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工具适配装置及电动工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78977发布日期:2022-11-15 18:23阅读:25来源:国知局
电动工具适配装置及电动工具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工具,特别地是用于电动工具的电动工具适配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锂电池技术的发展,市场上的直流电动工具种类越来越多,直流电动工具由电池包提供电能工作,电池包与电动工具可拆卸的连接,当电池包电能用完可以从电动工具上取下充电。现有市场上同一家厂商会售卖多种不同功能的电动工具或者是同样功能不同型号的多种电动工具,往往使用不同规格的电池包,另外a厂商生产的电动工具电池包和b厂商生产的工具一般也是无法匹配的,这样,操作者的电动工具电池包损坏时,无法用家里其他种类或者其他型号电动工具的电池包替代使用,如果考虑购买其他厂商的电动工具就需要整套更换,造成资源浪费。
3.另外,电池包装配在电动工具上,加大电动工具重量,长期使用更易使操作者产生疲惫感。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高电池包和电动工具之间的适配性,同时也减轻操作者在使用电动工具时的负重,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工具适配装置,包括:电池包连接部,至少具有第一正极端子和第一负极端子;工具连接部,至少具有第二正极端子和第二负极端子;导线连接部,至少具有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电池包连接部用于与电池包连接,工具连接部用于与电动工具连接,正极导线用于连接第一正极端子和第二正极端子,负极导线用于连接第一负极端子和第二负极端子,以使电池包和电动工具连接,导线连接部的长度为0.15m~2m。
5.进一步地,正极导线和所述负极导线的截面面积均大于0.8mm2。
6.进一步地,电池包连接部具有第一连接部主体和第一端子部,第一端子部设置在第一连接部主体的其中一面上,第一正极端子和第一负极端子设置在第一端子部上,工具连接部具有第二连接部主体和第二端子部,第二端子部设置在第二连接部主体的其中一面上,第二正极端子和第二负极端子设置在第二端子部上。
7.进一步地,电池包连接部还具有第一识别端子,设置在第一端子部上,工具连接部还具有第二识别端子,设置在第二端子部上,导线连接部还具有识别导线,识别导线用于连接第一识别端子和第二识别端子。
8.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电动工具系统,包括:电动工具,电池包,用于提供电能至电动工具,电动工具适配装置,包括:电池包连接部,至少具有第一正极端子和第一负极端子;工具连接部,至少具有第二正极端子和第二负极端子;导线连接部,至少具有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电池包连接部用于与电池包连接,工具连接部用于与电动工具连接,正极导线用于连接第一正极端子和第二正极端子,负极导线用于连接第一负极端子和第二负极端子,以使电池包和电动工具连接,导线连接部的长度为0.15m~2m。
9.进一步地,正极导线或者负极导线的截面面积大于0.8mm2。
10.进一步地,电池包连接部具有第一连接部主体和第一端子部,第一端子部设置在第一连接部主体的其中一面上,第一正极端子和第一负极端子设置在第一端子部上,工具连接部具有第二连接部主体和第二端子部,第二端子部设置在第二连接部主体的其中一面上,第二正极端子和第二负极端子设置在第二端子部上。
11.进一步地,电池包包括:电池包壳体,第三端子部,设置在电池包壳体上,第三正极端子,设置在第三端子部上,第三负极端子,设置在第三端子部上;电动工具包括:工具壳体,第四端子部,设置在工具壳体上,第四正极端子,设置在第四端子部上,第四负极端子,设置在第四端子部上;第一连接部主体能与电池包壳体卡合连接,第一正极端子和第一负极端子能同时与第三正极端子和第三负极端子电性连接,第二连接部主体能与工具壳体卡合连接,第二正极端子和第二负极端子能同时与第四正极端子和第四负极端子电性连接。
12.进一步地,电池包连接部还具有第一识别端子,工具连接部还具有第二识别端子,导线连接部还具有识别导线,识别导线用于连接第一识别端子和第二识别端子。
13.进一步地,电池包还包括:第三识别端子,设置在第三端子部上;电动工具包括:第四识别端子,设置在第四端子部上;第一正极端子、第一负极端子和第一识别端子能同时与第三正极端子、第三负极端子和第三识别端子电性连接,第二正极端子、第二负极端子和第二识别端子能同时与第四正极端子、第四负极端子和第四识别端子电性连接。
14.进一步地,电池包具有可穿戴模块,用于穿戴在操作者身体上。
15.进一步地,电池包由a厂商生产制造,电动工具由b厂商生产制造。
16.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电动工具适配装置,可以解决现有的电池包和电动工具不适配的问题,进一步地,适配装置的工具连接部和电池包连接部之间是通过导线连接,从而避免将电池包的重量增加到电动工具上,减轻操作者的负重,而优选的连接导线长度满足了操作者的操作便利需求的同时有效的控制了电能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附图说明
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写和阐述。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电动工具系统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电动工具适配装置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电池包连接部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工具连接部示意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导线连接部的剖面示意图。
23.附图标记:
24.10,电动工具适配装置;11,电池包连接部;111,第一连接主体;112,第一端子部;112a,第一正极端子;112b,第一负极端子;112c,第一识别端子;12,工具连接部;121,第二连接主体;122,第二端子部;122a,第二正极端子;122b,第二负极端子;122c,第二识别端子;13,导线连接部;131正极导线;132,负极导线;20,电池包;30电动工具。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更加清楚、完整地阐
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26.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首选实施方式的电动工具适配装置10,包括:电池包连接部11,至少具有第一正极端子112a和第一负极端子112b;工具连接部12,至少具有第二正极端子122a和第二负极端子122b;导线连接部13,至少具有正极导线131和负极导线132;电池包连接部11用于与电池包20连接,工具连接部12用于与电动工具30连接,正极导线131用于连接第一正极端子112a和第二正极端子122a,负极导线132用于连接第一负极端子112b和第二负极端子122b,以使电池包20和电动工具30连接,导线连接部13的长度为0.15m~2m。电动工具适配装置10,通过设置与电池包20连接的电池包连接部11和与电动工具30连接的工具连接部12,使原本不可以连接使用的电池包20和电动工具30连接,另外为了减轻操作者的负重,电池包连接部11和工具连接部12之间是通过导线连接,这样操作者在使用电动工具20时就不用承担电池包的重量,同时连接导线需要有一定长度不影响操作者的使用,但是连接导线也不能过长,避免电能传输过程中损耗过大,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导线连接部13的长度为0.15m~2m。其中,导线连接部13的长度是指拉直状态下的长度。
27.在另外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尽可能减少到导线连接带来的能量损耗,如图5所示,正极导线131和负极导线132的截面面积均大于0.8mm2,一方面进一步减小由于导线电阻带来的能量损耗,另一方面避免导线连接部13限制了电池包20提供至工具30的工作电流。
28.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电池包连接部11具有第一连接部主体111和第一端子部112,第一端子部112设置在第一连接部主体111的其中一面上,第一正极端子112a和第一负极端子112b设置在第一端子部112上,工具连接部12具有第二连接部主体121和第二端子部122,第二端子部122设置在第二连接部主体121的其中一面上,第二正极端子122a和第二负极端子122b设置在第二端子部122上。其中第一正极端子第一正极端子112a和第一负极端子112b之间的间距为l1,第二正极端子122a和第二负极端子122b之间的间距为l2。大部分情况,电池包20和工具30不能匹配连接是由于电池包壳体21和工具壳体31的结构外形无法卡合连接,或者是电池包20的正负极端子间距和电动工具30的正负极端子间距设置不一样,因此本优选的实施方式中l1不等于l2,当然在其他可选的是实施方式中,l1也可以等于l2。
29.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电池包连接部11还具有第一识别端子112c,设置在第一端子部112上,工具连接部12还具有第二识别端子122c,设置在第二端子部122上,导线连接部13还具有识别导线133,识别导线133用于连接第一识别端子112c和第二识别端子122c。部分电池包与电动工具连接后,需要对应的识别信息才能正常放电工作,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连接导线还需要设置连接对应的识别端子的导线。
30.如图1到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电动工具系统,包括:电动工具30,电池包20,用于提供电能至电动工具,电动工具适配装置10,包括:电池包连接部11,至少具有第一正极端子112a和第一负极端子112b;工具连接部12,至少具有第二正极端子122a和第二负极端子122b;导线连接部13,至少具有正极导线131和负极导线132;电池包连接部11用于与电池包20连接,工具连接部12用于与电动工具30连接,正极导线131用于连接第一正极端子112a和第二正极端子122a,负极导线132用于连接第一负极端子112b和第二负极端
子122b,以使电池包20和电动工具30连接,导线连接部13的长度为0.15m~2m。电动工具适配装置10,通过设置与电池包20连接的电池包连接部11和与电动工具30连接的工具连接部12,使原本不可以连接使用的电池包20和电动工具30连接,另外为了减轻操作者的负重,电池包连接部11和工具连接部12之间是通过导线连接,这样操作者在使用电动工具20时就不用承担电池包的重量,同时连接导线需要有一定长度不影响操作者的使用,但是连接导线也不能过长,避免电能传输过程中损耗过大,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导线连接部13的长度为0.15m~2m。
31.在另外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尽可能减少到导线连接带来的能量损耗,如图5所示,正极导线131和负极导线132的截面面积均大于0.8mm2,一方面进一步减小由于导线电阻带来的能量损耗,另一方面避免导线连接部13限制了电池包20提供至工具30的工作电流。
32.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电池包连接部11具有第一连接部主体111和第一端子部112,第一端子部112设置在第一连接部主体111的其中一面上,第一正极端子112a和第一负极端子112b设置在第一端子部112上,工具连接部12具有第二连接部主体121和第二端子部122,第二端子部122设置在第二连接部主体121的其中一面上,第二正极端子122a和第二负极端子122b设置在第二端子部122上。其中第一正极端子第一正极端子112a和第一负极端子112b之间的间距为l1,第二正极端子122a和第二负极端子122b之间的间距为l2。大部分情况,电池包20和工具30不能匹配连接是由于电池包壳体21和工具壳体31的结构外形无法卡合连接,或者是电池包20的正负极端子间距和电动工具30的正负极端子间距设置不一样,因此本优选的实施方式中l1不等于l2,当然在其他可选的是实施方式中,l1也可以等于l2。
33.进一步地,电池包20包括:电池包壳体21,第三端子部22,设置在电池包壳体21上,第三正极端子22a和第三负极端子22b,设置在第三端子部22上;电动工具30包括:工具壳体31,第四端子部32,设置在工具壳体31上,第四正极端子32a和第四负极端子32b,设置在第四端子部32上;第一连接部主体111能与电池包壳体21卡合连接,第一正极端子112a和第一负极端子112b能同时与第三正极端子22a和第三负极端子22b电性连接,第二连接部主体121能与工具壳体31卡合连接,第二正极端子122a和第二负极端子122b能同时与第四正极端子32a和第四负极端子32b电性连接。在本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电动工具适配装置10可以实现将结构外形或者端子间距设置不同的分别由两个厂商生产的电池包20和电动工具30连接在一起正常工作。当然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电池包20和电动工具30也可以是同一个厂商了生产的不同型号的两款工具。
34.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电池包连接部11还具有第一识别端子112c,设置在第一端子部112上,工具连接部12还具有第二识别端子122c,设置在第二端子部122上,导线连接部13还具有识别导线133,识别导线133用于连接第一识别端子112c和第二识别端子122c。电池包20还包括:第三识别端子22c,设置在第三端子部22上;电动工具30包括:第四识别端子32c,设置在第四端子部32上;第一正极端子112a、第一负极端子112b和第一识别端子112c能同时与第三正极端子22a、第三负极端子22b和第三识别端子22c电性连接,第二正极端子122a、第二负极端子122b和第二识别端子122c能同时与第四正极端子32a、第四负极端子32b和第四识别端子32c电性连接。部分电池包与电动工具连接后,需要对应的识别
信息才能正常放电工作,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连接导线还需要设置连接对应的识别端子的导线,将电池包和电动工具的识别端子连接,从而使电池包和电动工具连接后可以正常工作。
35.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电池包具有可穿戴模块24,用于穿戴在操作者身体上。可穿戴模块24可以是腰带式,也可以是背负式,减轻操作者手部负重的同时也便于操作者在使用过程中移动。
36.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和精神范畴的前提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文字描述、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作出的各种变形、替代和改进,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