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单元及多层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34136发布日期:2022-12-13 22:51阅读:30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单元及多层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单元及多层连接器。


背景技术:

2.连接器作为一种电器连接装置在各电子系统中主要应用于:元器件与印制板或导线间的连接;印制板与印制板、印制板与导线间的连接;同一机箱/柜内背板与背板间的连接;设备与设备间的连接等。
3.传统连接器内部的连接导体在固定时,一般采用插针型、insert molding以及tpa等固定方式对连接导体进行固定,由于传统连接器内部的连接导体及其他零件对塑胶基座内部空间要求较高,因此,对于内部结构复杂,零件较多的连接器在组装过程中存在装配工艺复杂,人工成本高的问题;其次,一般传统连接器内部固定连接导体的腔体都是一体注塑成型,需要复杂的模具才能实现,腔体内部成型复杂,模具磨损后容易产生毛刺,导致连接导体无法插入等情况,且内部毛刺无法轻易被检测出来,造成连接器成品批量不合格并流出;此外,在一些特殊的场合需要根据空间大小采用多层连接器结构,然而传统的连接器在拼接时,往往需要用到大量的螺钉或铆接结构,固定方式复杂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单元及多层连接器,以解决现有连接器由于内部结构复杂,零件较多导致的装配工艺复杂,以及传统的连接器在拼接时固定方式复杂的问题。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连接器单元,包括座体、收容于座体内的至少一个电路板以及扣合在座体顶部的盖体,所述座体内至少具有第一收容腔和第二收容腔,电路板容置于第一收容腔,其前部伸入第二收容腔,并与一端伸入第二收纳腔内的线缆连接;
7.盖体和/或座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对线缆进行固定的固定结构,当盖体扣合在座体的顶部时,固定结构压设在线缆的外侧。
8.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座体的前部开设有用于线缆通过的开口,线缆的一端从开口穿过后收容在第二收容腔内。
9.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线缆与电路板之间通过导电端子连接,第二收容腔内还具有用于对线缆、电路板以及导电端子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的定位件。
10.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端子与电路板的连接处具有压接部,定位件为沿第二收容腔的内壁竖向设置的凸肋,凸肋与第二收容腔的内壁之间形成用于对压接部的位置进行定位的定位区域。
11.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路板具有多个,多个电路板之间平行并间隔设置,且每一电路板均沿竖向插设于第一收容腔的内部。
12.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每一组由电路板、导电端子和线缆组成的连接导体结构的
两侧均设置有连续分布的竖向分隔板,导电端子与线缆相连的一端从定位区域伸出后向远离凸肋的一侧弯折设置,并最终压设在竖向分隔板的内侧。
13.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收容腔的顶部呈向内收紧的燕尾状。
14.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设置在盖体前端底部的若干压块,和/或设置在座体前端顶部的若干固定槽,压块和固定槽均沿线缆的走向分布且两者相对设置。
15.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座体内可抽拉的设置有至少一个水平分隔板,水平分隔板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若干中间卡槽,该中间卡槽分别与压块和固定槽对应设置。
16.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压块的底部设置有压槽,压槽、固定槽以及中间卡槽的形状均为向内凹陷的弧形、锯齿形、波浪形和阶梯形中的一种或多种。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层连接器,由多个上述的连接器单元拼接组合而成。
18.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相邻连接器单元之间通过相互配合的卡扣和卡槽结构实现可拆卸连接。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0.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单元内部结构简单,分别通过设置在座体内的第一收容腔和第二收容腔容置电路板和连接于导电端子的线缆,在进行装配时,将内部零件直接在外部压接完成后对应组装在座体内的第一收容腔和第二收容腔内,然后将盖体扣合在座体上,通过设置在盖体和/或座体内壁上的固定结构对线缆进行固定,该连接器单元装配工艺简单,能有效的降低人工成本;
21.2、本实用新型在第二收容腔内还具有用于对线缆、电路板以及导电端子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的定位件,定位件的设置,一方面提高了安装的精度,另一方面,进一步降低了装配工艺的难度;
22.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层连接器,由多个连接器单元拼接组合而成,且相邻连接器单元之间通过相互配合的卡扣和卡槽结构实现可拆卸连接,使用者在使用时,可根据空间大小将连接器单元拼接成合适的多层连接器结构,适用性强,适合大范围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23.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图1所示连接器单元的爆炸示意图;
26.图3为实施例中方案1将盖体卸下后,连接器单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图1所示连接器单元中座体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9.图6为图1所示连接器单元中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30.图7为由电路板、导电端子和线缆组成的连接导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1.图8为图1所示连接器单元中水平分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32.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层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0为图9所示多层连接器中多个连接器单元的分解示意图。
34.图中标示如下:
35.10、连接器单元;11、第二卡扣;12、第二卡槽;13、连接导体结构;
36.20、座体;201、第一收容腔;202、第二收容腔;203、开口;204、定位件;205、水平分隔板;206、中间卡槽;207、竖向分隔板;
37.30、电路板;
38.40、盖体;341、第一卡扣;342、第一卡槽;
39.50、线缆;
40.60、导电端子;601、压接部;602、定位区域;
41.70、固定结构;701、压块;702、固定槽;703、压槽。
具体实施方式
42.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43.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44.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45.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46.方案1
47.连接器单元10,如图1-图4、图6和图7所示,包括座体20、收容于座体内的至少一个电路板30以及扣合在座体顶部的盖体40,座体20内至少具有第一收容腔201和第二收容腔202,电路板30容置于第一收容腔201,其前部伸入第二收容腔202,并与一端伸入第二收纳腔202内的线缆50连接;
48.盖体40和/或座体20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对线缆50进行固定的固定结构70,当盖体40扣合在座体20的顶部时,固定结构70压设在线缆50的外侧。
49.传统连接器内部的连接导体在固定时,一般采用插针型、insert molding以及tpa等固定方式对连接导体进行固定,由于传统连接器内部的连接导体及其他零件对塑胶基座内部空间要求较高,因此,对于内部结构复杂,零件较多的连接器在组装过程中存在装配工艺复杂,人工成本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单元10内部结构简单,分别通过设置在座体20内的第一收容腔201和第二收容腔202容置电路板30和连接于导电端子60的线缆50,在进行装配时,将内部零件直接在外部压接完成后对应组装在座体20内的第一收容腔201和第二收容腔202内,然后将盖体40扣合在座体20上,通过设置在盖体40和/或座体20内壁上的固定结构70对线缆50进行固定,该连接器单元10装配工艺简单,能有效的降低人工成本。
50.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座体20的前部开设有用于线缆50通过的开口203,线缆50的一端从开口203穿过后收容在第二收容腔202内,此处,开口203应当选择为敞口式设置,从而在进行装配时,将内部零件及线缆50在外部压接完成后,可一次性将其整体组装在座体20内的第一收容腔201和第二收容腔202内,装配方式简单,效率高。
51.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6所示,盖体40的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呈长条状的第一卡扣341,相对应的,座体20的顶部两侧对称开设有呈长条状的第一卡槽342,第一卡扣341与第一卡槽342相匹配,座体20还在第一卡槽342的外侧开设有与其相连通的窗口,当第一卡扣341卡入第一卡槽342内时,可通过在窗口处按压第一卡扣341,实现盖体40与座体20之间的解锁。
52.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4、图5以及图7所示,线缆50与电路板30之间通过导电端子60连接,同时,第二收容腔202内还具有用于对线缆50、电路板30以及导电端子60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的定位件204,定位件204的设置,一方面提高了安装的精度,另一方面,进一步降低了装配工艺的难度。
53.本实施例中,如图5和7所示,电路板30为板状结构,优选为ffc软板,起到信号导通转换的作用,其自由端可根据需要连接不通的接口;导电端子60与电路板30的连接处具有压接部601,定位件204为沿第二收容腔202的内壁竖向设置的凸肋,凸肋与第二收容腔202的内壁之间形成用于对压接部601的位置进行定位的定位区域602,在进行装配时,将内部零件及线缆50在外部压接完成后,将电路板30对应插设在第一收容腔201内,连接于导电端子60的线缆50放置在第二收容腔202内,并将压接部601卡设于定位区域602,通过凸肋及压接部601对线缆50、电路板30以及导电端子60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从而可有效确保安装的精度。
54.传统连接器一般采用手工拿取导电端子插入连接器的孔腔内,容易出现插错孔位的情况;而目前常用的自动插端子设备,是夹持线缆并将端子插入连接器的孔腔内,如果线缆较软,或者孔腔内有毛刺,则无法顺利实现端子插接,造成整个连接器的端子插接失败,影响整个生产线的效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单元10在进行装配时,可以采用自动装配,即使用自动化设备夹持在外部压接完成的连接导体结构13,并将电路板30、线缆50以及导电端子60对应插入到第一收容腔201、第二收容腔202以及定位区域602内,然后再将座体20和盖体40自动组装,保证导电端子60都能安放在连接器正确的位置上,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不良率。
55.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5所示,电路板30具有多个,多个电路板30之间平行并间隔设置,且每一电路板30均沿竖向插设于第一收容腔201的内部。
56.进一步的,如图3-图5所示,每一组由电路板30、导电端子60和线缆50组成的连接导体结构13的两侧均设置有连续分布的竖向分隔板207,导电端子60与线缆50相连的一端从定位区域602伸出后向远离凸肋的一侧弯折设置,并最终压设在竖向分隔板207的内侧。
57.由于导电端子60一般为具有弹性的金属件,所以,本技术将导电端子60与线缆50相连的一端从定位区域602伸出后向远离凸肋的一侧弯折设置,依靠竖向分隔板207对导电端子60施加压力,使导电端子60与线缆50相连的一端发生形变,从而不需要其他固定件即可将导电端子60与线缆50相连的一端压设在竖向分隔板207的内侧,实现便捷安装。
58.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第一收容腔201的顶部呈向内收紧的燕尾状,该燕尾状结构的设置,便于电路板30的插拔。
59.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6所示,固定结构70包括设置在盖体40前端底部的若干压块701,和/或设置在座体20前端顶部的若干固定槽702,压块701和固定槽702均沿线缆50的走向分布且两者相对设置。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压块701和固定槽702可选择其一进行
设置,也可两者共同进行设置,但是,当压块701和固定槽702共同设置时,固定效果最佳。
60.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压块701的底部设置有压槽703,压槽703与固定槽702的形状均为向内凹陷的弧形、锯齿形、波浪形和阶梯形中的一种或多种。压槽703与固定槽702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而且两者也都可以由上述的多种形状组合而成,为了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本实施例将压槽703与固定槽702的形状设置为相互配合的弧形。
61.方案2
62.本方案与方案1的区别在于,如图1、图2和图8所示,座体20内可抽拉的设置有至少一个水平分隔板205,水平分隔板205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若干中间卡槽206,该中间卡槽206分别与压块701和固定槽702对应设置,从而在中间卡槽206与压块701之间,以及中间卡槽206与固定槽702之间形成用于线缆通过的通道,当盖体40扣合在座体20的顶部时,通过中间卡槽206、压块701以及固定槽702将线缆50压设在通道的内侧;为了保证水平分隔板205在插入后的稳定性,可以在竖向分隔板207上开设插槽,或者也可以在水平分隔板205与竖向分隔板207之间设置相互配合的插槽,从而为其提供多个支撑点,可有效防止其长时间受力后变形,进而影响其对线缆的固定效果。
63.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压块701的底部设置有压槽703,压槽703、固定槽702以及中间卡槽206的形状均为向内凹陷的弧形、锯齿形、波浪形和阶梯形中的一种或多种。压槽703、固定槽702以及中间卡槽206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而且三者也都可以由上述的多种形状组合而成,为了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本实施例将压槽703、固定槽702以及中间卡槽206的形状设置为相互配合的弧形。
64.方案3
6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层连接器,如图9和图10所示,由多个上述的连接器单元10拼接组合而成。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拼接组合的形式,不限于图中所示的在连接器单元10的上下端面处进行拼接,还可以在连接器单元10的侧面进行拼接。
66.本实施例中,相邻连接器单元10之间通过相互配合的卡扣和卡槽结构实现可拆卸连接。
67.以下以在连接器单元10的上下端面处进行拼接为例,对本技术的拼接组合方案进行说明:
68.在一实施方式中,相互配合的卡扣和卡槽结构包括设置在位于下方的连接器单元10上端面上的多个第二卡扣11以及设置在位于上方的连接器单元10下端面上的多个第二卡槽12,第二卡扣11与第二卡槽12对应设置,并相互配合,通过第二卡扣11与第二卡槽12将多个连接器单元10拼接组合在一起。
69.显然,相比于传统连接器在一些特殊的场合需要根据空间大小进行拼接时,往往需要用到大量的螺钉或铆接结构,固定方式复杂且成本较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层连接器,由多个连接器单元10拼接组合而成,且相邻连接器单元之间通过相互配合的卡扣和卡槽结构实现可拆卸连接,使用者在使用时,可根据空间大小拼接成合适的多层连接器结构,适用性强,适合大范围推广使用。
70.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
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