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升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42714发布日期:2023-03-29 02:34阅读:69来源:国知局
温升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池测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温升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2.动力电池作为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其温度特性直接影响电动车的性能、寿命和耐久性,因此在电池出厂之前,电池模组的温升测试尤为重要。
3.电池模组通常与液冷板一起安装,通过液冷板的冷却使电池模组保持在最佳的工作环境。而现有的电池模组在出厂之前,仅通过数值仿真对电池模组进行温升测试,并未进行液冷板与电池模组的配合进行验证,因此现有的温升测试数据不准确,影响电池模组安全和控制策略的制定。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温升测试装置,以解决当前的电池模组的温升测试数据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5.为解决上述方案,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6.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温升测试装置,其包括:
7.液冷板,内设有供冷却介质流动的液冷道;以及
8.至少两个流量控制阀,与所述液冷板固定连接,所述流量控制阀的一端内嵌于所述液冷道内,且至少两个所述流量控制阀沿冷却介质流动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流量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液冷道的流通面积;
9.其中,与至少两个所述流量控制阀对应的所述液冷道的流通面积相异。
10.在本技术的温升测试装置中,所述液冷板包括:
11.第一表面,用于承载待测装置;
12.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的两侧,以及所述液冷道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一侧面或所述第二侧面平行;
13.其中,所述液冷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或所述第二侧面的至少两个第一孔,所述第一孔的数量和所述流量控制阀的数量相同,所述流量控制阀通过所述第一孔与所述液冷板固定连接。
14.在本技术的温升测试装置中,所述流量控制阀包括:
15.控制主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孔的外侧;
16.延伸段,设置于所述控制主体上,且与所述控制主体连接,设置于所述第一孔内;
17.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延伸段上,且与所述延伸段连接;以及凸起构件,设置于所述压力传感器上,且与所述压力传感器可转动连接;
18.其中,所述凸起构件设置于所述液冷道内。
19.在本技术的温升测试装置中,所述第一孔的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结构,所述延伸段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结构;
20.其中,所述延伸段通过所述外螺纹结构和所述内螺纹结构与所述液冷板旋转连接。
21.在本技术的温升测试装置中,所述流量控制阀还包括套设与所述延伸段上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孔的内径。
22.在本技术的温升测试装置中,所述液冷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的两侧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以及所述液冷道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三侧面及所述第四侧面垂直;
23.其中,所述液冷板的进口设置于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中的一者上,所述液冷板的出口设置于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中的另一者上。
24.在本技术的温升测试装置中,所述温升测试装置还包括:
25.至少两个支撑杆,设置于所述液冷板的第一表面上,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和所述液冷板固定连接;
26.至少两个支撑平台,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和所述支撑平台连接,一个所述支撑平台与至少一个所述支撑杆连接,所述支撑杆用于调节所述支撑平台的高度。
27.在本技术的温升测试装置中,所述液冷板设有多个第二孔,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孔的螺纹配合,以调节所述支撑平台的高度;和/或
28.所述支撑平台上设置有多个第三孔,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孔的螺纹配合,以调节所述支撑平台的高度。
29.在本技术的温升测试装置中,所述温升测试装置还包括液冷机,所述液冷机与所述液冷板的进口和出口连接,所述液冷机用于向所述液冷板提供冷却介质。
30.在本技术的温升测试装置中,所述温升测试装置还包括:
31.数据记录仪,用于记录待测装置的温度分布数据和所述液冷道在不同区域的冷却介质分布数据;
32.主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液冷机输入至所述液冷道的冷却介质的流量。
33.有益效果: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温升测试装置;该温升测试装置包括液冷板和至少两个流量控制阀,该液冷板内设有供冷却介质流动的液冷道,该流量控制阀与该液冷板固定连接,该流量控制阀的一端内嵌于该液冷道内,该流量控制阀用于控制该液冷道的流通面积,至少两个该流量控制阀沿冷却介质流动方向间隔设置,且与至少两个该流量控制阀对应的该液冷道的流通面积相异;本技术通过在液冷板内设置至少两个流量控制阀,以使该液冷板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冷却强度,模拟了电池模组在不同流阻区间内的温度变化状态,消除了当前的电池模组的温升测试数据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34.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35.图1为本技术温升测量装置中液冷板的俯视结构图;
36.图2为本技术温升测量装置中流量控制阀的结构图;
37.图3为本技术温升测量装置的结构简图;
38.图4为本技术温升测量装置中支撑平台俯视结构图;
39.图5为本技术温升测量装置中各模块的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1.请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温升测试装置100,其包括液冷板10和与所述液冷板10固定连接的至少两个流量控制阀20。
4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液冷板10内设有供冷却介质流动的液冷道11;所述流量控制阀20的一端内嵌于所述液冷道11内,所述流量控制阀20用于控制所述液冷道11的流通面积。
43.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所述流量控制阀20沿冷却介质流动方向间隔设置,且与至少两个所述流量控制阀20对应的所述液冷道11的流通面积相异。
44.本技术通过在液冷板10内设置至少两个流量控制阀20,以使该液冷板10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冷却强度,模拟了电池模组在不同流阻区间内的温度变化状态,消除了当前的电池模组的温升测试数据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45.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温升测试装置100可以用于对电池模组或其他需要散热构件进行温升测试。
46.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冷却介质可以为水或矿物油等冷却液。
47.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48.请参阅图1,在本技术的温升测试装置100中,所述液冷板10可以包括第一表面101、第一侧面102、第二侧面103、第三侧面104和第四侧面105。
4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102和所述第二侧面103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面102和所述第二侧面103位于所述第一表面101的两侧,以及所述液冷道11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一侧面102或所述第二侧面103平行;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侧面102和所述第二侧面103可以平行设置。
5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侧面104和所述第四侧面105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侧面104和所述第四侧面105位于所述第一表面101的两侧,以及所述液冷道11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三侧面104和所述第四侧面105垂直设置;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三侧面104和所述第四侧面105可以平行设置。
5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液冷道11在所述液冷板10内可以为蛇型流道或者直流道等,图1所示的所述液冷道11的流道结构为蛇形流道;其次,由于所述液冷道11的延伸方向时刻变化,本技术将液冷道11的进口141至液冷道11的出口142所指的方向为所述液冷道11的延伸方向,例如图1中的x方向为所述液冷道11的延伸方向。
5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101主要用于承载待测装置,例如电池模组可以通过螺栓或其他固定构件与液冷板10上的固定孔12固定连接,冷却介质填充与液冷道11内,以对位于第一表面101上的电池模组进行冷却。
5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液冷板10还可以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102和/或所述第二侧面103的至少两个第一孔13,所述第一孔13的数量和所述流量控制阀20的数量相同,所述流量控制阀20通过所述第一孔13与所述液冷板10固定连接。
54.请参阅图1,所述温升测试装置100可以包括第一子流量控制阀21、第二子流量控制阀22和第三子流量控制阀23,以及所述液冷板10还可以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102的一个所述第一孔13和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103的两个所述第一孔13,所述第一子流量控制阀21可以内嵌于所述第一侧面102上的所述第一孔13内,所述第二子流量控制阀22和所述第三子流量控制阀23可以内嵌于所述第二侧面103上的两个所述第一孔13内,所述第一子流量控制阀21、所述第二子流量控制阀22和所述第三子流量控制阀23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一孔13和所述液冷板10固定连接。
5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流量控制阀21与所述液冷道11中的第一截面aa对应,所述第二子流量控制阀22与所述液冷道11中的第二截面bb对应,所述第三子流量控制阀23与所述液冷道11中的第三截面cc对应,所述第一截面aa可以位于所述第二截面bb和所述第三截面cc之间,所述第一截面aa的流通面积可以和所述第二截面bb的流通面积相异,所述第一截面aa的流通面积可以和所述第三截面cc的流通面积相异,或者所述第一截面aa、所述第二截面bb以及所述第三截面cc的流通面积互不相同。
56.在本实施例中,流通面积越小,冷却介质该区域的流动速度越大,冷却效果越差;流通面积越大,冷却介质该区域的流动速度越小,冷却效果越好;因此,本技术利用多个流量控制阀20在液冷道11内限定不同的流通面积,模拟了电池模组在不同流阻区间内的温度变化状态,消除了当前的电池模组的温升测试数据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57.请参阅图2,在本技术的温升测试装置100中,所述流量控制阀20可以包括控制主体201、延伸段202、压力传感器203和凸起构件204。
5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主体201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一孔13的外侧,用于流量控制阀20的信号传输;所述延伸段202可以设置于所述控制主体201上,且所述延伸段202与所述控制主体201连接,并设置于所述第一孔13内;所述压力传感器203可以设置于所述延伸段202上,且与所述延伸段202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203用于测量冷却介质在该位置的流阻;所述凸起构件204可以设置于所述压力传感器203上,且与所述压力传感器203可转动连接,所述凸起构件204可以设置于所述液冷道11内。
5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凸起构件204可以为凸起筋或鳍片,所述凸起构件204在压力传感器203上转动,以与压力传感器203形成任意角度。当所述凸起构件204与所述压力传感器203垂直设置时,即二者呈90
°
设置,此时凸起构件204对液冷道11的阻挡最大,对应的液冷道11的流通面积最小;当所述凸起构件204与所述压力传感器203呈小角度设置时,此时凸起构件204对液冷道11的阻挡变小,对应的液冷道11的流通面积变大,因此凸起构件204与压力传感器203的角度变化可以模拟电池模组在不同流阻区间内的温度变化状态。
6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凸起构件204的角度可以在进入液冷道11之前进行固定,也可以根据控制主体201进行调节。
61.在本技术的温升测试装置100中,所述第一孔13的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结构,所述延伸段202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结构,所述延伸段202通过所述外螺纹结构和所述内螺纹结构与所述液冷板10旋转连接。
6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流量控制阀20还可以通过在所述第一孔13的深度对液冷道11的流通面积进行调控,例如当凸起构件204和压力传感器203垂直设置时,第一子流量控制阀21中的凸起构件204可以位于液冷道11的中心位置,第二子流量控制阀22中的凸起构件
204可以位于液冷道11的中心点靠近所述第一孔13的一侧,第三子流量控制阀23中的凸起构件204可以位于液冷道11的中心点远离所述第一孔13的一侧;对于上述流量控制的位置,第三截面cc的流通面积最大,第二截面bb的流通面积最小。因此,在凸起构件204无法达到模拟条件所需的最大流阻时,可以将流量控制阀20向液冷道11进一步延伸,以增加流阻的可选范围。
63.在本技术的温升测试装置100中,所述流量控制阀20还包括套设于所述延伸段202上的密封圈205,所述密封圈205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孔13的内径。由于延伸段202和第一孔13一般为螺纹连接,因此液冷道11内的冷却介质可能通过螺纹缝隙从第一孔13外溢,所述密封圈205的设置可以阻挡冷却介质的外溢,在保证测量准确性的情况下,保护了流量控制阀20。
64.在本技术的温升测试装置100中,所述液冷板10包括液冷进口141和液冷出口142,所述液冷进口141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三侧面104和所述第四侧面105中的一者上,所述液冷出口142设置于所述第三侧面104和所述第四侧面105中的另一者上。
65.请参阅图1,所述液冷进口141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三侧面104上,所述液冷出口142可以设置于所述第四侧面105上。其次,所述温升测试装置100还包括用于向所述液冷板10提供冷却介质的液冷机80,所述液冷进口141和所述液冷出口142可以与液冷机80连接,以控制所述液冷板10中冷却介质的流量。
66.在本技术的温升测试装置100中,请参阅图3,所述温升测试装置1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两个支撑杆30和至少两个支撑平台40。
6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30可以设置于所述液冷板10的第一表面101上,所述支撑杆30的第一端和所述液冷板10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30的第二端和所述支撑平台40连接,一个所述支撑平台40与至少一个所述支撑杆30连接。例如图3的结构中,一个所述支撑平台40可以通过一个所述支撑杆30与所述液冷板10固定连接。
68.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待测装置的形状具有一定的差异化,仅通过液冷板10上的固定孔12可能无法与待测装置进行稳固连接。所述支撑平台40的设置可以将待测装置垂直方向上的部分固定在支撑平台40上,以及所述支撑杆30的长度可以根据待测装置的高度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尺寸的待测装置。
69.在本技术的温升测试装置100中,请参阅图4,在所述支撑平台40的俯视图方向上,所述支撑平台40的外轮廓为圆形或长方形。
7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液冷板10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孔15,所述支撑杆3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孔15的螺纹配合,以调节所述支撑平台40的高度;或/和,所述支撑平台40上设置有多个第三孔41,所述支撑杆30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孔41的螺纹配合,以调节所述支撑平台40的高度,所述支撑杆30的两端分别嵌入至第二孔15和第三孔41内,以实现支撑平台40和液冷板10的连接。
71.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孔12和所述第二孔15可以贯穿所述液冷板10或不贯穿所述液冷板10。
72.在本技术的温升测试装置100中,请参阅图5,所述温升测试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电源50、数据记录仪60和主控制器70,所述主控制器70可以为电脑等。
7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50用于给待测装置通电,所述数据记录仪60用于记录待
测装置的温度分布数据和所述液冷道11在不同区域的冷却介质分布数据,所述主控制器70用于控制所述液冷机80输入至所述液冷道11的冷却介质的流量。
74.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温升测试装置;该温升测试装置包括液冷板和至少两个流量控制阀,该液冷板内设有供冷却介质流动的液冷道,该流量控制阀与该液冷板固定连接,该流量控制阀的一端内嵌于该液冷道内,该流量控制阀用于控制该液冷道的流通面积,至少两个该流量控制阀沿冷却介质流动方向间隔设置,且与至少两个该流量控制阀对应的该液冷道的流通面积相异;本技术通过在液冷板内设置至少两个流量控制阀,以使该液冷板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冷却强度,模拟了电池模组在不同流阻区间内的温度变化状态,消除了当前的电池模组的温升测试数据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75.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76.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温升测试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