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芯绝缘膜及电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21059发布日期:2022-11-25 19:12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芯绝缘膜及电芯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芯绝缘膜及电芯结构。


背景技术:

2.为保证电芯的安全性,在生产制作过程中需要在电芯表面包裹一层绝缘膜,避免电芯与金属铝壳直接接触造成短路,目前绝缘膜包裹电芯后,通常是通过重叠设置一部分绝缘膜,进而通过热熔等其他附加方式对电芯绝缘膜进行连接,然而现有技术中,电芯绝缘膜的连接方式,导致电芯制造成本和设备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芯绝缘膜及电芯结构,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绝缘膜包裹电芯后,电芯绝缘膜需要热熔等其他附加方式进行连接,增加了电芯制造成本和设备成本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芯绝缘膜,所述电芯绝缘膜用于包覆电芯的外表面,其包括:
5.膜本体,所述膜本体设有第一外延部和第二外延部,所述第一外延部和所述第二外延部用于共同形成遮蔽电芯侧面的对接面;并且,
6.当所述电芯绝缘膜在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外延部和所述第二外延部相互卡合。
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延部端面设置有第一凸起,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凸起之间形成有一个卡槽,所述第二外延部端面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卡槽卡接的第二凸起。
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均为t形。
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延部和第二外延部与膜本体的连接处设有预折线。
1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膜本体包括底部和两个设置于底部相对两侧的侧部,且每个所述侧部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第一外延部或第二外延部。
1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延部和第二外延部分别位于所述膜本体两端。
12.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电芯绝缘膜在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外延部和第二外延部不重叠。
13.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芯结构,其包括:
14.电芯,所述电芯表面包裹有电芯绝缘膜;
15.所述电芯绝缘膜包括膜本体,所述膜本体设有第一外延部和第二外延部,所述第一外延部和所述第二外延部共同形成遮蔽电芯侧面的对接面;并且,
16.所述对接面具有一致的厚度,且所述第一外延部和所述第二外延部相互卡合。
1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膜本体包括底部和两个设置于底部相对两侧的侧部,且每个所述侧部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第一外延部或第二外延部;或者,
18.所述第一外延部和第二外延部分别位于所述膜本体两端。
1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芯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两个相对设置的且与第
一侧面相连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面积大于第二侧面面积,所述对接面设置于第一侧面处或第二侧面处。
2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延部端面设置有第一凸起,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凸起之间形成有一个卡槽,所述第二外延部端面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卡槽卡接的第二凸起。
2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均为t形。
22.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延部和第二外延部与膜本体的连接处设有预折线。
23.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延部和第二外延部不重叠。
24.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2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芯绝缘膜及电芯结构,由于膜本体上设有相互卡合的第一外延部和第二外延部,可以使电芯绝缘膜直接拼接成型,因此第一外延部和第二外延部不需要热熔等其他附加方式进行连接固定,减少电芯制造成本和设备成本,并且提高电芯生产效率,另外,由于第一外延部和第二外延部相互卡合,因此相同卷芯下可以减小侧面群裕度,在群裕度一定的情况下,采用该电芯绝缘膜可以提高卷芯长度,进而提高电芯的能力密度;其次,可减小使用的电芯绝缘膜的量,降低成本,同时减轻电芯重量。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芯与电芯绝缘膜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外延部和第二外延部卡合后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第一外延部和第二外延部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第一外延部和第二外延部结构示意图;
3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第一外延部和第二外延部结构示意图;
3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第一外延部和第二外延部结构示意图;
33.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第一外延部和第二外延部结构卡合后俯视图。
34.图中:1、电芯;2、膜本体;20、底部;21、第一外延部;22、第二外延部;23、侧部。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6.参见图1至图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芯绝缘膜及电芯结构,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绝缘膜包裹电芯后,电芯绝缘膜需要热熔等其他附加方式进行连接,增加了电芯制造成本和设备成本的问题。
3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芯绝缘膜,电芯绝缘膜用于包覆电芯1的外表面,其包括:
38.膜本体2,膜本体2设有第一外延部21和第二外延部22,第一外延部21和第二外延部22用于共同形成遮蔽电芯1侧面的对接面;并且,
39.当电芯绝缘膜在使用状态时,第一外延部21和第二外延部22相互卡合。
40.本实施例中,对接面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
41.当电芯绝缘膜在使用状态时,对接面的厚度不一致,如图7所示,此时第一外延部21一端为阶梯状,第二外延部22的一端为阶梯状,因为要保证第一外延部21和第二外延部22能够相互卡合,此时第一外延部21和第二外延部22的厚度不能设置过薄,同时第一外延部21和第二外延部22还需要有一定的硬度能保证卡合;在第一外延部21上可以设置多个通孔,第二外延部22上可以设置多个与通孔卡合的卡柱,此时对接面的厚度小于或等于电芯绝缘膜厚度。
42.当电芯绝缘膜在使用状态时,对接面具有一致的厚度,此时第一外延部21和第二外延部22厚度相同,此时对接面的厚度等于电芯绝缘膜厚度,由于厚度相同,不会增加电芯绝缘膜的重量和群裕度。
43.由于膜本体2上设有相互卡合的第一外延部21和第二外延部22,可以使电芯绝缘膜直接拼接成型,因此第一外延部21和第二外延部22不需要热熔等其他附加方式进行连接固定,减少电芯1制造成本和设备成本,并且提高电芯1生产效率,由于第一外延部21和第二外延部22相互卡合,对接面的厚度可以小于或等于电芯绝缘膜厚度,因此相同卷芯下可以减小侧面群裕度,在群裕度一定的情况下,采用该电芯绝缘膜可以提高卷芯长度,进而提高电芯1的能力密度;其次,可减小使用的电芯绝缘膜的量,降低成本,同时减轻电芯1重量。
44.膜本体2在选择时,可以采用pet材料制成,pet材料(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俗称涤纶树脂,是热塑性聚酯中最主要的品种,也可以采用其他任何可以实现绝缘的材料制成,如聚酰亚胺(pi)膜。
4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第一外延部21端面设置有第一凸起,相邻两个第一凸起之间形成有一个卡槽,第二外延部22端面设置有用于与卡槽卡接的第二凸起。
46.卡合是指:需要第一凸起的最外端(头部)尺寸是大于或小于靠里端尺寸的,通过两个相邻凸起的里端(连接部)之间形成一个卡槽,用于与第二凸起的最外端配合,由于第一凸起、卡槽和第二凸起的配合,使第一外延部21与第二外延部22连接时,只需要将卡槽和第二凸起对齐,然后进行按压,此时第一外延部21与第二外延部22自锁,该结构的设置使第一外延部21和第二外延部22连接时,不需要其他方式固定,减少了电芯绝缘膜的制造成本和设备成本,优选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均为t形,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外延部21端面和第二外延部22端面还可以为其他任何可以实现自锁的形状,如图5和图6所示的第一外延部21端面和第二外延部22端面。本技术实施例仅以此为例,并不限于此。
47.为了使电芯绝缘膜在使用时更加方便折叠,第一外延部21和第二外延部22与膜本体2的连接处设有预折线。
48.膜本体2可以采用不同的设置方式,例如:
49.如图3所示,一些实施例中,膜本体2包括底部20和两个设置于底部20相对两侧的侧部23,且每个侧部23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外延部21或第二外延部22。
50.电芯1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侧面、两个相对设置的且与第一侧面相连的第二侧面和设置在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底端之间的底面,设置第一侧面大于第二侧面,膜本体2包括
底部20和侧部23时,电芯绝缘膜在使用时包裹电芯1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底面,膜本体2中的底部20包裹电芯1的底面,第一外延部21和第二外延部22可以包裹电芯1的第一侧面或第二侧面,当第一外延部21和第二外延部22包裹电芯1的第一侧面时,膜本体2中的侧部23包裹电芯1的第二侧面;当第一外延部21和第二外延部22包裹电芯1的第二侧面时,膜本体2中的侧部23包裹电芯1的第一侧面,在该实施例中,当电芯绝缘膜在使用状态时,第一外延部21和第二外延部22不重叠,同时膜本体2与第一外延部21和第二外延部22的面积之和与电芯1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底面的面积之和相同。
51.如图4所示,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外延部21和第二外延部22分别位于膜本体2两端。
52.电芯1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侧面、两个相对设置的且与第一侧面相连的第二侧面和设置在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底端之间的底面,设置第一侧面大于第二侧面;膜本体2与第一外延部21和第二外延部22共同配合,包裹电芯1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根据膜本体2的不同设计方式,第一外延部21和第二外延部22可以包裹电芯1的第一侧面,也可以包裹电芯1的第二侧面,当电芯绝缘膜在使用状态时,第一外延部21和第二外延部22不重叠,同时膜本体2与第一外延部21和第二外延部22的面积之和与电芯1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面积之和相同。
53.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芯结构,其包括:
54.电芯1,电芯1表面包裹有电芯绝缘膜;
55.电芯绝缘膜包括膜本体2,膜本体2设有第一外延部21和第二外延部22,第一外延部21和第二外延部22共同形成遮蔽电芯1侧面的对接面;并且,
56.对接面具有一致的厚度,且第一外延部21和第二外延部22相互卡合。
57.电芯1里面还设置有卷芯结构,膜本体2包裹电芯1与卷芯结构,电芯1与膜本体2通过铝壳包裹,由于膜本体2上设有相互卡合的第一外延部21和第二外延部22,可以使电芯绝缘膜直接拼接成型,因此第一外延部21和第二外延部22不需要热熔等其他附加方式进行连接固定,减少电芯1制造成本和设备成本,并且提高电芯1生产效率,因为第一外延部21和第二外延部22相互卡合,则对接面的厚度可以小于或等于电芯绝缘膜厚度,因此相同卷芯下可以减小侧面群裕度,在群裕度一定的情况下,采用该电芯绝缘膜可以提高卷芯长度,进而提高电芯1的能力密度;其次,可减小使用的电芯绝缘膜的量,降低成本,同时减轻电芯1重量。
58.本技术实施例对每个电芯所包含的卷芯结构的数量不做限制,例如,每个电芯中可以包括2个、4个、6个、8个等,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技术实施例不限于此。
59.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膜本体2包括底部20和两个设置于底部20相对两侧的侧部23,且每个侧部23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外延部21或第二外延部22;或者,第一外延部21和第二外延部22分别位于膜本体2两端。
60.本实施例中,电芯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两个相对设置的且与第一侧面相连的第二侧面,第一侧面面积大于第二侧面面积,对接面设置于第一侧面处或第二侧面处。
61.具体的,膜本体2包括底部20和侧部23时,电芯绝缘膜在使用时包裹电芯1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底面,膜本体2中的底部20包裹电芯1的底面,第一外延部21和第二外延部
22可以包裹电芯1的第一侧面或第二侧面,当第一外延部21和第二外延部22包裹电芯1的第一侧面时,膜本体2中的侧部23包裹电芯1的第二侧面;当第一外延部21和第二外延部22包裹电芯1的第二侧面时,膜本体2中的侧部23包裹电芯1的第一侧面,第一外延部21和第二外延部22不重叠。
62.第一外延部21和第二外延部22分别位于膜本体2两端时,膜本体2与第一外延部21和第二外延部22共同配合,包裹电芯1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根据膜本体2的不同设计方式,第一外延部21和第二外延部22可以包裹电芯1的第一侧面,也可以包裹电芯1的第二侧面,第一外延部21和第二外延部22不重叠。
6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第一外延部21端面设置有第一凸起,相邻两个第一凸起之间形成有一个卡槽,第二外延部22端面设置有用于与卡槽卡接的第二凸起。
64.由于第一凸起、卡槽和第二凸起的配合,膜本体2在包裹电芯1后,使第一外延部21与第二外延部22连接时,只需要将卡槽和第二凸起对齐,然后进行按压,此时第一外延部21与第二外延部22自锁,该结构的设置使第一外延部21和第二外延部22连接时,不需要其他方式固定,减少了电芯绝缘膜的制造成本和设备成本,优选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均为t形,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外延部21端面和第二外延部22端面还可以为其他任何可以实现自锁的形状,如图5和图6所示的第一外延部21端面和第二外延部22端面。
65.为了使第一外延部21和第二外延部22在折叠时更加方便,第一外延部21和第二外延部22与膜本体2的连接处设有预折线。
6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6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68.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