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冷板及储能液冷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23838发布日期:2023-02-14 13:56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冷板及储能液冷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冷板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液冷板及储能液冷电池包。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储能行业的飞速发展,针对储能调峰调频的日益成熟,对于储能系统的充放电功率、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储能系统主流形式是采用强制风冷为电芯降温,强制风冷是通过风扇将空气引入箱体内部,空气在风扇的作用下,以一定的流速掠过模组或者电芯的外表面,并将电芯产生的热量散入到环境空气中。但强制风冷的冷却均匀性比较差,系统温差只能控制在8℃以内,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系统稳定性降低,且电芯寿命损耗严重。
3.为解决上述问题,储能液冷系统逐步倍受青睐,储能液冷系统相对于强制风冷系统,可将整体系统温差控制在3℃以内,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系统依旧稳定可控,使用寿命能延长1.2-1.5倍,但因液冷板跟电芯模组的接触面积较小,无法快速实现热交换,储能液冷系统电池包也不能快速降温散热,影响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高强度,可承受并支撑电池模组重量,且液冷效果好的液冷板及储能液冷电池包。
5.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冷板,包括液冷基板和模组固定支撑块;所述液冷基板呈“匚”字形设置,其包括底板、左侧板和右侧板,液冷基板内设有供冷却液流动的液冷流道;所述模组固定支撑块安装于液冷基板的底部,且模组固定支撑块与底板接触的一侧设有排水孔;所述液冷基板的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同一侧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6.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底板内由若干倾斜或竖直设置的支撑件隔成底部液冷流道,且底板的中间平行于左侧板设置有加强筋;位于加强筋两侧的底部液冷流道连通且流向相反,对应左侧板一侧的底部液冷流道与左侧板内的液冷流道连通,对应右侧板一侧的底部液冷流道与右侧板内的液冷流道连通。
7.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底板中间对应加强筋位置设有底部加强结构;所述模组固定支撑块垂直于底部加强结构设置,另一端与对应的左侧板或右侧板相抵或接触。
8.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模组固定支撑块焊接在液冷基板上。
9.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排水孔位于与左侧板或右侧板相抵或接触的一端设置。
10.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支撑件分别与相邻支撑件或底板呈锐角设置的位置具有倒角。
11.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模组固定支撑块和液冷基板上均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嵌套不锈钢螺纹套。
12.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上端外侧均具有安装槽口。
13.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液冷流道从进水口依次流经左侧板、底板和右侧板后从出水口
流出。
14.一种储能液冷电池包,包括上述液冷板;所述液冷板上设有导热层和电芯模组;所述导热层设置于液冷板和电芯模组之间。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积极的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液冷板基体采用铝型材挤压工艺,具有高强度,可承受并支撑电池模组重量。
17.(2)本实用新型的底部加强结构,用以增加液冷基板底部强度。
18.(3)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支撑件,既可以增加液冷基板底部强度,防止因震动等因素造成对液冷板底部产生损伤,又增加流道腔体和冷却液表面积,使冷却液和液冷板充分进行热交换。
19.(4)本实用新型中模组固定支撑块上的排水孔,防止冷凝水的积累浸泡模组。
附图说明
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液冷板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模组固定支撑块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冷却液流向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液冷板装配使用示意图。
26.附图中标号为:液冷基板1、左侧板11、底板12、右侧板13、模组固定支撑块2、排水孔21、进水口3、出水口4、底部加强结构5、支撑件6、加强筋7、导热层8、电芯模组9。
具体实施方式
27.(实施例1)
28.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液冷板,包括液冷基板1、模组固定支撑块2,液冷基板1包括底板12、左侧板11、右侧板13,液冷基板1呈u型结构,液冷基板1使用6系铝合金材质,采用挤压铝型材工艺制成,具有高强度,可承受并支撑电芯模组重量。液冷基板1内设有液冷流道,液冷流道及腔体是通过机加工打通循环,采用焊接等方式对液冷流道、接口进行密封;左侧板11一端设有与液冷流道连通的进水口3,右侧板13一端设有与液冷流道连通的出水口4,进水口3和出水口4设置在液冷板的同一侧;模组固定支撑块2与液冷基板1通过焊接固定,此操作不会损伤液冷板流道腔体,有效防止液冷基板1漏液;液冷板底板12中间设有底部加强结构5,底部加强结构5两侧设有与之垂直的模组固定支撑块2,模组固定支撑块2另一端与左侧板/右侧板连接,且模组固定支撑块2的一端设有排水孔21,防止积累一定量的冷凝水后浸泡模组。
29.液冷板底板12内的液冷流道内设有支撑件6,中间设有加强筋7,加强筋7与底部加强结构5连接成一体,支撑件6的横截面可以是三角形、梯形、六边形,此支撑件6的设计,既可以增加液冷基板1底部强度,防止因震动等因素造成对液冷板底部产生损伤,又增加流道腔体和冷却液表面积,使冷却液和液冷板充分进行热交换,从而增加液冷基板1与电芯模组
的接触面积,快速实现热交换,电池包可以快速降温散热,延长其使用寿命。液冷板侧板流道腔体,可以是方形直线流道,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此支撑件6。整个液冷基板1内液冷流道的液体流向是从进水口进入左侧板11的液冷流道,冷却液会流向左侧板11后端,从后端侧壁流向液冷板底板12,在底板12中通过u型流道回流到底板12后端,最后通过右侧板13的液冷流道流向液冷板出水口4,完成一次进出循环。
30.(实施例2)
31.见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区别特征在于:在本实用新型的液冷板上设置导热层8,导热层8材料可选用导热硅胶垫,导热硅胶垫共有4片,导热层8上放有电芯模组9,如此可以装配成一个带有液冷板的电池包。导热层8的设计既能够在提高液冷板与电芯模组之间热交换性能的同时,又在液冷板与电芯模组9之间形成一个缓冲层,保证两者之间配合的可靠性。
32.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冷基板(1)和模组固定支撑块(2);所述液冷基板(1)呈“匚”字形设置,其包括底板(12)、左侧板(11)和右侧板(13),液冷基板(1)内设有供冷却液流动的液冷流道;所述模组固定支撑块(2)安装于液冷基板(1)的底部,且模组固定支撑块(2)与底板(12)接触的一侧设有排水孔(21);所述液冷基板(1)的左侧板(11)和右侧板(13)的同一侧分别设有进水口(3)和出水口(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2)内由若干倾斜或竖直设置的支撑件(6)隔成底部液冷流道,且底板(12)的中间平行于左侧板(11)设置有加强筋(7);位于加强筋(7)两侧的底部液冷流道连通且流向相反,对应左侧板(11)一侧的底部液冷流道与左侧板(11)内的液冷流道连通,对应右侧板(13)一侧的底部液冷流道与右侧板(13)内的液冷流道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2)中间对应加强筋(7)位置设有底部加强结构(5);所述模组固定支撑块(2)垂直于底部加强结构(5)设置,另一端与对应的左侧板(11)或右侧板(13)相抵或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固定支撑块(2)焊接在液冷基板(1)上。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21)位于与左侧板(11)或右侧板(13)相抵或接触的一端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6)分别与相邻支撑件(6)或底板(12)呈锐角设置的位置具有倒角。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固定支撑块(2)和液冷基板(1)上均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嵌套不锈钢螺纹套。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11) 和右侧板(13)的上端外侧均具有安装槽口。9.一种储能液冷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液冷板;所述液冷板上设有导热层(8)和电芯模组(9);所述导热层(8)设置于液冷板和电芯模组(9)之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冷板及储能液冷电池包,包括液冷基板、模组固定支撑块,液冷基板包括底板、左侧板、右侧板,液冷基板内设有供冷却液流动的液冷流道,左侧板一端设有与液冷流道连通的进水口,右侧板一端设有与液冷流道连通的出水口;模组固定支撑块与液冷基板通过焊接固定。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件,增大了冷却液和液冷板接触的表面积,实现快速热交换,从而解决了储能液冷电池包的快速降温散热问题。解决了储能液冷电池包的快速降温散热问题。解决了储能液冷电池包的快速降温散热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吕成荣 刘长运 樊苗 田云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双登慧峰聚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14
技术公布日:2023/2/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