工艺性良好并且可靠性高的结构设计。
22.实施例3,如图2和3所示:所述推返结构包括固定座3和簧片;所述簧片安装在所述固定座3内;所述簧片包括基体41,在所述基体41外边沿设有卡部、定位部44和受力部45;所述卡部卡入到所述固定座3的相应位置,所述定位部44卡入到所述推杆5的外壁,所述连杆2的另一端与所述受力部45的表面固定。
23.需要说明的是:推返结构中的固定座3和簧片的结合(簧片放置在所述固定座3内),当电磁线圈8通电时,连杆2向下移动的压力,是固定座3内的簧片也发生形变,并且簧片也带动推杆5向下移动,相应的动触点7也移动到动触点7放置位内,从而使动触点7与静触点连通;第一种动触点7与静处点连通断开状态:当电磁线圈8通电时,电磁线圈8产生吸附力,使磁钢内的动铁芯1向电磁线圈8方向移动,动铁芯1同时带到连杆2也向电磁线圈8方向移动(向下移动),连杆2带动推杆5同步向下移动,同时,与推杆5连接的弹性件6发生形变,这时,推杆5上的动触点7移动到动触点7的放置位处,使静处点放置位上的静处点与动触点7抵接,从而使动触点7与静处点连通;当电磁线圈8失电时,电磁线圈8没有吸附力,因为弹性件6(簧片)发生形变后没有外力,这时弹性件6要恢复初始状态,弹性件6的反力带动推杆5向上移动,随之连杆2和动铁芯1也恢复到初始状态,相应的推杆5上的动触点7离开动触点7的放置位,随之动触点7与静触点断开;而本内容中第二种动触点7与静处点连通断开状态:在第一种动触点7与静处点连通状态下,在连杆2与推杆5之间增加了推返结构,通过连杆2推到推返结构中簧片的受力部45,使簧片发生形变,并且簧片向下移动(簧片的形变产生力量)使推杆5下移至使动触点7与静触点连通;在第一种动触点7与静处点断开状态下,当推返结构中的簧片的形变产生的力量,增加使连杆2向上移动的第二种外力(簧片的形变产生的返力),从而使连杆2和与之相连的动铁芯1能更快的恢复初始状态,从而达到动触点7与静触点快速断开。
24.通过簧片的卡部卡入到所固定座3上,第一,防止在对簧片的受力部45施加外力时,使簧片的基体41脱离固定座3;从而使簧片的受力部45在收到拉杆的向下压力时,无法发生形变;第二,通过卡部卡入到所述固定座3上,防止在对簧片的受力部45施加外力时,使簧片的基体41发生形状,从而使簧片的受力部45发生形变时,受力部45的返力减弱。
25.通过定位部44卡入到所述推杆5的外壁,防止在对簧片的受力部45施加外力时,推杆5发生旋转,从而造成动触点7无法准确的放入到动触点7放置位上,无法使动触点7与静触点连通,相应的下次动触点7与静触点也无法实现连通。
26.实施例4,如图2和3所示:所述卡部包括第一卡部42、第二卡部43和第三卡部;所述第一卡部42固定在所述基体41的后端,所述第二卡部43固定在所述基体41的左侧,所述第三卡部固定在所述基体41的右侧;所述第一卡部42卡入所述固定座3的尾部;所述第二卡部43与所述第三卡部的结构为垂直镜像;所述第二卡部43与所述基体41的连接处的一侧开设定位缺口431,所述定位缺口431的缺口朝向所述第一卡部42;所述第二卡部43与所述基体41的连接处的另一侧为浮动区域。
27.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第一卡部42,使簧片与所述固定座3的尾部固定,在对簧片的受力部45施加外力时,簧片的基体41能够稳固的安装在固定座3,无法脱离;通过第二卡部43和第三卡部,使簧片在受力部45施加外力时,使簧片的基体41发生形状,从而使簧片的受力部45发生形变时,受力部45的返力减弱。
28.在第二卡部43与所述基体41的连接处的一侧开设定位缺口431,同样,在第一卡部42与所述基体41的连接处的一侧开设定位缺口431;在将簧片放置到固定座3时,在受力部45收到外力形变时,如果基体41要发生形变,那么首先会从第一卡部42与第二卡部43处发生形变,相应的第一卡部42和第二卡部43会脱离所述固定座3,在第一卡部42和第二卡部43在发生形变的同时,首先会从定位缺口431处发生形变,这样就不会使整个第一卡部42和第二卡部43脱离固定座3,会先从定位缺口431处发生形变,然后延伸至整个第一卡部42和第二卡部43。
29.所述定位部44包括第一定位部44和第二定位部44,所述第一定位部44和所述第二定位部44的结构为垂直镜像,所述第一定位部44包括定位支撑部、定位连接部和定位卡接部;所述支撑部一端与所述基体41固定,所述定位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垂直固定,所述定位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卡部的一端垂直固定,所述定位卡部的另一端向所述受力部45方向延伸。
30.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第一定位部44和第二定位部44的两个所述定位卡接部分别卡入到推杆5上部相对两侧外壁的卡位上,从而防止簧片的受力部45在收到外力时,推杆5发生旋转。
31.所述受力部45包括受力板和限位部;所述受力板一端与所述基体41固定,所述受力板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部固定;所述受力板的两侧与所述定位部44有活动间隙。
32.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受力板的两侧与所述定位部44有活动间隙,本方案中的活动间隙,为了能够适应不同规格的推杆5。
33.所述固定座3的尾部护板设有便于所述簧片的第一卡部42插入的固定裂缝32,所述固定裂缝32在所述尾部护板的中部,使所述第一卡部42与所述固定座3的内部底板存有间隙;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第一卡部42与所述固定座3的内部底板存有间隙,使簧片的基体41与固定座3的内部底板同样也留有间隙;通过间隙,可以使簧片的受力部45能够最大限度的进行下压和反弹力留有空间。
34.所述固定座3的左侧护板和右侧护板分别设有第一凹口33和第二凹口,所述第一凹口33与第二凹口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凹口33将所述左侧护板分割为前左侧护板35和后左侧护板34,所述前左侧护板35的一端与第一凹口33连接面为平整面;所述前左侧护板35处的另一端为倾斜状;与第一凹口33连接所述后左侧护板34的端面设有第一缝隙,使所述第二卡部43的一侧卡入到所述第一缝隙内。
35.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前左侧护板35的一端与第一凹口33连接面为平整面,所述前左侧护板35处的另一端为倾斜状;并且结合第一缝隙,使簧片的卡部卡入到第一凹口33时,当簧片的受力部45受到外力时,如果簧片的基体41发生形变,首先从定位缺口431处发生形变,然后因为簧片的卡部卡入到第一缝隙,并且前左侧护板35一端是平整面,前左侧护板35另一端为倾斜状,相应的会使平整面处卡部不发生折弯,而倾斜状处卡部则发生折弯变形,但是不会使簧片的卡部脱离第一凹口33处,从而最大限度使受力部45受到最大外力,相应的受力部45的外力也随之增加。
36.进一步,固定座3还设有受力孔,所述受力孔与所述弹簧片4的受力部45在同一个垂直平面内,通过连杆2的另一端部穿过受力孔与受力部45连接。
37.所述推杆5的一端的外表面上端设有卡位凹槽,所述卡位凹槽的结构与所述弹簧片4的定位部44结构相匹配,所述定位凹槽的数量及位置与所述弹簧片4的定位部44结构相匹配。
38.实施例5,如图1所示:放置触点的所述放置位设有第一动触点7放置位、静触点放置位和第二动触点7放置位;所述静触点放置位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中部中间位置;所述第一动触点7放置和第二动触点7放置设置在所述静触点放置位两端。
39.所述传动结构包括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和所述第二传动组件结构相同;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分别带动第一动触点7和第二动触点7做向下运动,使第一动触点7和第二动触点7分别与静触点的两端抵接,从而使第一动触点7、静触点和第二动触点7连通。
40.一种射频继电器传动结构还包括使静触点固定的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一端从所述壳体的顶部延伸至静触点放置位、并与静触点的上表面固定;在所述定位杆的一端下表面设有受力件,所述受力件与静触点上表面的形状一致。
41.实施例6:所述受力部45与所述基体41在或不在同一个水平面上。
42.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弹簧片4的受力部45与所述弹簧片4的基体41不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时;有两种状态;其一所述弹簧片4的受力部45在所述弹簧片4的基体41的水平面的上部;其二 所述弹簧片4的受力部45在所述弹簧片4的基体41的水平面的下部;所述弹簧片4的受力部45与所述弹簧片4的基体41在同一个水平面上。
43.本结构采用简洁设计,通过弹簧片结构的设计,使其能够实现动作、返回、方向固定的功能,动作返回一体化,并具备方向固定作用,实现工艺性良好并且可靠性高的结构设计。
44.以上所述的本发明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