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薄板支撑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78100发布日期:2022-08-09 21:59阅读:41来源:国知局
真空薄板支撑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真空薄板支撑组件。


背景技术:

2.磁钢阵列可以应用于制作永磁体,如图1和图2所示,磁钢阵列包括大磁钢1、小磁钢2和填充块3,大磁钢1和小磁钢2间隔设置,小磁钢2环绕填充块3设置,大磁钢1、小磁钢2和填充块3通过粘接结合为一体。在磁钢阵列上表面设置有薄板4,薄板通过胶层粘接在磁钢阵列的上方,填充块用于支撑薄板。磁钢阵列设置在方槽5中,磁钢阵列的四周和底部均与方槽5贴合。
3.上述结构需要在真空环境中工作。为了符合真空下释气要求,需将磁钢阵列与真空腔室隔开。为了将磁钢阵列与真空腔室隔开,如图3所示,需要将薄板4的四周焊接在方槽5上,从而形成密闭空间。如图4和图5所示,填充块3的顶部为一正四棱柱,中部为一大直经圆柱,底部为一小直径圆柱,正四棱柱与两个圆柱同轴设置。方槽5上设有与小直径圆柱相适配的圆柱形槽体,填充块3通过其底部插入圆柱形槽体以对其上方的薄板4起到支撑作用。
4.现有技术中,由于磁钢阵列的加工过程在大气中进行,粘接后会在磁钢阵列内部封闭一定量的气体,当整体结构置于真空腔室内时,在磁钢阵列内部封闭的气体的作用下,薄板4会产生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真空薄板支撑组件,当磁钢阵列整体结构置于真空腔室内时,由于有真空薄板支撑组件的支撑,薄板不会发生变形。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真空薄板支撑组件,该真空薄板支撑组件包括,槽体,其开设在方槽上,所述槽体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柱形槽和第二柱形槽,所述第二柱形槽的横截面为圆形;第一支撑体,其包括上下同轴设置的圆柱体和柱体,所述柱体的横截面与所述第一柱形槽的横截面形状、大小相同,所述柱体能够在所述第二柱形槽内转动;第二支撑体,其包括顶部的正四棱柱、中部的中间圆柱和底部的插脚,所述第二支撑体开设有一圆柱形的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与所述第一支撑体的圆柱体的直径相同;所述通孔、所述正四棱柱、所述中间圆柱同轴设置;以及,弹性部,其设置在所述槽体的所述第二柱形槽的底部,用于为所述第一支撑体提供弹力。利用该真空薄板支撑组件,当磁钢阵列整体结构置于真空腔室内时,薄板与真空薄板支撑组件保持接触,由于有真空薄板支撑组件的支撑,薄板不会发生变形。
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体的所述柱体的横截面由一圆形截去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劣弓形构成,两个所述劣弓形的弦相互平行且距离所述圆形的圆心的距离相等。通过该实施方式,能够将第一支撑体的柱体限制在第二柱形槽内,从而使得第一支撑体不能够轴向移动。
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体的所述圆柱体的高度为所述第二支撑体与薄板的高度之和。通过该实施方式,第一支撑体的圆柱体能够穿过第二支撑体与薄板固定连接,从而避免真空薄板支撑组件与薄板脱离。
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薄板上开设有容纳通孔,所述第一支撑体的所述圆柱体能够凸出于所述第二支撑体的顶部的侧壁与所述容纳通孔的侧壁焊接连接且所述圆柱体的顶部的高度等于所述容纳通孔的长度。通过该实施方式,焊接连接牢固地固定了真空薄板支撑组件与薄板,进一步地避免了两者的分离,从而真空薄板支撑组件能够为薄板提供良好的支撑,避免薄板变形。同时,焊接能够防止释气,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
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撑体的所述正四棱柱的边长等于所述中间圆柱的直径,且所述第二支撑体的所述正四棱柱的边长等于小磁钢的宽度。通过该实施方式,小磁钢与中间圆柱间的静摩擦力能够阻止第二支撑体发生转动。
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撑体的插脚有两个,两个所述插脚相对设置,所述插脚能够插入所述第一柱形槽的槽壁与所述第一支撑体的圆柱体外壁之间的空隙,且所述第一柱形槽的槽壁能够限制所述第二支撑体的转动。通过该实施方式,利用第一柱形槽的槽壁限制插脚的转动,从而限制第二支撑体的转动,有利于真空薄板支撑组件为薄板提供稳定的支撑。
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撑体的插脚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一柱形槽的高度。通过该实施方式,使得插脚可以顺利插入第一柱形槽,并使第二支撑体的中间圆柱的底部与方槽的顶面接触,增大第二支撑体与方槽间的静摩擦力,有利于真空薄板支撑组件保持静止,为薄板提供稳定的支撑。
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撑体的两个插脚的横截面均呈劣弓形,所述插脚的劣弓形截面的弦均与所述第二支撑体的通孔相切,且两个插脚的所述劣弓形截面的弦相互平行。通过该实施方式,插脚能够与穿过第二支撑体的通孔的第一支撑体相切,插脚与第一支撑体间的静摩擦力能够阻碍第一支撑体相对第二支撑体发生转动,从而使得真空薄板支撑组件能够为薄板提供更好的支撑。
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插脚的所述劣弓形截面的弓形高等于第一柱形槽的槽壁与所述第一支撑体的圆柱体外壁之间的最大距离。通过该实施方式,插脚卡合在第一柱形槽的槽壁与第一支撑体的圆柱体外壁之间,能够有效地避免插脚发生转动,从而使得真空薄板支撑组件能够保持静止以为薄板提供更好的支撑。
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部包括弹片。通过该实施方式,弹片提供的弹力能够使薄板与第一支撑体保持接触,从而避免薄板发生形变。
16.本技术提供的真空薄板支撑组件,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7.1、利用该真空薄板支撑组件,当磁钢阵列整体结构置于真空腔室内时,薄板与真空薄板支撑组件保持接触,由于有真空薄板支撑组件的支撑,薄板不会发生变形。
18.2、第一柱形槽的槽壁能够限制第二支撑体的插脚的转动,从而限制第二支撑体的转动,有利于真空薄板支撑组件为薄板提供稳定的支撑。
19.3、弹性部,设置在槽体的第二柱形槽的底部,用于为第一支撑体提供弹力,从而避免第一支撑体沿轴向晃动。弹片能够避免薄板与第一支撑体间出现缝隙,弹片提供的弹力能够使薄板与第一支撑体保持接触,从而避免薄板发生形变。
20.4、薄板上开设有容纳通孔,第一支撑体的圆柱体能够凸出于第二支撑体的顶部的侧壁与容纳通孔的侧壁焊接连接,焊接连接牢固地固定了真空薄板支撑组件与薄板,进一步地避免了两者的分离,从而真空薄板支撑组件能够为薄板提供良好的支撑,避免薄板变形。同时,焊接能够防止释气,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
21.上述技术特征可以各种适合的方式组合或由等效的技术特征来替代,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附图说明
22.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23.图1显示了现有技术中磁钢阵列与薄板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显示了现有技术中磁钢阵列的俯视示意图;
25.图3显示了现有技术中磁钢阵列与薄板的连接示意图;
26.图4显示了现有技术中填充块的主视示意图;
27.图5显示了现有技术中填充块的俯视示意图;
28.图6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磁钢阵列与薄板的结构示意图;
29.图7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磁钢阵列的俯视示意图;
30.图8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槽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9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支撑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10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支撑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3.图11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弹性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4.图12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支撑体与第二支撑体组合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5.附图标记清单:
36.1-大磁钢;2-小磁钢;3-填充块;4-薄板;5-方槽;6-弹性部;7-第一支撑体;8-第二支撑体;9-槽体;10-第一柱形槽;11-第二柱形槽;12-圆柱体;13-柱体;14-正四棱柱;15-中间圆柱;16-插脚。
37.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39.如图6至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真空薄板支撑组件,该真空薄板支撑组件包括,槽体9,如图8所示,其开设在方槽5上,槽体9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柱形槽10和第二柱形槽11,第二柱形槽11的横截面为圆形;第一支撑体7,如图9所示,其包括上下同轴设置的圆柱体12和柱体13,柱体13的横截面与第一柱形槽10的横截面形状、大小相同,柱体13能够在第二柱形槽11内转动;如图10所示,第二支撑体8,其包括顶部的正四棱柱14、中部的中间圆柱15和底部的插脚16,第二支撑体8开设有一圆柱形的通孔,通孔的直径与第一支撑体7的圆柱体12的直径相同;通孔、正四棱柱14、中间圆柱15同轴设置;以及,弹性部6,如图11所示,其设置在槽体9的第二柱形槽11的底部,用于为第一支撑体7提供弹力。
40.第一支撑体7的柱体13能够穿过第一柱形槽10到达第二柱形槽11。第一支撑体7的
柱体13能够在横截面为圆形的第二柱形槽11内转动,当第一支撑体7转动90度后,第一支撑体7的柱体13无法脱离第二柱形槽11进入第一柱形槽10,从而使得第一支撑体7不能够轴向移动。
41.如图10所示,第二支撑体8开设有一圆柱形的通孔,通孔的直径与第一支撑体7的圆柱体12的直径相同,如图12所示,第二支撑体8能够套设在第一支撑体7上,第二支撑体8的通孔用于容纳第一支撑体7。
42.如图6和图7所示,第二支撑体8顶部的正四棱柱14的四个侧壁能够分别与磁钢阵列的四个小磁钢2的侧壁相贴合,从而有利于防止第二支撑体8发生转动,第二支撑体8周围的四个小磁钢2对第二支撑体8起到了限位的作用。
43.同时,第二支撑体8底部的插脚16能够插入槽体9的第一柱形槽10内并能够与第一支撑体7的侧壁接触,第二支撑体8底部的插脚16与第一支撑体7的侧壁之间的静摩擦力也能够阻止第二支撑体8发生转动。
44.弹性部6,其设置在槽体9的第二柱形槽11的底部,用于为第一支撑体7提供弹力,从而避免第一支撑体7沿轴向晃动。弹片能够避免薄板4与第一支撑体7间出现缝隙,弹片提供的弹力能够使薄板4与第一支撑体7保持接触,从而避免薄板4发生形变。
45.当磁钢阵列整体结构置于真空腔室内时,薄板4与第一支撑体7保持接触,由于有真空薄板支撑组件的支撑,薄板4不会发生变形。
46.利用该真空薄板支撑组件,当磁钢阵列整体结构置于真空腔室内时,薄板4与真空薄板支撑组件保持接触,由于有真空薄板支撑组件的支撑,薄板4不会发生变形。
4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第一支撑体7的柱体13的横截面由一圆形截去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劣弓形构成,两个劣弓形的弦相互平行且距离圆形的圆心的距离相等。
48.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支撑体7的柱体13的横截面与槽体9的第一柱形槽10的横截面形状、大小相同,均为上述形状,即由一圆形截去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劣弓形构成,两个劣弓形的弦相互平行且距离圆形的圆心的距离相等。
49.第一支撑体7的柱体13能够进入槽体9的第一柱形槽10,第二柱形槽11的横截面为圆形,从而第一支撑体7的柱体13也能够顺利进入第二柱形槽11,当第一支撑体7转动90度后,第一支撑体7的柱体13无法脱离第二柱形槽11再次进入第一柱形槽10,从而使得第一支撑体7不能够轴向移动。
50.通过该实施方式,能够将第一支撑体7的柱体13限制在第二柱形槽11内,从而使得第一支撑体7不能够轴向移动。
5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第一支撑体7的圆柱体12的高度为第二支撑体8与薄板4的高度之和。
52.通过该实施方式,第一支撑体7的圆柱体12能够穿过第二支撑体8与薄板4固定连接,从而避免真空薄板支撑组件与薄板4脱离。
5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薄板4上开设有容纳通孔,如图6和图12所示,第一支撑体7的圆柱体12能够凸出于第二支撑体8的顶部的侧壁与容纳通孔的侧壁焊接连接且圆柱体12的顶部的高度等于容纳通孔的长度。
54.通过该实施方式,焊接连接牢固地固定了真空薄板支撑组件与薄板4,进一步地避免了两者的分离,从而真空薄板支撑组件能够为薄板4提供良好的支撑,避免薄板4变形。同
时,焊接能够防止释气,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
5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第二支撑体8的正四棱柱14的边长等于中间圆柱15的直径,且第二支撑体8的正四棱柱14的边长等于小磁钢2的宽度。
56.如图7所示,第二支撑体8的正四棱柱14的边长等于小磁钢2的宽度,第二支撑体8的正四棱柱14卡在四个小磁钢2之间,第二支撑体8的中间圆柱15的直径与第二支撑体8的正四棱柱14的边长相等,从而使得小磁钢2与中间圆柱15相切,小磁钢2与中间圆柱15间的静摩擦力能够阻止第二支撑体8发生转动。
57.通过该实施方式,小磁钢2与中间圆柱15间的静摩擦力能够阻止第二支撑体8发生转动。
5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第二支撑体8的插脚16有两个,两个插脚16相对设置,插脚16能够插入第一柱形槽10的槽壁与第一支撑体7的圆柱体12外壁之间的空隙,且第一柱形槽10的槽壁能够限制第二支撑体8的转动。
59.插脚16能够插入第一柱形槽10的槽壁与第一支撑体7的圆柱体12外壁之间的空隙,插脚16的一个侧壁与第一柱形槽10的槽壁接触,插脚16的另一个侧壁与第一支撑体7的圆柱体12外壁接触,由于第一柱形槽10的槽壁能够限制插脚16的转动,从而限制第二支撑体8的转动。
60.通过该实施方式,利用第一柱形槽10的槽壁限制插脚16的转动,从而限制第二支撑体8的转动,有利于真空薄板支撑组件为薄板4提供稳定的支撑。
6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第二支撑体8的插脚16的长度等于第一柱形槽10的高度。
62.通过该实施方式,使得插脚16可以顺利插入第一柱形槽10,并使第二支撑体8的中间圆柱15的底部与方槽5的顶面接触,增大第二支撑体8与方槽5间的静摩擦力,有利于真空薄板支撑组件保持静止,为薄板4提供稳定的支撑。
6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第二支撑体8的两个插脚16的横截面均呈劣弓形,插脚16的劣弓形截面的弦均与第二支撑体8的通孔相切,且两个插脚16的劣弓形截面的弦相互平行。
64.通过该实施方式,插脚16能够与穿过第二支撑体8的通孔的第一支撑体7相切,插脚16与第一支撑体7间的静摩擦力能够阻碍第一支撑体7相对第二支撑体8发生转动,从而使得真空薄板支撑组件能够为薄板4提供更好的支撑。
6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插脚16的劣弓形截面的弓形高等于第一柱形槽10的槽壁与第一支撑体7的圆柱体12外壁之间的最大距离。
66.通过该实施方式,插脚16卡合在第一柱形槽10的槽壁与第一支撑体7的圆柱体12外壁之间,能够有效地避免插脚16发生转动,从而使得真空薄板支撑组件能够保持静止以为薄板4提供更好的支撑。
6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弹性部6包括弹片。
68.如图11所示,弹片为扁平状,弹片中部为弹性区域,该弹性区域能够在第一支撑体7的挤压下压缩变形,从而为第一支撑体7提供弹力,避免薄板4与第一支撑体7间出现缝隙,弹片提供的弹力能够使薄板4与第一支撑体7保持接触,从而避免薄板4发生形变。
69.同时,弹片的下表面能够与第二柱形槽11的底面贴合,弹片的上表面能够与第一
支撑体7的底面贴合,相比于其他弹性部6件,例如弹簧,更加稳定不会发生侧翻等现象。
70.通过该实施方式,弹片提供的弹力能够使薄板4与第一支撑体7保持接触,从而避免薄板4发生形变。
71.实施例一
72.如图6至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真空薄板支撑组件,该真空薄板支撑组件包括,槽体9,如图8所示,其开设在方槽5上,槽体9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柱形槽10和第二柱形槽11,第二柱形槽11的横截面为圆形;第一支撑体7,如图9所示,其包括上下同轴设置的圆柱体12和柱体13,柱体13的横截面与第一柱形槽10的横截面形状、大小相同,柱体13能够在第二柱形槽11内转动;第二支撑体8,如图10所示,其包括顶部的正四棱柱14、中部的中间圆柱15和底部的插脚16,第二支撑体8开设有一圆柱形的通孔,通孔的直径与第一支撑体7的圆柱体12的直径相同;通孔、正四棱柱14、中间圆柱15同轴设置;以及,弹性部6,如图11所示,其设置在槽体9的第二柱形槽11的底部,用于为第一支撑体7提供弹力。
73.第一支撑体7的柱体13能够穿过第一柱形槽10到达第二柱形槽11。第一支撑体7的柱体13能够在横截面为圆形的第二柱形槽11内转动,当第一支撑体7转动90度后,第一支撑体7的柱体13无法脱离第二柱形槽11进入第一柱形槽10,从而使得第一支撑体7不能够轴向移动。
74.如图10所示,第二支撑体8开设有一圆柱形的通孔,通孔的直径与第一支撑体7的圆柱体12的直径相同,如图12所示,第二支撑体8套设在第一支撑体7上,第二支撑体8的通孔用于容纳第一支撑体7。
75.如图6和图7所示,第二支撑体8顶部的正四棱柱14的四个侧壁能够分别与磁钢阵列的四个小磁钢2的侧壁相贴合,从而有利于防止第二支撑体8发生转动,第二支撑体8周围的四个小磁钢2对第二支撑体8起到了限位的作用。
76.同时,第二支撑体8底部的插脚16能够插入槽体9的第一柱形槽10内并能够与第一支撑体7的侧壁接触,第二支撑体8底部的插脚16与第一支撑体7的侧壁之间的静摩擦力也能够阻止第二支撑体8发生转动。
77.弹性部6,设置在槽体9的第二柱形槽11的底部,用于为第一支撑体7提供弹力,从而避免第一支撑体7沿轴向晃动。弹片能够避免薄板4与第一支撑体7间出现缝隙,弹片提供的弹力能够使薄板4与第一支撑体7保持接触,从而避免薄板4发生形变。
78.当磁钢阵列整体结构置于真空腔室内时,薄板4与第一支撑体7保持接触,由于有真空薄板支撑组件的支撑,薄板4不会发生变形。
79.利用该真空薄板支撑组件,当磁钢阵列整体结构置于真空腔室内时,薄板4与真空薄板支撑组件保持接触,由于有真空薄板支撑组件的支撑,薄板4不会发生变形。
80.实施例二
81.如图6所示,第一支撑体7的圆柱体12的高度为第二支撑体8与薄板4的高度之和,薄板4与薄板4支撑组件间的胶层的厚度可忽略不计,第一支撑体7的圆柱体12能够穿过第二支撑体8与薄板4固定连接,从而避免真空薄板支撑组件与薄板4脱离。
82.薄板4上开设有容纳通孔,如图6和图12所示,第一支撑体7的圆柱体12的能够凸出于第二支撑体8的顶部的侧壁与容纳通孔的侧壁焊接连接且圆柱体12的顶部的高度等于容纳通孔的长度。焊接连接牢固地固定了真空薄板支撑组件与薄板4,进一步地避免了两者的
分离,从而真空薄板支撑组件能够为薄板4提供良好的支撑,避免薄板4变形。同时,焊接能够防止释气,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
83.实施例三
84.如图10所示,第二支撑体8的插脚16有两个,两个插脚16相对设置,插脚16能够插入第一柱形槽10的槽壁与第一支撑体7的圆柱体12外壁之间的空隙,且第一柱形槽10的槽壁能够限制第二支撑体8的转动。
85.插脚16能够插入第一柱形槽10的槽壁与第一支撑体7的圆柱体12外壁之间的空隙,插脚16的一个侧壁与第一柱形槽10的槽壁接触,插脚16的另一个侧壁与第一支撑体7的圆柱体12外壁接触,由于第一柱形槽10的槽壁能够限制插脚16的转动,从而限制第二支撑体8的转动。
86.如图6所示,第二支撑体8的插脚16的长度等于第一柱形槽10的高度,使得插脚16可以顺利插入第一柱形槽10,并使第二支撑体8的中间圆柱15的底部与方槽5的顶面接触,增大第二支撑体8与方槽5间的静摩擦力,有利于真空薄板支撑组件保持静止,为薄板4提供稳定的支撑。
87.如图10所示,第二支撑体8的两个插脚16的横截面均呈劣弓形,插脚16的劣弓形截面的弦均与第二支撑体8的通孔相切,且两个插脚16的劣弓形截面的弦相互平行。插脚16能够与穿过第二支撑体8的通孔的第一支撑体7相切,插脚16与第一支撑体7间的静摩擦力能够阻碍第一支撑体7相对第二支撑体8发生转动,从而使得真空薄板支撑组件能够为薄板4提供更好的支撑。
88.插脚16的劣弓形截面的弓形高等于第一柱形槽10的槽壁与第一支撑体7的圆柱体12外壁之间的最大距离。插脚16卡合在第一柱形槽10的槽壁与第一支撑体7的圆柱体12外壁之间,能够有效地避免插脚16发生转动,从而使得真空薄板支撑组件能够保持静止以为薄板4提供更好的支撑。
8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底”、“顶”、“前”、“后”、“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90.虽然在本文中参照了特定的实施方式来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应用的示例。因此应该理解的是,可以对示例性的实施例进行许多修改,并且可以设计出其他的布置,只要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应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不同于原始权利要求所描述的方式来结合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和本文中所述的特征。还可以理解的是,结合单独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征可以使用在其他所述实施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