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蓄电池无镉内化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05750发布日期:2022-09-14 10:09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力蓄电池无镉内化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动力蓄电池无镉内化成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众多蓄电池厂家中,蓄电池内化成的方法一般是:在蓄电池注液孔直接放置两端开口的塑料导气管来进行气体的排放,但是塑料导气管虽然是两端开口,但在插入电解液液面下后气体并不容易排除,气体不能正常排出造成蓄电池内部气压上升,从而导致电解液随塑料导气管溢出至蓄电池外,造成酸腐蚀及原材料浪费。
3.申请号为201210245598.1的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蓄电池内化成防溢酸导管装置,该装置在于蓄电池内化成防溢酸导管装置,其上部有斜向下的上排气口,其下部有斜向上的下排气口;操作时把塑料导气管插入到蓄电池壳的注液孔内至不能下放为止时,下排气口不会被电解液淹没,气体产生后通过下排气口从上排气口导出。
4.上述装置通过导气管将气体排出,在排出气体的同时,依旧有少量酸雾析出,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酸雾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和导电性,容易造成火灾事故,而上述装置中并不能针对排出的酸性气体进行处理,无法将产生的酸雾进行无残留收集,残余酸雾往往会弥漫在生产车间,给目常工作环境带来污染。
5.因此,需要一种新的动力蓄电池无镉内化成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施例动力蓄电池无镉内化成装置的目的,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7.一种动力蓄电池无镉内化成装置,包括蓄电池、安装架和密封壳,密封壳固定设置在蓄电池的顶端,安装架固定设置在蓄电池的外侧,密封壳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导出管,密封壳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处理结构和第二处理结构,第一处理结构和第二处理结构相邻设置,第一处理结构包括有收集主体、酸液腔、输送管道、第一导流扇、第三导流扇和集中腔,输送管道位于收集主体顶部,酸液腔和集中腔呈竖向分布设置,第一导流扇和第三导流扇分别位于收集主体的底部一侧和顶部一侧,输送管道同时位于第一处理结构和第二处理结构之间,输送管道中设置有第二导流扇,第二处理结构包括有对接盒、处理主体、第一处理层、第二处理层、第一检测层和排出管结构,排出管结构位于处理主体的右侧,第一处理层、第二处理层和第一检测层均位于处理主体内部,对接盒位于处理主体的内部一端,排出管结构整体包括有对接管、连接管和第二检测层,对接管和连接管固定连接。
8.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导出管贯穿密封壳嵌入在蓄电池内部,且导出管和第一处理结构底部相通连接。
9.进一步的优选方案:集中腔整体呈“l”状设置,底部和导出管相通。
10.进一步的优选方案:酸液腔一侧配套开设添加口,且酸液腔的顶部一侧和第三导流扇相通连接。
11.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第一导流扇同时位于集中腔一侧,第三导流扇同时位于集中腔和酸液腔之间位置。
12.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第一处理层和第二处理层各自设置两组,第一处理层和第二处理层在处理主体内部呈单组交叉分布设置。
13.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第一处理层和第二处理层分别设置为脱脂棉层和碱石灰层。
14.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第一检测层设置为水分指示剂层,同时该水分指示剂层的水分指示剂设置为变色硅胶。
15.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第二检测层设置为ph试纸层,且第二检测层沿连接管的内壁设置多组。
16.有益效果:
17.1、该种动力蓄电池无镉内化成装置,通过导出管达到导出蓄电池内部气体的效果,通过集中腔达到集中气体对其进行输送的效果,通过酸液腔,在对气体进行处理的时候,向酸液腔中添加外部硫酸,达到对气体进行脱水处理的效果。
18.2、该种动力蓄电池无镉内化成装置,通过第一导流扇以及第三导流扇,在气体进入第一处理结构中的时候,达到对气体进行导向输送的效果,加快气体输送速度,有利于提高装置处理效率。
19.3、该种动力蓄电池无镉内化成装置,气体在进入第二处理结构中之后,通过第一处理层和第二处理层达到对其进行过滤净化的效果,有效的去除气体中酸性物质颗粒的效果。
20.4、该种动力蓄电池无镉内化成装置,气体经过第一处理层和第二处理层进行处理之后,向外排出的时候,通过第一检测层达到对气体中的水分子以及含水量进行检测的效果,气体向外排出的时候,通过第二检测层达到对排出气体的酸碱度进行检测的效果。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正视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处理结构连接剖视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处理结构连接剖视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排出管结构连接示意图。
25.图1-4中:蓄电池1、安装架2、密封壳3、导出管4、第一处理结构5、第二处理结构6、收集主体7、酸液腔8、输送管道9、第一导流扇10、第二导流扇11、第三导流扇12、集中腔13、对接盒14、处理主体15、第一处理层16、第二处理层17、第一检测层18、排出管结构19、对接管20、连接管21、第二检测层22。
具体实施方式
26.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2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力蓄电池无镉内化成装置,包括蓄电池1、安装架2和密封壳3,密封壳3固定设置在蓄电池1的顶端,安装架2固定设置在蓄电池1的外侧,密封壳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导出管4,密封壳3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处理结构5和第二处理结构6,第一处理结构5和第二处理结构6相邻设置,第一处理结构5包括有收集主体7、酸液腔8、输送管道9、
第一导流扇10、第三导流扇12和集中腔13,输送管道9位于收集主体7顶部,酸液腔8和集中腔13呈竖向分布设置,第一导流扇10和第三导流扇12分别位于收集主体7的底部一侧和顶部一侧,输送管道9同时位于第一处理结构5和第二处理结构6之间,输送管道9中设置有第二导流扇11,第二处理结构6包括有对接盒14、处理主体15、第一处理层16、第二处理层17、第一检测层18和排出管结构19,排出管结构19位于处理主体15的右侧,第一处理层16、第二处理层17和第一检测层18均位于处理主体15内部,对接盒14位于处理主体15的内部一端,排出管结构19整体包括有对接管20、连接管21和第二检测层22,对接管20和连接管21固定连接。
28.其中,导出管4贯穿密封壳3嵌入在蓄电池1内部,且导出管4和第一处理结构5底部相通连接,通过导出管4达到导出蓄电池1内部气体的效果。
29.其中,集中腔13整体呈“l”状设置,底部和导出管4相通。
30.其中,酸液腔8一侧配套开设添加口,且酸液腔8的顶部一侧和第三导流扇12相通连接,通过集中腔13达到集中气体对其进行输送的效果,通过酸液腔8,在对气体进行处理的时候,向酸液腔8中添加外部硫酸,达到对气体进行脱水处理的效果。
31.其中,第一导流扇10同时位于集中腔13一侧,第三导流扇12同时位于集中腔13和酸液腔8之间位置,通过第一导流扇10以及第三导流扇12,在气体进入第一处理结构5中的时候,达到对气体进行导向输送的效果,加快气体输送速度,有利于提高装置处理效率。
32.其中,第一处理层16和第二处理层17各自设置两组,第一处理层16和第二处理层17在处理主体15内部呈单组交叉分布设置。
33.其中,第一处理层16和第二处理层17分别设置为脱脂棉层和碱石灰层,气体在进入第二处理结构6中之后,通过第一处理层16和第二处理层17达到对其进行过滤净化的效果,有效的去除气体中酸性物质颗粒的效果。
34.其中,第一检测层18设置为水分指示剂层,同时该水分指示剂层的水分指示剂设置为变色硅胶,气体经过第一处理层16和第二处理层17进行处理之后,向外排出的时候,通过第一检测层18达到对气体中的水分子以及含水量进行检测的效果。
35.其中,第二检测层22设置为ph试纸层,且第二检测层22沿连接管21的内壁设置多组,气体向外排出的时候,通过第二检测层22达到对排出气体的酸碱度进行检测的效果。
36.工作原理:
37.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导出管4将蓄电池1内部气体导出之后,气体通过导出管4集中输送至第一处理结构5内部的集中腔13中,此时第三导流扇12转动,将气体导入至酸液腔8中,气体和酸液腔8中添加的外部硫酸接触,降低气体中的水分子含水量,对其进行脱水处理,之后在第二导流扇11的作用下将气体沿输送管道9输送至第二处理结构6中,气体经过第一处理层16和第二处理层17,吸附处理气体中的酸性物质,最后气体通过第一检测层18对其进行水分含量检测,确保脱水彻底,最终通过排出管结构19向外排出的时候,第二检测层22对气体酸碱性进行检测,确保酸雾净化过滤彻底,向外排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