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接连接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63598发布日期:2022-07-23 08:47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插接连接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连接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插接连接组件。


背景技术:

2.插接连接组件是指用于连接两个部件之间的连接器,这两个部件之间可通过插接连接组件实现可拆卸连接,并且其中一个部件可作为替换装,在替换替换装时,通过插接连接组件实现拆装,可简化拆装操作。
3.插接连接组件包括插槽部和插头,现有技术中,插头和插槽部之间的锁定主要是在插头的外壁和插槽部的内壁分别对应设置有卡接结构,将插头插入插槽部内后,通过卡接结构配合实现锁定,但此种锁定作用不够稳定,还有一种是插头插入插槽部内后,通过转动,使得卡接结构卡接配合,以实现锁定,但此种连接操作较为繁琐。
4.而如何简化通过插接连接组件的连接的两个部件之间的拆装操作,并可保证两个部件之间能够稳定地锁定,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插接连接组件,对于通过插接连接组件的连接的两个部件,能够保证二者之间锁定作用稳定,同时可简化拆装操作。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插接连接组件,包括插槽部和插头;所述插槽部的槽壁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沿周向连通布置的通道和锁定区,所述锁定区设有锁定结构;所述插头的外壁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插头能够带动所述第二限位部沿所述通道插拔于所述插槽部;所述通道还设有导向面,所述第二限位部能够贴合于所述导向面向内滑动并同时转动至所述锁定区,且当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锁定区时,所述锁定结构能够锁定所述第二限位部,以限制所述第二限位部相对于所述插槽部转动并限制所述第二限位部相对于所述插槽部沿轴向移动。
7.插头能够由插槽部的开口端插入插槽部内,并带动第二限位部沿通道进入插槽部内。当第二限位部位于锁定区内时,锁定结构能够锁定第二限位部,既限制第二限位部相对于插槽部沿轴向移动,也限制第二限位部相对于插槽部转动,从而对插头和插槽部进行锁定,保证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8.通道设有导向面,当第二限位部沿通道进入插槽部内时,该第二限位部能够贴合于导向面滑动,并在沿导向面滑动的过程中,第二限位部能够同时发生轴向移动和转动,即第二限位部沿轴向移动至插槽部内的同时,还在导向面的导向作用下,绕插槽部的轴线转动至锁定区。也就是说,用户作用于插头使其向插槽部内沿轴向移动时,能够通过导向面和第二限位部的导向作用带动该插头发生绕轴线的转动,当插头沿轴向插入到位后,第二限位部能够位于锁定区内,锁定结构可对第二限位部进行锁定,从而实现插头和插槽部之间的锁定。
9.该导向面的设置能够为第二限位部提供导向,插头和插槽部连接时,用户无需在
将插头插入插槽部内后再对插头进行转动,仅需直接沿轴向推动插头使其插入插槽部内即可实现锁定,如此能够简化连接操作。同样的,当需要将插头与插槽部拆卸时,可直接转动插头,通过作用力解除锁定结构和第二限位部之间的锁定作用,使得第二限位部向通道的一侧转动,而第二限位部进入通道后会贴着导向面继续转动,并在转动过程中,带动插头沿轴向向外移动,直至插头沿导向面旋出插槽部。如此,能够简化插头和插槽部之间的拆卸操作。导向面的设置,能够大大简化插头的插拔操作,进而简化插头和插槽部之间的拆装操作,提升用户体验。
10.可选地,所述锁定结构包括第一卡接结构和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第二卡接结构和第二限位面;当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锁定区时,所述第一卡接结构能够和所述第二卡接结构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二限位部转动,所述第一限位面能够和所述第二限位面抵接,以限制所述插头向远离所述插槽部的一侧移动。
11.可选地,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和所述第二卡接结构中,一者为卡槽,另一者为卡凸。
12.可选地,所述卡凸沿所述插槽部的轴向设置,且所述卡凸的外壁面为圆柱面。
13.可选地,所述卡槽的槽壁与所述卡槽的开口端的端面之间平滑过渡。
14.可选地,所述锁定区还设有止位面,所述第二限位部沿所述导向面滑动至与所述止位面抵接时,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锁定区,且所述第一卡接结构与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卡接配合。
15.可选地,所述锁定区沿所述插槽部的开口端边缘设有挡块,所述挡块朝向所述插槽部内的一侧壁形成所述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二限位部远离所述插槽部的一侧端面形成所述第二限位面。
16.可选地,所述第二限位部还设有与所述导向面相适配的配合面,所述配合面能够贴合于所述导向面滑动。
17.可选地,所述插槽部的内壁沿周向均匀设有至少三个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的数量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数量相同,且各所述第二限位部沿所述插头的外壁周向均匀设置。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插接连接组件的插槽部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插接连接组件的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20.附图1-图2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1.1-插槽部,11-第一限位部,12-通道,121-导向面,13-锁定区,14-第一卡接结构,15-第一限位面,16-止位面,17-挡块;
22.2-插头,21-第二限位部,22-第二卡接结构,23-第二限位面,24-配合面。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插接连接组件,主要是设置在两个通过插接连接的部件之间,这两个部件分别为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插接连接组件包括插槽部1和插头2,其中,
第一部件设置有插槽部1,第二部件设置有插头2,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通过插槽部1和插头2可拆卸连接。
25.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具体结构并不做限制,二者之间可通过插接连接组件实现可拆卸连接,如可以将一个部件设置为主体部,另一个部件设置为可替换部件,以第一部件为主体部,第二部件为可替换部件为例,一个第一部件可配置有多个第二部件,第一部件设有插槽部1,每个第二部件都设置有结构相同的插头2,当需要对第二部件更换时,将插头2和插槽部1脱离,并更换新的第二部件,重新与第一部件之间通过插槽部1和插头2连接即可。
26.如图1所示,插槽部1的槽壁设有第一限位部11,该第一限位部11包括通道12和锁定区13,通道12和锁定区13沿插槽部1的周向布置,并且通道12和锁定区13连通,锁定区13设有锁定结构,如图2所示,插头2的外壁设有第二限位部21,该第二限位部21与上述第一限位部11相适配。
27.插头2能够由插槽部1的开口端插入插槽部1内,并带动第二限位部21沿通道12进入插槽部1内。当第二限位部21位于锁定区13内时,锁定结构能够锁定第二限位部21,既限制第二限位部21相对于插槽部1沿轴向移动,也限制第二限位部21相对于插槽部1转动,从而对插头2和插槽部1进行锁定,保证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28.通道12设有导向面121,当第二限位部21沿通道12进入插槽部1内时,该第二限位部21能够贴合于导向面121滑动,并在沿导向面121滑动的过程中,第二限位部21能够同时发生轴向移动和转动,即第二限位部21沿轴向移动至插槽部1内的同时,还在导向面121的导向作用下,绕插槽部1的轴线转动至锁定区13。也就是说,用户作用于插头2使其向插槽部1内沿轴向移动时,能够通过导向面121和第二限位部21的导向作用带动该插头2发生绕轴线的转动,当插头2沿轴向插入到位后,第二限位部21能够位于锁定区13内,锁定结构可对第二限位部21进行锁定,从而实现插头2和插槽部1之间的锁定。
29.该导向面121的设置能够为第二限位部21提供导向,插头2和插槽部1连接时,用户无需在将插头2插入插槽部1内后再对插头2进行转动,仅需直接沿轴向推动插头2使其插入插槽部1内即可实现锁定,如此能够简化连接操作。同样的,当需要将插头2与插槽部1拆卸时,可直接转动插头2,通过作用力解除锁定结构和第二限位部21之间的锁定作用,使得第二限位部21向通道12的一侧转动,而第二限位部21进入通道12后会贴着导向面121继续转动,并在转动过程中,带动插头2沿轴向向外移动,直至插头2沿导向面121旋出插槽部1。如此,能够简化插头2和插槽部1之间的拆卸操作。导向面121的设置,能够大大简化插头2的插拔操作,进而简化插头2和插槽部1之间的拆装操作,提升用户体验。
30.如图2所示,第二限位部21还设有与导向面121相适配的配合面24,第二限位部21沿通道12移动的过程中,导向面121和配合面24贴合,该配合面24的设置,能够避免第二限位部21存在棱角并在滑动过程中对导向面121造成损伤的情况。
31.本实施例中,导向面121和配合面24可以都是平面结构,或者,导向面121和配合面24都是弧形面结构均可。
32.如图1所示,锁定结构包括第一卡接结构14和第一限位面15,如图2所示,第二限位部21包括第二卡接结构22和第二限位面23。当第二限位部21位于锁定区13内时,第一限位面15和第二限位面23能够配合,以限制插头2相对于插槽部1沿轴向移动,防止插头2直接拔
出并与插槽部1脱离,同时,第一卡接结构14和第二卡接结构22能够卡接配合,以限制插头2相对于插槽部1转动。通过两个限位面的限位配合以及两个卡接结构的卡接配合,能够使得第二限位部21稳定地位于锁定区13内,插头2能够稳定地与插槽部1连接,进而保证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能够稳定地连接。
33.当需要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拆开时,可反向转动插头2,使得插头2带动第二限位部21由锁定区13转动至通道12,并沿导向面121滑出即可。在此过程中,反向转动插头2时,需手动作用以解除第一卡接结构14和第二卡接结构22之间的卡接配合,然后插头2可在插槽部1内转动,从而实现将插头2与插槽部1分离,操作较为方便。
3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接结构14为卡凸,如图2所示,第二卡接结构22为卡槽,插头2在插槽部1内转动时,插头2的外壁能够与卡凸的表面贴合,直至插头2转动至锁定区13时,卡凸能够刚好位于卡槽内,二者卡接配合,以限制插头2转动。而当用户反向转动插头2时,通过作用力,使得插头2转动并带动卡凸沿卡槽的槽壁移动至卡槽外,即可解除二者之间的卡接限制。
35.卡凸是沿插头2的插接方向设置的,相应的,卡槽也是沿插头2的插接方向设置的。卡凸的外壁面为圆柱面,第二限位部21由通道12转动至锁定区13时,第二限位部21能够贴合于卡凸的圆柱面滑动,避免卡凸由于设置有棱角而对第二限位部21造成损伤的情况。
36.卡槽的槽壁与开口端的端面之间平滑过渡,如此设置,能够避免在卡槽的开口处形成棱角,并在旋转过程中对卡凸造成损伤的情况。
37.当然,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第一卡接结构14设置为卡槽,第二卡接结构22设置为卡凸均可。
38.锁定区13还设有止位面16,当第二限位部21随插头2转动至锁定区13,并且第二限位部21与止位面16抵接时,说明该插头2已插入到位,此时,卡凸和卡槽卡接配合。该止位面16的设置能够对插头2的插接提供限位和提示。
39.如图1所示,锁定区13沿插槽部1的开口端边缘还设有挡块17,该挡块17的内壁面(朝向插槽部1内的一侧壁面)形成上述第一限位面15,如图2所示,第二限位部21远离插槽部1的一侧端面形成上述第二限位面23,当第二限位部21转动至锁定区13内时,第二限位部21的端面能够刚好与挡块17的内壁面抵接,以限制第二限位部21向远离插槽部1的一侧移动。
40.当然,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一限位面15和第二限位面23的具体结构和设置位置并不做限制,如还可将挡块17设置在插槽部1的内壁,而不是设置在插槽部1的开口端边缘,同时,第二限位部21对应设置有凸块,凸块的侧壁形成第二限位面23即可。
41.而将挡块17设置在插槽部1的开口端边缘时,第二限位部21的端面可直接形成第二限位面23而无需另设凸块,从而可简化整体结构。
42.插槽部1的内壁沿周向均匀设有至少三个第一限位部11,第一限位部11和第二限位部21的数量相同,并且各第二限位部21沿插头2的外壁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如此一来,能够保证插头2和插槽部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第一限位部11和第二限位部21的具体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即可。
43.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
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