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容量铅炭储能电池空气搅拌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71197发布日期:2022-12-24 02:43阅读:26来源:国知局
超大容量铅炭储能电池空气搅拌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大容量铅炭储能电池空气搅拌冷却系统,属于大容量铅炭储能电池结构设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随着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在高安全、低成本、高可靠、长寿命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标准体系基本完善,产业体系日趋完备,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基本成熟,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新型储能已成为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之一。
3.铅炭储能电池以其无可燃物的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优点,一直是储能项目的重点发展方向。现有的超大容量铅炭储能电池在充电时,由于自身温度升高,因此只能采用小电流充电,充电效率较低;同时,超大容量铅炭储能电池内部的电解液容易出现分层现象,从而影响了其自身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4.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对电解液进行降温,并可避免电解液分层的超大容量铅炭储能电池空气搅拌冷却系统。
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超大容量铅炭储能电池空气搅拌冷却系统,包括电池壳与电池盖,电池盖上密封连接有贯穿其上下两端的进气管与出气管,进气管的下端伸至电池壳的内侧底部并连接有布气管,布气管上设有若干曝气孔,电池壳内固定有多个支架,布气管通过各支架进行固定支撑。
6.工作原理及过程:
7.使用时,将本系统的进气管连接压缩冷空气输送管道,出气管连接酸雾处理净化系统,充电时,电池壳内部的电解液温度升高,此时压缩冷空气输送管道内的压缩冷空气经进气管进入布气管,然后经布气管上的曝气孔进入电池壳内,然后压缩冷空气上浮,对电池壳内的电解液进行换热降温,从而使铅炭储能电池始终保持在低温可控的温度区间内,从而可对铅炭储能电池进行大电流充电,缩短充电时间,提高充电效率;同时压缩冷空气不断上浮,还会对电解液造成搅拌效果,从而避免了电解液分层现象,进而保证了铅炭储能电池的使用性能。
8.上述的进气管与布气管之间通过三通进行连接,进气管的下端连接三通的进气口,布气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三通的两个出气口。
9.上述的支架的个数为四个,电池壳的左、右两内侧壁上分别对应连接有两个支架,使布气管形成一个与电池壳结构相似的矩形闭环,从而提高了曝气均匀性。
10.上述的支架的上端延伸至电池壳中上部,并设有导向面,可在电池装配时对极板进行定位,便于极板的装入。
11.上述的电池盖与进气管之间通过第一密封圈进行密封连接。
12.上述的电池盖与出气管之间通过第二密封圈进行密封连接。
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超大容量铅炭储能电池空气搅拌冷却系统,可对超大容量铅炭储能电池内部的电解液进行降温,从而可对铅炭储能电池进行大电流充电,缩短充电时间,提高充电效率;并且,可避免出现电解液分层现象,进而保证了铅炭储能电池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去掉电池壳一侧壁后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图1的主视图;
17.图3是图2中a-a处的剖视图。
18.图中:1、电池壳;2、三通;3、布气管;4、支架;5、导向面;6、电池盖;7、进气管;8、第一密封圈;9、出气管;10、第二密封圈;11、曝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20.实施例1:
21.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超大容量铅炭储能电池空气搅拌冷却系统,包括电池壳1与电池盖6,电池盖6上密封连接有贯穿其上下两端的进气管7与出气管9,进气管7的下端伸至电池壳1的内侧底部并连接有布气管3,布气管3上设有若干曝气孔11,电池壳1内固定有多个支架4,布气管3通过各支架4进行固定支撑。
22.使用时,将本系统的进气管7连接压缩冷空气输送管道,出气管9连接酸雾处理净化系统,充电时,电池壳1内部的电解液温度升高,此时压缩冷空气输送管道内的压缩冷空气经进气管7进入布气管3,然后经布气管3上的曝气孔11进入电池壳1内,然后压缩冷空气上浮,对电池壳1内的电解液进行换热降温,从而使铅炭储能电池始终保持在低温可控的温度区间内,从而可对铅炭储能电池进行大电流充电,缩短充电时间,提高充电效率;同时压缩冷空气不断上浮,还会对电解液造成搅拌效果,从而避免了电解液分层现象,进而保证了铅炭储能电池的使用性能。
2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超大容量铅炭储能电池空气搅拌冷却系统,可对超大容量铅炭储能电池内部的电解液进行降温,从而可对铅炭储能电池进行大电流充电,缩短充电时间,提高充电效率;并且,可避免出现电解液分层现象,进而保证了铅炭储能电池的使用性能。
24.实施例2:
25.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超大容量铅炭储能电池空气搅拌冷却系统,包括电池壳1与电池盖6,电池盖6上密封连接有贯穿其上下两端的进气管7与出气管9,进气管7的下端伸至电池壳1的内侧底部并连接有布气管3,布气管3上设有若干曝气孔11,电池壳1内固定有多个支架4,布气管3通过各支架4进行固定支撑。
26.本实施例中:上述的进气管7与布气管3之间通过三通2进行连接,进气管7的下端连接三通2的进气口,布气管3的两端分别连接三通2的两个出气口;上述的支架4的个数为四个,电池壳1的左、右两内侧壁上分别对应连接有两个支架4,使布气管3形成一个与电池壳1结构相似的矩形闭环,从而提高了曝气均匀性;上述的支架4的上端延伸至电池壳1中上
部,并设有导向面5,可在电池装配时对极板进行定位,便于极板的装入;上述的电池盖6与进气管7之间通过第一密封圈8进行密封连接;上述的电池盖6与出气管9之间通过第二密封圈10进行密封连接。
27.使用时,将本系统的进气管7连接压缩冷空气输送管道,出气管9连接酸雾处理净化系统,充电时,电池壳1内部的电解液温度升高,此时压缩冷空气输送管道内的压缩冷空气经进气管7与三通2进入布气管3,然后经布气管3上的曝气孔11进入电池壳1内,然后压缩冷空气上浮,对电池壳1内的电解液进行换热降温,从而使铅炭储能电池始终保持在低温可控的温度区间内,从而可对铅炭储能电池进行大电流充电,缩短充电时间,提高充电效率;同时压缩冷空气不断上浮,还会对电解液造成搅拌效果,从而避免了电解液分层现象,进而保证了铅炭储能电池的使用性能。
2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超大容量铅炭储能电池空气搅拌冷却系统,可对超大容量铅炭储能电池内部的电解液进行降温,从而可对铅炭储能电池进行大电流充电,缩短充电时间,提高充电效率;并且,可避免出现电解液分层现象,进而保证了铅炭储能电池的使用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超大容量铅炭储能电池空气搅拌冷却系统,包括电池壳(1)与电池盖(6),其特征在于:电池盖(6)上密封连接有贯穿其上下两端的进气管(7)与出气管(9),进气管(7)的下端伸至电池壳(1)的内侧底部并连接有布气管(3),布气管(3)上设有若干曝气孔(11),电池壳(1)内固定有多个支架(4),布气管(3)通过各支架(4)进行固定支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容量铅炭储能电池空气搅拌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管(7)与布气管(3)之间通过三通(2)进行连接,进气管(7)的下端连接三通(2)的进气口,布气管(3)的两端分别连接三通(2)的两个出气口。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大容量铅炭储能电池空气搅拌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4)的个数为四个,电池壳(1)的左、右两内侧壁上分别对应连接有两个支架(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大容量铅炭储能电池空气搅拌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4)的上端延伸至电池壳(1)中上部,并设有导向面(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容量铅炭储能电池空气搅拌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盖(6)与进气管(7)之间通过第一密封圈(8)进行密封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容量铅炭储能电池空气搅拌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盖(6)与出气管(9)之间通过第二密封圈(10)进行密封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大容量铅炭储能电池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大容量铅炭储能电池空气搅拌冷却系统,包括电池壳与电池盖,电池盖上密封连接有贯穿其上下两端的进气管与出气管,进气管的下端伸至电池壳的内侧底部并连接有布气管,布气管上设有若干曝气孔,电池壳内固定有多个支架,布气管通过各支架进行固定支撑。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超大容量铅炭储能电池空气搅拌冷却系统,可对超大容量铅炭储能电池内部的电解液进行降温,从而可对铅炭储能电池进行大电流充电,缩短充电时间,提高充电效率;并且,可避免出现电解液分层现象,进而保证了铅炭储能电池的使用性能。证了铅炭储能电池的使用性能。证了铅炭储能电池的使用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梁莹利 康广健 邵立仁 陈卫方 安宁 严彩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鑫旭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31
技术公布日:2022/12/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