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压接型轻质通信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80869发布日期:2023-01-31 19:08阅读:24来源:国知局
耐压接型轻质通信电缆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属于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耐压接型轻质通信电缆。


背景技术:

2.通信设备电缆末端需要接线时,需要应用到接线端子,通信电缆在与接线端子压接安装时,操作不当非常容易造成接线端子与电缆导线接触面积不够,连接不牢固,导致电连接性差,易于引发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申请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耐压接型轻质通信电缆,细径轻质化制作基础上,具有更好的抗拉强度和压着强度,与接线端子压装连接牢固,电气连接可靠性更好。
4.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使上述技术问题得以解决。
5.耐压接型轻质通信电缆,包括椭圆形不锈钢单丝,若干镀锡铜单丝围绕所述不锈钢单丝外部绞合构成圆形截面的内导体,所述不锈钢单丝的长轴不超过1mm,所述不锈钢单丝的短轴不超过所述镀锡铜单丝线径,所述镀锡铜单丝绞距为所述镀锡铜单丝外径的五至十倍,所述内导体外部依次包覆有热塑性聚氨酯内粘接层、氟树脂绝缘层、热塑性聚氨酯外粘接层和硅烷接枝交联线性高密度聚乙烯外绝缘层,所述硅烷接枝交联线性高密度聚乙烯外绝缘层外径为1.2mm至2.8mm。
6.作为优选,所述内导体外径不小于0.5mm。
7.作为优选,所述氟树脂绝缘层厚度为所述内导体外径的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
8.作为优选,所述氟树脂绝缘层为pfa、fep或ptfe氟树脂层。
9.作为优选,所述热塑性聚氨酯内粘接层厚度为5微米至10微米。
10.作为优选,所述热塑性聚氨酯外粘接层厚度为8微米至15微米。
11.作为优选,所述不锈钢单丝的长轴不小于0.4mm。
12.作为优选,所述硅烷接枝交联线性高密度聚乙烯外绝缘层外径为1.4mm至2.6mm。
13.作为优选,所述硅烷接枝交联线性高密度聚乙烯外绝缘层厚度为0.5mm至1.8mm。
14.作为优选,所述氟树脂绝缘层厚度为0.1mm至0.3mm。
15.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16.1.内导体为中心的椭圆形不锈钢单丝和外周的镀锡铜单丝共同绞合并压接成一体的圆形截面导体结构,不锈钢单丝的抗拉强度大于镀锡铜单丝,优化设计不锈钢单丝的长短轴与镀锡铜单丝的比例,使内导体具备更高的抗拉强度和压着强度,与接线端子压装连接牢固,不锈钢单丝导电率低,镀锡铜单丝具有高导电率,高频信号传送特性更好,使内导体具备可靠的电气特性。
17.2.不锈钢单丝的结构为椭圆形,当电缆承受弯曲过程中,不锈钢单丝承受挤压变形呈扁平状,使得不锈钢单丝的中心点与内导体的中心点之间出现错位偏移,从而使施加
到内导体上的负载应力能够有效卸力,减少内导体局部应力集中,减少镀锡铜单丝变形断丝现象发生,提高柔韧性和抗弯曲特性,有助于导体的轻质化、细径化制作。
18.3.通过热塑性聚氨酯内粘接层使得内导体与氟树脂绝缘层密合,能够减少内导体的局部应力集中,降低扭矩力,大大提高内导体的柔韧性。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说明:
21.1-不锈钢单丝,2-镀锡铜单丝,3-热塑性聚氨酯内粘接层,4-氟树脂绝缘层,5-热塑性聚氨酯外粘接层,6-硅烷接枝交联线性高密度聚乙烯外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23.参见图1,本申请实施例的耐压接型轻质通信电缆,包括椭圆形不锈钢单丝1,若干镀锡铜单丝2围绕所述不锈钢单丝1外部绞合构成圆形截面的内导体,进一步的,所述内导体外径不小于0.5mm。所述不锈钢单丝1的长轴不超过1mm,进一步的,所述不锈钢单丝1的长轴不小于0.4mm。所述不锈钢单丝1的短轴不超过所述镀锡铜单丝2线径。所述镀锡铜单丝2绞距为所述镀锡铜单丝2外径的五至十倍。
24.所述内导体外部依次包覆有热塑性聚氨酯内粘接层3、氟树脂绝缘层4、热塑性聚氨酯外粘接层5和硅烷接枝交联线性高密度聚乙烯外绝缘层6,所述氟树脂绝缘层4比如为pfa、fep或ptfe氟树脂层,进一步的,所述氟树脂绝缘层4厚度为所述内导体外径的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所述热塑性聚氨酯内粘接层3厚度为5微米至10微米。所述热塑性聚氨酯外粘接层5厚度为8微米至15微米。所述氟树脂绝缘层4厚度为0.1mm至0.3mm。所述硅烷接枝交联线性高密度聚乙烯外绝缘层6厚度为0.5mm至1.8mm。所述硅烷接枝交联线性高密度聚乙烯外绝缘层6外径为1.2mm至2.8mm,优选的,所述硅烷接枝交联线性高密度聚乙烯外绝缘层6外径为1.4mm至2.6mm。
25.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技术特征:
1.耐压接型轻质通信电缆,其特征是:包括椭圆形不锈钢单丝(1),若干镀锡铜单丝(2)围绕所述不锈钢单丝(1)外部绞合构成圆形截面的内导体,所述不锈钢单丝(1)的长轴不超过1mm,所述不锈钢单丝(1)的短轴不超过所述镀锡铜单丝(2)线径,所述镀锡铜单丝(2)绞距为所述镀锡铜单丝(2)外径的五至十倍,所述内导体外部依次包覆有热塑性聚氨酯内粘接层(3)、氟树脂绝缘层(4)、热塑性聚氨酯外粘接层(5)和硅烷接枝交联线性高密度聚乙烯外绝缘层(6),所述硅烷接枝交联线性高密度聚乙烯外绝缘层(6)外径为1.2mm至2.8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压接型轻质通信电缆,其特征是:所述内导体外径不小于0.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压接型轻质通信电缆,其特征是:所述氟树脂绝缘层(4)厚度为所述内导体外径的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压接型轻质通信电缆,其特征是:所述氟树脂绝缘层(4)为pfa、fep或ptfe氟树脂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压接型轻质通信电缆,其特征是:所述热塑性聚氨酯内粘接层(3)厚度为5微米至10微米。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压接型轻质通信电缆,其特征是:所述热塑性聚氨酯外粘接层(5)厚度为8微米至15微米。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压接型轻质通信电缆,其特征是:所述不锈钢单丝(1)的长轴不小于0.4m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压接型轻质通信电缆,其特征是:所述硅烷接枝交联线性高密度聚乙烯外绝缘层(6)外径为1.4mm至2.6mm。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压接型轻质通信电缆,其特征是:所述硅烷接枝交联线性高密度聚乙烯外绝缘层(6)厚度为0.5mm至1.8mm。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压接型轻质通信电缆,其特征是:所述氟树脂绝缘层(4)厚度为0.1mm至0.3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耐压接型轻质通信电缆,包括椭圆形不锈钢单丝,若干镀锡铜单丝围绕所述不锈钢单丝外部绞合构成圆形截面的内导体,所述不锈钢单丝的长轴不超过1mm,所述不锈钢单丝的短轴不超过所述镀锡铜单丝线径,所述镀锡铜单丝绞距为所述镀锡铜单丝外径的五至十倍,所述内导体外部依次包覆有热塑性聚氨酯内粘接层、氟树脂绝缘层、热塑性聚氨酯外粘接层和硅烷接枝交联线性高密度聚乙烯外绝缘层,所述硅烷接枝交联线性高密度聚乙烯外绝缘层外径为1.2mm至2.8mm。该电缆在细径轻质化制作基础上,具有更好的抗拉强度和压着强度,与接线端子压装连接牢固,电气连接可靠性更好。好。好。


技术研发人员:杨兆文 高旭皓 王礼国 蔡长威 刘书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元通线缆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2.14
技术公布日:2023/1/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