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动复位的保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65233发布日期:2022-10-29 00:14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动复位的保护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护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动复位的保护器。


背景技术:

2.现有的保护器在受到高温后,其双金属片受热变形带动动触点和定触点的分离,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双金属片复位会带动动触点和定触点重新接触,在电暖器等电器上使用时,就会出现工作温度过高时电源断开、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后,电器又可启动的情况,而实际的危险源并没有解除的情况,不能保证用户的使用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手动复位的保护器,保证用户的使用安全。
4.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5.一种手动复位的保护器,包括底座组件、双金属片和动触片,所述动触片与所述双金属片分别与所述底座组件连接,且在所述动触片、所述双金属片与所述底座组件的连接处形成连接点,在所述底座组件上设有定触点,在所述动触片上设有动触点,所述动触点压在所述定触点上,所述双金属片设置在所述底座组件与所述动触片之间,在所述底座组件内设有发热器。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组件包括底座本体,在所述底座本体底部凹陷形成第一安装槽,所述发热器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安装槽上壁面与所述底座本体上表面之间的间距为0.1-1mm。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组件还包括固定片,所述固定片包括支撑部及连接部,所述支撑部设置于所述发热器下方,用于对所述发热器进行支撑,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所述底座本体连接,以将所述发热器支撑并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支撑部朝向所述发热器的一端突起形成支撑柱。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底座本体底部凹陷形成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与所述第二安装槽连通,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凹陷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凹陷深度,且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安装槽设置在靠近所述连接点的一端,所述第二安装槽设置于远离所述连接点的一端。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底座组件朝向所述双金属片的一端凸起形成形成限位柱,所述限位柱设置在靠近所述连接点的一端,所述限位柱用于限制所述双金属片的向下移动。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动触片上形成凸包,所述凸包设置在靠近
所述动触点的一端且朝向所述双金属片,所述凸包与所述双金属片之间形成间隙。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热器为ptc发热器。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手动复位的保护器,通过发热器发热使得双金属片受热变形后不能自动复位,需要手动拔掉电源后才可使温度降低,在使用中保证用户的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17.图1为实施例中一种手动复位的保护器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实施例中一种手动复位的保护器的分解示意图;
19.图3为实施例中一种手动复位的保护器的剖视图;
20.图4为实施例中底座组件的剖视图;
21.图5为实施例中底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实施例中底座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实施例中固定片的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实施例中动触点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受这些实施例所限制。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26.如图1-8,一种手动复位的保护器,包括底座组件1、双金属片2和动触片 3,所述动触片3与所述双金属片2分别与所述底座组件1连接,且在所述动触片3、所述双金属片2与所述底座组件1的连接处形成连接点,在所述底座组件 1上设有定触点11,在所述动触片3上设有动触点31,所述动触点31压在所述定触点11上,所述双金属片2设置在所述底座组件1与所述动触片3之间,在所述底座组件1内设有发热器4。
27.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手动复位的保护器,所述动触片3上的动触点31与所述底座组件1上的定触点11相接触,当温度过高时,所述双金属片2受热变形向上翘起以将所述动触片3往远离所述底座组件1的方向移动,使动触点31与定触点11分开,此时由底座组件1上的发热器4发热,以使得双金属片2维持受热变形的状态,此时双金属片2不能复位,此时需要手动断开电源使发热器4 停止发热,发热器4停止发热后温度降低,才能使双金属片2复位,带动动触片3复位,动触点31重新压到定触点11上。
28.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手动复位的保护器,通过发热器发热使得双金属片受热变形后不能自动复位,需要手动拔掉电源后才可使温度降低,在使用中保证用户的使用安全。
29.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手动复位的保护器,适用于电吹风、电暖器、除湿机、发热架、炖盅、卷发器、电烤箱、爆米花机、餐具干燥器等电器上。
30.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热器4为ptc发热器4。
31.所述底座组件1包括底座本体12,在所述底座本体12底部凹陷形成第一安装槽5,所述发热器4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槽5内。将所述发热器4嵌设安装到所述第一安装槽5内,避免发热器4设置于所述保护器外部,减小整个保护器的体积与发热器发热时热量的散发。
32.所述第一安装槽5上壁面与所述底座本体12上表面之间的间距为0.1-1mm。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槽5上壁面与所述底座本体12上表面之间的间距为 0.3mm。
33.所述第一安装槽5与所述底座本体12之间的间距小,发热器4更加靠近所述底座本体12的上表面处,以使发热器4的热量更容易传输到双金属片2处,使双金属片2在受热变形后继续维持变形的状态,不能复位。
34.所述底座组件1还包括固定片13,所述固定片13包括支撑部131及连接部 132,所述支撑部131设置于所述发热器4下方,用于对所述发热器4进行支撑,所述连接部132用于与所述底座本体12连接,以将所述发热器4支撑并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槽5内。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片13的支撑部131与连接部132 为一体结构。所述固定片13的连接部132与所述底座本体12连接,所述支撑部131由靠近所述连接部132的一端至远离所述连接部132的一端向所述第一安装槽5的方向延伸设置,以对所述发热器4进行承接、支撑。
35.在所述底座本体12底部凹陷形成第二安装槽6,所述第一安装槽5与所述第二安装槽6连通,所述第一安装槽5的凹陷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安装槽6的凹陷深度,且所述连接部132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槽6内。
36.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槽6用于安装所述连接部132。且所述第二安装槽6的凹陷深度与所述连接部132的厚度相适应,所述第二安装槽6的大小与所述连接部132的大小相适应,所述第二安装槽6的形状与所述连接部132的形状相适应。
37.所述连接部132与所述支撑部131的连接处形成台阶部。本实施例中,由所述连接部132靠近所述支撑部131处下沉形成所述台阶部。以当所述连接部 132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槽6中时,在所述支撑部131与所述第一安装槽5顶壁之间形成较大的放置空间。以适合放置不同大小的发热器4。
38.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铆钉,在所述连接部132处形成第一连接孔,在所述第二安装槽6处形成第二连接孔,通过铆钉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以将所述连接部132与所述第二安装槽6固定连接在一起。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132与所述第二安装槽6之间可通过卡扣连接,或所述连接部132 嵌入到所述第二安装槽6内且所述连接部132外壁与所述第二安装槽6内壁之间过盈配合,以使得连接部132与所述第二安装槽6之间连接。
39.且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连接部132与所述底座本体12连接后,所述支撑部131的下端面与所述底座本体12下表面平齐,有效避免底座组件1下端部不平整的情况。
40.在所述支撑部131朝向所述发热器4的一端突起形成支撑柱133。所述支撑柱133的设置,不仅可以将所述发热器4向更加靠近所述底座本体12上表面的方向设置;还可以增加所述支撑部131的支撑强度,避免支撑部131不能支撑所述发热器4而损坏的问题。
41.所述第一安装槽5设置在靠近所述连接点的一端,所述第二安装槽6设置于远离所述连接点的一端。
42.在所述底座组件1朝向所述双金属片2的一端凸起形成形成限位柱7,所述限位柱7设置在靠近所述连接点的一端,所述限位柱7用于限制所述双金属片2 的向下移动。当所述双金属片2受热变形时,所述限位柱7可限制所述双金属片2的向下移动,双金属片2仅可向上翘起,使得双金属片2可迅速的向上翘起,进一步提高动触片3的动作速度。
43.在所述限位柱7与所述双金属片2之间存在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小于或等于1mm。
44.在所述动触片3上形成凸包8,所述凸包8设置在靠近所述动触点31的一端且朝向所述双金属片2,所述凸包8与所述双金属片2之间形成间隙。
45.双金属片2呈弧形,所述双金属片2设置在所述底座组件1与所述动触片3 之间,且所述双金属片2与所述动触片3之间的间距由靠近连接点的一端至远离连接点的一端逐渐减小后增大。所述双金属片2与所述动触片3之间的间距在远离连接点的一端较大,即双金属片2自由端与所述动触片3之间的间距较大。通过所述凸包8的设置,使双金属片2自由端与所述动触片3之间的间距减小,可加快双金属片2的触发速度,保证双金属片2的动作可迅速、稳定的传递到动触片3上。
46.在所述动触片3上设有感温开口。且本实施例中,所述感温开口设置在靠近所述连接点的一端。感温开口的设置,可让双金属片2更加快速准确的感知到外部温度。当外部温度过高时,外部温度会通过所述感温开口快速的被所述双金属片2感知到,使得双金属片2可快速受到高温温度的影响受热变形。
47.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组件1的长度为25-33mm。
48.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组件1包括底座端子和lcp塑料件,底座端子以带料方式在模具内与lcp塑料件结合在一起以形成所述底座组件1。
49.所述动触点31包括连接部311和触动部312,所述连接部311用于所述动触片3连接,所述触动部312由靠近所述连接部311的一端向所述定触点11方向延伸设置,且所述触动部312的横截面小于所述连接部311的横截面。
50.本实施例中,在所述触动部312的四端部形成缺角313。本实施例中,所述缺角131通过挤压成型。
51.通过将所述触动部312的横截面改小,当定触点11和动触点31的接触面积减小,即动触点31可通过局部减小的部分和所述定触点11相压以接触,可保证所述定触点11与所述动触点31的接触良好。
52.在现有的动触点31与定触点11的接触中,由于电器上长时间工作,动触点31和定触点11工作时产生电弧,造成高温与触点损耗,长时间工作触使动触点间内阻增大,由于电阻变大而使其自身发热,可造成误触发的现象,即外界温度并没有达到设定温度,但由于外界温度加上自身发热温度达到了设定温度,可使得双金属片2受热变形向上翘曲,以带动所述动触片3动作。
53.上述优选实施方式应视为本技术方案实施方式的举例说明,凡与本技术方案雷同、近似或以此为基础作出的技术推演、替换、改进等,均应视为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