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皮线缆的连接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22703发布日期:2022-11-25 19:37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皮线缆的连接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皮线缆的连接器结构。


背景技术:

2.连接器需要跟线缆连接才能应用到电器设备中,尤其是类连接器的尾端一般连接有线缆,现在的线缆内一般都有一层凯夫拉包裹在缆芯的外侧,凯夫拉层因为其表面粗糙度大与连接器能稳定连接,且由于凯夫拉线缆的柔韧性也大,连接器在与对插件对插时线缆部分柔韧的凯夫拉线给对插提供了缓冲空间,确保连接器在应用时能高速高质量传输信号,但有些连接器的尾端连接的是皮线缆,皮线缆的外皮与缆芯之间没有凯夫拉层,皮线的表面光滑,与连接器之间连接不够稳定,市场上也有人采用普通的压接方式来做,当拉动皮线缆的时候,插芯结构也会跟着动,这样在使用的时候稍微拉动皮线缆,连接器在与对插件对插时线缆部分太硬未能提供缓冲空间,从而影响连接器的信号传输。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皮线缆的连接器结构。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皮线缆的连接器结构,包括套环结构、尾套、插芯结构、框套结构、弹簧以及皮线缆,所述套环结构包括与尾套套接的套环尾柄、扣接在外皮和套环尾柄外侧的卡扣结构,套环尾柄设中空孔,所述皮线缆包括外皮以及包覆在外皮内的缆芯,所述插芯结构从套环结构顶部伸入中空孔之中,所述弹簧设置在套环结构与插芯结构之间,所述框套结构套接在套环结构和插芯结构的外侧,所述皮线缆上部的缆芯裸露出外皮的端部,裸露的所述缆芯穿过套环结构的中空孔进入插芯结构,所述皮线缆的外皮从套环尾柄的底部进入中空孔,套环尾柄内所述皮线缆的外皮的顶部插入套环尾柄的中空孔的下部。
5.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卡扣结构包括设置在套环尾柄的外侧且与套环尾柄的中空孔相通的扣孔、扣接在扣孔外侧将外皮扣住的卡扣,所述皮线缆的外皮穿过尾套的中空孔裸露在扣孔内。
6.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扣孔设由两个横向孔和连接两个横向孔的竖向孔组成的工形孔,所述横向孔、竖向孔均与套环尾柄的中空孔相通,所述皮线缆限定在竖向孔内,所述套环尾柄的另一外侧设有位于竖向孔两侧的贯穿套环尾柄壁的且与横向孔相通的定位孔,所述卡扣覆盖在工形孔上侧并伸入横向孔、定位孔内将皮线缆固定在竖向孔内。
7.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套环尾柄设有位于扣孔上侧的观察孔,所述观察孔与中空孔相通,所述皮线缆的外皮的顶部低于观察孔的高度。
8.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套环尾柄设有位于竖向孔两侧的避空槽。
9.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卡扣包括卡扣主体、由卡扣主体延伸出的若干个扣爪,所述卡扣主体覆盖在竖向孔的上侧,所述扣爪从横向孔延伸进入定位孔将皮线缆限定在竖向孔内。
10.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套环尾柄内所述皮线缆的外皮的顶部到插芯结构底部的距离设为1.5cm到3.0cm之间。
11.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套环尾柄的材料设为透明的塑料。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适用于皮线缆的连接器结构,所述皮线缆被卡扣结构扣紧在套环尾柄的中空孔内,确保皮线缆与套环尾柄连接稳定,所述皮线缆外皮的顶部距离插芯结构的底部的这段裸露的缆芯部分具有一定长度,由于缆芯没有外皮的加持其硬度相对减少,当本实用新型与对插件对插时导致插芯结构部分后退一部分,在后退力的作用下,所述插芯结构底部至外皮顶部的缆芯轻微弯曲从而给插芯部分后退提供了缓冲空间,确保本实用新型信号传输的稳定性。所述套环尾柄的材料设为透明塑料,通过注塑工艺即可生产套环尾柄,不仅生产成本低,而且通过套环尾柄即可观察皮线缆在中空孔内的位置,也可以观察卡扣将皮线缆扣接在扣孔内的状态,确保皮线缆稳定的限定在套环尾柄内。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皮线缆的连接器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皮线缆的连接器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皮线缆的连接器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6.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皮线缆的连接器结构的套环尾柄的结构示意图。
17.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皮线缆的连接器结构的套环尾柄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18.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皮线缆的连接器结构的扣爪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与相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局限于如下的实施例中,并且本实用新型涉及本技术领域的相关必要部件,应当视为本技术领域内的公知技术,是本技术领域所属的技术人员所能知道并掌握的。
20.参照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适用于皮线缆的连接器结构,具体为一种sc连接器结构,包括套环结构1、尾套2、插芯结构3、框套结构5、弹簧6以及皮线缆7,所述套环结构1包括与尾套2套接的套环尾柄12、扣接在外皮71和套环尾柄12外侧的卡扣结构13,所述套环尾柄12设中空孔121,所述皮线缆7包括外皮71以及包覆在外皮71内的缆芯72,所述插芯结构3从套环结构1顶部伸入中空孔121之中一段距离,所述弹簧6设置在套环结构1与插芯结构3之间,所述框套结构5套接在套环结构1和插芯结构3的外侧,所述皮线缆7上部的缆芯72裸露出外皮71的端部一段距离,裸露的所述缆芯72穿过尾套2和套环结构1的中空孔121进入插芯结构3,所述皮线缆7的外皮71从套环尾柄12的底部进入中空孔121一段距离,套环尾柄12内所述皮线缆7的外皮71的顶部到套环尾柄12的中空孔121下部一段距离。
21.所述皮线缆7被卡扣结构13扣紧在套环尾柄12的中空孔121内,确保皮线缆7与套环尾柄12连接稳定,所述皮线缆7上部的缆芯72裸露出外皮71一段距离,裸露的所述缆芯72穿过套环结构1的中空孔121进入插芯结构3,所述皮线缆7外皮71的顶部距离插芯结构3的
底部的这段裸露的缆芯72部分具有一定长度,由于缆芯72没有外皮71的加持其硬度相对减少,当本实用新型与对插件对插时导致插芯结构3后退一部分,在后退力的作用下,所述插芯结构3底部至外皮71顶部的缆芯72轻微弯曲从而给插芯部分后退提供了缓冲空间,确保本实用新型信号传输的稳定性,插芯结构3回弹后缆芯72伸伸直即可。套环尾柄12内所述皮线缆7的外皮71的顶部到套环尾柄12的中空孔121下部一段距离,便于套环尾柄12与外皮71卡扣连接。
22.本实用新型中,其插芯结构3、框套结构5均为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2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卡扣结构13包括设置在套环尾柄12的外侧且与套环尾柄12的中空孔121相通的扣孔131、扣接在扣孔131外侧将外皮71扣住的卡扣132,所述皮线缆7的外皮71穿过尾套2的中空孔121裸露在扣孔131内。
24.所述皮线缆7的外皮71被卡扣132固定在扣孔131内,确保皮线缆7固定在中空孔121内不动。
2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扣孔131设由两个横向孔1311和连接两个横向孔1311的竖向孔1312组成的工形孔,所述横向孔1311、竖向孔1312均与套环尾柄12的中空孔121相通,所述皮线缆7限定在竖向孔1312内,所述套环尾柄12的另一外侧设有位于竖向孔1312两侧的贯穿套环尾柄12壁的且与横向孔1311相通的定位孔125,所述卡扣132覆盖在工形孔上侧并伸入横向孔1311、定位孔125内将皮线缆7固定在竖向孔1312内。
26.工形的所述扣孔131既能将皮线缆7限定在竖向孔1312内,卡扣132将皮线缆7固定在竖向孔1312内时,既能保证皮线缆7的固定在中空孔121内不动,同时不影响皮线缆7的数据传输功能,所述卡扣132将皮线缆7固定后限定在定位孔125内,可以确保卡扣132将皮线缆7固定时的固定位置不动从而确保皮线缆7不会受外力作用而晃动。
27.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套环尾柄12设有位于竖向孔1312两侧的避空槽127。当卡扣132扣入扣孔131内时,避空槽127为卡扣132的拿捏提供了空间。
28.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套环尾柄12设有位于扣孔131上侧的观察孔126,所述观察孔126与中空孔121相通,所述皮线缆7的外皮71的顶部低于观察孔126的高度,从观察孔126可以看到皮线缆7在中空孔121内的状态。
29.所述皮线缆7外皮71伸入套环尾柄12的中空孔121内的距离为低于观察孔126的高度,以确保皮线顶部到插芯结构3底部的距离足够,当本实用新型对插时插芯结构3时的后退时,确保缆芯72可以微微弯曲提供缓冲空间。当观察孔126内观察到了外皮71,说明皮线顶部到插芯结构3底部的距离不够,皮线缆7需要下调在中空孔121内的位置,当观察孔126内观察到了缆芯72说明皮线缆7在中空孔121内的位置适当。
30.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卡扣132包括卡扣主体1321、由卡扣主体1321延伸出的四个扣爪1322,所述卡扣主体1321覆盖在竖向孔1312的上侧,所述扣爪1322从横向孔1311延伸进入定位孔125将皮线缆7限定在竖向孔1312内,所述四个扣爪1322分为两个一对分别分布在皮线缆7的两侧将皮线缆7限定在竖向孔1312内。
31.所述卡扣132的四个扣爪1322设计不仅可以加工皮线缆7固定在竖向孔1312、中空孔121内,同时不会影响皮线缆7内部传输信号缆芯72的结构,确保信号传输稳定。
3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套环尾柄12内所述皮线缆7的外皮71的顶部到插芯结构3底部的距离具体设为1.95cm,当本实用新型与对插件对插时导致插芯结构3部分后退一部分,在后退力的作用下,所述插芯结构3底部至外皮71顶部的1.95cm的缆芯72轻微弯曲从而给插芯部分后退提供了缓冲空间,插芯结构3回弹后缆芯72伸伸直。确保本实用新型信号传输的稳定性,插芯结构3回弹后缆芯72伸伸直即可。所述套环尾柄12内所述皮线缆7的外皮71的顶部到插芯结构3底部的距离具为1.95cm,既确保了本实用新型信号的稳定性,由不至于距离太长加大生产成本。
3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套环尾柄12的材料设为透明塑料,通过注塑工艺即可生产套环尾柄12,不仅生产成本低,而且通过套环尾柄12即可观察皮线缆7在中空孔121内的位置,也可以观察卡扣132将皮线缆7扣接在扣孔131内的状态,确保皮线缆7稳定的限定在中空孔121、竖向孔1312内。
3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