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旁路抛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19453发布日期:2023-05-11 03:09阅读:71来源:国知局
电池旁路抛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电池的抛弃装置,特别是一种通过压力控制实现电池抛弃,通过复位弹簧实现导电排旁路连通的电池旁路抛弃装置。


背景技术:

1、电池指盛有电解质溶液和金属电极以产生电流的杯、槽或其他容器或复合容器的部分空间,能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具有正极、负极之分。随着科技的进步,电池泛指能产生电能的小型装置。如太阳能电池。电池的性能参数主要有电动势、容量、比能量和电阻。利用电池作为能量来源,可以得到具有稳定电压,稳定电流,长时间稳定供电,受外界影响很小的电流,并且电池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充放电操作简便易行,不受外界气候和温度的影响,性能稳定可靠,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发挥有很大作用。电池包括动力电池及其他非动力电池。

2、动力电池即为工具提供动力来源的电源,多指为电动汽车、电动列车、电动自行车、高尔夫球车提供动力的蓄电池。其主要区别于用于汽车发动机启动的启动电池。多采用阀口密封式铅酸蓄电池、敞口式管式铅酸蓄电池以及磷酸铁锂蓄电池。动力电池在电状态时容量最小的那个先充满如果继续充电就可能最小容量的过充电导致锂枝晶的出现导致隔膜刺穿短路导致失火。动力电池内部起火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分隔正极和负极的隔膜发生损坏。如果该组件发生故障,则会在正极和负极接触时产生短路。发生这种情况时,由一系列有机溶剂组成的电解液容易升温并最终着火。

3、若是动力电池着火后,可以把它抛弃出去,其他动力电池还可以串接在一起继续供电,这样可以更有效的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但是在现有的技术中还没有相关的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电池旁路抛弃装置,可以在某个电池着火时把它单独抛弃,其他电池组继续工作。

2、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包括电池箱本体、电池箱盖、电池箱底、电池抛弃止口、电池、第一电池串联导电排、第二电池串联导电排、复位弹簧、支撑块、温控溢流阀,电池箱盖布置在电池箱本体的顶部;电池箱底布置在电池箱本体的底部,并通过电池抛弃止口与电池箱本体相连接;电池布置在电池箱本体、电池箱盖、电池箱底所围成的腔体内,电池的底部与电池箱底的顶部固结在一起,电池的顶部带有电池正极触点、电池析出气体溢出口、支撑块、电池负极触点;第一电池串联导电排的左端穿出电池箱本体壁面后与其他电池组串接在一起,第一电池串联导电排的中间部位布置有导电排正极触点,导电排正极触点与电池正极触点相接触;第一电池串联导电排的右端部位为上升段,左端及中间部位为水平段;第一电池串联导电排的最右端布置有导电排旁路触点;第二电池串联导电排的右端穿出电池箱本体壁面后与其他电池组串接在一起,第二电池串联导电排的最左端部位布置有导电排负极触点,导电排负极触点与电池负极触点相接触;复位弹簧的顶部与电池箱盖的下壁面连接在一起,复位弹簧的底部布置在第一电池串联导电排水平段最右端上壁面,第一电池串联导电排水平段最右端下壁面与支撑块顶部相接触;温控溢流阀布置在电池箱盖上。

3、进一步地,本发明还包括密封圈,密封圈镶嵌在电池箱底的边缘部位。

4、更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中第一电池串联导电排、第二电池串联导电排的结构相同:右端部位为上升段,左端及中间部位为水平段;左端部位布置在一个电池组内,中间部位和右端部位布置在另外一个电池组内;最左端部位布置有导电排负极触点,中间部位布置有导电排正极触点,最右端布置有导电排旁路触点。

5、更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中电池为磷酸铁锂电池。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为: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当电池箱本体、电池箱盖、电池箱底所围成的腔体内气体温度较高时温控溢流阀启动调节作用;当腔体内气压达到抛弃阈值时,电池抛弃止口断裂,电池和电池箱底被迅速抛离出去,同时复位弹簧推动导电排旁路触点与导电排负极触点相接触。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旁路抛弃装置,包括电池箱本体、电池箱盖,电池箱盖布置在电池箱本体的顶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池箱底、电池抛弃止口、电池、第一电池串联导电排、第二电池串联导电排、复位弹簧、支撑块、温控溢流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旁路抛弃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圈,密封圈镶嵌在电池箱底的边缘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旁路抛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池串联导电排、第二电池串联导电排的结构相同:右端部位为上升段,左端及中间部位为水平段;左端部位布置在一个电池组内,中间部位和右端部位布置在另外一个电池组内;最左端部位布置有导电排负极触点,中间部位布置有导电排正极触点,最右端布置有导电排旁路触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旁路抛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为磷酸铁锂电池。


技术总结
一种电池技术领域的电池旁路抛弃装置,包括电池箱本体、电池箱盖、电池箱底、电池抛弃止口、电池、电池串联导电排、复位弹簧、支撑块、温控溢流阀;电池箱底通过电池抛弃止口与电池箱本体底部相连接;电池的顶部带有电池正负极触点、电池析出气体溢出口、支撑块。电池串联导电排的右端部位为上升段,左端及中间部位为水平段;最左端部位布置有导电排负极触点,中间部位布置有导电排正极触点,最右端布置有导电排旁路触点。在本发明中,当腔体内气压达到抛弃阈值时,电池抛弃止口断裂,电池被迅速抛离,同时复位弹簧推动导电排旁路触点与导电排负极触点相接触。本发明解决了电池燃烧爆炸的难点,使电池使用更安全可靠,减少事故发生。

技术研发人员:李承宇,吴静燕,汤培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承宇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