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组组件和具有它的储能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39520发布日期:2022-10-18 22:12阅读:69来源:国知局
模组组件和具有它的储能柜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柜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模组组件和具有它的储能柜。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储能模组的内部通常设置有用于散热的驱动风扇,然而,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驱动风扇上容易积灰,导致驱动风扇在运行时抖动、转速下降、甚至损坏,若需要对于驱动风扇进行维护,通常需要拆卸储能模组的端板,储能模组的端板拆卸工时较长,驱动风扇的维护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模组组件,可提升模组组件安装和维护的便利性。
4.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模组组件的储能柜。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组组件,包括:储能模组,储能模组包括储能单元和模组壳体,所述模组壳体内限定出储能安装空间,所述储能单元设于所述储能安装空间内,所述模组壳体包括散热端板,所述散热端板设于所述储能单元的一侧,所述散热端板设有驱动风扇和第一安装部;通风面板,所述通风面板设于所述散热端板的外侧,所述通风面板遮蔽所述驱动风扇,所述通风面板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对应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中的一个设有磁性件,另一个设有磁吸件,所述通风面板与所述散热端板通过所述磁性件与所述磁吸件吸附连接。
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组组件,驱动风扇设于模组壳体的散热端板,散热端板的外侧设有与其磁吸连接的通风面板,以便于通风面板的拆装,从而有利于提升模组组件安装和维护的便利性,降低模组组件的安装和维护成本,进而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第二安装座,所述磁性件和所述磁吸件中的一个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座,另一个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座。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适于与所述第二定位件定位配合,以使所述磁性件与所述磁吸件正对吸附。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中的一个为定位孔,另一为与所述定位孔对应的定位销。
10.进一步地,所述定位销设有导向面,所述导向面适于与所述定位孔的内壁面导向配合。
11.进一步地,所述定位销的横截面形状包括:矩形、圆形、t字型、十字型中的至少一种。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通风面板设有多个所述第二安装部,且多个所述第二安装部沿所述通风面板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散热端板设有与多个所述第二安装部一一对应的多个所述第一安装部。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通风面板包括面板框架和固定于所述面板框架的通风格栅,所述第二安装部设于所述面板框架。
14.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端板设于所述储能单元的前侧。
15.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储能柜,包括控制板和上述的模组组件,所述控制板与所述驱动风扇连接,所述控制板的构造为根据所述储能单元的温度控制所述驱动风扇的转速。
1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柜,其模组组件设有驱动风扇,驱动风扇设于模组壳体的散热端板,散热端板的外侧设有与其磁吸连接的通风面板,以便于通风面板的拆装,从而有利于提升模组组件安装和维护的便利性,降低模组组件的安装和维护成本,进而有利于提升储能柜的市场竞争力。
17.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8.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组组件的示意图;
19.图2是图1的爆炸图;
20.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模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端板的示意图;
22.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通风面板的示意图;
23.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通风面板的另一个示意图;
24.图7是图6在第二安装部处的放大图;
25.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端板在第一安装部处的放大图;
26.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磁性件与磁吸件配合的示意图;
27.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定位件与第二定位件配合的示意图;
28.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柜的示意图;
29.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连接组件与连接端子的爆炸图。
30.附图标记:
31.储能柜200;
32.导电排10;绝缘盖20;
33.储能模组201;连接端子202;正极端子2029;负极端子2030;导电排定位槽203;
34.储能单元220;
35.模组壳体290;
36.散热端板206;驱动风扇2061;紧固件20611;第一安装部2069;磁性件20691;第一安装座20692;第一定位件20693;
37.通风面板207;面板框架2071;通风格栅2072;
38.第二安装部2079;磁吸件20791;第二安装座20792;第二定位件20793;导向面
20794。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2.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3.下面结合图1-图12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组组件和具有它的储能柜200。
44.参照图1-图10所示,模组组件包括:储能模组201和通风面板207,其中:
45.储能模组201包括储能单元220和模组壳体290,储能单元220用于储存和释放电能,储能单元220可包括多个电芯,模组壳体290内限定出储能安装空间,储能单元220设于储能安装空间内,模组壳体290可保护和支撑储能单元220,储能单元220在充放电时会产生热量,模组壳体290包括散热端板206,散热端板206设于储能单元220的一侧,散热端板206设有驱动风扇2061和第一安装部2069。
46.通风面板207设于散热端板206的外侧,也就是说,通风面板207设于散热端板206远离储能单元220的一侧,通风面板207可遮蔽驱动风扇2061,通风面板207设有透风的通风格栅2072,可保证驱动风扇2061的通风效果,并保护驱动风扇2061,阻止异物进入到驱动风扇2061和储能安装空间,以保证储能模组201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异物可以是杂物、昆虫、手指等。此外,通风格栅2072还可以在视觉上遮蔽散热端板206,以减少散热端板206上驱动风扇2061和其他电气元件的外漏,以提升模组组件的整洁性和美观性。另外,通风格栅2072上还可以设有企业logo,以增强模组组件的产品辨识度。
47.同时,通风面板207设有与第一安装部2069对应的第二安装部2079,第一安装部2069和第二安装部2079中的一个设有磁性件20691,另一个设有磁吸件20791,通风面板207与散热端板206通过磁性件20691与磁吸件20791吸附连接,可在不需要借助安装工具的情
况下,方便地将通风面板207安装于散热端板206,或将通风面板207从散热端板206拆卸下来,从而由于提升通风面板207的安装和拆卸效率,同时,磁性件20691与磁吸件20791的在吸附的情况下,通风面板207与散热端板206的装配间隙较小且均匀,通风面板207不易出现晃动,并且磁力不会影响通风面板207相对于其他部件的定位操作,从而可以改善通风面板207的使用性能,避免通风面板207安装不到位的情况。
48.另外,在通风面板207安装和拆卸过程中,对第一安装部2069和第二安装部2079的损伤较小,通风面板207可以多次反复拆装而不影响通风面板207与散热端板206连接的可靠性,相比于传统的螺接和卡扣等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通风面板207与散热端板206在反复拆装后的可靠性更好。
49.需要说明的是,磁性件20691和磁吸件20791可以通过磁力作用相互吸引,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磁性件20691为具有磁性的磁铁,磁吸件20791为适于被磁性件20691吸附的铁、钴、镍及其合金。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磁性件20691和磁吸件20791为异性磁极相对的磁铁。
5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组组件,驱动风扇2061设于模组壳体290的散热端板206,散热端板206的外侧设有与其磁吸连接的通风面板207,以便于通风面板207的拆装,从而有利于提升模组组件安装和维护的便利性,降低模组组件的安装和维护成本,进而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5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2069包括第一安装座20692,第二安装部2079包括第二安装座20792,磁性件20691和磁吸件20791中的一个固定于第一安装座20692,另一个固定于第二安装座20792,以实现磁性件20691和磁吸件20791分别固定于通风面板207和散热端板206。
5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7和图8所示,磁性件20691固定于散热端板206的第一安装座20692,磁吸件20791固定于通风面板207的第二安装座20792。
53.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图中未示出),磁吸件20791固定于散热端板206的第一安装座20692,磁性件20691固定于通风面板207的第二安装座20792。
5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磁性件20691和磁吸件20791均可以是长条形结构,第一安装座20692的构造为适于与磁性件20691或磁吸件20791固定配合的第一安装槽,磁性件20691或磁吸件20791可与第一安装槽以焊接连接、扣合连接、螺栓连接或粘接连接等方式进行连接,第二安装座20792的构造为适于与磁性件20691或磁吸件20791固定配合的第二安装槽,磁性件20691或磁吸件20791可与第二安装槽以焊接连接、扣合连接、螺栓连接或粘接连接等方式进行连接。
5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8所示,第一安装座20692设于散热端板206朝向储能单元220的一侧,第二安装座20792设于通风面板207朝向散热端板206的一侧,以在散热端板206和通风面板207装配后,隐藏第一安装座20692和第二安装座20792。
56.参照图9所示,磁性件20691和磁吸件20791在吸附时,磁性件20691和磁吸件20791的间隔距离小于等于第一预设距离n,n满足一下关系式,0mm<n<1.5mm,以保证磁性件20691和磁吸件20791之间的磁力可以使通风面板207固定在散热端板206上。其中,第一预设距离n可以是散热端板206在第一安装座20692处的壁厚。
5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图7-图10所示,第一安装部2069包括第
一定位件20693,第二安装部2079包括第二定位件20793,第一定位件20693适于与第二定位件20793定位配合,以使磁性件20691与磁吸件20791正对吸附,以实现通风面板207准确地安装于散热端板206。
58.可选地,第一定位件20693和第二定位件20793的定位配合可以是销与孔的定位配合,还可以滑轨与滑槽的定位配合。
5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20693和第二定位件20793中的一个为定位孔,另一为与定位孔对应的定位销,定位孔和定位销结构简单,便于制造,且可靠性较高,在定位孔插入定位销时,磁性件20691与磁吸件20791正对,以便于通风面板207准确地安装于散热端板206,从而有利于降低通风面板207的安装难度,提升通风面板207的安装效率。
6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4、图7和图10所示,第一定位件20693为定位孔,第二定位件20793为定位销。
61.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图中未示出),第一定位件20693为定位销,第二定位件20793为定位孔。
6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7所示,定位销设有导向面20794,导向面20794适于与定位孔的内壁面导向配合,从而有利于定位销在插入定位孔的安装难度,提升装配效率。导向面20794可以是设于定位销朝向定位孔一端的锥形导向面,以在将定位销插入定位孔时,锥形导向面可先进入定位孔,并且锥形导向面20794在可沿定位孔的内壁面向内滑动,使定位销的轴线与定位孔的轴线重合。
6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定位销的横截面形状包括:矩形、圆形、t字型、十字型中的至少一种,其中,当定位销的横截面为圆形时,定位销和与定位销定位配合的定位孔便于加工和制造。当定位销的横截面为矩形、t字型、十字型时,可防止定位销在定位孔内发生转动或晃动,以提升通风面板207与散热端板206连接的可靠性。需要说明的是,定位销的横截面为定位销在垂直与其安装方向上平面的投影。
6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和图6所示,通风面板207设有多个第二安装部2079,例如4个或8个,多个第二安装部2079沿通风面板207的周向间隔分布,散热端板206设有与多个第二安装部2079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安装部2069,从而有利于提升通风面板207与散热端板206连接的可靠性,防止通风面板207脱落。
6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5和图6所示,通风面板207包括面板框架2071和固定于面板框架2071的通风格栅2072,第二安装部2079设于面板框架2071,面板框架2071可通过第二安装部2079与散热端板206固定,通风格栅2072镂空设置,并可为形成通风风道,以使驱动风扇2061吹出或吸入的气流可通过通风格栅2072,保证储能模组201的散热效果,同时,通风格栅2072还可以保护散热端板206,阻止异物进入到驱动风扇2061和储能单元220,以保证储能模组201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66.需要说明的是,相对于储能单元的使用寿命,驱动风扇2061为易损件,当驱动风扇2061故障需要维修或更换时,通过拆卸通风面板207即可将散热端板206上的驱动风扇2061露出,驱动风扇2061在散热端板206上的拆装方向位于散热端板206背离储能单元220的一侧,换言之,驱动风扇2061拆装方向位于散热端板206朝向通风面板207的一侧,可在无需拆卸散热端板206的情况下对驱动风扇2061进行维修或更换,从而有利于提升模组组件维护
的便利性。参照图4所示,驱动风扇2061通过多个紧固件20611安装于散热端板206背离储能单元220的一侧,紧固件20611可以是螺栓。
6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通风格栅2072的镂空占比α满足以下关系式:α≥(μv/v)/s1,其中,μ为试验系数,μ满足关系式0.9≤μ≤1.1,v为驱动风扇2061满功率运行时单位时间的排风量,v为驱动风扇2061的最大风速,s1为驱动风扇2061的有效出风区域面积,从而保证散热端板206的通风效果,使散热端板206满足储能模组201的散热需求。
6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μ为1.0,驱动风扇2061满功率运行时的排风量为149.50cfm,1cfm=0.000472m3/s,即v为0.070564m3/s,为驱动风扇2061的最大风速v为17m/s,驱动风扇2061的有效出风区域面积为0.008464m2,由此,(μv/v)/s1=49%,也就是说,通风格栅2072的镂空占比α≥49%时,即可满足储能模组201的散热需求,同时,为了保证通风格栅2072对散热端板206的遮掩和保护效果,以及通风格栅2072的美观性,通风格栅2072的镂空占比α优选为50%。
69.进一步,通风格栅2072的镂空占比α还满足以下关系式:α≤70%,可以理解的是,当α大于70%时,通风格栅2072的强度较弱,容易损坏,并且阻止异物进入到驱动风扇2061和储能单元220的能力较差。
7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散热端板206设于储能单元220的前侧,通风面板207设于散热端板206的前侧,以便于通风面板207的拆装和储能模组201的维护。
7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通风面板207与散热端板206的安装过程如下:先将第一定位件20693和第二定位件20793定位件扣合,以限定通风面板207的位置,避免通风面板207相对于散热端板206活动,并保证磁性件20691和磁吸件20791相对,然后在磁力作用下,磁性件20691和磁吸件20791吸合,使得通风面板207贴合散热端板206,以达到快速将通风面板207安装在散热端板206上的效果。
72.通风面板207与散热端板206的拆卸过程如下:先将磁性件20691和磁吸件20791分离,再将第一定位件20693和第二定位件20793定位件分离,以将通风面板207从散热端板206上拆卸下,可以达到快速拆卸的效果。
7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控制板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储能单元220的温度过高时,可以启动驱动风扇2061,通过驱动风扇2061使储能模组201外的冷空气进入到储能模组201内,并排出储能模组201内的热空气,驱动风扇2061可以设置有多个档位,控制板可以根据储能单元220实际温度的高低,控制驱动风扇2061的转速大小。另外,当控制板通过温度传感器探测到储能单元220温度较低时,可以关闭驱动风扇2061,使得储能单元220充放电产生的热量对其进行保温,以提升储能单元220的充放电能力。
74.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储能柜,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模组组件和控制板,其中,控制板与驱动风扇2061相连,控制板的构造为根据储能单元220的温度控制驱动风扇2061的转速,控制板可与温度传感器相连,控制板可通过温度传感器获取到储能单元220的温度,并根据预设控制程序控制驱动风扇2061的转速,驱动风扇2061的转速与储能单元220的温度正相关,以使储能单元220保持适宜的工作温度,从而有利于提升储能模组201的能效。可选地,控制板可以是bms(电池管理系统)。
75.参照图2、图3、图11和图12所示,储能柜200中可设置有多个模组组件,多个模组组件的储能模组201之间需要进行电连接,每个储能模组201的用于电连接的连接端子202均
可至少部分穿设于散热端板206,相邻两个储能模组201的连接端子202可通过电连接组件连接,通风面板207可遮蔽连接端子202和至少部分电连接组件,以避免人员接触连接端子202和电连接组件,降低人员触电的风险,同时,在储能柜200中需要增减储能模组201的数量时,通过拆卸通风面板207即可将散热端板206上的连接端子202暴露出来,以便于拆装电连接组件,从而有利于提升储能柜200维护的便利性。可选地,储能柜200中的每个模组组件的散热端板206均可朝向储能柜200的柜门方向布置,以便于拆装通风面板207和电连接组件。
7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2所示,电连接组件包括:导电排10和绝缘盖20,导电排10可以设置为铜排,导电排10适于与连接端子202插接配合以使导电排10和连接端子202电连接。绝缘盖20罩设于导电排10,且绝缘盖20与连接端子202连接,且绝缘盖20适于压抵导电排10,绝缘盖20可固定导电排10,并防止导电排10弹出。
77.其中,每个储能模组201可以设置有两个连接端子202,两个连接端子202中的一个构造为储能模组201的正极端子2029,两个连接端子202中的另一个构造为储能模组201的负极端子2030,需要将两个储能模组201串联时,导电排10与两个储能模组201中的一个储能模组201的正极端子2029插接连接,且导电排10还与两个储能模组201中的另一个储能模组201的负极端子2030插接连接,以将两个储能模组201串联连接,在导电排10与连接端子202插接过程中,不需要借助扳手等工具将导电排10插接于连接端子202,便于导电排10与连接端子202对接,可以提升导电排10与连接端子202装配效率,也可以降低导电排10与连接端子202安装成本。同时,绝缘盖20与连接端子202连接,绝缘盖20压抵导电排10,通过绝缘盖20压抵导电排10,能够使导电排10与连接端子202可靠插接,可以避免导电排10与连接端子202发生虚接,防止产生拉弧,提升电连接组件使用安全性,也可以提升储能模组201使用安全性。另外,绝缘盖20为绝缘件,绝缘盖20罩设于导电排10,能够避免导电排10裸露,可以避免漏电,提高高压安全性。
78.同时,散热端板上可以设置有导电排定位槽203,导电排定位槽203的形状与导电排10的形状一致,导电排10可设于导电排定位槽203内,导电排定位槽203沿导电排10的长宽厚方向对导电排10限位,这样设置能够将导电排10隐藏在导电排定位槽203内,避免导电排10被刮蹭,便于对导电排10定位。
79.由此,通过导电排10与连接端子202插接配合,不需要借助扳手等工具将导电排10安装于连接端子202,便于导电排10与连接端子202对接,可以提升导电排10与连接端子202装配效率,也可以降低导电排10与连接端子202安装成本,并且,通过绝缘盖20压抵导电排10,能够避免导电排10与连接端子202发生虚接,防止产生拉弧,提升电连接组件使用安全性。
8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柜200,其模组组件设有驱动风扇2061,驱动风扇2061设于模组壳体290的散热端板206,散热端板206的外侧设有与其磁吸连接的通风面板207,以便于通风面板207的拆装,从而有利于提升模组组件安装和维护的便利性,降低模组组件201的安装和维护成本,进而有利于提升储能柜200的市场竞争力。
81.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
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82.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