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其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72369发布日期:2022-10-29 01:54阅读:50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的制作方法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组合,尤其涉及一种对接稳定的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背景技术:

2.相关现有技术请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12725805u号所公开的一种电连接器组合,该电连接器组合包括电连接器和包覆所述电连接器的套壳,所述电连接器用于与对接设备电性相连,所述套壳包括用于与对接设备定位的定位机构并组装有用于卡持至对接设备上的锁定构件,然而,由于电连接器与套壳为两件式的结构,彼此间的相对位置稍有偏移即会对电连接器组合与对接设备之间的对接产生不良的影响,进而影响信号传输的效果。
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良的电连接器及其组合来解决以上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接稳定的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连接本体和若干导电端子,所述连接本体设有向前贯穿的对接腔,所述对接腔的相对两侧设有端子槽,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穿过所述端子槽而凸伸入对接腔的弹性臂,弹性臂的末端具有接触部;所述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围绕所述连接本体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连接本体之间形成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用来供一电子设备设有的定位板插入。
6.进一步地,所述电连接器进一步设有锁扣部,所述锁扣部位于所述定位部设有的一开口内,所述锁扣部为一对悬臂且所述悬臂的末端设有向下凸伸的勾部,所述勾部用于扣持在所述电子设备之定位板设有的锁扣孔内。
7.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本体具有平行于所述对接腔的顶壁面以及相对的两个端壁面,所述定位部包括自顶壁面及端壁面一体延伸的竖直部及自所述竖直部向前一体延伸的水平部,所述定位槽位于所述水平部与顶壁面及端壁面之间。
8.进一步地,所述锁扣部包括自所述顶壁面向上一体延伸的支点部及自所述支点部向后延伸的按压部,所述悬臂自所述支点部向前延伸而形成。
9.进一步地,所述支点部与所述竖直壁在同一直线上,所述按压部为板状结构且设有向上弯折的挡止条。
10.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本体在对接腔的后方设置有收容部,所述收容部向后及向下贯穿,所述导电端子固定在一绝缘体内且所述导电端子的弹性臂延伸出所述绝缘体,所述绝缘体组装在所述收容部内且所述弹性臂穿过所述端子槽凸伸入所述对接腔。
11.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本体在其端壁面的外侧设有锁板部,所述锁板部位于所述竖直部的后方。
12.进一步地,所述锁板部包括中空的容纳腔以及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的锁固件,所述容纳腔向下部分贯穿,所述容纳腔未向下贯穿的部分形成架设所述锁固件的垫高部。
1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电连接器和与之配合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设有对接板及定位板,所述对接板具有导电元件,所述定位板具有锁扣孔,所述电连接器包括连接本体及导电端子,所述连接本体设有对接腔及定位槽,所述对接腔供所述电子设备的对接板插入并与导电端子接触,所述定位槽供所述电子设备的定位板插入,所述绝缘本体进一步一体形成锁扣部,所述锁扣部具有凸伸入锁扣孔的勾部。
14.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在对接腔的后方设有收容部,所述收容部向后及向下贯穿,所述导电端子固定在一绝缘体且包括凸伸出所述绝缘体的弹性臂,所述绝缘体固定在收容部且所述弹性臂向前穿过对接腔两侧设有的端子槽而凸伸入所述对接腔。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绝缘本体上一体设置与对接设备对位配合的定位部以及锁扣部,可确保电连接器和电子设备对接时彼此间的准确对位,有利于电信号的稳定传输。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与电子设备对接时的立体图。
17.图2是图1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18.图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与电子设备未对接时的立体图。
19.图4是图3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20.图5是图3的部分分解图。
21.图6是图5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
23.图8为图7进一步的部分分解图。
24.图9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25.图10是沿图7中b-b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7.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电连接器100和与之配合的电子设备200,所述电连接器100安装于电路板300,所述电子设备200可以是固态硬盘等设备,所述电连接器100在所述电子设备200与电路板300之间建立电性连接。所述电子设备200设有对接板201及定位板202,所述对接板201具有导电元件203(标号见图9),所述定位板202具有锁扣孔204。结合图5至图10,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连接本体1及若干导电端子2,所述连接本体1设有向前贯穿的对接腔10,所述对接腔10的相对两侧设有端子槽11,所述对接腔供10所述电子设备200的对接板201插入并与导电端子2电性接触,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穿过所述端子槽11而凸伸入对接腔10的弹性臂20,弹性臂20的末端具有与所述导电元件203对接的接触部21。所述电连接器100进一步包括围绕所述连接本体1的定位部3,所述定位部3与所述连接本体1之间形成定位槽31,所述定位槽31用来供所述电子设备200设有的定位板202插入。如此可实现所述电连接器100与电子设备200在对接时的准确对
位,有利于电信号的稳定传输。
28.所述电连接器100进一步设有锁扣部4,所述锁扣部4为所述连接本体一体形成且位于所述定位部3设有的一开口30内,所述锁扣部4为一对悬臂41且所述悬臂41的末端设有向下凸伸的勾部410,如图9所示,所述勾部410用于扣持在所述电子设备200之定位板202设有的锁扣孔204内,以防止所述电连接器100从所述电子设备200中脱出。
29.参阅图3与图4,所述连接本体1具有平行于所述对接腔10的顶壁面12以及相对的两个端壁面13,所述定位部3包括自顶壁面12及端壁面13一体延伸的竖直部32及自所述竖直部32向前一体延伸的水平部33,所述定位槽31位于所述水平部33与顶壁面12及端壁面13之间。结合图1与图2,在本实施例中,位于所述开口30一侧的定位部3的竖直部32仅自所述顶壁面12延伸,其水平部平行于顶壁面12,位于所述开口30另一侧的定位部33的竖直部32自顶壁面12及端壁面13一体延伸,其水平部呈同时平行于顶壁面12和端壁面13的倒“l”型设置,即所述定位槽31在连接本体1的一侧是侧向往外贯穿的,另一侧是封闭的,所述电子设备200的定位板202仅有两个连续的侧边被限位于定位槽31,如此设置可使电子设备200未被限位的开放的一侧在结构的设计上有更大的空间,有利于适应不同的电子设备的结构需求。
30.继续参阅图3与图4,所述锁扣部4包括自所述顶壁面12向上一体延伸的支点部40及自所述支点部40向后延伸的按压部42,所述悬臂41自所述支点部40向前延伸而形成。所述支点部40与所述竖直部32在同一直线上,在上下方向上,所述按压部42和所述悬臂41均与所述顶壁面12间隔一定距离。一对所述悬臂41在与所述上下方向垂直的横向方向上彼此间隔,有利于进一步增加电连接器100与电子设备200连接的稳定性。所述按压部42为板状结构且设有向上弯折的挡止条420。所述挡止条420可为使用者提供较佳的操作手感,为下压所述按压部42提供着力点,当向下抵压所述按压部42时,所述悬臂41绕所述支点部40向上偏转以解除对所述电子设备200的扣持作用。锁扣部4与连接本体1一体设置,可增加电连接器整体的稳定性,进一步有利于电信号的稳定传输,同时还有利于简化电连接器100的制造工艺,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分体设置的锁扣部,可省去安装的步骤,节约制造成本。
31.结合图9至图10,所述连接本体1在对接腔10的后方设置有收容部14,所述收容部14向后及向下贯穿,所述导电端子2固定在一绝缘体5内且所述导电端子2的弹性臂20延伸出所述绝缘体5,所述绝缘体5组装在所述收容部14内且所述弹性臂20穿过所述端子槽11凸伸入所述对接腔10。具体地,参照图8,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上、下两排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固定于所述绝缘体5的固持部22、自所述固持部22向下延伸的焊脚23以及自所述固持部22向前延伸入所述对接腔10的所述弹性臂20。
32.参阅图3至图6,所述连接本体1在其端壁面13的外侧设有锁板部16,所述锁板部16位于所述竖直部32的后方。所述锁板部16包括中空的容纳腔160以及设置于所述容纳腔160内的锁固件161,所述容纳腔160向下部分贯穿,所述容纳腔160未向下贯穿的部分形成架设所述锁固件161的垫高部16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固件161为螺母,所述容纳腔160向下贯穿部分的宽度小于所述螺母的宽度且大于螺母所具有的通孔的直径,以便通过一螺钉(未图示)与所述螺母锁紧从而将电连接器100安装至所述电路板300。
33.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
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