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装置及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14752发布日期:2023-04-05 13:10阅读:48来源:国知局
散热装置及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液冷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1、在电池包中,通常使用液冷板对电芯组进行温度控制,而液冷板需要搭配相应的液冷管进行冷却液的输入和输出,且液冷管的管口处通常设置有快插接头与液冷板配合安装,以相对固定液冷板和液冷管。但快插接头的使用增加了电池包的整体成本,为提高效益,有必要针对该问题进行研究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散热装置,能够减少散热装置整体的零部件数量并降低散热装置的生产成本。

2、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散热装置的电池包。

3、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散热装置,包括:

4、液冷板,所述液冷板设置有流道,所述流道用于流通冷却液;

5、第一接头,所述第一接头设置有出液孔,所述第一接头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液冷板,所述出液孔连通所述流道;

6、第一液冷管,所述第一接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液冷管相互套接,所述第一液冷管与所述第一接头冷压连接;

7、第二接头,所述第二接头设置有入液孔,所述第二接头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液冷板,所述入液孔连通所述流道;

8、第二液冷管,所述第二接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液冷管相互套接,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第二液冷管冷压连接。

9、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散热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使用冷压连接的方式,实现了第一液冷管与第一接头、第二液冷管与第二接头的固定,与传统的液冷板设置有接头,接头连接快插接头,快插接头连接液冷管的方式相比,本申请未使用快插接头,有利于减少零部件的数量,进而降低散热装置的生产成本。

10、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液冷管和/或所述第二液冷管设置有波纹段。

11、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接头和/或所述第二接头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与所述液冷板抵持限位。

12、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包,包括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散热装置,还包括:

13、箱体,所述箱体设置有容置槽;

14、电芯组,所述电芯组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液冷板导热接触于所述电芯组;

15、出液组件,所述出液组件包括出液管,所述出液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液冷管连通,所述出液管的另一端用于流出冷却液;

16、入液组件,所述入液组件包括入液管,所述入液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液冷管连通,所述入液管的另一端用于流入冷却液。

17、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包,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应用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散热装置,减少了电池包的散热装置的整体零件数量,降低电池包的整体成本。

18、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液冷板的外表面设置有绝缘层。

19、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装置设置有多个,各所述液冷板设置于所述电芯组的两侧,两相邻的所述液冷板之间的所述第一液冷管的两端,分别与两相邻的所述液冷板的所述第一接头冷压连接,两相邻的所述液冷板之间的所述第二液冷管的两端,分别与两相邻的所述液冷板的所述第二接头冷压连接,各所述第一液冷管一一连通,各所述第二液冷管一一连通。

20、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多通接头,所述多通接头设置于两相邻的所述液冷板之间,所述多通接头设置有第一接口和多个第二接口,其中:

21、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入液管连接,各所述第二接口分别与两相邻的所述第一液冷管连接;

22、或者,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出液管连接,各所述第二接口分别与两相邻的所述第二液冷管连接;

23、或者,所述多通接头设置有两个,第一个所述多通接头的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入液管连接,第一个所述多通接头的所述第二接口分别与两相邻的所述第一液冷管连接,第二个所述多通接头的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入液管连接,第二个所述多通接头的各所述第二接口分别与两相邻的所述第二液冷管连接。

24、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各所述液冷板与所述电芯组粘接固定。

25、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端板,所述端板设置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用于容置所述散热装置,所述端板与所述电芯组贴合抵持,所述端板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

26、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转接件,所述转接件设置有固定槽,所述液冷板插设于所述固定槽,所述转接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端板和/或所述箱体。

27、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管和/或所述第二液冷管设置有波纹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和/或所述第二接头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与所述液冷板抵持限位。

4.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的外表面设置有绝缘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设置有多个,各所述液冷板设置于所述电芯组的两侧,两相邻的所述液冷板之间的所述第一液冷管的两端,分别与两相邻的所述液冷板的所述第一接头冷压连接,两相邻的所述液冷板之间的所述第二液冷管的两端,分别与两相邻的所述液冷板的所述第二接头冷压连接,各所述第一液冷管一一连通,各所述第二液冷管一一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通接头,所述多通接头设置于两相邻的所述液冷板之间,所述多通接头设置有第一接口和多个第二接口,其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液冷板与所述电芯组粘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端板,所述端板设置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用于容置所述散热装置的一部分,所述端板与所述电芯组贴合抵持,所述端板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接件,所述转接件设置有固定槽,所述液冷板插设于所述固定槽,所述转接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端板和/或所述箱体。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散热装置及电池包。其中,散热装置包括液冷板、第一接头、第一液冷管、第二接头和第二液冷管,液冷板设置有流道,流道用于流通冷却液;第一接头设置有出液孔,第一接头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液冷板,出液孔连通流道;第一接头的另一端与第一液冷管相互套接,第一液冷管和第一接头冷压连接;所述第二接头设置有入液孔,第二接头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液冷板,入液孔连通流道;第二接头的另一端与第二液冷管相互套接,第二接头和第二液冷管冷压连接。通过使用冷压连接的方式,实现了第一液冷管与第一接头、第二液冷管与第二接头的固定,与传统的连接方式相比,本申请未使用快插接头,有利于减少零部件的数量,进而降低散热装置的生产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罗峥,梁宏,李伶旺,段佳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24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