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81464发布日期:2022-09-21 00:53阅读:42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适于传输高速信号并且组装方便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2.美国专利第us10367308b2号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外壳和收容在绝缘外壳中的端子模组,所述端子模组包括上模组和下模组,所述上模组包括第一端子模组和设置在第一端子模组下方的第二端子模组,所述下模组包括第三端子模组和设置在第二端子模组和第三端子模组之间的第四端子模组,各所述端子模组在横向方向没有固持在一起,因此,不便于端子模组的模组化组装。
3.因此,实有必要对前述电连接器进行改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便于传输高速信号并且组装方便。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外壳及收容在所述绝缘外壳内的端子模组,所述绝缘外壳在竖直方向的两侧限定有对接槽和两排通道,所述端子模组包括沿竖直方向排列在一起的上端子单元和下端子单元,所述上端子单元和所述下端子单元均包括多个端子及在垂直于所述竖直方向的横向方向上延伸的塑胶固定件,所述多个端子与多个塑胶固定件一体成型,每个端子包括在垂直于竖直方向和横向方向的前后方向上限定前弹性接触部、后安装部和位于接触部与安装部之间的保持部,所述端子模组还包括一对侧板,所述侧板将所述上端子单元和下端子单元固定在一起。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达成如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端子模组通过侧板将所述上端子单元和所述下端子单元固定在一起,使得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结构紧凑,组装简单。
【附图说明】
7.图1是符合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8.图2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9.图3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分解图。
10.图4是图3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分解图。
11.图5是图3所示的电连接器的进一步分解图。
12.图6是图5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进一步分解图。
13.图7是图5所示的电连接器的端子模组的分解图。
14.图8是图7所示的电连接器的端子模组的另一视角分解图。
15.图9是图7所示的电连接器的端子模组省略一对侧板的进一步分解图。
16.图10是图9所示的电连接器的端子模组的另一视角的分解图。
17.图11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沿a-a方向的剖视图。
18.【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9.电连接器
ꢀꢀꢀꢀꢀꢀꢀꢀꢀꢀꢀꢀꢀ
100
ꢀꢀꢀꢀꢀꢀꢀꢀꢀꢀ
外壳
ꢀꢀꢀꢀꢀꢀꢀꢀꢀꢀꢀꢀꢀꢀꢀ
110
20.绝缘前盖
ꢀꢀꢀꢀꢀꢀꢀꢀꢀꢀꢀꢀꢀ
200
ꢀꢀꢀꢀꢀꢀꢀꢀꢀꢀ
绝缘后盖
ꢀꢀꢀꢀꢀꢀꢀꢀꢀꢀꢀ
250
21.端子模组
ꢀꢀꢀꢀꢀꢀꢀꢀꢀꢀꢀꢀꢀ
120
ꢀꢀꢀꢀꢀꢀꢀꢀꢀꢀ
上端子单元
ꢀꢀꢀꢀꢀꢀꢀꢀꢀ
122
22.下端子单元
ꢀꢀꢀꢀꢀꢀꢀꢀꢀꢀꢀ
124
ꢀꢀꢀꢀꢀꢀꢀꢀꢀꢀ
上前/外端子部
ꢀꢀꢀꢀꢀꢀ
130
23.上后/内端子部
ꢀꢀꢀꢀꢀꢀꢀꢀ
140
ꢀꢀꢀꢀꢀꢀꢀꢀꢀꢀ
下前/外端子部
ꢀꢀꢀꢀꢀꢀ
160
24.下后/内端子部
ꢀꢀꢀꢀꢀꢀꢀꢀ
150
ꢀꢀꢀꢀꢀꢀꢀꢀꢀꢀ
端子
ꢀꢀꢀꢀꢀꢀꢀꢀꢀꢀꢀꢀꢀꢀꢀ
132
25.塑胶固定件
ꢀꢀꢀꢀꢀꢀꢀꢀꢀꢀꢀ
135
ꢀꢀꢀꢀꢀꢀꢀꢀꢀꢀ
绝缘主要部分
ꢀꢀꢀꢀꢀꢀꢀ
134
26.导电次要部分
ꢀꢀꢀꢀꢀꢀꢀꢀꢀ
136
ꢀꢀꢀꢀꢀꢀꢀꢀꢀꢀ
端子
ꢀꢀꢀꢀꢀꢀꢀꢀꢀꢀꢀꢀꢀꢀꢀ
142
27.塑胶固定件
ꢀꢀꢀꢀꢀꢀꢀꢀꢀꢀꢀ
145
ꢀꢀꢀꢀꢀꢀꢀꢀꢀꢀ
绝缘主要部分
ꢀꢀꢀꢀꢀꢀꢀ
144
28.导电次要部分
ꢀꢀꢀꢀꢀꢀꢀꢀꢀ
146
ꢀꢀꢀꢀꢀꢀꢀꢀꢀꢀ
端子
ꢀꢀꢀꢀꢀꢀꢀꢀꢀꢀꢀꢀꢀꢀꢀ
162
29.塑胶固定件
ꢀꢀꢀꢀꢀꢀꢀꢀꢀꢀꢀ
165
ꢀꢀꢀꢀꢀꢀꢀꢀꢀꢀ
绝缘主要部分
ꢀꢀꢀꢀꢀꢀꢀ
164
30.导电次要部分
ꢀꢀꢀꢀꢀꢀꢀꢀꢀ
166
ꢀꢀꢀꢀꢀꢀꢀꢀꢀꢀ
端子
ꢀꢀꢀꢀꢀꢀꢀꢀꢀꢀꢀꢀꢀꢀꢀ
152
31.塑胶固定件
ꢀꢀꢀꢀꢀꢀꢀꢀꢀꢀꢀ
155
ꢀꢀꢀꢀꢀꢀꢀꢀꢀꢀ
绝缘主要部分
ꢀꢀꢀꢀꢀꢀꢀ
154
32.导电次要部分
ꢀꢀꢀꢀꢀꢀꢀꢀꢀ
156
ꢀꢀꢀꢀꢀꢀꢀꢀꢀꢀ
接触部
ꢀꢀꢀꢀꢀꢀꢀꢀꢀꢀꢀꢀꢀ
171
33.焊接部
ꢀꢀꢀꢀꢀꢀꢀꢀꢀꢀꢀꢀꢀꢀꢀ
173
ꢀꢀꢀꢀꢀꢀꢀꢀꢀꢀ
保持部
ꢀꢀꢀꢀꢀꢀꢀꢀꢀꢀꢀꢀꢀ
172
34.侧板
ꢀꢀꢀꢀꢀꢀꢀꢀꢀꢀꢀꢀꢀꢀꢀꢀꢀ
180
ꢀꢀꢀꢀꢀꢀꢀꢀꢀꢀ

ꢀꢀꢀꢀꢀꢀꢀꢀꢀꢀꢀꢀꢀꢀꢀꢀꢀ
182
35.定位凸起
ꢀꢀꢀꢀꢀꢀꢀꢀꢀꢀꢀꢀꢀ
p
ꢀꢀꢀꢀꢀꢀꢀꢀꢀꢀꢀꢀ
凹口
ꢀꢀꢀꢀꢀꢀꢀꢀꢀꢀꢀꢀꢀꢀꢀ
184
36.凹槽
ꢀꢀꢀꢀꢀꢀꢀꢀꢀꢀꢀꢀꢀꢀꢀꢀꢀ
1651
ꢀꢀꢀꢀꢀꢀꢀꢀꢀ
凹槽
ꢀꢀꢀꢀꢀꢀꢀꢀꢀꢀꢀꢀꢀꢀꢀ
1351
37.对接槽
ꢀꢀꢀꢀꢀꢀꢀꢀꢀꢀꢀꢀꢀꢀꢀ
111
ꢀꢀꢀꢀꢀꢀꢀꢀꢀꢀ
通道
ꢀꢀꢀꢀꢀꢀꢀꢀꢀꢀꢀꢀꢀꢀꢀ
112
38.侧壁
ꢀꢀꢀꢀꢀꢀꢀꢀꢀꢀꢀꢀꢀꢀꢀꢀꢀ
115
ꢀꢀꢀꢀꢀꢀꢀꢀꢀꢀ
上通道
ꢀꢀꢀꢀꢀꢀꢀꢀꢀꢀꢀꢀꢀ
113
39.下通道
ꢀꢀꢀꢀꢀꢀꢀꢀꢀꢀꢀꢀꢀꢀꢀ
114
ꢀꢀꢀꢀꢀꢀꢀꢀꢀꢀ
凹槽
ꢀꢀꢀꢀꢀꢀꢀꢀꢀꢀꢀꢀꢀꢀꢀ
116
40.结合块
ꢀꢀꢀꢀꢀꢀꢀꢀꢀꢀꢀꢀꢀꢀꢀbꢀꢀꢀꢀꢀꢀꢀꢀꢀꢀꢀꢀ
挡块
ꢀꢀꢀꢀꢀꢀꢀꢀꢀꢀꢀꢀꢀꢀꢀ
109
41.主体
ꢀꢀꢀꢀꢀꢀꢀꢀꢀꢀꢀꢀꢀꢀꢀꢀꢀ
202
ꢀꢀꢀꢀꢀꢀꢀꢀꢀꢀ
接合部
ꢀꢀꢀꢀꢀꢀꢀꢀꢀꢀꢀꢀꢀ
204
42.凸片
ꢀꢀꢀꢀꢀꢀꢀꢀꢀꢀꢀꢀꢀꢀꢀꢀꢀ
206
ꢀꢀꢀꢀꢀꢀꢀꢀꢀꢀ
凹槽
ꢀꢀꢀꢀꢀꢀꢀꢀꢀꢀꢀꢀꢀꢀꢀ
117
43.狭槽
ꢀꢀꢀꢀꢀꢀꢀꢀꢀꢀꢀꢀꢀꢀꢀꢀꢀ
252
ꢀꢀꢀꢀꢀꢀꢀꢀꢀꢀ
导向肋
ꢀꢀꢀꢀꢀꢀꢀꢀꢀꢀꢀꢀꢀ
254
44.凸出部
ꢀꢀꢀꢀꢀꢀꢀꢀꢀꢀꢀꢀꢀꢀꢀ
258
ꢀꢀꢀꢀꢀꢀꢀꢀꢀꢀ
锁定槽
ꢀꢀꢀꢀꢀꢀꢀꢀꢀꢀꢀꢀꢀ
118
45.锁定空间
ꢀꢀꢀꢀꢀꢀꢀꢀꢀꢀꢀꢀꢀ
119
【具体实施方式】
46.参考图1-11所示,为符合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00,所述电连接器100 包括绝缘外壳110、绝缘前盖200、绝缘后盖250及端子模组120,所述绝缘外壳110、绝缘前盖200与绝缘后盖250共同配合以将端子模组120收容在其中。所述端子模组120包括上端子单元122和下端子单元124,所述上端子单元122和下端子单元124在竖直方向上以基本上镜像的方式彼此堆叠设置。所述上端子单元122包括上前/外端子部130和上后/内端子部140。所述上前/外端子部130和上后/内端子部140在竖直方向上彼此堆叠设置。所述下端子单元124包括下前/外端子部160和下后/内端子部150,所述下前/外端子部160 和下后/内端子部150
在竖直方向上彼此堆叠设置。
47.所述上前/外端子部130包括多个端子132及多个横向延伸的塑胶固定件 135,所述多个端子132与多个横向延伸的塑胶固定件135通过嵌件成型一体成型。每个塑胶固定件135包括绝缘主要部分134和导电次要部分136,类似地,所述上后/内端子部140包括多个端子142及多个横向延伸的塑胶固定件 145,所述多个端子142通过嵌件成型与多个横向延伸的塑胶固定件145一体成型。每个所述塑胶固定件145均包括绝缘主要部分144和导电次要部分146。所述下前/外端子部160包括多个端子162及多个横向延伸的塑胶固定件165,所述多个端子162通过嵌件成型与多个横向延伸的塑胶固定件165一体成型。每个所述塑胶固定件165均包括绝缘主要部分164和导电次要部分166。所述下后/内端子部150包括多个端子152和多个横向延伸的塑胶固定件155,所述多个端子152通过嵌件成型与多个横向延伸的塑胶固定件155一体成型。每个所述塑胶固定件155均包括绝缘主要部分154和导电次要部分156。
48.每组所述端子132、142、152和162均包括多个差分对信号端子和多个接地端子,所述差分对信号端子和所述接地端子在横向方向上相互交替排列。每个端子132、142、152和162均包括可偏转的前接触部171、后部焊接部173 和位于接触部171和焊接部173之间的保持部172。可以理解的是,接地端子通过相应的导电次要部分进一步连接在一起。
49.所述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一对金属侧板180,所述一对金属侧板180分别位于所述端子模组120的所述上端子单元122和下端子单元124在横向方向上的两侧,以将所述上端子单元122和下端子单元124的从两侧固定为一体。每个所述金属侧板180上设有多个孔182。相应地,每个所述塑胶固定件135、 145、155和165在横向方向上相对的两个端部处设有一对定位凸起p以分别收容在相应的孔182内,以将整个端子模组120固定在一起。每个所述侧板 180的前部设有凹口184。所述凹口184与所述端子142的接触部171和端子 152的接触部在横向方向上对齐,以使得从横向方向上看所述端子142和端子 152的接触部171从所述凹口184暴露。每个所述侧板180还包括向上凸伸的凸出片(未标示),所述绝缘后盖250上设有与所述凸出片配合凹槽(未标示)。值得注意的是,如图9所示,塑胶固定件165上设有多个凹槽1651以分别收容对应端子152的接触部171。如图10所示,塑胶固定件135上设有多个凹槽1351以分别容纳对应端子142的接触部171。金属侧板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其他任何材质任何形状的适于将所述端子模组固定在一起的侧板。
50.所述外壳110的前部区域设有对接槽111及位于所述对接槽111上下两侧的上下两排通道112,所述上排通道112收容对应端子132的接触部171,所述下排通道112收容对应的端子162的接触部171。
51.所述外壳110的后部区域的两个相对的侧壁115上设有一对上通道113和一对下通道114。相应地,各所述定位凸起p排列成上下两排,分别收容在对应的上通道113和下通道114内。因此,组装后的端子模组120可沿前后方向,从后侧向前插入所述外壳110中。所述外壳110还包括多个凹槽116,用以容纳对应的塑胶固定件的对应的结合块b,以将端子模组120牢固地固定在外壳 110中。所述金属侧板180位于所述结合块b的后方。图6中仅示出一个凹槽 116。一对挡块109设置于所述侧壁115的内表面以收容于对应侧板180的对应凹口184内。所述一对挡块109位于对应的所述凹口184的后部区域。
52.所述绝缘前盖200向下组装于所述外壳110的前部区域,所述绝缘前盖 200包括长形的主体202、在横向方向上位于所述主体202两端的一对接合部 204,以及多个凸片206,所述多个凸片206接收在相应的通道112内,用以降低端子132的阻抗的。以这种方式,端子132的阻抗减少了2-5欧姆。所述外壳110的前部区域设有一对凹槽117,所述凹槽117与对应的所述接合部204 过盈配合。所述绝缘后盖250上设有沿横向方向上延伸的狭槽252、一对导向肋254及凸出部258。所述狭槽252用以接收一个塑胶固定件135。一对所述导向肋254的前端256向前凸出超出绝缘后盖250的前端面。一对所述导向肋 254的前端256收容在所述上通道113中的锁定槽118内,所述凸出部258收容在上通道113中的锁定空间119内。因此,绝缘后盖250与端子模组120结合为一体,沿前后方向共同向前,从外壳110的后侧插入外壳110中。
53.所述绝缘前盖200和绝缘后盖250除了在前面公开的特征之外,所述绝缘前盖200的另一个特征是相应的所述凸片206被配置为与弯曲的前弹性接触部 171相匹配。因此,绝缘前盖200在端子模组120组装到外壳110中之后才组装到所述外壳110。值得注意的是,与上述先前的临时申请63/134,557(对应中国申请202210004097.8)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绝缘前盖200不仅可以机械地屏蔽内部端子以防止灰尘或触摸还能有效地降低周围的阻抗,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前盖200屏蔽了端子132的接触部171,或者,也可使用额外的前盖来屏蔽端子162的接触部171。
5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不是全部或唯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