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25401发布日期:2022-10-14 23:59阅读:51来源:国知局
电源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性连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源连接器。


背景技术:

2.电源连接器是如今电子设备中普遍采用的器件,尤其在笔记本电脑、服务器等设备上经常会用到,目前大多电子产品上所配备的都是直流电源连接器,其主要用于输送直流电,如笔记本电脑上的dc jack类电源连接器,由于需要频繁插拔,对电源连接器的可靠性要求较高,若连接松动或插接不到位,都容易无法提供稳定的电源输入,现有的电源连接器通常采用一针状电源端子及一接地端子来实现电性插接,针状电源端子用于传输电流,而接地端子则用于实现接地功能,这种结构是目前dc jack类电源连接器普遍所采用的结构,而且为了提供更好的保护,dc jack类电源连接器的表面都会组装有金属壳体,这种金属壳体与常规usb电连接器十分类似,与绝缘本体的组装方式也基本相同,而在实际组装过程中,金属壳体组装至绝缘本体上时容易出现错位的情况,难以精准控制安装位置,导致金属壳体与绝缘本体安装不顺畅,进而影响两者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以改善现有技术中金属壳体与绝缘本体组装不顺、连接稳定性不佳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源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组及覆盖于绝缘本体上的金属壳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顶壁及一对侧壁,所述金属壳体设有一覆盖于所述顶壁上的顶盖及覆盖于所述一对侧壁上的一对侧盖,所述侧壁上设有自上而下延伸的狭槽及位于狭槽内的斜面,所述侧盖设有自下而上延伸且卡持于狭槽内的抵接片。
5.进一步地,所述斜面位于所述狭槽的底部,所述抵接片的内表面抵接于所述斜面上,所述斜面自上而下倾斜延伸。
6.进一步地,所述狭槽的顶部向上贯通所述顶壁,且所述狭槽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不超过所述侧壁的高度。
7.进一步地,所述侧盖的底边设有向下凸伸出的焊接片,所述焊接片位于所述抵接片的下方。
8.进一步地,所述侧壁上还形成有一水平延伸的槽道,所述槽道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狭槽的下方,且槽道延伸方向与狭槽延伸方向垂直。
9.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内设有一位于顶壁下方的插孔,所述顶盖设有向下翻折而成的锁扣折片及向下倾斜延伸的弹片,所述弹片向下延伸穿过所述顶壁并凸伸入所述插孔内,且所述弹片上设有至少两个折痕。
10.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后端壁,所述槽道的后端向后贯穿所述绝缘本体的后端壁,所述后端壁上开设有供所述端子组插入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包括一倒u型插槽
及一孔槽。
11.进一步地,所述端子组包括一针状电源端子、一接地端子及一片状的侦测端子,所述电源端子设有一位于插孔中心的针状对接臂,所述接地端子设有一左侧接地臂、一右侧接地臂及一桥接臂,且所述左侧接地臂的前端向后回折延伸形成一u型衔接臂及自u型衔接臂向后一体延伸出的一弹性搭接臂。
12.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搭接臂的末端形成有一与所述侦测端子搭接接触的接触末端,所述左侧接地臂还设有一与所述接触末端相对设置的弹性压片,所述弹性压片朝向所述接触末端凸伸。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善绝缘本体和金属壳体的结构,利用侧壁上的狭槽与侧盖上的抵接片相互对应配合,使得金属壳体可自上而下顺畅地安装至绝缘本体上,在狭槽的导引作用下可有效防止安装错位,也能提高金属壳体和绝缘本体的连接稳定性,且组装也十分便捷。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源连接器的正面侧的立体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源连接器的背面侧的立体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源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源连接器的端子位置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源连接器的端子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源连接器的剖面视图。
20.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源连接器的金属壳体底面朝上时的立体图。
21.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源连接器的金属壳体的安装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请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100,其用于焊接至电路板(未图示)上,并与一对接端连接器(未图示)插接,优选地,所述电源连接器100可以是直流电源连接器100,如dc jack。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源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0、收容于绝缘本体10内的端子组20、以及遮盖于所述绝缘本体10表面的金属壳体30,以下详细阐述每一部件的具体结构。
23.所述绝缘本体10呈矩形,其设有一顶壁11、一底壁12、一对侧壁13、一前端壁14及一后端壁15,其中,所述顶壁11的表面开设有若干卡槽110及限位孔111,所述卡槽110位于所述限位孔111的两侧,两者均用于与所述金属壳体30卡扣配合,从而使金属壳体30与顶壁11可靠的结合固定。所述侧壁13的表面开设有自上而下延伸的一对狭槽130,用于与所述金属壳体30限位配合,所述一对狭槽130前后分布,其中一个狭槽130靠近所述前端壁14,另一个狭槽130靠近所述后端壁15,且该一对狭槽130相互平行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狭槽130的顶部向上贯通所述顶壁11的表面,而所述狭槽130的底部则设有一斜面131,所述斜面131位于所述狭槽130内并自上而下倾斜设置,如图3所示,优选地,所述狭槽130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不超过所述侧壁13的高度,所述侧壁13上还形成有一水平延伸的槽道132,所述槽道132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狭槽130的下方,且槽道132延伸方向与狭槽130延伸方向
垂直。所述前端壁14与所述顶壁11、一对侧壁13及底壁12均一体相连,且前端壁14的表面开设有一圆形插孔140,且所述插孔140位于所述一对侧壁13之间呈居中设置,所述插孔140自前向后延伸入所述绝缘本体10的内部,且插孔140位于所述限位孔111的正下方,所述限位孔111与所述插孔140彼此贯通设置,另外,所述插孔140内还设有一止挡壁141,所述止挡壁141向后贯通所述后端壁15以便于所述电源端子22能自后向前插入所述绝缘本体10内,同时,为了便于对金属壳体30的限位,所述前端壁14还设有凸出于所述顶壁11和侧壁13的限位凸边142,所述后端壁15与所述前端壁14平行设置,且后端壁15的表面开设有供所述端子组20插入的安装槽150,以便于所述端子组20可以自后向前插入所述绝缘本体10内,所述安装槽150包括一倒u型插槽151及一孔槽152,参图3及图6所示,所述孔槽152位于所述倒u型插槽151内侧,用于容纳所述电源端子22,所述插槽151的一部分容纳所述左侧接地臂210并设有一位于u型衔接臂2105内侧的限位墙153,所述限位墙153介于所述u型衔接臂2105和插孔140之间。所述绝缘本体10的底壁12设有向后凸伸出的凸缘部121,所述凸缘部121向后凸出于所述后端壁15,且凸缘部121上开设有若干定位槽122,用于卡持定位所述接地端子21的焊接臂2112、侦测端子23的腿部232及电源端子22的安装脚221。
24.如图4所示,所述端子组20包括接地端子21、呈针状的电源端子22以及位于电源端子22一侧的侦测端子23。
25.所述接地端子21设有一左侧接地臂210、一右侧接地臂211及一桥接臂212,所述左侧接地臂210和右侧接地臂211分别位于所述电源端子22的左右两侧,而所述桥接臂212位于所述电源端子22和侦测端子23的上方,且桥接臂212呈水平设置,其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左侧接地臂210和右侧接地臂211一体相连,因而形成一倒u型结构,用于与所述倒u型插槽151配合,其中,所述左侧接地臂210设有一自后向前延伸的片状主体2101及自片状主体2101的前端向后回折延伸而成的弹性搭接臂2102,所述片状主体2101表面开设有一通孔2103及位于通孔2103内的弹性压片2104,所述压片2104朝向所述电源端子22凸伸,所述弹性搭接臂2102与所述片状主体2101的连接处形成有一u型衔接臂2105,所述弹性搭接臂2102与所述u型衔接臂2105一体相连并且自前向后延伸,所述弹性搭接臂2102设有一呈v型的凸伸臂2106及一朝向侦测端子23凸伸的接触末端2107,所述v型的凸伸臂2106设有一凸伸入所述插孔140内的左接触凸部2108,所述接触末端2107则位于所述凸伸臂2106的一端并与所述片状主体2101的压片2104相对设置,所述弹性压片2104朝向所述接触末端2107凸伸可起到限位的作用,以防止接触末端2107朝向弹性压片2104方向发生过度变形;所述右侧接地臂211设有一呈v型的延伸臂2110,所述v型的延伸臂2110自后向前延伸并设有一凸伸入所述插孔140内的右接触凸部2111,所述右接触凸部2111与所述左接触凸部2108彼此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电源端子22的左右两侧,所述左侧接地臂210和右侧接地臂211的后端均设有向下延伸出的焊接臂2112。
26.所述电源端子22位于所述左侧接地臂210和右侧接地臂211之间,并设有一呈水平设置的针状对接臂220及自对接臂220的后端向下弯折延伸出的安装脚221,所述对接臂220的前端设有一圆弧形的头部222,使得对接过程更佳顺畅,所述安装脚221用于焊接安装至电路板上。另外,所述对接臂220位于所述左接触凸部2108和所述右接触凸部2111之间,且离所述左接触凸部2108和所述右接触凸部2111的距离相等。
27.所述侦测端子23位于所述电源端子22的一侧,并紧贴于所述止挡壁141的一侧表
面上(参图6),具体来说,所述侦测端子23介于所述电源端子22和弹性搭接臂2102之间,并且在常态下与所述弹性搭接臂2102的接触末端2107始终保持接触,所述侦测端子23也呈片状结构,其设有一呈竖直设置的接触片231及自接触片231后端向下延伸出的腿部232,所述接触片231与所述接触末端2107搭接接触,而所述腿部232则用于焊接至电路板上。
28.所述金属壳体30呈u型,其自上而下罩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0上,并覆盖于所述顶壁11及一对侧壁13的表面,所述金属壳体30设有一顶盖31及一对侧盖32,所述顶盖31覆盖于所述顶壁11上,而所述侧盖32覆盖于所述侧壁13上,且所述顶盖31设有向下翻折的锁扣折片33及向下倾斜延伸的弹片34,所述锁扣折片33垂直于所述顶盖31且插置于所述卡槽110内,且锁扣折片33的两侧边形成有突刺35,以强化与绝缘本体10的固定,而所述锁扣折片33数量优选为两个且尺寸均小于所述限位孔111,其分别位于所述弹片34的左右两侧,且所述弹片34与所述绝缘本体10上的限位孔111上下对应,并通过所述限位孔111延伸入所述插孔140内,优选地,所述弹片34设有至少两个折痕s,使得弹片34具有更佳的弹性也不易受损。所述侧盖32上设有与所述狭槽130对应配合的抵接片36,所述抵接片36的数量与所述狭槽130的数量相同且位置相互对应,所述抵接片36的底端与所述侧盖32一体相连,顶端则为自由末端,所述金属壳体30自上而下安装至所述绝缘本体10上时,所述抵接片36卡持于所述狭槽130内并沿狭槽130自上而下滑移直至抵接至所述斜面131上,则完成组装,另外,所述侧盖32的底边设有向下凸伸出的焊接片37,所述焊接片37位于所述抵接片36的下方。
29.在未插接状态下,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源连接器100的侦测端子23始终保持与所述左侧接地臂210的搭接连接,而当对接端连接器(未图示)插入所述插孔140后,所述对接端连接器(未图示)在插入的过程中将迫使所述左侧接地臂210的弹性搭接臂2102发生形变而向外侧位移,从而使得弹性搭接臂2102的接触末端2107脱离与所述侦测端子23的搭接,由此触发侦测信号,据此表明所述对接端连接器(未图示)已插接到位。
30.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善接地端子21的结构,在其前端设置了向后回折形成的u型衔接臂2105及自u型衔接臂2105向后一体延伸出的弹性搭接臂2102,借由u型衔接臂2105可提高弹性搭接臂2102的韧性和回弹性能,从而使弹性搭接臂2102具备更可靠、更稳定的接触性能,能与侦测端子23更稳定的搭接。
31.另外,本实用新型还通过改善绝缘本体10和金属壳体30的结构,利用侧壁13上的狭槽130与侧盖32上的抵接片36相互对应配合,使得金属壳体30可自上而下顺畅地安装至绝缘本体10上,在狭槽130的导引作用下可有效防止安装错位,也能提高金属壳体30和绝缘本体10的连接稳定性,且组装也十分便捷。
3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