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连接器母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70969发布日期:2022-08-17 09:25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连接器母座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连接器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连接器母座。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电连接器母座内部仅仅是简单的插孔,插孔内仅设置一个弹性连接片以供电连接器母座与公座插舌接触,这种方式在公座被外力碰撞而在母座内发生轻微移动时,经常发生接触不良,或者发生公座内的连接端与母座内的连接端的接触面积很小,从而起火;再有就是现有的电连接器母座上安装弹性连接片复杂,使得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将弹性连接片装配到母座上的过程很复杂,导致生产电连接器母座的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采用在连接端子的两端之间设置弧形结构配合多个连接端子的方式,设计了一种电连接器母座,解决了现在的母座本体在公座轻微移动时容易发生接触不良以及现有的母座本体在安装连接端子时工艺复杂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电连接器母座,包括母座本体,所述母座本体上设有长条形的插接槽,所述插接槽内在平行于轴线的两个侧壁上均沿所述插接槽的轴线方向阵列设有若干个卡槽,所述插接槽的底壁上在插接槽的轴线的两侧等距设有若干横截面为矩形的第一通孔,每个所述第一通孔远离所述插接槽的轴线一侧的顶端对应与一个所述卡槽靠近所述插接槽的轴线一侧的底端连通,每个所述卡槽内安装一个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的两端之间为弧形结构,所述连接端子的下端固定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弧形结构向所述插接槽的中央凸起,每个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插接槽的底壁上的投影均包围所述弧形结构在所述插接槽的底壁上的投影。
6.优选的,所述母座本体在所述插接槽的底壁上还设有横截面为长条形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平行,每个所述第二通孔均位于与之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一通孔远离所述卡槽的轴线的一侧,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每个所述卡槽上垂直于所述插接槽的轴线的两个侧壁在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二通孔的横截面的两端之间,所述连接端子的下端包括卡接部,所述卡接部的一端与所述弧形结构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卡接部的横截面的形状大小与所述第二通孔的横截面的形状大小相等,所述卡接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的侧壁配合的卡合结构。
7.优选的,所述卡合结构包括弹性臂,所述弹性臂轴向设于所述卡接部上,所述弹性臂朝向所述插接槽的一端与所述卡接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弹性臂与所述卡接部之间预设夹角,所述夹角为锐角。
8.优选的,所述第二通孔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弹性臂的容纳槽。
9.优选的,每个所述第一通孔在背向所述插接槽的一端均径向设有延伸到所述母座本体外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位于所述第一通孔背向所述插接槽的轴线的一侧。
10.优选的,所述连接端子的下端径向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连接槽伸出所述母座本体外。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实用新型采用在连接端子的两端之间设置弧形结构配合多个连接端子的方式,设计了一种电连接器母座,解决了现在的母座本体在公座轻微移动时容易发生接触不良以及现有的母座本体在安装连接端子时工艺复杂的问题。
13.2、本实用新型中第二通孔的设置,是为了在装配连接端子的过程中方便装配;并且每个所述卡槽上垂直于所述插接槽的轴线的两个侧壁在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二通孔的横截面的两端之间,所述卡接部的横截面的形状大小与所述第二通孔的横截面的形状大小相等,进而使得在装配过程中,工人能够在不用眼睛观察的情况下就能感受到连接端子的装配是否到位,因为卡接部的横截面的形状大小与所述第二通孔的横截面的形状大小相等,从而使得卡接部不会进入到卡槽内。
14.3、本实用新型中弹性臂的设置,既方便制造过程中装配连接端子,又能够使得在装配好连接端子之后,连接端子不会从卡槽内脱落。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图2中拆除连接端子后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19.其中,1、母座本体;2、插接槽;3、卡槽;4、第一通孔;5、连接端子; 6、弧形结构;7、第二通孔;8、弹性臂;9、容纳槽;10、连接槽;11、连接部;12、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20.参见图1-4所示,一种电连接器母座,包括母座本体1,所述母座本体1 上设有长条形的插接槽2,所述插接槽2内在平行于轴线的两个侧壁上均沿所述插接槽2的轴线方向阵列设有若干个卡槽3,所述插接槽2的底壁上在插接槽2的轴线的两侧等距设有若干横截面为矩形的第一通孔4,每个所述第一通孔4远离所述插接槽2的轴线一侧的顶端对应与一个所述卡槽3靠近所述插接槽2的轴线一侧的底端连通,每个所述卡槽3内安装一个连接端子5,所述连接端子5的两端之间为弧形结构6,所述连接端子5的下端固定设于所述第一通孔4内,所述弧形结构6向所述插接槽2的中央凸起,每个所述第一通孔4在所述插接槽2的底壁上的投影均包围所述弧形结构6在所述插接槽2 的底壁上的投影。
21.在本实施方式中,插接槽2的设置主要用于母座本体1与公座的连接,设置的若干个卡槽3用于安装连接端子5,每个卡槽3内安装一个连接端子,使得在母座本体1与公座连接时,每个连接端子5都能与公座接触,并且每个连接端子5上设置的弧形结构6互不影响,从而使得在公座轻微晃动的过程中,总有连接端子5与公座充分接触,从而不会产生接触不良的情况,弧形结构6向所述插接槽2的中央凸起的设置,使得在公座插入进插接槽2内的过程中,于连接端子5来说,公座是从连接端子5的一端向连接端子5的另一端过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连接端子5,使得连接端子5两端之间的弧形结构6更加凸起,这样可以延缓弧
形结构6的消失,从而提高了母座本体1的使用寿命。而每个所述第一通孔4在所述插接槽2的底壁上的投影均包围所述弧形结构6在所述插接槽2的底壁上的投影的设置,使得制造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可以将连接端子5通过第一通孔4直接插入到母座本体1 内进行装配,十分方便,并且在连接端子5通过第一通孔4直接插入到母座本体1的过程中,第一通孔4的侧壁不会挤压到弧形结构6,保护了弧形结构 6在安装过程中不受损坏。
22.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母座本体1在所述插接槽2的底壁上还设有横截面为长条形的第二通孔7,所述第二通孔7的轴线与所述第一通孔4的轴线平行,每个所述第二通孔7均位于与之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一通孔4远离所述卡槽3的轴线的一侧,所述第二通孔7与所述第一通孔4连通,每个所述卡槽3上垂直于所述插接槽2的轴线的两个侧壁在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二通孔7的横截面的两端之间,所述连接端子5的下端包括卡接部,所述卡接部的一端与所述弧形结构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卡接部的横截面的形状大小与所述第二通孔7的横截面的形状大小相等,所述卡接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7的侧壁配合的卡合结构。第二通孔7的设置,一个是为了在装配连接端子5 的过程中方便装配;并且每个所述卡槽3上垂直于所述插接槽2的轴线的两个侧壁在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二通孔7的横截面的两端之间,所述卡接部的横截面的形状大小与所述第二通孔7的横截面的形状大小相等,进而使得在装配过程中,工人能够在不用眼睛观察的情况下就能感受到连接端子5的装配是否到位,因为卡接部的横截面的形状大小与所述第二通孔7的横截面的形状大小相等,从而使得卡接部不会进入到卡槽3内。
23.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卡合结构包括弹性臂8,所述弹性臂8轴向设于所述卡接部上,所述弹性臂8朝向所述插接槽2的一端与所述卡接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弹性臂8与所述卡接部之间预设夹角,所述夹角为锐角。弹性臂8的设置,既方便制造过程中装配连接端子5,又能够使得在装配好连接端子5之后,连接端子5不会从卡槽3内脱落。
24.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第二通孔7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弹性臂8的容纳槽9。
25.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每个所述第一通孔4在背向所述插接槽2的一端均径向设有延伸到所述母座本体1外的连接槽10,所述连接槽10位于所述第一通孔4背向所述插接槽2的轴线的一侧,通过设置的连接槽10,方便连接端子5与外接的线缆连接。
26.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如图1、图2所示,连接端子5上位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弧形结构6的一端还可以设置一个把手12,使得在装配的过程中,通过把手12将连接端子5安装在母座本体1内,在安装好之后,将把手12 从把手12与连接端子5从连接部远离所述弧形结构6的一端处折断即可,这样极其方便安装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5的下端径向设有连接部11,所述连接部11通过所述连接槽10伸出所述母座本体1外,通过连接部11便可以直接连接外接的线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