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型电池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63300发布日期:2022-11-22 19:25阅读:40来源:国知局
启动型电池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启动型电池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2.目前车用启动型电池因受价格因素影响通常采用铅酸电池,然而铅酸电池存在重量较重、电池寿命短、腐蚀及污染性强、环境友好性差等缺点。
3.近几年随着锂电池技术的逐步成熟、价格逐年下降,锂电池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锂电池相对与铅酸电池的优势在于质量/体积能量密度大、循环寿命高、防护能力及环境适应性强、智能化程度高、清洁无铅等重金属污染。由于之前锂电池的成本远高于铅酸电池,所以在车用启动蓄电池方面基本没有锂电池的应用,但随着车辆能耗要求的提高,车辆轻量化的需求越来越紧迫,加之锂电池的成本逐步降低,锂电池在车用启动蓄电池的应用将会大幅的增加,在此背景下有必要研发启动型电池,但是在低温环境下,现有启动型电池温度较低,影响启动型电池工作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设计合理、功能完善的启动型电池,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启动型电池,所述启动型电池应用于车辆启动,所述启动型电池包括壳体、电芯组、加热装置和金属极柱,所述电芯组设置于壳体中,所述加热装置设于所述壳体(11)中且设于所述电芯组外周,所述金属极柱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电芯组电性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装置外侧设置有保温隔热层。
7.进一步地,所述的启动型电池还包括:锂电保护板,所述锂电保护板设置于所述壳体中且与所述电芯组、所述加热装置电性连接,所述锂电保护板用于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开启或关闭。
8.进一步地,所述的启动型电池还包括采样线路板,所述采样线路板与所述电芯组连接且用于采集所述电芯组的温度,所述采样线路板用于将采集到的所述电芯组的温度传递给所述锂电保护板,所述锂电保护板用于根据所述采样线路板采集到的温度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开启或关闭。
9.进一步地,所述的启动型电池还包括:电芯组固定结构,所述电芯组固定结构设于所述壳体中,所述电芯组固定结构包括电芯组固定套和电芯组固定板,所述电芯组固定套套设于所述电芯组外周,所述芯组固定板与所述电芯组固定套连接,所述芯组固定板将所述电芯组夹设于其中。
10.进一步地,所述电芯组固定套为两个且分别套设于所述电芯组外周的上、下部,所述芯组固定板分别与所述电芯组外周上、下部的所述电芯组固定套连接,所述芯组固定板将所述电芯组夹紧。
11.进一步地,所述电芯组固定套上设置有可调节所述电芯组固定套松紧度的松紧调节部,所述松紧调节部为卡扣与卡槽配合的结构。
12.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壳体底座和上盖,所述壳体底座上端开口且内部形成有腔体,所述上盖扣合于所述壳体底座上端开口,所述上盖与所述壳体底座可拆卸固定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启动型电池还包括绝缘部,所述绝缘部设置于所述芯组固定板之间;所述启动型电池还包括提拉把手,所述提拉把手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上端。
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所述的启动型电池。
1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上述启动型电池,可避免锂电池低温工作而影响锂电池性能,锂电池抗外力能力强,整体设计合理、功能完善。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启动型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启动型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启动型电池100应用于车辆启动,参见图1所示,启动型电池100包括壳体11、电芯组12、电芯组固定结构13、采样线路板14、加热装置15、绝缘部16、锂电保护板17、金属极柱18、以及提拉把手19。启动型电池100呈箱体结构。在下面描述中,启动型电池100简称为锂电池100。
19.电芯组12设置于壳体11中,壳体11为箱体结构,壳体11不仅用于固定及装载电芯组12及其他部件,同时还可作为锂电池100保护套而对电芯组12起到保护作用。壳体11包括壳体底座111和上盖114。壳体底座111为长方体状结构,壳体底座111包括底板和四个侧板,壳体底座111上端开口,底板和四个侧板相连接围绕成且内部形成腔体113,腔体113用于收容电芯组12及其他部件。上盖114为板状结构,上盖114的大小及形状与壳体底座111上端开口相配合,上盖114可将壳体底座111上端开口扣合。壳体底座111和上盖114将电芯组12及其他部件包裹于其中以对其形成保护。壳体底座111和上盖114可拆卸固定连接,或者壳体底座111和上盖114采用焊接方式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该可拆卸固定连接为螺栓固定连接。壳体底座111和上盖114之间还可设置有密封圈(图未示)。壳体11外周还可设置有加强筋。壳体11的下端还可设置有防滑缓冲部(图未示),缓冲部可为具有一定厚度和回弹性的胶层,但不限于此。其可防止壳体11的滑动管同时对于竖直方向作用力起到一定缓冲作用。壳体11可保护电芯组12防止振动、冲击、跌落等外力对电芯组12的损坏。壳体11采用绝缘材料加工而成。
20.电芯组12是整个锂电池100的核心,是锂电池100的供电单元。电芯组12包括多个电芯122,电芯122为长方体状,多个电芯122依次相邻排列,电芯122的电极间通过连接导线或金属连接件电性连接,该金属连接件可为铜、铝等金属汇流排,也可为电缆,且可通过金属连接件引出作为电芯组12电极,该电性连接可为并联连接或串联连接。
21.电芯组固定结构13设于壳体11中,电芯组固定结构13用来将多个电芯122固定成电芯组12并保证电芯组12的结构紧固及安全,另外电芯组固定结构13还可控制电芯组12的
膨胀力。电芯组固定结构13套设于电芯组12外周并将电芯组12(多个电芯122)紧固连接于一体。电芯组固定结构13包括电芯组固定套132和电芯组固定板134。电芯组固定套132为两个且分别套设于电芯组12上、下部的外周。进一步地,电芯组固定套132上可设置有松紧调节部(图未示),松紧调节部可调节电芯组固定套132松紧度,松紧调节部可为卡扣与卡槽配合的结构。电芯组固定板134为具有一定强度的板状结构,电芯组固定板134分别与电芯组12上、下部外周的电芯组固定套132连接,电芯组固定板134为一对且平行对称地设置电芯组12外周一相对的两侧,电芯组固定板134将电芯组12进一步夹紧,电芯组固定板134可加强电芯组固定结构13的强度、提升电芯组固定结构13对电芯组12固定的稳固性。
22.锂电保护板17与电芯组12、加热装置15电性连接,锂电保护板17用于控制加热装置15开启或关闭,其中,当电芯组12的温度低于等于预设阈值时,锂电保护板17控制加热装置15开启加热电芯组12,当电芯组12的温度高于预设阈值时,锂电保护板17控制加热装置15关闭。采样线路板14罩设于各电芯122电极以及电芯122电极的连接导线或金属连接件的上方,采样线路板14与电芯组12连接且用于采集电芯组12的电压和/或温度,采样线路板14与锂电保护板17连接,采样线路板14用于将采集到的电芯组12的电压和/或温度传递给锂电保护板17,锂电保护板17用于根据采样线路板14采集到的温度控制加热装置15开启或关闭。其中,采样线路板14可以为柔性线路板,采样线路板14也可以为印制电路板,采样线路板14还可以为线束,采样线路板14可以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可以采集电芯组12的温度。
23.加热装置15用于对锂电池100处于低温状态而进行加热而补偿温度。加热装置15可采用电热加热如电热线、电热膜、电热板等,加热装置15设于壳体11中,加热装置15设置于电芯组12外周,既可设置于电芯组12一组相对的侧面外也可设置于电芯组12两组相对的侧面外,加热装置15也可以设置于电芯组12底部。加热装置15通过电芯组固定结构13固定,即加热装置15夹设于上下两个电芯组固定套132之间并与之固定,以确保加热装置15正对电芯组12侧面并尽可能多的覆盖电芯组12侧面进而提升加热装置15的加热效果并均匀分布。低温下锂电池100可启动加热装置15为锂电池100加热以提升温度,避免锂电池100低温工作,保证启动型电池100工作性能。加热装置15外侧还可设置有保温隔热层(图未示),保温隔热层可与加热装置15外侧(远离电芯组12的一侧)固定连接如粘连固定,保温隔热层可有效防止电芯组12散热,同时减少加热装置15的热量流失。保温隔热层的材料可为阻燃橡塑保温棉、阻燃橡塑发泡棉等耐寒保温、防火阻燃、防油防水等的材料。
24.绝缘部16为板状结构,绝缘部16设置于电芯组固定板134与电芯组12之间,绝缘部16采用绝缘材料如pp、pe、epdm、硅胶等加工而成,以保证电芯组12的绝缘。
25.锂电保护板17设置于壳体底座111中,且位于壳体底座111与电芯组固定板134之间,锂电保护板17与壳体底座111可拆卸固定连接如螺纹连接。锂电保护板17与电芯组12电性连接,该电性连接可采用金属连接件进行电性连接,金属连接件可为铜、铝等金属汇流排,也可为电缆。锂电保护板17监测锂电池100(电芯组12)的电量、电压、温度、以及电流等,同时可对锂电池100过放电保护、过流保护、过压保护、过温保护、电量估算以保证锂电池100使用的安全性,及整车通讯。锂电保护板17上可设置有过放电保护器、保险丝或热敏电阻、熔断器、限压器(齐纳二极管、闸流管、压敏电阻、气休放电管、缓冲电容等)、接口及接口电路、通讯单元、低电唤醒单元、电量估算单元、功率输出单元、电量监测器。为便于与接口
对外连接而在壳体底座111对应位置上开设开口(图未示)而将接口露出,开口大小与接口相适配。
26.金属极柱18设置于上盖114上,金属极柱18包括正极金属极柱和负极金属极柱。金属极柱18贯穿于上盖114的上下端,金属极柱18的下端与对应的电芯组12的正、负电极电性连接。金属极柱18用于将锂电池100的电极从壳体11内引出至壳体11外,以便锂电池100电能对外输出。
27.提拉把手19壳体11的上端,进一步地,提拉把手19设置于上盖114的上端,提拉把手19也可以设于壳体底座111的两侧,提拉把手19便于搬运锂电池100时手提使用。
28.电芯组12与壳体11之间还可设置有限位结构(图未示),限位结构可为限位块,均匀设置于电芯组12外周且夹设于电芯组12与壳体11之间,限位结构将电芯组12夹紧而保持电芯组12与壳体11之间的相对位置,避免电芯组12晃动。限位结构表面还可设置有绝缘缓冲层,绝缘缓冲层保持电芯组12与壳体11之间相对绝缘,同时对于电芯组12具有缓冲作用抗冲击。
29.锂电池100还包括有防爆阀(图未示),防爆阀设置于上盖114上,防爆阀可保护锂电池100安全,防止在极端情况下由于内部压力过大导致壳体11受损。
30.进一步,锂电池100还包括有手动唤醒开关(图未示),手动唤醒开关设置于上盖114上,手动唤醒开关用于唤醒锂电池100。手动唤醒开关与锂电保护板17电性连接。
31.进一步,锂电池100还包括有电量显示屏20,电量显示屏20设置于上盖114上,电量显示屏20与锂电保护板17电性连接,电量显示屏20用于显示锂电池100电量状态。
32.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启动型电池100。
33.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上述启动型电池100,可避免锂电池100低温工作而影响锂电池100性能,锂电池100抗外力能力强,整体设计合理、功能完善。
3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