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断电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03144发布日期:2023-03-31 20:28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断电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通断电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2.在航天系统电气联调试验过程中,必须进行供电、断电控制;尤其是当试验过程中出现异常时,电气控制设备必须进行自断电操作,确保各设备的安全性。为减少控制指令功耗,控制指令多采用脉冲的方式,通常控制执行器件多采用磁保持继电器。当磁保持继电器执行断电切换时,在继电器触点断开的瞬间,电气控制设备断电,来自电气控制设备的自断电指令消失,磁保持继电器驱动消失,触点簧片在继电器磁力的作用下回跳,触点重新处于接通状态,随之,电气控制设备重新上电,电气控制设备复位,不再发出自断电指令,导致电气控制设备自断电失败。如公开号为cn203907889u公开的一种用电负载驱动电路及空调器公开了一种负载驱动电路,通过控制器磁保持继电器的三极管分别控制两个线圈控制触点切换,其需要控制器不断输出电流信号来控制三极管以保持磁保持线圈的吸附状态,在主控制器停止输出电流信号后,其常闭触点必然会马上吸合,无法保持长时间的断电或接通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断电控制电路。
4.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5.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通断电控制电路;包括磁保持继电器k1,磁保持继电器k1的第一激励线圈和第二激励线圈分别与供电控制电路和自断电控制电路连接,磁保持继电器k1的触点k1-a公共端、常开触点分别连接电源正极和设备供电端;
6.所述供电控制电路包括串联的供电指令滤波电路和供电控制电源隔离电路,供电指令滤波电路接入供电指令,供电控制电源隔离电路与第一激励线圈连接;
7.所述自断电控制电路包括断电指令滤波电路、断电控制电源隔离电路、断电驱动电路,断电指令滤波电路接入自断电指令,断电指令滤波电路与断电控制电源隔离电路连接,断电控制电源隔离电路分别与第二激励线圈及断电驱动电路连接。
8.所述供电控制电源隔离电路包括固态继电器g1,固态继电器g1的输入端分别接入供电指令,固态继电器g1的正输出端与激励项圈k1-1连接,负输出端与电源负极连接,激励线圈k1-1的正极连接电源正极,固态继电器g1的输入端之间还并联有电阻r2和电容c1,固态继电器g1的真输入端还连接有电阻r1。
9.所述供电指令和固态继电器g1的正负极之间还分别连接有稳压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稳压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的负极与供电指令连接。
10.所述激励线圈k1-1的两端还与二极管d3反向并联,二极管d3的负极还连接有电阻r3。
11.所述断电控制电源隔离电路包括固态继电器g2,固态继电器g2的输入端接入自断
电指令,固态继电器g2的正输入端上连接有电阻r4,固态继电器g2的输出端正极与电源正极连接,固态继电器g2的负极通过电阻r6和电阻r7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电源负极连接,三极管q1发射极与激励线圈k1-2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基极之间并联有电阻r8和电容c4,电阻r6和电源负极之间连接有电容c3。
12.所述激励线圈k1-2的两端还与二极管d4反向并联,二极管d4的负极还连接有电阻r5。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4.1、采用电容储能的方式,延续了当设备断电瞬间时继电器驱动时间,确保了继电器可靠工作,彻底断开触点,避免了当设备断电瞬间无驱动时继电器动作时间不够,导致触点回跳,无法实现设备自断电的功能;
15.2、采用门限、滤波、限流、防反电路,提高供电指令的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
16.3、采用磁保持继电器作为执行部件,可通过脉冲指令进行控制,节省指令功耗。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19.一种通断电控制电路;包括磁保持继电器k1,磁保持继电器k1的第一激励线圈和第二激励线圈分别与供电控制电路和自断电控制电路连接,磁保持继电器k1的触点k1-a公共端、常开触点分别连接电源正极和设备供电端;
20.供电控制电路包括串联的供电指令滤波电路和供电控制电源隔离电路,供电指令滤波电路接入供电指令,供电控制电源隔离电路与第一激励线圈连接;在供电控制电路中,外部供电指令通过稳压二极管d1、电阻r1,经电容c1滤波、电阻r2分压后,驱动光耦/固体继电器g1导通,进而驱动磁保持继电器k1的通电激励线圈k1-1,使触点k1-a动作,将电源输出到供电设备中。
21.自断电控制电路包括断电指令滤波电路、断电控制电源隔离电路、断电驱动电路,断电指令滤波电路接入自断电指令,断电指令滤波电路与断电控制电源隔离电路连接,断电控制电源隔离电路分别与第二激励线圈及断电驱动电路连接。在自断电控制电路中,设备自身发出的自断电指令经电容c2滤波、电阻r4分压后,驱动光耦/固体继电器g2导通,使电源通过g2光耦/固体继电器g2、电阻r6~r8,为电容c3、c4充电,当电容c4电压达到0.7v(三极管q1的驱动电压)时,驱动三极管q1,进而驱动磁保持继电器k1的断电激励线圈k1-2,使触点k1-a断开,切断电源向设备供电。同时,设备输出的自断电指令随之消失,光耦/固体继电器g2截止。此时,电容c3通过电阻r7向c4供电,确保c4电压维持在0.7v,三极管仍处于工作状态,磁保持继电器k1的断电激励线圈k1-2处于驱动状态,触点k1-a继续断开,从而确保继电器触点k1-a的可靠断开,设备可靠完成自断电功能。
22.进一步的,供电控制电源隔离电路包括固态继电器g1,固态继电器g1的输入端分别接入供电指令,固态继电器g1的正输出端与激励项圈k1-1连接,负输出端与电源负极连接,激励线圈k1-1的正极连接电源正极,固态继电器g1的输入端之间还并联有电阻r2和电
容c1,固态继电器g1的真输入端还连接有电阻r1。通过电容c1对供电指令进行滤波,起到抗干扰作用,通过二极管d2对外部控制指令进行防反接保护。
23.进一步的,供电指令和固态继电器g1的正负极之间还分别连接有稳压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稳压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的负极与供电指令连接。通过稳压二极管d1进行其门限设置,通过电阻r1、r2和光耦/固体继电器g1进行其驱动能力设置。
24.所述激励线圈k1-1的两端还与二极管d3反向并联,二极管d3的负极还连接有电阻r3。
25.进一步的,断电控制电源隔离电路包括固态继电器g2,固态继电器g2的输入端接入自断电指令,固态继电器g2的正输入端上连接有电阻r4,固态继电器g2的输出端正极与电源正极连接,固态继电器g2的负极通过电阻r6和电阻r7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电源负极连接,三极管q1发射极与激励线圈k1-2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基极之间并联有电阻r8和电容c4,电阻r6和电源负极之间连接有电容c3。自断电指令为设备发出,通过电容c2对供电指令进行滤波,起到抗干扰作用;电容c3、c4用于自断电指令有效时瞬间进行储能,当电源断电起作用时,自断电指令无效时,电容c3、c4有足够的电能维持驱动三极管q1接通,达到继电器k1的驱动时间大于继电器k1的动作时间,确保继电器k1可靠动作。
26.所述激励线圈k1-2的两端还与二极管d4反向并联,二极管d4的负极还连接有电阻r5。
27.供电指令又外部供电电路发出,外部供电指令通过稳压二极管d1、电阻r1和二极管d2驱动光耦/固体继电器g1,电阻r2、电容c1并联在光耦/固体继电器g1的输入端,光耦/固体继电器g1的输出正端连接磁保持继电器k1的通电激励线圈负端,其负端连接到电源负极;继电器k1的通电激励线圈正端连接到电源正极,电阻r3和二极管d3反向并联在继电器k1的通电激励线圈两端;继电器k1的触点k1-a公共端、常开触点分别连接电源正极和设备供电端;
28.断电指令在设备出现异常情况时,设备控制器发出自断电控制指令,对于自断电控制电路,自断电指令通过电阻r4驱动光耦/固体继电器g2,电容c2并联在光耦/固体继电器g2的输入端,光耦/固体继电器g2的输出正端连接电源正极,其输出负端通过电阻r6、r7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电容c3串联在r6和电源负极之间,电阻r8和电容c4并联在三极管q1的基极和集电极之间,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到磁保持继电器k1的断电激励线圈负端,其正端连接到电源正极,电阻r5和二极管d4反向并联在继电器k1的断电激励线圈两端;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到电源负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