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器的侧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82816发布日期:2023-01-31 20:33阅读:26来源:国知局
接触器的侧挡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接触器的侧挡板。


背景技术:

2.接触器在安装侧挡板后,可以通过侧挡板提高接触器的防护等级,但现有侧挡板由于形状限制,灰尘防护效果差,导致灰尘容易进入接触器。此外,现有侧挡板通常通过螺钉安装在接触器上,不仅具有零件数量复杂及种类多的问题,还具有装卸复杂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防尘效果好、装卸方便的接触器的侧挡板。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接触器的侧挡板,其包括两个遮挡部,两个遮挡部分别为第一遮挡部和第二遮挡部,第一遮挡部和第二遮挡部分别包括相连的两个挡板,所述第一遮挡部的两个挡板分别为第一纵挡板和第一横挡板,所述第二遮挡部的两个挡板分别为第二纵挡板和第二横挡板,所述第一遮挡部的第一横挡板与第二遮挡部的第二纵挡板连接,使得侧挡板形成两级台阶结构,至少一个所述挡板的侧边上设有用于插入接触器中的插入结构,在插入结构上设有与接触器限位配合的限位结构。
6.优选的,至少一个所述的遮挡部上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插入结构,所述限位结构设置在其中一个插入结构靠近或远离另一插入结构的侧面上。
7.优选的,所述相对设置的两个插入结构为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所述限位结构设置在第二插板远离第一插板的一侧,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板以及连接在所述限位板与对应的插入结构之间的弹性板,所述弹性板能够驱动限位板抵在接触器上限位配合。
8.优选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限位板与第二插板之间的第二限位板,以及连接在第二限位板与第二插板之间的第二弹性板,所述弹性板连接在所述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之间并构成u型结构。
9.优选的,所述第二限位板在靠近第二插板的侧面设有限位筋,接触器的基座上设有与所述限位筋限位配合的限位槽。
10.优选的,所述第一纵挡板和第二纵挡板所在的平面平行,第一横挡板和第二横挡板所在的平面平行;所述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所在平面均垂直于第二纵挡板和第二横挡板所在平面。
11.优选的,至少一个所述的遮挡部上的插入结构与另一遮挡部一侧的挡板相对设置,所述插入结构在靠近或远离另一遮挡部的侧面设有限位结构。
12.优选的,所述第一遮挡部的第一纵挡板的侧边上设有第三插板,第三插板所在平面平行于第二横挡板所在平面,第三插板远离第二遮挡部侧面的限位卡爪。
13.优选的,所述插入结构上设有与接触器滑动配合的导向结构,导向结构的长度方
向与插入结构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
14.优选的,所述第二遮挡部的第二纵挡板的侧边上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四插板,两个第四插板相互远离的侧面上设有凸起的导向筋,第四插板所在平面平行于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所在平面。
15.优选的,至少一个所述的遮挡部的挡板向远离另一遮挡部一侧延伸形成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插入结构垂直设置。
16.优选的,所述凸起结构设置在第一遮挡部的第一纵挡板的侧边上,凸起结构呈板状并与第一纵挡板位于同一平面内。
17.优选的,所述第一遮挡部的外侧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能够延伸至所述凸起结构的侧面。
18.优选的,所述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设置在所述第二遮挡部的第二纵挡板的侧边上,所述第一遮挡部的第一纵挡板的侧边上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外挡板,所述第二遮挡部的第二纵挡板在第一插板远离第二插板的一侧设有第二外挡板,第一外挡板所在平面平行于第一插板所在平面。
19.优选的,至少一个所述的遮挡部的侧面分别设有加强筋。
20.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的侧挡板,通过两个遮挡部分别遮挡接触器,不仅能够有效防止灰尘等杂物进入接触器,实现ip40防护等级,而且在挡板上的插入结构能够插到接触器,通过限位结构与接触器限位配合,不需要使用螺钉与接触器连接,能够减少零件的数量和种类,还具有结构稳定和装卸方便的特点。
21.此外,限位结构通过弹性板实现弹性安装和拆卸侧挡板,使其更加便捷合理,同时另一侧的插入结构可以辅助限位结构的安装。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接触器的侧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接触器的侧挡板的正视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接触器的侧挡板的左视图;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接触器的侧挡板的俯视图;
26.图5是本实用新型接触器的侧挡板的后视图;
27.图6是本实用新型接触器的基座的正视图;
28.图7是本实用新型接触器的基座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的侧挡板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的侧挡板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30.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的侧挡板包括两个遮挡部,两个遮挡部分别为第一遮挡部1和第二遮挡部2,第一遮挡部1和第二遮挡部2分别包括相连的两个挡板,所述第一遮挡部1的两个挡板分别为第一纵挡板11和第一横挡板12,所述第二遮挡部2的两个挡板分别为第二纵挡板21和第二横挡板22,所述第一遮挡部1的第一横挡板12与第二遮挡部2的第二纵挡板21连接,使得侧挡板形成两级台阶结构,至少一个所述挡板的侧边上设有用
于插入接触器中的插入结构,在插入结构上设有与接触器限位配合的限位结构。
31.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的侧挡板,通过两个遮挡部分别遮挡接触器,不仅能够有效防止灰尘等杂物进入接触器,实现ip40防护等级,而且在挡板上的插入结构能够插到接触器,通过限位结构与接触器限位配合,不需要使用螺钉与接触器连接,能够减少零件的数量和种类,还具有结构稳定和装卸方便的特点。
32.如图6所示,所述接触器包括基座10,在基座10内设有线圈骨架等零件(图中未示出),在基座10的两端分别安装所述侧挡板。
33.如图1-4示出插入结构的第一种实施方式,至少一个所述的遮挡部上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插入结构,本实施例的相对设置的两个插入结构为相对设置在第二遮挡部2的第二纵挡板21的侧边上的第一插板31和第二插板32,所述限位结构设置在其中一个插入结构靠近或远离另一插入结构的侧面上,相对设置的两个插入结构在插到接触器中后,设有限位结构的插入结构,通过限位结构和另一插入结构能够分别从两侧与接触器限位,将侧挡板与接触器可靠连接。
34.具体的,本实施例的插入结构包括相对设置在第二遮挡部2的第二纵挡板21上的第一插板31和第二插板32,第一插板31和第二插板32所在平面均垂直于第二纵挡板21和第二横挡板22所在平面,即也垂直于第一纵挡板11和第一横挡板12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一插板31和第二插板32相互靠近的侧面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筋41和第二连接筋42与第二纵挡板21相连,所述限位结构设置在第二插板32上,本实施例所述限位结构设置在对应的插入结构(第二插板32)远离另一插入结构(第一插板31)的一侧,即所述限位结构设置在第二插板32远离第一插板31的一侧,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板51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二插板32与限位板51之间可弯曲的弹性板52,所述弹性板52在插到接触器中后被接触器压缩,然后驱动所述限位板51抵在接触器上限位配合,同时另一端的第一插板31也能够与接触器限位配合。
35.限位结构通过弹性板52实现弹性安装和拆卸侧挡板,使其更加便捷合理,同时另一侧的插入结构可以辅助限位结构的安装。朝安装方向的前方推进即可安装侧挡板,侧挡板拆卸时,先从左右按住限位板51和另一侧插入结构,使限位结构被压缩,然后向安装方向反向拔出侧挡板即可。当然,另一侧的插入结构也可以设置所述,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6.进一步,所述限位结构呈s型,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限位板51与第二插板32之间的第二限位板53,以及连接在第二限位板53与第二插板32之间的第二弹性板54,所述弹性板52连接在所述限位板51与第二限位板53之间并构成u型的卡扣结构,所述第二限位板53在靠近第二插板32的侧面设有限位筋55,接触器的基座10上设有与所述限位筋55限位配合的限位槽550,u型的卡扣结构插入接触器后,所述限位板51与第二限位板53能够分别与接触器限位配合的同时,能够带动所述限位筋55卡到限位槽550内,能够更可靠固定侧挡板,防止侧挡板脱落。当然,也可以不设置限位筋55,仅在弹性板52驱动下压紧在接触器上,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7.如图1-4示出插入结构的第二种实施方式,至少一个所述的遮挡部上的插入结构与另一遮挡部一侧的挡板相对设置,所述插入结构在靠近或远离另一遮挡部的侧面设有限位结构,通过限位结构与插入结构组成倒勾结构与接触器限位配合。
38.具体的,本实施例的插入结构包括垂直设置在第一遮挡部1的第一纵挡板11的侧
边上的两个第三插板33,两个第三插板33分别与第二遮挡部2的第二横挡板22相对设置,第三插板33所在平面平行于第二横挡板22所在平面,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三插板33远离第二遮挡部2侧面的限位卡爪56,在接触器的基座10上设有与限位卡爪56限位配合的限位卡槽560,所述第三插板33在远离限位卡爪56的侧面通过第三连接筋43与第一纵挡板11连接。
39.进一步,所述插入结构上设有与接触器滑动配合的导向结构7,导向结构7的长度方向与插入结构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所述接触器的基座10上设有与导向结构7配合的插槽70,所述导向结构7在插入结构插到接触器的过程中与插槽70滑动配合,起到为侧挡板导向的作用。本实施例的插入结构包括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二遮挡部2的第二纵挡板21的侧边上的两个第四插板34,所述导向结构7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第四插板34相互远离的侧面上的凸起的导向筋,两个第四插板34上的导向筋对称设置,导向结构7在安装和拆卸过程中,能够使侧挡板按规定方向安装。第四插板34所在平面平行于第一插板31和第二插板32所在平面。
40.进一步,至少一个所述的遮挡部的挡板向远离另一遮挡部一侧延伸并形成凸起结构71,所述凸起结构71与所述插入结构垂直设置,所述凸起结构71所在平面平行于第一遮挡部1的第一纵挡板11所在的平面。
41.所述凸起结构71与接触器配合。本实施例的凸起结构71设置在第一遮挡部1的第一纵挡板11的侧边上,凸起结构71呈板状并与第一纵挡板11位于同一平面内。
42.如图1-3、5所示,至少一个所述的遮挡部的侧面分别设有加强筋,本实施例的加强筋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遮挡部1和第二遮挡部2内侧的内加强筋72,
43.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遮挡部1和第二遮挡部2外侧的外加强筋73,加强筋能够提高两个遮挡部的强度,避免遮挡部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损坏。
44.如图5所示所述外加强筋73连接在第一横挡板12与第二纵挡板21之间,在第一遮挡部1的外侧设有导向槽74,所述导向槽74延伸至所述凸起结构71的侧面上。
45.如图1-4所示,所述第一遮挡部1的第一纵挡板11的侧边上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外挡板75,所述第二遮挡部2的第二纵挡板21在第一插板31远离第二插板32的一侧设有第二外挡板76,第一外挡板75所在平面平行于第一插板31所在平面。
4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
47.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