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压器增压祛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67661发布日期:2022-08-24 11:38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压器增压祛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压器增压祛水装置。


背景技术:

2.变压器是用来变换交流电压、电流而传输交流电能的一种静止的电器设备。它是根据电磁感应的原理实现电能传递的。变压器就其用途可分为电力变压器、试验变压器、仪用变压器及特殊用途的变压器:电力变压器是电力输配电、电力用户配电的必要设备;试验变压器对电器设备进行耐压试验的设备;仪用变压器作为配电系统的电气测量、继电保护之用;特殊用途的变压器有冶炼用电炉变压器、电焊变压器、电解用整流变压器、小型调压变压器等。
3.变压器在工作过程中,变压器油在电弧灼烧及高电压电离的作用下分解、老化,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积碳等微金属颗粒,同时吸收空气中水分,降低了变压器油的绝缘性能,而现有变压器未设置对变压器油的祛水功能,因此,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变压器增压祛水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变压器增压祛水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变压器内部变压器油在使用完成后无法进行有效的祛水,从而导致变压器油绝缘性能降低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变压器增压祛水装置,包括变压器本体,所述变压器本体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储油箱,且所述变压器本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处理箱;
7.所述处理箱的顶端呈开口状,且所述变压器本体的侧壁安装有呈l型的第一导管,所述第一导管的竖直段延伸至处理箱的内部,所述处理箱的内部设置有过滤机构;
8.所述处理箱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与其连通的上罐体,且所述上罐体的底端转动安装有下罐体,所述上罐体与储油箱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二导管,所述处理箱的底端设有与下罐体匹配的驱动机构。
9.作为优选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滤板、刮板、第一推杆、第二推杆、活动板和往复丝杆,所述处理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呈横向的滤板,且所述滤板位于第一导管的下方,所述处理箱的内部转动安装有往复丝杆,且所述往复丝杆位于滤板和第一导管之间,且往复丝杆远离变压器本体的一端延伸至其外部固定连接有副皮带轮,所述往复丝杆的杆体上安装有与其匹配的活动板,且所述活动板的底端通过阻尼结构转动安装有刮板。
10.作为优选的,所述处理箱远离变压器本体一侧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推杆,且所述处理箱靠近变压器本体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推杆,且第二推杆位于第一推杆的上方。
11.作为优选的,所述处理箱远离变压器本体的一侧开设有除杂口,且所述除杂口的底端与滤板的顶端齐平。
12.作为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固定板、驱动齿盘、从动齿盘、锥形齿轮、固定环和从动齿环,所述处理箱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板和驱动电机,且所述驱动电机位于固定板和变压器本体之间,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固定板固定连接有驱动齿盘,所述固定板远离变压器本体的一侧转动安装有从动齿盘,且所述驱动齿盘与从动齿盘啮合,所述驱动齿盘远离固定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主皮带轮,且所述主皮带轮与副皮带轮之间连接有传动皮带。
13.作为优选的,所述从动齿盘的转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且所述连接杆贯穿固定板,且固定连接有锥形齿轮,所述下罐体的圆周侧壁固定连接有从动齿环,所述上罐体的圆周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从动齿环与固定环呈转动连接,且所述锥形齿轮与从动齿环啮合。
14.作为优选的,所述处理箱的一侧安装有控制器,且所述第一导管与第二导管上均安装有电磁阀,所述上罐体的内壁安装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与液位传感器电性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与驱动电机以及电磁阀电性连接,控制器的型号为data-7311,液位传感器的型号为sy69-wl400。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6.1、通过第一导管将变压器内部使用后的变压器油导入到处理箱内部,并且通过处理箱内部的滤板能够将变压器油中的微粒杂质滤除,并且通过往复丝杆带动活动板以及刮板做往复运动,并且通过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的配合,使得刮板能够对滤板上的微粒杂质刮除,并且经过除杂口排出处理箱,保证滤板的正常过滤效率。
17.2、通过上罐体上设置的液位传感器的设置,从而使得液位传感器能够将信号传输给控制器,并且使得第一导管上的电磁阀关闭,同时控制驱动电机启动,使得齿盘带动锥形齿轮转动,继而带动从动齿环和下罐体转动,对上下罐体内部的变压器油进行离心脱水处理,达到祛水效果,然后通过第二导管将上层的变压器油再导入到储油箱内部重新使用,有效提高了变压器油的绝缘性能。
18.综上所述,该装置能够有效的对变压器油进行过滤以及祛水处理,保证变压器油的绝缘性能和重复利用性,避免资源浪费,适宜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处理箱俯视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4中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4.图中标号:1、变压器本体;2、储油箱;3、处理箱;4、第一导管;5、第二导管;6、除杂口;7、副皮带轮;8、主皮带轮;9、驱动齿盘;10、从动齿盘;11、锥形齿轮;12、上罐体;13、固定环;14、从动齿环;15、下罐体;16、驱动电机;17、固定板;18、滤板;19、刮板;20、第一推杆;21、第二推杆;22、活动板;23、往复丝杆。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6.参照图1、图2、图4和图5,一种变压器增压祛水装置,包括变压器本体1,变压器本体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储油箱2,且变压器本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处理箱3;
27.处理箱3的顶端呈开口状,且变压器本体1的侧壁安装有呈l型的第一导管4,第一导管4的竖直段延伸至处理箱3的内部,处理箱3的内部设置有过滤机构;
28.过滤机构包括滤板18、刮板19、第一推杆20、第二推杆21、活动板22和往复丝杆23,处理箱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呈横向的滤板18,且滤板18位于第一导管4的下方,处理箱3的内部转动安装有往复丝杆23,且往复丝杆23位于滤板18和第一导管4之间,且往复丝杆23远离变压器本体1的一端延伸至其外部固定连接有副皮带轮7,往复丝杆23的杆体上安装有与其匹配的活动板22,且活动板22的底端通过阻尼结构转动安装有刮板19,处理箱3远离变压器本体1一侧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推杆20,且处理箱3靠近变压器本体1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推杆21,且第二推杆21位于第一推杆20的上方,处理箱3远离变压器本体1的一侧开设有除杂口6,且除杂口6的底端与滤板18的顶端齐平。
29.通过第一导管4将变压器本体1内部使用后的变压器油导入到处理箱3内部,并且通过滤板18对其进行过滤,同时往复丝杆23的转动会驱使活动板22在处理箱3内部做往复运动,当活动板22带动刮板19朝向第一推杆20运动时,刮板19底端贴着滤板18滑动,从而能够将滤板18上堆积的微粒杂质进行刮除,并且通过除杂口6排出,当刮板19与第一推杆20接触时,第一推杆20会推动刮板19转动呈倾斜状态,并且通过阻尼结构保持这种状态,然后再朝向第二推杆21运动,当倾斜的刮板19与第二推杆21接触时,会推动刮板19转动至竖直状态,然后再次朝向第一推杆20运动,对滤板18上的杂质进行清除即可。
30.参照图1-3,处理箱3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与其连通的上罐体12,且上罐体12的底端转动安装有下罐体15,上罐体12与储油箱2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二导管5,处理箱3的底端设有与下罐体15匹配的驱动机构。
31.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16、固定板17、驱动齿盘9、从动齿盘10、锥形齿轮11、固定环13和从动齿环14,处理箱3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板17和驱动电机16,且驱动电机16位于固定板17和变压器本体1之间,驱动电机16的输出轴贯穿固定板17固定连接有驱动齿盘9,固定板17远离变压器本体1的一侧转动安装有从动齿盘10,且驱动齿盘9与从动齿盘10啮合,驱动齿盘9远离固定板1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主皮带轮8,且主皮带轮8与副皮带轮7之间连接有传动皮带,从动齿盘10的转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贯穿固定板17,且固定连接有锥形齿轮11,下罐体15的圆周侧壁固定连接有从动齿环14,上罐体12的圆周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环13,从动齿环14与固定环13呈转动连接,且锥形齿轮11与从动齿环14啮合。
32.处理箱3的一侧安装有控制器,且第一导管4与第二导管5上均安装有电磁阀,上罐体12的内壁安装有液位传感器,控制器的输入端与液位传感器电性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与驱动电机16以及电磁阀电性连接,控制器的型号为data-7311,液位传感器的型号为sy69-wl400。
33.滤板18滤除后的变压器油流向上罐体12和下罐体15内部,当变压器油的液面达到
液位传感器位置处时,此时液位传感器将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则控制第一导管4上的电磁阀关闭,并且同时启动驱动电机16,驱动电机16带动驱动齿盘9转动,驱动齿盘9带动从动齿盘10、连接杆以及锥形齿轮11转动,然后锥形齿轮11再带动从动齿环14转动,使得从动齿环14带动下罐体15旋转,对其内部的变压器油进行离心脱水操作,实现变压器油的祛水目的,脱水完成后,控制器再控制驱动电机16关闭,并且开启第二导管5上的电磁阀,使得上罐体12和下罐体15内部的位于上层的变压器油再次导入到储油箱2内部进行重复利用即可。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