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线接头压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94952发布日期:2023-04-19 09:52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线接头压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线缆压接,特别是一种电线接头压接装置。


背景技术:

1、压线装置主要用于电缆、导线、地线的接线端子的压接。目前,市场上所售的压线装置主要有人力机械传动压线装置、人力液压传动压线装置和电动液压传动压线装置三大类,人力机械传动压线钳使用费时费力,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效率也不高;人力液压传动压线钳虽然使用方便,但同样费时费力,并且容易漏油;电动液压传动压线钳包括壳体和安装在壳体前端的钳头,壳体内装有电动机驱动组件、液压泵组件,钳头由固定钳口和与液压泵组件连接的活动钳口组成,电动机驱动组件驱动液压泵组件工作,液压泵组件推动钳头的活动钳口动作,通过在活动钳口和固定钳口之间安装不同型号的上下压模组件,对导线与接线端子进行压接。在压接的过程中,需要先将导线与端子对接插入,然后将端子放入钳口之间,这需要一手操作压线装置,一手扶着导线。而压线装置往往较重,单手悬空操作较为困难,易发生抖动,从而使得导线与端子发生错位。基于此,现设计一种压接装置,不需要用手扶着导线就可以进行压接,并保证压接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2、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电线接头压接装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3、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现有压接装置需要人工用手扶着导线,且易发生导线与端子配合不好。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线接头压接装置,其包括,动力组件,包括手柄壳体、设置于所述手柄壳体顶部的电动机模块、设置于所述手柄壳体底部的电池,以及设置于所述电动机模块输出端的推杆;以及,钳头组件,设置于所述推杆的端部,其包括定位块、设置于所述定位块中部的压模件、设置于所述定位块的端子固定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定位块另一侧的线缆固定件。

5、作为本发明所述电线接头压接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压模件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推杆端部的推动块,以及设置于所述推动块内的压模块,所述压模块在所述定位块以及所述推动块内各设置一个,且所述压模块的一侧还设置有限位孔。

6、作为本发明所述电线接头压接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压模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推动块内部的第一限位杆、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杆端部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限位杆的中部位置设置有楔形面,且所述第一限位杆的端部可与所述限位孔配合,在与所述第一限位杆垂直的方向上还设置有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二限位杆的端部伸出所述推动块的侧壁,且在所述第二限位杆的外部还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限位杆的另一端同样设置有楔形面且与所述第一限位杆的中部楔形面配合,且所述第二限位杆贯穿所述第一限位杆。

7、作为本发明所述电线接头压接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压模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定位块另一端的第三限位杆,所述第三限位杆的一端伸出所述定位块的侧壁,另一端可与所述其中一个所述压模块的所述限位孔配合。

8、作为本发明所述电线接头压接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端子固定件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定位块底部的旋转底座,所述旋转底座的外缘设置有转动槽,在所述转动槽内还设置有旋转块,在所述旋转块的端部还对称地设置有第一夹块,所述第一夹块与所述旋转块滑动配合,在所述第一夹块与所述旋转块之间还设置有第三弹簧。

9、作为本发明所述电线接头压接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端子固定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旋转底座两侧的固定孔、设置于所述固定孔内部的固定杆,以及所述固定杆平行相连的按压杆,所述按压杆与所述旋转块滑动配合,在所述按压杆的外部还套设有第四弹簧。

10、作为本发明所述电线接头压接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线缆固定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定位块另一侧的支撑杆、设置于所述支撑杆内部的连接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定位块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支撑杆滑动配合,在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支撑杆之间还设置有第五弹簧。

11、作为本发明所述电线接头压接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线缆固定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杆端部的底座,在所述底座的内部还设置有第二夹块,所述第二夹块与所述底座滑动配合,在所述第二夹块之间还设置有第六弹簧。

12、作为本发明所述电线接头压接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线缆固定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推动块一侧底部的锯齿,以及设置于所述定位块一侧且位于所述锯齿侧的齿轮,所述齿轮的底部还设置有卷轴,所述卷轴与所述定位块滑动配合,所述齿轮与所述锯齿啮合。

13、作为本发明所述电线接头压接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线缆固定件还包括拉绳,所述拉绳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夹块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缠绕在所述卷轴上。

14、本发明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动力组件和钳头组件的设置使得本发明在对导线与端子的压接过程中,不需要人工用手扶着导线,减轻人工强度。



技术特征:

1.一种电线接头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接头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模件(202)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推杆(104)端部的推动块(202a),以及设置于所述推动块(202a)内的压模块(202b),所述压模块(202b)在所述定位块(201)以及所述推动块(202a)内各设置一个,且所述压模块(202b)的一侧还设置有限位孔(202a-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线接头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模件(202)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推动块(202a)内部的第一限位杆(202b)、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杆(202b)端部的第一弹簧(202c),所述第一限位杆(202b)的中部位置设置有楔形面,且所述第一限位杆(202b)的端部可与所述限位孔(202a-1)配合,在与所述第一限位杆(202b)垂直的方向上还设置有第二限位杆(202d),所述第二限位杆(202d)的端部伸出所述推动块(202a)的侧壁,且在所述第二限位杆(202d)的外部还套设有第二弹簧(202e),所述第二限位杆(202d)的另一端同样设置有楔形面且与所述第一限位杆(202b)的中部楔形面配合,且所述第二限位杆(202d)贯穿所述第一限位杆(202b)。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线接头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模件(202)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定位块(201)另一端的第三限位杆(202f),所述第三限位杆(202f)的一端伸出所述定位块(201)的侧壁,另一端可与其中一个所述压模块(202b)的所述限位孔(202a-1)配合,所述第三限位杆(202f)的外部还套设有第七弹簧(202g)。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线接头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固定件(203)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定位块(201)底部的旋转底座(203a),所述旋转底座(203a)的外缘设置有转动槽(203a-1),在所述转动槽(203a-1)内还设置有旋转块(203b),在所述旋转块(203b)的端部还对称地设置有第一夹块(203c),所述第一夹块(203c)与所述旋转块(203b)滑动配合,在所述第一夹块(203c)与所述旋转块(203b)之间还设置有第三弹簧(203d)。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线接头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固定件(203)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旋转底座(203a)两侧的固定孔(203a-2)、设置于所述固定孔(203a-2)内部的固定杆(203e),以及所述固定杆(203e)平行相连的按压杆(203f),所述按压杆(203f)与所述旋转块(203b)滑动配合,在所述按压杆(203f)的外部还套设有第四弹簧(203g)。

7.如权利要求2、3、5或6任一所述的电线接头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固定件(204)包括设置于所述定位块(201)另一侧的支撑杆(204a)、设置于所述支撑杆(204a)内部的连接杆(204b),所述支撑杆(204a)与所述定位块(201)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杆(204b)与所述支撑杆(204a)滑动配合,在所述连接杆(204b)与所述支撑杆(204a)之间还设置有第五弹簧(204i)。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线接头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固定件(204)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杆(204b)端部的底座(204c),在所述底座(204c)的内部还设置有第二夹块(204d),所述第二夹块(204d)与所述底座(204c)滑动配合,在所述第二夹块(204d)之间还设置有第六弹簧(204e)。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线接头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固定件(204)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推动块(202a)一侧底部的锯齿(204f),以及设置于所述定位块(201)一侧且位于所述锯齿(204f)侧的齿轮(204g),所述齿轮(204g)的底部还设置有卷轴(204g-1),所述卷轴(204g-1)与所述定位块(201)滑动配合,所述齿轮(204g)与所述锯齿(204f)啮合。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线接头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固定件(204)还包括拉绳(204h),所述拉绳(204h)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夹块(204d)固定连接,另一端缠绕在所述卷轴(204g-1)上。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线接头压接装置,包括动力组件,包括手柄壳体、设置于所述手柄壳体顶部的电动机模块、设置于所述手柄壳体底部的电池,以及设置于所述电动机模块输出端的推杆;以及,钳头组件,设置于所述推杆的端部,其包括定位块、设置于所述定位块中部的压模件、设置于所述定位块的端子固定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定位块另一侧的线缆固定件。本发明通过动力组件和钳头组件的设置使得本发明在对导线与端子的压接过程中,不需要人工用手扶着导线,减轻人工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梁瑞尤,吴应剑,钟豪,易嘉栩,李尊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梧州供电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