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触电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22301发布日期:2022-09-23 23:38阅读:58来源:国知局
防触电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断路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防触电断路器。


背景技术:

2.小型断路器的外壳一般由两个壳体对合形成,用于连接接线螺钉头部的接孔也由两个壳体的孔槽对合形成。断路器需要进行触指压力试验,一般试验压力为75n左右。
3.在进行触指压力试验时,接孔容易被撑开,导致容易触碰到外壳内部的接线螺钉以及其他带电部件,影响试验安全。
4.因此,如何防止触指压力试验过程中触碰到外壳内部的接线螺钉以及其他带电部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防触电断路器,所述防触电断路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接线螺钉;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壳本体,所述第一壳本体设有第一孔槽,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壳本体,所述第二壳本体设有第二孔槽,所述第一壳本体和所述第二壳本体相互对合,所述第一孔槽和所述第二孔槽对合形成接孔;所述接线螺钉的头部安装于所述接孔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至少一者包括一体式挡板,所述挡板遮挡在所述接孔的开口端外侧,所述挡板设有与所述接孔相通的通孔。
6.防触电断路器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一壳本体设于一体,并自所述第一孔槽的开口端外侧凸伸到所述第二孔槽的开口端外侧,从而在所述第二孔槽(201a)的开口端外侧形成凸伸板部;和/或,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二壳本体设于一体,并自所述第二孔槽的开口端外侧凸伸到所述第一孔槽的开口端外侧,从而在所述第一孔槽(101a)的开口端外侧形成凸伸板部。
7.防触电断路器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一者的所述凸伸板部的内侧设有限位凸起,另一者设有限位插槽,所述限位凸起和所述限位插槽相互配合,以限制所述凸伸板部向外翘起。
8.防触电断路器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第一壳本体或所述第二壳本体连接。
9.防触电断路器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限位凸起为楔形凸起,所述限位插槽为楔形槽,所述楔形凸起的两斜面与所述楔形槽的两斜槽壁沿所述接线螺钉的轴向相互抵触。
10.防触电断路器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限位凸起的外表面设有凹陷区,所述凹陷区与所述限位插槽的槽壁之间形成空腔。
11.防触电断路器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壳本体设有第一弧形板,所述第二壳本体设有第二弧形板,所述第一弧形板和所述第二弧形板对合形成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接孔的开口端外侧和所述挡板之间,所述限位板设有与所述接孔贯通的过孔,所述限位板与所述接线螺钉的头部抵触,以限制所述接线螺钉的轴向位置。
12.防触电断路器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限位板的厚度不小于0.6mm。
13.防触电断路器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挡板的外侧面与所述限位板的内侧面间隔距离h,所述距离h与所述通孔的孔径d1满足:离h,所述距离h与所述通孔的孔径d1满足:
14.防触电断路器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壳本体设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二壳本体设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容纳槽对合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设置在与所述接孔的开口端相对的一端,所述防触电断路器还包括接线框,所述接线框安装在所述容纳腔中并与所述接线螺钉的螺纹部连接。
15.本技术提供的断路器,当进行触指压力试验时,触指施加的压力直接作用于挡板的通孔。由于挡板是一体式结构,所以设于挡板的通孔是整体式通孔,而不是由半孔对合而成的分体式通孔,因此通孔的直径不会在压力作用下发生改变。因而,在通孔的直径的限制下,触指向壳体内伸入的距离是有限的,因此不会因为触指伸入壳体的距离太长而导致与接线螺钉或者壳体内的其他带电部件触碰,而且,由于挡板在接线螺钉轴向上本身有一定厚度(也就是说挡板的内外侧面间隔一定距离),所以挡板能加长接线螺钉的头部与壳体外侧面的间隔距离,使得即便触指伸入壳体的距离长一些,也不会触碰到接线螺钉或者壳体内的其他带电部件,因此提升了试验安全性。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防触电断路器第一种实施例的第一壳体立体图;
17.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防触电断路器第一种实施例的第二壳体立体图;
18.图3为图2与接线螺钉和接线框以及与第一壳体组装状态的立体图,图中仅展示了第一壳体的挡板,而隐藏了第一壳体的其他结构;
19.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防触电断路器第二种实施例的第一壳体立体图;
20.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防触电断路器第二种实施例的第二壳体立体图;
21.图6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组装状态下限位凸起和限位插槽位置关系示意图。
22.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3.100第一壳体,101第一壳本体,101a第一孔槽,101b第一容纳槽,101c第一弧形板,102限位凸起,102a凹陷区;
24.200第二壳体,201第二壳本体,201a第二孔槽,201b第二容纳槽,201c第二弧形板,202限位插槽;
25.a限位块,b接孔,c过孔,d挡板,d1凸伸板部,d2通孔;
26.300接线螺钉,301头部,302螺纹部;
27.400接线框;
28.01触指。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30.如图1~6所示,防触电断路器包括第一壳体100、第二壳体200、接线螺钉300和接
线框400。
31.如图1,第一壳体100包括第一壳本体101,第一壳本体101设有两个第一孔槽101a和两个第一容纳槽101b。
32.如图2,第二壳体200包括第二壳本体201,第二壳本体201设有两个第二孔槽201a和两个第二容纳槽201b。
33.第一壳本体101设有第一对合面,第二壳本体201设有第二对合面,第一壳本体101的第一对合面和第二壳本体201的第二对合面对合,对合后用铆钉铆接固定。
34.第一壳本体101和第二壳本体201对合状态下,两个第一孔槽101a分别和两个第二孔槽201a对合形成两个接孔b,两个第一容纳槽101b分别和两个第二容纳槽201b对合形成两个容纳腔。
35.如图3,接孔b的一端在壳体表面形成开口,该端为接孔b的开口端。两个接线螺钉300的头部301分别安装在两个接孔b中。容纳腔设置在与接孔b的开口端相对的一端,两个接线框400分别安装在两个容纳腔中,两个接线螺钉300的螺纹部302分别伸入两个容纳腔中与对应的接线框400连接。
36.通过旋拧接线螺钉300,可以是带动接线框400沿接线螺钉300的轴向移动,进而带动导线到达与接线板紧密接触的位置,实现电连通。另外,为防止接线框400在垂直于接线螺钉300轴向的方向上摆动,可以在第一容纳槽101b和第二容纳槽201b中设置限位块a(见图1和图2),对接线框400加以限位。
37.需说明,本技术对第一孔槽101a、第二孔槽201a、第一容纳槽101b和第二容纳槽201b的数量不作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配置。
38.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至少一者包括挡板d,也就是说,可以仅第一壳体100包括挡板d,也可以仅第二壳体200包括挡板d,还可以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均包括挡板d。
39.图示实施例中,仅第一壳体100包括挡板d,第一壳体100设有两个挡板d,两个挡板d分别挡在两个接孔b的开口端外侧。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在同一接孔b的开口端外侧均设有挡板d,第一壳体100的挡板d和第二壳体200的挡板d沿该接孔b的轴向依次排列(具体可以相互叠合、之间没有间隙,也可以相互间隔、之间有一定间隙)。
40.挡板d为一体式结构,挡板d设有与接孔b贯通的通孔d2。具体的,通孔d2可以设置在挡板d对应接孔b的区域,也就是说,通孔d2在垂直于接孔b轴向的平面上的投影位于接孔b在该平面上的投影之内或者与接孔b在该平面上的投影重合。通孔d2与接孔b可以同轴布置,也可以偏心布置。
41.当进行触指压力试验时,如图3,触指施加的压力直接作用于挡板d的通孔d2。由于挡板d是一体式结构,所以设于挡板d的通孔d2是整体式通孔,而不是由孔槽对合而成的分体式通孔,因此通孔d2的直径不会在压力作用下发生改变。因而,在通孔d2的直径的限制下,触指向壳体内伸入的距离是有限的,因此不会因为触指伸入壳体的距离太长而导致与接线螺钉300或者壳体内的其他带电部件触碰,而且,由于挡板d在接线螺钉300轴向上本身有一定厚度(也就是说挡板d的内外侧面间隔一定距离),所以挡板d能加长接线螺钉300的头部301与壳体外侧面的间隔距离,使得即便触指伸入壳体的距离长一些,也不会触碰到接线螺钉300或者壳体内的其他带电部件,因此提升了试验安全性。
42.具体的,第一壳体100的挡板d可以与第一壳本体101设于一体,并自第一孔槽101a的开口端外侧,跨过第一孔槽101a和第二孔槽201a的对合面,凸伸到第二孔槽201a的开口端外侧,从而在第二孔槽201a的外侧形成凸伸板部d1。第二壳体200的挡板d可以与第二壳本体201设于一体,并自第二孔槽201a的开口端外侧,跨过第一孔槽101a和第二孔槽201a的对合面,凸伸到第一孔槽101a的开口端外侧,从而在第一孔槽101a的外侧形成凸伸板部d1。
43.进一步的,如图1,第一壳本体101还可以设置第一弧形板101c,如图2,第二壳本体201还可以设置第二弧形板201c。第一弧形板101c和第二弧形板201c对合形成限位板。如图3,限位板具有与接孔b贯通的过孔c。限位板位于接孔b的开口端和挡板d之间。限位板与接线螺钉300的头部301抵触,以限制接线螺钉300的轴向位置。
44.利用限位板限制接线螺钉300的轴向位置,可保障接线螺钉300的头部301与壳体外侧面之间的距离不会过小,而且,限位板在接线螺钉300轴向上本身有一定厚度(也就是说限位板的内外侧面间隔一定距离),所以限位板能加长接线螺钉300的头部301与壳体外侧面的间隔距离,使得即便触指伸入壳体的距离长一些,也不会触碰到接线螺钉300或者壳体内的其他带电部件,进一步提升了试验安全性。
45.具体的,限位板的厚度(也就是限位板的内外侧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0.6mm。这样一方面能保障限位板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壳体采用注塑工艺成型时,比较容易成型出限位板。
46.具体的,挡板d的外侧面与限位板的内侧面间隔距离h,距离h与通孔d2的孔径d1满足:例如,当通孔d2的孔径d1为7mm时,距离h可选大于2.3mm。这样,可保障触指试验过程中,触指不会碰到接线螺钉300。
47.进一步的,如图4和图5,第一壳体100的凸伸板部d1的内侧(即靠近接孔b的开口端的一侧)设有限位凸起102,第二壳体200设有与限位凸起102适配的限位插槽202。当然,也可以是:第二壳体200的凸伸板部d1的内侧设有限位凸起,第一壳体100设有与限位凸起适配的限位插槽。
48.如图6,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对合固定好后,限位凸起102插装于限位插槽202,限位凸起102和限位插槽202沿接线螺钉300轴向相互抵触限位,或者说,限位凸起102和限位插槽202在凸伸板部d1的厚度方向上相互抵触限位。限位凸起102一方面作为加强筋起到加强凸伸板部d1强度、降低凸伸板部d1变形的作用,另一方面与限位插槽202配合起到限制凸伸板部d1向外翘起的作用。
49.如图4,限位凸起102还连在第一壳本体101或第二壳本体201的对合面处,也就是说,限位凸起102既与凸伸板部d1连接,也与第一壳本体101或第二壳本体201连接,这样,对凸伸板部d1的加强作用和限位作用更显著。
50.如图6,该实施例中,限位凸起102为楔形凸起,限位插槽202为楔形槽,楔形凸起的两斜面与楔形槽的两斜槽壁在平行于接线螺钉300轴向的方向上(需说明这里所说的平行含完全平行和大致平行)相互抵触限位。这种形状的凸起和凹槽,在实现在平行于接线螺钉300轴向的方向上相互抵触限位的同时,还能对第一壳本体101和第二壳本体201的对合起到导向作用。
51.如图6,限位凸起102的外表面可以设置凹陷区102a,凹陷区102a与所述限位插槽
202的槽壁之间形成空腔。这样,在壳体采用注塑工艺成型时,限位凸起102容易脱模,能保障限位凸起102的成型质量。
52.综上,本技术提供的断路器,能够防止触指压力试验过程中触指触碰到接线螺钉300或者壳体内的其他带电部件,提升了试验安全性,而且,挡板d不易翘曲变形。
53.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