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动力汽车电池组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97201发布日期:2022-10-22 02:49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动力汽车电池组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动力汽车电池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2.近年来关于环境污染和化石燃料消耗成为主要研究方向,新能源动力汽车的出现有限解决了这一问题,同时新能源动力汽车中电池组是整个动力驱动部分重要的动力来源,为了电池组应具有长期的使用寿命,需要对新能源动力汽车的电池组配置冷却装置。
3.但是,现有的电池组冷却装置通常采用风冷或者水流的散热结构,但是风冷的防尘和密封效果较差,且现有的水冷散热结构电池长时间续航状态下,容易造成冷却水的冷却温度上升,达不到温度的冷却和降温效果。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新能源动力汽车电池组冷却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动力汽车电池组冷却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动力汽车电池组冷却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电池组,且外壳的上表面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的内壁设置有固定框,固定框的内壁设置有导热弯管,且固定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导热板,所述导热弯管与导热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导热弯管的输入端延伸至固定框的外部,且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流管,所述导热弯管的输出端延伸至固定框的外部,且固定连接有第二导流管,所述外壳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冷却液存储盒,冷却液存储盒的下表面嵌设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
6.优选的,所述第一导流管远离导热弯管的一端延伸至冷却液存储盒的内部,所述冷却液存储盒的表面设置有循环泵,所述第二导流管远离导热弯管的一端与循环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循环泵的输入端延伸至冷却液存储盒的内部。
7.优选的,所述冷却液存储盒的下表面设置有散热风扇,散热风扇的位置与半导体制冷片的制热端相对应。
8.优选的,所述冷却液存储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液位传感器,且冷却液存储盒的上表面嵌设有加液管,所述外壳的内壁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9.优选的,所述冷却液存储盒的表面设置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分别与循环泵、半导体制冷片、液位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固定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导热弯管和导热板均为铝合金材质。
11.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动力汽车电池组冷却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该新能源动力汽车电池组冷却装置,通过设置固定框、导热弯管、导热板和散热翅片,再配合循环泵和冷却液存储盒,利用循环泵将冷却液输送至导热弯管中,再利用导热板将电池组散发的热量吸附换热,并利用循环流动的冷却液将热量输送至冷却液存储盒的内部,并利用半导体制冷片对冷却液进行循环降温,从而起到循环冷却的效果。
14.2.该新能源动力汽车电池组冷却装置,通过在冷却液存储盒的内壁设置有液位传感器,当冷却液被消耗到一定程度时,液位传感器检测到冷却液的液位过低,并发送信号至控制面板,再由控制面板通过汽车内部的线路给驾驶室中的人员发出提醒,从而实现自动提醒冷却液液位的功能,避免了冷却液在消耗过度后影响对电池组的冷却降温效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剖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局部侧剖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框俯视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外壳、2电池组、3固定框、4导热弯管、5导热板、6第一导流管、7第二导流管、8冷却液存储盒、9半导体制冷片、10循环泵、11散热翅片、12散热风扇、13液位传感器、14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动力汽车电池组冷却装置,包括外壳1,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电池组2,且外壳1的上表面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的内壁设置有固定框3,固定框3的内壁设置有导热弯管4,且固定框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导热板5,若干个导热板5间隔分布在两个相邻的电池之间,从而便于对电池散发的热量进行导热和热量转移,极大的提高了对电池的散热效果。
22.导热弯管4与导热板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导热弯管4的输入端延伸至固定框3的外部,且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流管6,导热弯管4的输出端延伸至固定框3的外部,且固定连接有第二导流管7,外壳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冷却液存储盒8。
23.冷却液存储盒8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液位传感器13,且冷却液存储盒8的上表面嵌设有加液管,外壳1的内壁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4。
24.冷却液存储盒8的下表面嵌设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9,半导体制冷片9的制冷端位于冷却液存储盒8的内部,冷却液存储盒8的下表面设置有散热风扇12,散热风扇12的位置与半导体制冷片9的制热端相对应。
25.第一导流管6远离导热弯管4的一端延伸至冷却液存储盒8的内部,冷却液存储盒8的表面设置有循环泵10,第二导流管7远离导热弯管4的一端与循环泵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循环泵10的输入端延伸至冷却液存储盒8的内部。
26.通过设置固定框3、导热弯管4、导热板5和散热翅片11,再配合循环泵10和冷却液存储盒8,利用循环泵10将冷却液输送至导热弯管4中,再利用导热板5将电池组散发的热量吸附换热,并利用循环流动的冷却液将热量输送至冷却液存储盒8的内部,并利用半导体制冷片9对冷却液进行循环降温,从而起到循环冷却的效果。
27.冷却液存储盒8的表面设置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分别与循环泵10、半导体制冷片9、液位传感器13和温度传感器14电性连接。
28.过在冷却液存储盒8的内壁设置有液位传感器13,当冷却液被消耗到一定程度时,液位传感器13检测到冷却液的液位过低,并发送信号至控制面板,再由控制面板通过汽车内部的线路给驾驶室中的人员发出提醒,从而实现自动提醒冷却液液位的功能,避免了冷却液在消耗过度后影响对电池组2的冷却降温效果。
29.工作原理:在电池组2工作时,电池组2散发的热量会被导热板5吸入到导热弯管4的表面,然后在循环泵10的作用下将冷却液存储盒8中的冷却液输送至导热弯管4中,并利用循环流动的冷却液将热量输送至冷却液存储盒8的内部,同时启半导体制冷片9对冷却液进行降温,从而对电池组2实现循环水冷降温的效果。
3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新能源动力汽车电池组冷却装置,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电池组(2),且外壳(1)的上表面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的内壁设置有固定框(3),固定框(3)的内壁设置有导热弯管(4),且固定框(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导热板(5),所述导热弯管(4)与导热板(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导热弯管(4)的输入端延伸至固定框(3)的外部,且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流管(6),所述导热弯管(4)的输出端延伸至固定框(3)的外部,且固定连接有第二导流管(7),所述外壳(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冷却液存储盒(8),冷却液存储盒(8)的下表面嵌设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动力汽车电池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管(6)远离导热弯管(4)的一端延伸至冷却液存储盒(8)的内部,所述冷却液存储盒(8)的表面设置有循环泵(10),所述第二导流管(7)远离导热弯管(4)的一端与循环泵(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循环泵(10)的输入端延伸至冷却液存储盒(8)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动力汽车电池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存储盒(8)的下表面设置有散热风扇(12),散热风扇(12)的位置与半导体制冷片(9)的制热端相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动力汽车电池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存储盒(8)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液位传感器(13),且冷却液存储盒(8)的上表面嵌设有加液管,所述外壳(1)的内壁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动力汽车电池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存储盒(8)的表面设置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分别与循环泵(10)、半导体制冷片(9)、液位传感器(13)和温度传感器(14)电性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动力汽车电池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散热翅片(11),所述散热翅片(11)、导热弯管(4)和导热板(5)均为铝合金材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动力汽车电池组冷却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电池组,且外壳的上表面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的内壁设置有固定框,固定框的内壁设置有导热弯管,且固定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导热板,所述导热弯管与导热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导热弯管的输入端延伸至至固定框的外部。该新能源动力汽车电池组冷却装置,通过设置固定框、导热弯管、导热板和散热翅片,再配合循环泵和冷却液存储盒,利用循环泵将冷却液输送至导热弯管中,再利用导热板将电池组散发的热量吸附换热,并利用循环流动的冷却液将热量输送至冷却液存储盒的内部,并利用半导体制冷片对冷却液进行循环降温,从而起到循环冷却的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丁振龙 鲍程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达实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19
技术公布日:2022/10/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