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的三脚插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66705发布日期:2022-10-12 04:52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折叠的三脚插头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插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折叠的三脚插头。


背景技术:

2.电源插头指将电器用品等装置连接至电源的装置,为了便于携带和收纳,出现了可折叠的插头。目前市场上的一些可折叠插头,例如cn110233393a公开的可折叠插头组件,提供的是一种两脚插头,两个插脚之间通过一根回转轴连接,以使两插脚同步折叠或打开。但是该专利未对三脚插头的折叠提供有效的技术方案。cn207967458u公开了一种可折叠英标插头,提出了三脚插头的折叠方案,但是,该专利的三个插脚的折叠与展开是独立的,即无法通过打开其中一个插脚而使三个插脚均打开,使用时较为繁琐。因此,提供一种改变一个插脚的状态即可调整三个插脚的状态的插头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3.为克服现有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的三脚插头,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可折叠的三脚插头,包括外壳和与外壳转动连接的插脚,所述外壳包括前壳体和后盖体,所述前壳体和后盖体接合以形成空腔;所述插脚由地线插脚和两个电源插脚组成,还包括用于实现地线插脚和两个电源插脚同步转动的连杆,所述连杆是开设有两个安装孔的长条形结构,两个连杆平行设置在前壳体上且所述前壳体上开设有安装连杆的滑槽,所述连杆可滑动;所述电源插脚和地线插脚均与连杆通过安装孔可转动连接,所述电源插脚通过固定轴与前壳体可转动连接。
6.优选地,所述连杆与电源插脚的连接点相对于固定轴偏心设置。
7.优选地,所述地线插脚包括地线插脚本体和设于地线插脚本体一端的地线插脚固定端,所述地线插脚固定端上设置有双侧连接轴,双侧连接轴的两端均伸出地线插脚固定端的两侧,所述地线插脚通过双侧连接轴可转动连接在安装孔中。
8.更优选地,所述地线插脚固定端上还成型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后壳体配合,以限制地线插脚的转动角度最大为90
°

9.优选地,所述电源插脚包括电源插脚本体和设于电源插脚本体一端的电源插脚固定端,所述电源插脚固定端上设置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两端均伸出电源插脚固定端的两侧,电源插脚通过固定轴可转动连接在前壳体中。
10.更优选地,所述电源插脚固定端的一侧壁上设置有单侧连接轴,所述单侧连接轴与连杆的安装孔可转动连接配合。
11.更优选地,所述电源插脚固定端上还成型有第二限位部,以限制电源插脚的转动角度最大为90
°

12.更优选地,所述后盖体上设置有锰钢接触片,所述电源插脚固定端上还设有接触
片触头,接触片触头的轴线与电源插脚本体的轴线平行,所述后盖体上开设有供接触片触头伸出的开口。
13.更优选地,所述前壳体的一侧边向内凹进的弧形缺口为凹部,所述地线插脚的活动端处于完全折叠状态时位于凹部处。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的插头可以实现三个插脚之间的连动,即通过调整其中一个插脚,即可实现三个插脚的同步调整。不同于传统的折叠插座的电源插脚通常是通过连接轴直接连接,本装置的两个电源插脚并不直接通过轴或杆连接以实现同步转动,而是通过一个电源插脚-地线插脚-另一个电源插脚的方式实现。插头整体体积较小、结构紧凑并且使用体验更好。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插脚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插脚打开时的结构透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插脚打开时的侧透视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地线插脚的俯视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地线插脚的侧视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插脚的俯视图。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插脚的侧视图。
24.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25.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26.1-前壳体;11-凹部;2-后盖体;3-地线插脚;30-地线插脚本体;31-地线插脚固定端;32-双侧连接轴;33-第一限位部;4-电源插脚;40-电源插脚本体;41-固定轴;42-单侧连接轴;43-第二限位部;44-接触片触头;5-连杆;51-安装孔;6-锰钢接触片。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对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也可以是
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实施例:
30.如图1-8所示的一种可折叠的三脚插头,包括外壳和与外壳转动连接的插脚。外壳包括前壳体1和后盖体2,前壳体1和后盖体2之间接合以形成空腔,两者之间可以通过卡扣卡接,也可以通过锁销或者螺栓等方式连接为一体。插脚由地线插脚3和两个电源插脚4组成,本实施例中的插头采用的是英标插头,三个插脚的形状、尺寸和位置按照英标布置,在此不做详述。
31.插脚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活动端,固定端安装在前壳体1和后盖体2构成的空腔内。前壳体1上设有用于容纳折叠状态下插脚的收纳槽(图1的虚线部分),前壳体1的一侧边向内凹进形成的弧形缺口为凹部11,地线插脚3的活动端处于完全折叠状态时位于凹部11处,方便使用者扳动地线插脚3。本实施例的插脚可以从前壳体1所在平面旋转折叠至90
°
,使用时将其旋转至与前壳体1垂直的状态以和插座连接,不使用时折叠收起即可,便于携带。
32.地线插脚3和两个电源插脚4的同步转动是通过连杆5的传递实现的。不同于传统的折叠插座(包括两脚和三脚)的电源插脚通常是通过连接轴直接连接,本装置的两个电源插脚4并不直接通过轴或杆连接以实现同步转动,而是通过一个电源插脚4-地线插脚3-另一个电源插脚4的方式实现。具体在于地线插脚3和电源插脚4的结构上,地线插脚3和电源插脚4的活动端均与现有的相同。
33.如图8所示,连杆5是开设有两个安装孔51的长条形结构,前壳体1上平行设置有两个连杆5,两个连杆5对应的安装孔51相对设置。前壳体1上开设有安装连杆5的滑槽,连杆5可在滑槽内滑动。
34.地线插脚3与连杆5可转动连接。如图4和5所示,地线插脚3包括地线插脚本体30和设于地线插脚本体30一端的地线插脚固定端31,地线插脚固定端31上设置有双侧连接轴32,双侧连接轴32的两端均伸出地线插脚固定端31的两侧,地线插脚3通过双侧连接轴32可转动连接在安装孔51中。地线插脚固定端31上还成型有第一限位部33,以限制地线插脚3的转动角度最大为90
°

35.如图6和7所示,电源插脚4包括电源插脚本体40和设于电源插脚本体40一端的电源插脚固定端,电源插脚固定端上设置有固定轴41,固定轴41的两端均伸出电源插脚固定端的两侧,电源插脚4通过固定轴41可转动连接在前壳体1的收纳槽中。电源插脚固定端上还成型有第二限位部43,以限制电源插脚4的转动角度最大为90
°
。电源插脚固定端的一侧壁上设置有单侧连接轴42,单侧连接轴42与连杆5的安装孔可转动连接配合;本实施例中,两个电源插脚4的单侧连接轴42设于电源插脚固定端的两侧。
36.后盖体2上设置有锰钢接触片6,电源插脚固定端上还设有接触片触头44,接触片触头44的轴线与电源插脚本体40的轴线平行,后盖体2上开设有供接触片触头44伸出的开口。当插脚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时,接触片触头44从开口伸出并与锰钢接触片6接触,以实现电连通。锰钢接触片6的形状不做限制。
37.地线插脚3的地线插脚固定端31的形状由四分之三圆和两段直线组成,其中四分之三圆部分用于实现地线插脚3的转动,两段直线用于实现旋转角度的定位。当地线插脚3
完全打开(转动90
°
)时,第一限位部33被后盖体2阻挡,以实现限位。同样,第二限位部43的限位面与电源插脚本体40的轴线垂直,当电源插脚4完全打开时,第二限位部43与前壳体1接触,以实现限位。
38.结合图3说明本插头的工作原理:首先,地线插脚3、电源插脚4和连杆5之间是连动的。其中,电源插脚4和地线插脚3均与连杆5通过安装孔51可转动连接,电源插脚4通过固定轴41与前壳体1可转动连接,连杆5与电源插脚4的连接点相对于固定轴41偏心设置。所以,整个结构是依靠固定轴41固定在前壳体1上的,不论插脚处于何种状态,固定轴41的位置是不移动的,那么电源插脚4在前壳体1上只会转动不会滑动。
39.基于此,当地线插脚3由折叠状态转变为打开状态时,其活动端向左(基于图3)移动,固定端自然有向右移动的趋势,此趋势会带动连杆5向左滑动。继而带动电源插脚4的单侧连接轴42出现向左运动的趋势,但是因为电源插脚4被固定轴41限定了位置,只能转动不能移动,因此向左运动的趋势会转变成电源插脚4的逆时针转动(基于图3),使得电源插脚4也被同步打开。
40.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法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