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氯乙烯绝缘屏蔽控制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73574发布日期:2022-09-28 01:30阅读:95来源:国知局
聚氯乙烯绝缘屏蔽控制电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电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聚氯乙烯绝缘屏蔽控制电缆。


背景技术:

2.对绞电缆就是将不同的两根绝缘的导线互相绞在一起,与双绞线作用类似,是用来降低电磁辐射与外部电磁干扰的影响,常用的双绞电缆是由四对双绞线按一定密度逆时针互相扭绞在一起,其外部包裹金属层或塑橡外皮而组成。
3.如图1所示,现有对绞电缆内部的对绞线外侧通常包覆截面为圆形的绝缘层,几组对绞线再次绞合绕包形成电缆芯,由于此种缆芯结构,致使控制电缆在弯曲扭转情况下(需要频繁重复动作的机械执行部件的控制线),对绞线绝缘层相互接触挤压和摩擦,从而引起的磨损断线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聚氯乙烯绝缘屏蔽控制电缆,包括:接地线芯,包括接地导线以及挤包在所述接地导线外侧的绝缘包覆层;多组对绞线芯,绞合在所述接地线芯的外侧;绕包层,绕包在是对绞线芯的外侧;填充层,填充在所述绕包层和对绞线芯之间;屏蔽层,包覆在所述绕包层的外侧;外护套,挤包在所述屏蔽层的外侧;其中,所述对绞线芯包括一对相互绞合的线芯以及包覆在所述线芯的外部的包覆层,所述包覆层的截面呈扁圆形,所述包覆层截面宽度方向的两侧面均开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所述对绞线芯截面长度方向的一端贴向所述接地线芯的外壁绞合。
5.进一步地,所述线芯包括多组相互绞合的导线以及挤包在多个所述导线外部的绝缘层。
6.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矩形或三角形。
7.进一步地,所述包覆层内的两个所述线芯的间距大于所述线芯的半径,且小于所述线芯的直径。
8.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开口侧的宽度大于所述包覆层内的两个所述线芯的间距。
9.进一步地,所述对绞线芯以倾斜所述接地线芯直径的方向绕设在所述接地线芯的周侧。
10.进一步地,所述线芯的导线采用铜导线,铜导线的直径为0.4mm~1mm,其扭绞方向为逆时针,绞距为3.81cm~14cm,相邻双绞线的扭绞长度差约为1.27cm。
11.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层采用柔性聚氯乙烯绝缘层。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3.本实用新型的聚氯乙烯绝缘屏蔽控制电缆采用扁圆形截面的对绞线芯,其绞合后内侧端紧凑,外侧端疏松,使电缆在弯曲状态下,具有弹性形变的活动空间,如此弯曲状态绞线芯相互间产生的挤压力就会减小,由此更加容易弯曲及扭曲,并且对绞线芯的两侧面
均开设凹槽,使对绞线芯更容易在径向上形变,从而电缆整体易弯曲,来适合需要频繁弯曲扭折的工况环境。
14.应当理解,前述构思以及在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额外构思的所有组合只要在这样的构思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都可以被视为本公开的实用新型主题的一部分。另外,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所有组合都被视为本公开的实用新型主题的一部分。
15.结合附图从下面的描述中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教导的前述和其他方面、实施例和特征。本实用新型的其他附加方面例如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和/或有益效果将在下面的描述中显见,或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教导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实践中得知。
附图说明
16.附图不意在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在各个图中示出的每个相同或近似相同的组成部分可以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为了清晰起见,在每个图中,并非每个组成部分均被标记。现在,将通过例子并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的实施例,其中: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示的现有聚氯乙烯绝缘屏蔽控制电缆的截面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示的聚氯乙烯绝缘屏蔽控制电缆的截面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示的聚氯乙烯绝缘屏蔽控制电缆另一种绞合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示的聚氯乙烯绝缘屏蔽控制电缆中对绞线芯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更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说明如下。
22.在本公开中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方面,附图中示出了许多说明的实施例。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必定意在包括本实用新型的所有方面。应当理解,上面介绍的多种构思和实施例,以及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那些构思和实施方式可以以很多方式中任意一种聚氯乙烯绝缘屏蔽控制电缆来实施,这是因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构思和实施例并不限于任何实施方式。另外,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些方面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其他方面的任何适当组合来使用。
23.由于现有的控制电缆中的对绞线被紧紧绕包在一起,在一些机械臂或车辆悬臂等活动部件中应用的控制线,在长期的频繁活动状态下,对绞线绝缘层相互接触挤压和摩擦,从而引起的磨损断线的情况,因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聚氯乙烯绝缘屏蔽控制电缆,能够适应频繁弯曲扭折的工况环境。
24.结合图3所示,一种聚氯乙烯绝缘屏蔽控制电缆,包括接地线芯1、对绞线芯2、填充层3、绕包层4、屏蔽层5和外护套6。
25.其中,接地线芯1设置在电缆的轴心位置,包括接地导线11以及挤包在接地导线11外侧的绝缘包覆层12,接地导线11采用纯铜单导线,绝缘包覆层12采用柔性聚氯乙烯绝缘材质,挤包在接地导线11的外侧形成接地线芯1。
26.结合图3和图4所示,多组对绞线芯2绞合在接地线芯1的外侧,且对绞线芯2包括一对相互绞合的线芯21以及包覆在线芯21的外部的包覆层22,包覆层22的截面呈扁圆形,包
覆层22截面宽度方向的两侧面均开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201,对绞线芯2截面长度方向的一端贴向接地线芯1的外壁绞合。
27.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对绞线芯2的截面为扁圆形,相对于圆形的截面,其面积更小,并且在绞合在接地线芯1之后,靠近接地线芯1一端更加紧凑,而靠近外护套6的一端则更加疏松,使电缆在弯曲状态下,对绞线芯2之间具有弹性形变的活动空间,如此弯曲状态绞线芯2相互间产生的挤压力就会减小,由此更加容易弯曲及扭曲。
28.并且包覆层22截面宽度方向的两侧面均开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201,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凹槽201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矩形或三角形,如此,对绞线芯2更容易在径向上形变,从而绞线芯2之间无相对的静压、摩擦,使电缆整体易弯曲,来适合需要频繁弯曲扭折的工况环境。
29.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包覆层22内的两个线芯21的间距大于线芯21的半径,且小于线芯21的直径,且凹槽201的开口侧的宽度大于包覆层22内的两个线芯21的间距。
30.若两个线芯21之间的间距过大,则绞线芯2的宽度较大,且容易被压溃,且当两个线芯21之间的间距过小,则绞线芯2的宽度小,绞线芯2无法弯曲来释放挤压产生的应力,在优选实施例中,绞线芯2的宽度恰当,在受力挤压下,可以弯曲来吸收挤压产生的应力,并且在压力释放后,绞线芯2能够弹性恢复,保持线缆结构稳定。
31.进一步的,线芯21包括多组相互绞合的导线211以及挤包在多个导线211外部的绝缘层212,导线211采用铜导线,铜导线的直径为0.4mm~1mm,其扭绞方向为逆时针,绞距为3.81cm~14cm,相邻双绞线的扭绞长度差约为1.27cm。绝缘层212采用柔性聚氯乙烯绝缘层。
32.结合图2所示,为了使对绞线芯2之间更加稀松,具有较柔软的弯曲特性,能够适应高频弯曲的工况场合,对绞线芯2以倾斜接地线芯1直径的方向绕设在接地线芯1的周侧。
33.结合图3所示,为了使绞线芯2靠近接地线芯1的一端相对紧凑,而靠近外护套6的一端则相对疏松,能够适应一定程度上反复弯曲的工况场合,对绞线芯2以平行接地线芯1直径的方向绕设在接地线芯1的周侧
34.进一步的,绕包层4绕包在是对绞线芯2的外侧,填充层3填充在绕包层4和对绞线芯2之间,屏蔽层5包覆在绕包层4的外侧,外护套6挤包在屏蔽层5的外侧。
35.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填充层3采用弹性填充绳,填充并绞合在对绞线芯2之间的空隙中,使电缆整体更加圆整,并且能够帮助形变之后对绞线芯2的恢复原状,以增强电缆整体的结构稳定性,绕包层4采用薄型聚氨酯绕包带,以纵包的方式绕包在对绞线芯2和弹性填充绳的外侧,使电缆整体圆整成型,屏蔽层5采用柔性退火细铜丝编织成的铜屏蔽网,外护套6采用聚氨酯材料挤包成型。
36.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