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微动开关的切换式有声无声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00917发布日期:2022-07-26 23:24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微动开关的切换式有声无声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微动开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微动开关的切换式有声无声机构。


背景技术:

2.微动开关按有声和无声分类分为有声微动开关和无声微动开关,有声微动开关能让用户获得更好的手感,然而其发出的声音会使得在某种场合下比较嘈杂;无声微动开关则不会发出声音,可以满足部分用户对按压无声的需求,但无声微动开关的手感较差。
3.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目前市面上出现了可进行有声与无声切换的微动开关。然而,在这种微动开关中,由于切换机构结构设计的不合理,导致有声与无声切换前后效果不明显,效果不佳,用户体验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微动开关的切换式有声无声机构,可实现有声与无声功能的自由切换,且切换前后效果明显,用户可根据自己的使用需要自由灵活切换有声与无声状态,操作简单,产品的灵活性高,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性。
5.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用于微动开关的切换式有声无声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发声敲击组件、位于发声敲击组件侧边的一拨动式切换组件、及连接于拨动式切换组件的一无声敲击组件,其中,该无声敲击组件包括连接于拨动式切换组件的一上软性部、及连接于拨动式切换组件且位于上软性部下方的一下软性部。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拨动式切换组件包括一转动安装座、及连接于转动安装座的一拨柄,其中,在该转动安装座上分别设置有一上连接臂、及位于上连接臂下方的一下连接臂,所述上软性部设置于上连接臂下端,所述下软性部设置于下连接臂上端。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软性部与下软性部均为硅胶。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转动安装座下部一侧设置有一限位弹片,在该限位弹片靠近转动安装座的一侧上凸设有一限位凸起,在该转动安装座下部一侧形成有与限位凸起相匹配的两个限位槽。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动安装座与限位弹片分别设置于一基座上,在该基座上形成有供转动安装座下部安装的一安装槽,在该安装槽一侧形成有供限位弹片嵌入的一限位卡槽,在该安装槽上设置有一中心转轴,所述转动安装座转动套设于中心转轴上。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声敲击组件为一第一发声敲击块,在所述第一发声敲击块上形成有一侧限位开口,在该侧限位开口上端形成有一第一上敲击发声
部,且在该侧限位开口下端形成有一第一下敲击发声部。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上敲击发声部与第一下敲击发声部之间的距离,大于上软性部与下软性部之间的距离。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发声敲击块通过一连接端子设置于基座上。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声敲击组件包括一第二发声敲击块、及连接于拨动式切换组件的一第二上敲击发声部,其中,在该第二发声敲击块上设置有一第二下敲击发声部。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软性部的上端面比第二下敲击发声部的上端面高度高。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声敲击组件包括连接于拨动式切换组件的一第三上敲击发声部、及连接于拨动式切换组件且位于第三上敲击发声部下方的一第三下敲击发声部。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切换式有声无声机构的特殊结构设计,可通过操作拨动式切换组件,即可调整上软性部与下软性部在靠近弹性片与离开弹性片之间切换,达到弹性片回弹时敲击对象的改变,当弹性片回弹时敲击发声敲击组件则可发出声音,达到按压有声的目的;当弹性片回弹时敲击上软性部与下软性部则可达到静音效果,达到按压无声的目的,从而实现有声与无声的自由切换,且切换前后效果明显。因此,用户可根据自己的使用需要自由灵活切换有声与无声状态,操作简单,产品的灵活性高,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性。
18.上述是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19.图1为实施例一中微动开关处于有声状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实施例一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实施例一中弹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实施例一中拨动式切换组件、上软性部、下软性部与限位弹片相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实施例一中发声敲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实施例一中微动开关处于无声状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实施例二中微动开关处于有声状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实施例二中微动开关处于无声状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7.图9为实施例三中微动开关处于有声状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8.图10为实施例三中微动开关处于无声状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
30.实施例一:
31.请参照图1、图4与图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微动开关的切换式有声无声机构6,包括一发声敲击组件61、位于发声敲击组件61侧边的一拨动式切换组件62、及连接于拨动式切换组件62的一无声敲击组件60,其中,该无声敲击组件60包括连接于拨动式切换组件62的一上软性部63、及连接于拨动式切换组件62且位于上软性部63下方的一下软性部64。
32.在具体应用于微动开关中时,本实施例切换式有声无声机构6与微动开关中的弹性片531(簧片)配合使用,具体的,当弹性片531上下移动敲击发声敲击组件61时发声,实现发声效果;当弹性片531上下移动敲击上软性部63与下软性部64时,由上软性部63与下软性部64消音,实现无声效果。
33.具体的,由拨动式切换组件62可带动上软性部63与下软性部64移动,当上软性部63移动至弹性片531上方,下软性部64移动至弹性片531下方时,如图6所示,弹性片531的上下移动直接接触上软性部63与下软性部64,由上软性部63与下软性部64进行消音,而并未敲击到发声敲击组件61,从而实现按压无声功能;当上软性部63移动至离开弹性片531上方,下软性部64移动至离开弹性片531下方时,如图1所示,弹性片531的上下移动直接接触发声敲击组件61而发出声音,而并未接触上软性部63与下软性部64,从而实现按压有声功能。由此,实现按压有声与按压无声的自由切换。
34.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4与图6所示,微动开关包括一基座1、及设置于基座1上方的一盖子2。所述拨动式切换组件62包括转动设置于上盖2或基座1上的一转动安装座621、及连接于转动安装座621且延伸至上盖2与基座1外侧的一拨柄622,相应的,在上盖2或基座1上开设有供拨柄622穿出并拨动的一侧开口22,如图2所示。在该转动安装座621上分别设置有一上连接臂6211、及位于上连接臂6211下方的一下连接臂6212,所述上软性部63设置于上连接臂6211下端,所述下软性部64设置于下连接臂6212上端。具体的,本实施例转动安装座621转动设置于基座1上,当然也可以转动设置于上盖2上。通过拨动拨柄622,转动安装座621随着发生转动,从而带动上软性部63与下软性部64转动,由此,实现上软性部63与下软性部64在靠近弹性片531与离开弹性片531之间切换,以实现按压有声与按压无声的自由切换功能。
35.本实施例上软性部63与下软性部64均具有软性、柔性与弹性特征,以便于在弹性片531作用于上软性部63与下软性部64上时,起到消音的目的,达到无声的效果。而对于上软性部63与下软性部64的材质,可选用硅胶。
36.为了产生拨动手感,本实施例在所述基座1上设置有位于转动安装座621下部一侧的一限位弹片65,在该限位弹片65靠近转动安装座621的一侧上凸设有一限位凸起651,在该转动安装座621下部一侧形成有与限位凸起651相匹配的两个限位槽6213。在拨动拨柄622,带动转动安装座621转动时,转动安装座621外侧作用于限位弹片65的限位凸起651,由于限位凸起651可发生弹性形变,使得转动安装座621外侧可以与限位凸起651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产生拨动手感。同时,拨动到位后,由限位凸起651卡入限位槽6213内,起到限位、定位,防止晃动的作用,由此,提高按压有声与无声切换的准确度。
37.在具体安装时,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在所述基座1上形成有供转动安装座621下部安装的一安装槽11,在该安装槽11一侧形成有供限位弹片65嵌入的一限位卡槽12,在该安装槽11上设置有一中心转轴13,所述转动安装座621转动套设于中心转轴13上。由安装槽
11、限位卡槽12与中心转轴13相结合,使得转动安装座621与限位弹片65能够稳定的安装于基座1上,利于准确的发挥其作用。
38.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与图5所示,所述发声敲击组件61为一第一发声敲击块61',在所述第一发声敲击块61'上形成有一侧限位开口611,在该侧限位开口611上端形成有一第一上敲击发声部612,且在该侧限位开口611下端形成有一第一下敲击发声部613;所述弹性片531一端穿过侧限位开口611,且该第一上敲击发声部612位于弹性片531一端上方,该第一下敲击发声部613位于弹性片531一端下方。同时,如图1与图5所示,所述第一发声敲击块61'通过一连接端子610设置于基座1上。
39.在弹性片531上下移动时,因直接敲击于第一上敲击发声部612与第一下敲击发声部613而发出声音。
40.为了更好的实现按压有声与无声的切换,如图5与图6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第一上敲击发声部612与第一下敲击发声部613之间的距离,大于上软性部63与下软性部64之间的距离。由此,在上软性部63与下软性部64转动至弹性片531上下方时,弹性片531的上下移动直接作用于上软性部63与下软性部64,而不会接触第一上敲击发声部612与第一下敲击发声部613,由此,实现按压无声功能。
41.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与图2所示,微动开关中的盖子2与基座1相结合形成一容置腔,在该容置腔内设置有一导芯4,且在该盖子2上开设有供导芯4上端穿出的一上开口21,如图2所示,可通过上开口21按压导芯4,在具体产品中,可以在导芯4上设置键帽,并使得键帽穿出上开口21供按压。
42.本实施例微动开关还包括一导通机构5,具体的,如图1与图3所示,所述导通机构5包括分别设置于基座1上的一第一导通端子51与一第二导通端子52、及设置于容置腔内的一弹性组件53,其中,该弹性组件53包括架设于第一导通端子51上且位于导芯4下方的所述弹性片531、向上支撑弹性片531的一拱起弹片532、及位于第二导通端子52上方且向远离下述切换式有声无声机构6一侧延伸的一导通接触片533,导通接触片533上与第二导通端子52接触的点为导通接触点。通过由弹性组件53中的弹性片531、拱起弹片532与导通接触片533相结合,提供按压弹性恢复力的同时,还起到带动导通接触点上下移动以实现导通与断开功能的作用,整个按压过程,各结构动作顺畅准确,导通与断开功能精确度高。
43.具体的,在未按压导芯4时,弹性组件53整体处于自然状态,此时导通接触片533与第二导通端子52处于分离状态,则第一导通端子51与第二导通端子52处于断开状态,因此,微动开关处于断开状态。
44.在向下按压导芯4时,导芯4作用于弹性组件53的弹性片531,弹性片531受到导芯4向下的作用力,同时受到拱起弹片532向上的抬起作用力,拱起弹片532受到弹性片531向下的作用力,在相互作用力下,弹性片531发生向下的弹性形变,并下压拱起弹片532使其发生弹性形变,同时,弹性片531向下的弹性形变会带动导通接触片533下移,使得导通接触片533与第二导通端子52接触,则第一导通端子51与第二导通端子52处于导通状态,因此,微动开关处于导通状态。
45.而当释放对导芯4的按压时,由弹性片531与拱起弹片532的弹性恢复力向上复位,并带动导通接触片533上移,使得导通接触片533与第二导通端子52分离,则第一导通端子51与第二导通端子52重新恢复至断开状态,因此,微动开关处于断开状态。
46.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所述第一导通端子51上具有位于基座1上方的一第一连接部511与一第二连接部512,该第一连接部511外侧边开设有一第一卡槽5111,该第二连接部512外侧边开设有一第二卡槽5121;在所述弹性片531上开设有供第一连接部511穿过的一第一开口5311、及供拱起弹片532上拱穿过的一第二开口5312,该弹性片531的第一开口5311内壁卡入第一卡槽5111中,该拱起弹片532尾端卡入第二卡槽5121中,该拱起弹片532首端向上支撑弹性片531。由此,将弹性片531与拱起弹片532整体架设并限位于第一导通端子51的第一连接部511与第二连接部512上,便于按压导芯4时,弹性片531与拱起弹片532能够准确的发生弹性形变,利于提高导通与断开工作的精确度。
47.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拱起弹片532、导通接触片533与弹性片531三者连接为一体。具体的,所述拱起弹片532由弹性片531的第二开口5312内壁向上拱起而成,所述导通接触片533由弹性片531的第二开口5312内壁向下延伸而成。由于拱起弹片532上拱而成,而导通接触片533向下延伸而成,在弹性片531因受压发生弹性形变而上下移动时,拱起弹片532可在弹性片531上方发生弹性形变,而导通接触片533在弹性片531下方发生下移动作,使得拱起弹片532与导通接触片533相互之间无干扰,各自发挥作用。
48.为了进一步避免干扰,本实施例所述拱起弹片532首端由两根弹性条5321与弹性片531一体连接;所述导通接触片533与弹性片531连接的端部位于两根弹性条5321之间。由此,拱起弹片532与弹性片531的连接端,及导通接触片533与弹性片531的连接端上下分开延伸,结构设计合理,进一步避免相互之间发生动作时的干扰,从而提供各结构动作的精确度。
49.为了导通接触片533与第二导通端子52能够更好的接触,如图1与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所述导通接触片533下端面设置有一动触点5330,在所述第二导通端子52上具有位于基座1上端面的一拱形接触部520,该拱形接触部520位于动触点5330正下方。在导通接触片533下移时,动触点5330可以更好更直接的与拱形接触部520接触,提高导通的准确度。
50.实施例二:
5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如图7与图8所示,所述发声敲击组件61包括设置于基座1上且位于弹性片531一端下方的一第二发声敲击块614、及连接于拨动式切换组件62的一第二上敲击发声部615,其中,在该第二发声敲击块614上设置有一第二下敲击发声部6141。
52.由拨动式切换组件62可带动上软性部63与下软性部64移动,当上软性部63移动至弹性片531上方,下软性部64移动至弹性片531下方时,如图8所示,弹性片531的上下移动直接接触上软性部63与下软性部64,由上软性部63与下软性部64进行消音,而并未敲击到发声敲击组件61,从而实现按压无声功能;当上软性部63移动至离开弹性片531上方,下软性部64移动至离开弹性片531下方时,如图7所示,弹性片531的上下移动因直接敲击于第二上敲击发声部615与第二下敲击发声部6141而发出声音,而并未接触上软性部63与下软性部64,从而实现按压有声功能。由此,实现按压有声与按压无声的自由切换。
53.同时,所述下软性部64的上端面比第二下敲击发声部6141的上端面高度高。在上软性部63与下软性部64转动至弹性片531上下方时,弹性片531的上下移动直接作用于下软性部64,而不会接触第二下敲击发声部6141,由此,实现按压无声功能。
54.实施例三:
5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主要区别在于,如图9与图10所示,所述发声敲击组件61包括连接于拨动式切换组件62的一第三上敲击发声部616、及连接于拨动式切换组件62且位于第三上敲击发声部616下方的一第三下敲击发声部617。
56.由拨动式切换组件62可带动上软性部63与下软性部64移动,当上软性部63移动至弹性片531上方,下软性部64移动至弹性片531下方时,如图10所示,弹性片531的上下移动直接接触上软性部63与下软性部64,由上软性部63与下软性部64进行消音,而并未敲击到发声敲击组件61,从而实现按压无声功能;当上软性部63移动至离开弹性片531上方,下软性部64移动至离开弹性片531下方时,如图9所示,弹性片531的上下移动因直接敲击于第三上敲击发声部616与第三下敲击发声部617而发出声音,而并未接触上软性部63与下软性部64,从而实现按压有声功能。由此,实现按压有声与按压无声的自由切换。
5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采用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特征,而得到的其他结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