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18215发布日期:2022-09-06 18:04阅读:76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技术的发展,显示装置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显示装置往往具有较大的视角,位于不同视角的用户均可以获知其显示的信息,无法保证显示信息的安全性,因此,显示装置的防窥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在显示屏的盖板上贴设防窥膜的方式,现有的防窥膜往往需要设置限光结构以及限光结构两侧的保护结构,显示装置防窥功能实现的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可以降低显示装置实现防窥功能的成本。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5.基板;
6.微型发光二极管,设置于所述基板;
7.封装层,用于封装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所述封装层内设置有限光结构,以限制所述显示面板的可视范围。
8.可选的,所述限光结构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限光条,每相邻的两个所述限光条之间形成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出光通道,所述出光通道用于通过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发出的预设角度范围内的光线。
9.可选的,形成任一所述出光通道的限光条包括第一限光条和第二限光条,所述第一限光条朝向所述出光通道的一侧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微结构,所述第二限光条朝向所述出光通道的一侧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微结构,所述第一微结构和所述第二微结构对应设置,以反射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发出的部分超出预设角度范围的目标光线,并使所述目标光线以预设角度范围内的出射角从所述出光通道出射。
10.可选的,所述第一限光条朝向所述出光通道的一侧设置一个第一微结构,所述第二限光条朝向所述出光通道的一侧设置一个第二微结构,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发出的超出预设角度范围的目标光线照射到所述第一微结构,所述第一微结构反射所述目标光线以形成第一反射光,所述第一反射光照射到所述第二微结构,所述第二微结构反射所述第一反射光以形成第二反射光,所述第二反射光以预设角度范围内的出射角从所述出光通道出射。
11.可选的,所述第一微结构具有第一反射斜面,所述第二微结构具有第二反射斜面,所述第一反射斜面与所述第二反射斜面配合反射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发出的部分超出预设角度范围的目标光线。
12.可选的,所述第二限光条还设置有挡光结构,所述挡光结构与所述第二微结构相
邻设置,且所述挡光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微结构反射光线的光路上,以阻挡所述第二微结构反射的出射角不在预设角度范围内的反射光。
13.可选的,所述第二限光条朝向所述出光通道的一侧的侧壁设置有斜槽,所述斜槽包括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所述第一槽壁形成所述挡光结构,所述第二槽壁形成所述第二微结构,所述第一槽壁与所述第二限光条朝向所述出光通道的侧壁的夹角不大于90
°

14.可选的,每一微型发光二极管对应多个出光通道,每个出光通道中的第二微结构到相应微型发光二极管光轴的距离小于第一微结构到相应微型发光二极管光轴的距离。
15.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黑矩阵,所述黑矩阵包括多个黑矩阵单元,每一黑矩阵单元设置于相邻的两个微型发光二极管之间。
16.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17.基板;
18.微型发光二极管;
19.封装层,封装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
20.限光结构层,包括限光结构和保护结构,所述限光结构设置于所述封装层背离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的一侧且与所述封装层粘接,所述保护结构贴设于所述限光结构且设置于所述限光结构背离所述封装层的一侧。
21.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
2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微型发光二极管以及封装层,微型发光二极管设置于基板,封装层用于封装微型发光二极管,封装层内设置有限光结构,以限制显示面板的可视范围。通过将限光结构集成在封装层内,以封装层作为限光结构的保护结构,无需额外增设保护结构,即可实现显示面板的防窥功能,可以降低显示装置实现防窥功能的成本。
附图说明
23.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相关技术中显示面板与防窥膜的
2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图4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光路示意图。
29.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30.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31.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六种结构示意图。
32.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的说明是基于所例示的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其不应被视为限制本技术未在此详述的其它具体实施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看做为在该运算系统上执行的软件对
象。本文不同模块、引擎及服务可看做为在该运算系统上的实施对象。
34.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显示面板10包括基板11、微型发光二极管12以及封装层13,微型发光二极管12设置于基板11,封装层13用于封装微型发光二极管12,封装层13内设置有限光结构14,以限制显示面板10的可视范围。
35.其中,微型发光二极管可以包括微米发光二极管(micro-led)和/或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led),micro-led显示技术是以自发光的微米量级的led为发光像素单元,并将其应用到显示面板上形成高密度micro-led阵列的显示技术。次毫米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以自发光的次毫米级的led为发光像素单元,并将其应用到显示面板上形成mini-led阵列的显示技术。与传统的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技术和有机发光半导体(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技术相比,micro-led和mini-led具有更高亮度、更宽色域、更快响应时间、更佳透明度、可异形切割、更好的可靠性等优势。
36.在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的应用中,需要封装层13将高密度的微型发光二极管12封装至基板11,为了实现显示面板10的防窥功能,封装层13内设置有限光结构14,以限制显示面板的可视范围,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可视范围可以为用户从显示面板的显示面观察显示面板的显示内容的可观察角度范围,如在封装层13中设置了限光结构14的条件下,用户的最大可视范围如图1中的角度a所示。例如,以用户正视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方向为基准方向144,用户以基准方向144偏移至a/2的角度后仍可以观察到显示面板的显示内容,偏移的角度大于a/2后无法观察到显示面板的显示内容,可以理解的是,可视范围可以根据使用场景或用户需求设定,例如基准方向144可以不是用户正视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方向,可以为倾斜于显示面板显示面的方向,通过设置限光结构的尺寸以及位置将可视角度限制在可视范围内。请参阅图2和图3,图2为相关技术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防窥膜的结构示意图。
37.显示面板20可以为lcd屏或oled屏的显示面板20,显示面板20可以包括显示层21、盖板22以及防窥膜23,防窥膜23至少包括第一保护层231、第一粘接层232、限光层233、第二粘接层234以及第二保护层235,其中,第一保护层231和第二保护层235可以为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glycol terephthalate,pet)薄膜,限光层233可以为光棚或光栅结构,第一粘接层232和第二粘接层234可以为具有粘接能力的粘胶,相较于如图2和图3将多层结构的防窥膜设置于显示面板的盖板上的实施例,图1所示实施例将限光结构设置在micro-led的封装层内,在可以实现防窥功能的同时,还可以使显示面板的层叠结构更少、厚度更薄且成本更低。
38.请继续参阅图1,限光结构14可以为设置有多个限光条141的光棚结构或光栅结构,例如,光棚结构可以是由树脂和色浆调制而成的呈灰黑色的结构。相邻限光条的间隔可以在0.01mm-0.1mm之间,高度可以为0.02mm-0.3mm。光棚结构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限光条141,每相邻的两个限光条141之间形成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出光通道142,出光通道142用于通过微型发光二极管12发出的预设角度范围内的光线。以用于最大可视范围a为60
°
示例,则出光通道142用于通过微型发光二极管发出的与光轴夹角在0
°
~30
°
(a/2)的光线,即出光通道142可以使微型发光二极管发出的与光轴夹角在0
°
~a/2的光线通过,预设角度范围为0
°
~a/2,超出预设角度范围的光线无法通过出光通道142,进而对用户的可视范围的大
小进行限定,实现显示面板10的防窥功能。
39.其中,封装层13可以为封装胶,诸如光学胶(optically clear adhesive,oca),厚度可以为30um~200um,可以将依次排列的限光条141集成在光学胶内,限光条141沿垂直于基板方向上的尺寸需小于光学胶沿垂直于基板方向上的尺寸,为了实现限光条的限光作用,限光条141沿垂直于基板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光学胶沿垂直于基板方向上的尺寸10um,以使限光条141与微型发光二极管12存在间距,使得微型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可以进入限光条141形成的出光通道内,在一些实施例中,限光条141与光学胶背离微型发光二极管的表面之间存在间距,以使光学胶可以更好的保护限光条141,提高限光条141的稳固性。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光学胶沿垂直于基板方向上的尺寸、限光条沿垂直于基板方向上的尺寸以及限光条之间的间距,以实现对显示面板可视范围的调整。
40.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微型发光二极管发出的不在预设角度范围内的光也可以预设角度范围的角度出射,可以在限光条设置微结构,请继续参阅图4和图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光路示意图。
41.形成任一出光通道142的限光条可以包括第一限光条1411和第二限光条1412,第一限光条1411朝向出光通道的一侧至少设置一个第一微结构1413,第二限光条1412朝向出光通道142的一侧至少设置一个第二微结构1414,第一微结构1413和第二微结构1414对应设置,以反射微型发光二极管12发出的部分超出预设角度范围的目标光线121,并使目标光线121以预设角度范围内的出射角从出光通道出射。
42.以第一限光条1411朝向出光通道142的一侧设置一个第一微结构1413、第二限光条1412朝向出光通道142的一侧设置一个第二微结构1414示例,微型发光二极管12发出的超出预设角度范围的目标光线121照射到第一微结构1413,第一微结构1413反射目标光线121以形成第一反射光122,第一反射光122照射到第二微结构1414,第二微结构1414反射第一反射光122以形成第二反射光123,第二反射光123以预设角度范围内的出射角从出光通道142出射。
43.其中,第一微结构1413可以具有第一反射斜面,第一反射斜面与第一限光条1411朝向出光通道142的侧壁具有第一倾斜角度,第二微结构1414可以具有第二反射斜面,第二反射斜面与第二限光条1412朝向出光通道142的侧壁具第二倾斜角度。为了方便理解,以第一倾斜角度为20
°
、预设角度范围为0
°
~30
°
,超出预设角度范围的入射角为40
°
为例进行说明,目标光线121的入射角为40
°
,第一微结构1413的第一反射斜面的第一倾斜角为20
°
,可算出第一反射光对应的反射角为30
°
,从而得到第一反射光与第二限光条1412之间的夹角为100
°
,由于预设角度范围的最大角度为30
°
,可以算出第二微结构1414的第二反射斜面的第二倾斜角度为25
°
,当出射角为0
°
时,可以算出第二倾斜角度为40
°
,因此,为了使出射角在0
°
~30
°
的预设范围内,第二反射斜面的第二倾斜角度的范围可以为25
°
~40
°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先确定出第二微结构1414的第二反射斜面的第二倾斜角度以及出射角的最大角度后再推算出第一微结构1413的第一反射面的第一倾斜角度。需要说明的是,以上示出的角度仅仅是示例性的,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不同的预设角度范围,进而根据不同的预设角度范围设置第一倾斜角度和第二倾斜角度。
44.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微结构和第二微结构中可以只设置一个反射斜面,另一个可以设置为具有反射效果的平面或弧面,通过合理的光路模拟和计算,也可
实现微型发光二极管发出的不在预设角度范围内的光通过预设角度范围的角度出射的效果。
45.为了避免第二微结构1414反射的不在预设角度范围内的反射光从出光通道142中出射,第二限光条1412还设置有挡光结构1415,挡光结构1415与第二微结构1414相邻设置,且挡光结构1415设置于第二微结构1414反射光线的光路上,以阻挡第二微结构1414反射的出射角不在预设角度范围内的反射光,避免不在预设角度范围内的反射光出射。具体的,第二限光条1412朝向出光通道142的一侧的侧壁14121设置有斜槽14122,斜槽14122包括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第一槽壁形成挡光结构1415,第二槽壁形成第二微结构1414,第一槽壁与第二限光条1412朝向出光通道的侧壁14121的夹角不大于90
°
。若第一槽壁与第二限光条1412朝向出光通道的侧壁14121的夹角大于90
°
或者不设置挡光结构1415,第二微结构1414反射的部分不在预设角度范围内的反射光可以从出光通道142出射,影响显示面板的防窥效果,通过在第一槽壁形成挡光结构1415,可以阻挡一部分第二微结构1414反射的不在预设角度范围内的反射光,提高显示面板的防窥效果。
46.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避免不在预设角度范围内的反射光从出光通道142中出射,第一限光条1411设置有阻光结构1416,阻光结构1416与第一微结构1413相邻设置,具体的,第一限光条1411朝向出光通道142的一侧的侧壁14111设置有斜槽14112,斜槽14112包括第三槽壁和第四槽壁,第三槽壁形成阻光结构1416,第四槽壁形成第一微结构1413,第三槽壁与第一限光条1411朝向出光通道的侧壁14111的夹角不大于90
°
。若第三槽壁与第一限光条1411朝向出光通道的侧壁14111的夹角大于90
°
或者不设置阻光结构1416,更多超出预设角度范围内的光线可以到达第一微结构1413,进而经过第一微结构1413反射最终形成的出射光以超出预设角度范围的角度出射,影响显示面板的防窥效果,通过在第三槽壁形成阻光结构1416,可以阻挡一部分微型发光二极管发出的不在预设角度范围内的光,提高显示面板的防窥效果。
47.为了提高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光效,请参阅图6,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48.每一微型发光二极管对应多个出光通道142,每个出光通道142中的第二微结构1414到相应微型发光二极管12光轴143的距离小于第一微结构1413到相应微型发光二极管12光轴143的距离。可以理解的是,越靠近微型发光二极管12光轴143的光线光能越强,通过合理调整第一微结构1413和第二微结构1414的位置,使得每个位于出光通道142用于反射出射光线的第二微结构1414靠近光轴设置,可以使靠近光轴超出预设角度范围的目标光线以预设角度范围的出射角出射,可以提高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光效。
49.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面板还包括黑矩阵,请继续参阅7,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显示面板10还包括黑矩阵(black matrix,bm),黑矩阵包括多个黑矩阵单元15,每一黑矩阵单元15设置于相邻的两个微型发光二极管之间。其中,黑矩阵可以提高相邻的微型发光二极管的隔离度,防止相邻的微型发光二极管之间光线的干扰,以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还可以包括盖板16,黑矩阵可以设置于盖板和封装层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黑矩阵也可以设置在封装层内,与限光结构层叠设置,且每一黑矩阵单元设置于相邻的两个微型发光二极管之间。
50.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显示面板,请参阅图8,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
示面板的第六种结构示意图,显示面板30包括基板31、微型发光二极管32、封装层33以及限光结构层34,限光结构层34包括限光结构341和保护结构342,限光结构341设置于封装层33背离微型发光二极管32的一侧且与封装层33粘接,保护结构342贴设于限光结构341且设置于限光结构341背离封装层33的一侧。显示面板30还包括盖板35,盖板35与保护结构342粘接。其中,限光结构341可以为光棚结构或光栅结构,保护结构342可以为pet薄膜和连接胶。相较于图2和图3所示的显示面板20的结构,图8所示的显示面板30直接将限光结构341与封装层33连接,无需设置第二连接层和第二保护层结构,不但可以减少显示面板的层叠结构进而减少厚度,还可以减少成本。
51.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可以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穿戴式显示设备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以手机示例,请参阅图9,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随着手机40的使用场景以及使用频率越来越多,用户已变得开始在意其他个人能够读取敏感或私人信息。因此,防偷窥功能越来越受到用户在意,上述具有防窥功能的显示面板可以作为手机40的显示屏41,用户只有在显示屏41的可视范围内观察显示屏,才可以观察到显示屏显示的内容,可以对显示的内容进行保护,提用户信息的安全性。
5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设置有上述显示面板,通过将限光结构集成在封装层内,以封装层作为限光结构的保护结构,无需额外增设保护结构,即可实现显示面板的防窥功能,相较于在显示屏的盖板上贴设具有多层结构的防窥膜的方式,不但可以减少显示装置的厚度,还可以降低显示装置实现防窥功能的成本。
53.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