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发隔离度可调式天线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25253发布日期:2022-07-05 17:10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收发隔离度可调式天线模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天线模组领域,具体为一种收发隔离度可调式天线模组。


背景技术:

2.无线网络在信号传送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一定程度的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和优化我们的工作流程,且在万物互联成为主流的今天,对信号稳定的强度的必然是相比以前更具要求,因此在天线硬件方面的亦有着新的挑战;
3.现有技术中,为实现天线的同事具备收发功能,通过采用同电路板双天线结构的设计,具体为在同一电路基板上的同一表面上设置两组天线单元,两组天线单元跟随电路基板容置在同一天线壳体中,两组天线单元之间的在工作期间的辐射角度局限于电路基板进而不能发生改变,既存在两组天线单元之间的存在角度相同的情况,使得在实际的使用中,两组天线单元的辐射场形成方向一致,产生较强的自干扰现象,存在收发隔离度的欠佳的问题,会对采用同电路板双天线结构的产品的质量造成影响,因此,亟需一种天线模组,以应对现有技术中天线单元的局限于电路基板导致收发隔离度欠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收发隔离度可调式天线模组,通过将天线组件分为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对应的放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中,且与分别与旋转部进行连接;第一天线和第二组件的通过旋转部进行可调式的旋转,进而改变两个天线之间的方向,使得两组天线的辐射场形成方向相异,进而优化收发隔离度,克服了现有中的不足。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收发隔离度可调式天线模组,包括壳体组件和天线组件,天线组件容置在壳体组件的空腔内,壳体组件分为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旋转部,第一壳体、旋转部和第二壳体由上到下依次连接,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通过旋转部实现同轴旋转;天线组件分为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固定连接于旋转部,且分别容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空腔中。
6.作为优选,旋转部分为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第一旋转件与第二旋转件旋转连接;第一旋转件与第一壳体固定连接;第二旋转件与第二壳体固定连接。
7.作为优选,第二旋转件朝向第一旋转件一面设置有的限位滑槽,第一旋转件设置有与限位滑槽相适配的凸部。
8.作为优选,凸部还设有卡扣,限位滑槽的内壁设有与卡扣适配连接的卡槽。
9.作为优选,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都为板载天线。
10.作为优选,第一旋转件朝向第一壳体的一面设有第一卡接单元,第一卡接单元与第一天线侧端进行固定卡接。
11.作为优选,第二旋转件朝向第二壳体的二面设有第二卡接单元,第二卡接单元与
第二天线侧端进行固定卡接。
12.作为优选,还包括天线座,第二壳体远离旋转部的一端与天线座活动连接。
13.作为优选,天线座远离第二壳体的一端还有用于与外部设备限位连接的限位机构。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包括壳体组件和天线组件,天线组件容置在壳体组件的空腔内,壳体组件分为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旋转部,第一壳体、旋转部和第二壳体由上到下依次连接,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通过旋转部实现同轴旋转;天线组件分为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固定连接于旋转部,且分别容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空腔中;天线组件分为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通过的旋转部实现一定角度的旋转,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出现的所存在角度相异,使得两组天线的辐射场形成方向相异,进而优化收发隔离度,克服了现有中的不足。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部左视立体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部右视立体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壳体和天线座配合图。
20.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21.1、壳体组件;11、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
22.2、天线组件;21、第一天线;22、第二天线;
23.3、旋转部;31、第一旋转件;311、第一卡接单元;312、凸部;
24.32、第二旋转件;321、第二卡接单元;322、限位单元;
25.4、天线座;41、限位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27.现有技术中,为了节省天线的数量亦可实现数据的收发,通过采用同电路板双天线结构的设计,具体为在同一电路基板上的表面上设置两组天线单元,因为同设置在电路基本上导致两组天线单元之间的存在角度相同的情况,在实际的使用中,两组天线的辐射场形成方向一致,则会因为两组天线之间发生自发干扰现象,而存在收发隔离度的欠佳的问题,势必会对采用双天线结构的产品的质量造成影响,因此,亟需一种对收发隔离度进行 一定调节的天模组克服现有中的不足;
28.为了克服上述出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收发隔离度可调式天线模组,请参阅图1至图5,包括壳体组件1和天线组件2,天线组件2容置在壳体组件1的空腔内,壳体组件1分为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和旋转部3,第一壳体1、旋转部3和第二壳体2由上到下依次连接,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通过旋转部3实现同轴旋转;天线组件2分为第一天线21和第二天线22,第一天线21和第二天线22固定连接于旋转部,且分别容置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空腔中;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之间通过旋转部进行衔接,
而将巧妙的将天线组件2分成的第一天线21和第二天线21,第一天线21和第二天线22与旋转部3进行固定连接,对应容置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上的空腔内,对天线组件2实现密封性的包围,使得在日常使用中更加便捷的进行清理,其通过旋转部3进行旋转,使得第一天线21和第二天线22的相对角度得以发生改变;第一天线21和第二天线22分离式单独设计,均为在基板表面设计天线单元的板载天线,第一天线21和第二天线22通过导电线材与外部端进行电性连接,旋转部3的引用为第一天线21和第二天线22提供了空间位置上的间隔,抑制了第一天线21和第二天线22之间产生的信号自干扰现象,且可一定幅度的旋转的使第一天线21和第二天线22的方向发生改变,进一步加强对了对自干扰信号的抑制,进而增强了第一天线21和第二天线22之间的收发隔离度,从而解决现有中的问题;
29.具体的,旋转部3分为第一旋转件31和第二旋转件32,第一旋转件31与第二旋转件32旋转连接;第一旋转件31与第一壳体11固定连接,第二旋转件32与第二壳体12固定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与旋转部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定,壳体组件与旋转部中分别适配的设置可以连接的扣件与勾件,通过钩扣结构进行稳定连接;第二旋转件32朝向第一旋转件311一面设置有的限位滑槽322,第一旋转件31设置有与限位滑槽322相适配的凸部312;第一旋转件31和第二旋转件32适配设置有对应的限位滑槽322和凸部312,凸部312嵌入至限位滑槽322中,凸部312在限位滑槽322内运动,进而带动的第一旋转件31和第二旋转件32之间的相互旋转,更具体的,限位滑槽322为月弧状,设有两组,对应设置在第二旋转件32的表面两侧;且凸部312还设有卡扣,限位滑槽322的内壁设有与卡扣适配连接的卡槽,使得第一旋转件31和第二旋转件32可以紧密的连接,通过限位滑槽322与凸部312对旋转的幅度进行的限位,实现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通过旋转部3可以实现稳固的连接且可相对旋转;
30.具体的,第一旋转件31朝向第一壳体11的一面设有第一卡接单元311,第一卡接单元311与第一天线21进行卡接;第二旋转件32朝向第二壳体12的一面设有第二卡接单元321,第二卡接单元321与第二天线22的侧端进行固定卡接;通过第一卡接单311元对第一天线21的侧端进行卡接,使得第一天线21可以牢固的安设在第一壳体11的空腔中;更优的,可在第一旋转件31与第二旋转件32之间共同设置容置导电线材的走线孔,走线孔的孔径范围大于限位滑槽322的滑动距离,保证导电线材不会因为转动发生拖拽的现象。
31.作为优选,还包括天线座4,第二壳体12远离旋转部3的一端与天线座活动连接;天线座4远离第二壳体12的一端还有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限位的限位机构41;第二壳体12设置有用于与天线座4滑动连接的槽口,天线座嵌入至槽口且可实现一定枢转的角度,实现了以壳体组件1的底部为转动中心,在实际的使用中可对天线模组进行翻折,加强了收纳效果,并对信号的传送角度的灵活控制;且天线座4还设置有限位机构41,限位机构41位于的天线座远离第二壳体12的一端,进而方便于外部设备进行连接。
32.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
33.对天线组件进行分体式设计,旋转部的引用为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提供了空间位置上的间隔,抑制了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之间产生的信号自干扰现象,且可一定幅度的旋转的使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方向发生改变,进一步加强对了对自干扰信号的抑制,进而增强了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之间的收发隔离度,从而解决现有中的问题。
34.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