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封装剥离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54131发布日期:2022-10-11 23:39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封装剥离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剥皮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封装剥离设备。


背景技术:

2.在石油开采领域常用到封装管缆,主要包括外部封装层和内部保护管,封装层用来保护地下矿井与地面之间的连接线路,封装管缆在使用时需要把端部的外部封装层去掉,现有技术中工人常用壁纸刀削去外部的封装层,使用壁纸刀的剥皮效果不好,费事费力,且容易伤到内部保护管,同时面对硬度高的材料时,切割效果不理想。基于此,设计一种封装剥离设备,以提高剥皮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封装剥离设备,利用挤压力实现轻松快捷的自动剥皮作业。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一种封装剥离设备,包括支撑架、驱动气马达、挤压组件和入料托板,所述挤压组件安装在所述支撑架的内部,所述驱动气马达的输出端与所述挤压组件传动连接并驱动所述挤压组件完成电缆挤压作业,所述支撑架的入料端连接有所述入料托板。
6.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包括两个支腿和一个上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搭接在所述支腿的顶面上并通过第一连接螺栓旋紧连接为一个u形架体,两个支腿的底部中间连接有下连接柱。
7.进一步的,所述挤压组件包括平行布置的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分别通过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可旋转的安装在所述支腿上;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端通过行星齿轮架与所述驱动气马达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另一端通过齿轮组与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的另一端可旋转的连接在所述支腿内侧,所述第一传动轴上套装有下剥皮滚轮,所述下剥皮滚轮上的挤压齿与第二传动轴上的挤压齿错位排布;所述入料托板的高度与上下挤压齿的搭接位置相对应。
8.进一步的,所述齿轮组包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通过键连接在所述第一传动轴上,所述从动齿轮通过键连接在所述第二传动轴上,所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相啮合且位于同一个支腿的外侧。
9.进一步的,所述齿轮组的外侧设置有齿轮防护盖,所述齿轮防护盖通过螺栓或铆钉连接在所述支腿的外侧面上。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轴承通过滑动组件可调节的连接在所述支腿上。
11.进一步的,所述滑动组件包括上下活动滑块和限位螺钉,所述上下活动滑块可滑动的安装在所述支腿内侧的滑道内,所述第二传动轴通过第二轴承可旋转的连接在所述上下活动滑块上,所述限位螺钉连接在所述上支撑板的螺纹孔内,所述限位螺钉的底部端面抵接所述上下活动滑块的顶面上。
12.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撑板的上方设置有提手,所述提手通过第二连接螺栓连接在所述上支撑板的顶面上。
13.进一步的,所述入料托板通过一个底板和两个侧挡板组成,所述底板和侧挡板连接后顶部形成u字形凹槽,所述u字形凹槽的宽度与待加工线缆的规格相匹配;所述侧挡板的外侧面上设置有滑动托板,所述滑动托板与两个所述支腿相对面上的滑槽相配合,一个支腿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定位螺钉。
14.进一步的,所述u字形凹槽之间设置有一个中间隔板。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16.1)本设备通过挤压来剥离线缆的外部封装层,能够有效分开几根线芯,分开后的线芯包裹有内部防护层,且可以直接二次使用;
17.2)通过提手的设置,实现了该设备便携式移动;
18.3)工作时,通过错位排布的上下挤压齿相互配合产生剪切力分开外部封装层,随着线缆的输入将外部封装层撕裂露出内部管材;该挤压齿为矩形结构,没有尖锐切割位,该挤压切割方式不伤害内部防护层;现有技术中,采用切割刀作业时,易对内部防护层及内部导体产生损伤;
19.4)该设备运行采用驱动气马达,工作时与气源连通即可,与现有的电力驱动复杂结构相比,结构更加小巧,使用更加便利;
20.5)本设备主要应用于石油行业,使用前拨开封装爆出内管,以方便工作时的组装作业。
2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布局紧凑,体积小,搬运方便快捷,气马达驱动,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22.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封装剥离设备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封装剥离设备侧视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a-a位置剖视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入料托板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入料托板第三实施例示意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入料托板第四实施例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架;2、提手;201、第二连接螺栓;3、驱动气马达;4、挤压组件;5、入料托板;6、齿轮防护盖;7、行星齿轮架;8、待加工线缆;9、定位螺钉;
30.101、支腿;102、上支撑板;103、下连接柱;104、第一连接螺栓;
31.401、第一传动轴;402、主动齿轮;403、从动齿轮;404、第二传动轴;405、第一轴承;406、下剥皮滚轮;407、第二轴承;408、上下活动滑块;409、限位螺钉;
32.501、侧挡板;502、滑动托板;503、中间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33.如图1-3所示,一种封装剥离设备,包括支撑架1、驱动气马达3、挤压组件4和入料
托板5,挤压组件4安装在支撑架1的内部,驱动气马达3的输出端与挤压组件4传动连接并驱动挤压组件4完成电缆挤压作业;支撑架1的入料端连接有入料托板5,入料托板5上设计有u字形凹槽,u字形凹槽内的宽度与待加工线缆8的规格相匹配。
34.具体的,所述支撑架1包括两个支腿101和一个上支撑板102,上支撑板102搭接在支腿101的顶面上并通过第一连接螺栓104旋紧连接为一个u形架体,两个平行放置的支腿101的底部中间连接有下连接柱103,下连接柱对两个支腿的底部间距形成定位。
35.如图3所示,挤压组件4包括平行布置的第一传动轴401和第二传动轴404,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分别通过第一轴承405、第二轴承407可旋转的安装在支腿101上;第一传动轴的一端通过行星齿轮架7与驱动气马达3连接,第一传动轴的另一端通过齿轮组与第二传动轴的一端连接,第二传动轴的另一端可旋转的连接在支腿101的内侧;第一传动轴401上套装有下剥皮滚轮406,下剥皮滚轮上的挤压齿与第二传动轴上的挤压齿错位排布;且入料托板5的高度与上下挤压齿的搭接位置相对应。具体的,挤压齿为矩形结构,没有尖锐切割位,上下挤压齿相互配合产生剪切力分开外部封装层,随着线缆的输入露出内部管材,该挤压切割方式不伤害内部防护层。
36.具体的,所述齿轮组包括主动齿轮402和从动齿轮403,主动齿轮402通过键连接在第一传动轴401上,从动齿轮403通过键连接在第二传动轴404上,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相啮合且位于一个支腿的外侧。齿轮组的外侧设置有齿轮防护盖6,齿轮防护盖通过螺栓或铆钉连接在支腿的外侧面上;齿轮防护盖提高了使用安全性,避免异物进入到齿轮组内,同时避免发生缠绕绞伤问题的发生。
37.所述第二轴承407通过滑动组件可调节的连接在支腿101上。具体的,滑动组件包括上下活动滑块408和限位螺钉409,上下活动滑块可滑动的安装在支腿内侧的滑道内,第二传动轴404通过第二轴承407可旋转的连接在上下活动滑块408上,限位螺钉409位于上下活动滑块408的正上方且连接在上支撑板102的螺纹孔内,限位螺钉409的底部端面抵接上下活动滑块408的顶面上,限位螺钉409通过旋转上下移动,便于调整第二传动轴的高度,保证线缆的剥皮作业时的质量。
38.此外,上支撑板102的上方设置有提手2,提手通过第二连接螺栓201连接在上支撑板的顶面上,实现了该设备便携式移动。
39.如图4-6所示,入料托板5通过一个底板和两个侧挡板501组成,底板和侧挡板501连接后顶部形成u字形凹槽,u字形凹槽的宽度与待加工线缆8的规格相匹配;侧挡板501的外侧面上设置有滑动托板502,滑动托板与两个支腿相对面上的滑槽相配合,一个支腿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定位螺钉9,定位螺钉9贯穿支腿101后旋紧连接在滑动托板502的侧面螺纹孔内。
40.具体的,通过调整侧挡板501的宽度,可以调节入料托板5上u字形凹槽的宽度,以满足不同规格线缆的剥皮需求。如图1所示,两个侧挡板501的厚度一致,u字形凹槽最宽,该入料托板适用于5根芯线缆的剥皮作业;如图4所示,右侧的侧挡板厚度增加,u字形凹槽变窄,该入料托板适用于4根芯线缆的剥皮作业。
41.如图5所示,在u字形凹槽之间设置有一个中间隔板503,中间隔板的两侧形成两个待加工线缆定位槽,左侧待加工线缆定位槽适用于3根芯线缆的剥皮作业,右侧待加工线缆定位槽适用于1根芯线缆的剥皮作业。如图6所示,侧挡板继续加厚,或者跟中间隔板503连
接起来封闭一侧的u字形凹槽,只保留左侧较窄的u字形凹槽,该入料托板适用于2根芯线缆的剥皮作业。
42.由此可见,通过一套挤压组件与多个入料托板相配合,可实现不同线缆的剥皮作业,且入料托板的更换方便快捷。
4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44.首先,调整好第二传动轴404的高度至合适位置,旋紧限位螺钉409定位,再将驱动气马达3与气源连通,开启控制按钮,然后将线缆从入料托板5的凹槽向内伸入,驱动气马达通过行星齿轮架7带动第一传动轴401及套装的下剥皮滚轮406旋转;同时端部啮合的主动齿轮402和从动齿轮403带动第二传动轴404旋转,上下错位排布的挤压齿配合将电缆的外部封装层撕裂,当撕裂到指定长度后,往后抽拉电缆即可,将撕裂段的外部封装层减掉露出内部管材,再进行相应的连接作业即可。
45.该设备随拎随用,气动作业,省时省力,且撕裂质量好,不损伤线缆的内部防护层。
46.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