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终端与流程

文档序号:33743237发布日期:2023-04-06 10:41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终端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显示,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终端。


背景技术:

1、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是一种新型显示技术,以其低功耗、高饱和度、快响应时间及宽视角等独特优势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在面板显示技术领域占据一定地位。

2、在显示面板中,为了降低漏致势垒降低效应,需要将遮光层与源漏极层电连接,相关技术中将遮光层与源漏极层打孔连接,这样会增大器件的外形尺寸,不利于提升显示面板的分辨率。

3、因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终端,以解决遮光层与源漏极层连接导致的器件外形尺寸增大的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方案,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3、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4、基板;

5、遮光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上;

6、缓冲层,接触设置于所述遮光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缓冲层包括侧壁;

7、有源层,所述有源层包括沟道和位于所述沟道两端的接触部;

8、其中,一所述接触部与所述遮光层接触设置,至少部分沟道位于所述缓冲层的侧壁上,另一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缓冲层的上表面。

9、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显示面板还包括:

10、源漏极层,设置于所述缓冲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

11、其中,所述源漏极层通过过孔与所述有源层的所述接触部电连接。

12、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源漏极层包括源极和漏极,在垂直于所述基板的方向上,所述源极的过孔的深度尺寸大于所述漏极的过孔的深度尺寸。

13、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有源层背离所述基板一侧的栅极;

14、其中,所述栅极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沟道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重叠。

15、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有源层与所述栅极之间的栅绝缘层,所述栅绝缘层覆盖所述沟道,所述栅极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栅绝缘层在所述基板的正投影内。

16、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缓冲层的侧壁的坡度角为60度至90度。

17、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源漏极层背离所述基板一侧的阳极,所述阳极与所述源漏极层电连接。

18、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19、在基板上形成遮光层;

20、在所述遮光层上形成缓冲层,对所述缓冲层图案化形成侧壁;

21、在所述缓冲层上形成有源层,所述有源层包括沟道和位于所述沟道两端的接触部;一所述接触部与所述遮光层接触设置,至少部分沟道位于所述缓冲层的侧壁上,另一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缓冲层的上表面。

22、在本申请的制作方法中,所述在所述缓冲层上形成有源层之后的步骤包括:

23、在所述有源层上形成栅绝缘层;

24、在所述栅绝缘层上形成栅极;

25、在所述栅极上形成层间绝缘层,在所述层间绝缘层上图案化形成过孔,在所述层间绝缘层上形成源漏极层,所述源漏极层通过所述过孔与所述有源层的接触部电连接。

26、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终端,所述显示面板终端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27、有益效果: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基板、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遮光层、接触设置于所述遮光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的缓冲层、有源层,所述有源层包括沟道和位于所述沟道两端的接触部,一所述接触部与所述遮光层接触设置,至少部分沟道位于所述缓冲层的侧壁上,另一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缓冲层的上表面;本申请通过将缓冲层设置为包括侧壁,有源层的沟道与侧壁接触,位于沟道两端的接触部之一与遮光层直接接触,从而实现了接触部与遮光层的电连接,避免了在源漏极层与遮光层之间设置过孔,从而避免了过孔导致的器件尺寸增大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显示面板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源漏极层包括源极和漏极,在垂直于所述基板的方向上,所述源极的过孔的深度尺寸大于所述漏极的过孔的深度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源漏极层背离所述基板一侧的阳极,所述阳极与所述源漏极层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有源层背离所述基板一侧的栅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有源层与所述栅极之间的栅绝缘层,所述栅绝缘层覆盖所述沟道,所述栅极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栅绝缘层在所述基板的正投影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的侧壁的坡度角为60度至90度。

8.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缓冲层上形成有源层之后的步骤包括:

10.一种显示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终端;显示面板包括基板、设置于基板上的遮光层、接触设置于遮光层背离基板的一侧的缓冲层、有源层,有源层包括沟道和位于沟道两端的接触部,一接触部与遮光层接触设置,至少部分沟道位于缓冲层的侧壁上,另一接触部位于缓冲层的上表面;本申请通过将缓冲层设置为包括侧壁,有源层的沟道与侧壁接触,位于沟道两端的接触部之一与遮光层直接接触,从而实现了接触部与遮光层的电连接,避免了在源漏极层与遮光层之间设置过孔,从而避免了过孔导致的器件尺寸增大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黄德猛,刘方梅,请求不公布姓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