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组及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29522发布日期:2022-10-15 00:59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组及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能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组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2.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动力电池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电动车领域的应用尤为显著。
3.当前,动力电池包括若干单体电池,各单体电池组装成电池组,多个电池组以串并联的方式装在箱体里面以组装成电池包。电池组包括多个单体电池、端板和底板,底板位于所有单体电池的下方。电池组在装箱以及使用过程中,如何降低对电池单元损伤的概率是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关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兼顾结构稳定性能和缓冲性能的电池组及电池包。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组,包括以下部件:
6.至少两个电池单元,各所述电池单元依次排布;
7.粘接胶层,相邻所述电池单元的堆叠面通过所述粘接胶层粘接固定;
8.固定件,分别位于所述至少两个电池单元的排列方向的两端,并且所述固定件与其相邻的所述电池单元之间还压装有弹性垫。
9.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部安装有至少两个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
10.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池组中相邻电池单元通过粘接胶层可靠固定,固定件与电池单元之间进一步设置有弹性垫,能够对力起到缓冲作用,当电池组装入箱体时,夹爪对两端板施加夹紧力,因固定件与电池单元之间具有弹性垫,弹性垫可以起到缓冲作用,给电池提供缓慢均匀的夹持力,防止夹持力直接传递至电池单元,降低了电池单元损伤概率,使得电池组兼顾高结构稳定性和高缓冲性能。
11.由于上述的电池组已经具备如上的技术效果,那么,具有该电池组的电池包亦当具备相类似的技术效果,故在此不做赘述。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电池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池组的分解式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池单元的正视图。
15.图1-图3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6.100电池组;1电池单元;2粘接胶层;21第一粘接胶层;22第二粘接胶层;3底板;4弹性垫;5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17.当前电池组中端板和电池单元(背景技术中的单体电池)均刚性比较高,二者大都直接贴合固定,虽然结构强度相对较高,但是当此受外力冲击时,电池单元所受力比较大,因此容易出现损伤现象。
18.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9.本文中所述“若干”是指数量不确定的多个,通常为两个以上;且当采用“若干”表示某几个部件的数量时,并不表示这些部件在数量上的相互关系。
20.本文中所述“第一”、“第二”等词,仅是为了便于描述结构和/或功能相同或者相类似的两个以上的结构或者部件,并不表示对于顺序和/或重要性的某种特殊限定。
21.请参考图1-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电池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池组的分解式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池单元的正视图。
2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包,电池包包括电池组100和箱体(图中未示出),其中电池组100的数量为至少一个,通常为若干个(即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各电池组100通过串并联的方式组装形成一个整体。箱体具有内腔,电池模组100安装固定于箱体内部。关于箱体形状、材料等参数本文不做具体介绍,可参考当前技术。
23.本实用新型中电池模组100包括电池单元1、固定件5、弹性垫4和底板3。
24.其中,电池单元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通常指大于两个,各电池单元1并排布置。固定件5位于可以为各电池单元1形成的组件沿排列方向的端部,固定件5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分别布置于各电池单元1形成的组件沿排列方向的两端,如图1和图2所示,各电池单元1沿方向s1排列,两个固定件位于所有电池单元1沿方向s1的两端。固定件5可以为端板,当然,固定件5也可以为梁结构。
25.底板3位于所有电池单元1的底部,以图1和图2所示,底板3位于各电池单元1的下方,通常底板3固定连接两端的端板5,二者可以通过粘接固定。其中在一种具体示例中,底板3可以为铝板,端板5可以为铝板,当然,底板3和端板5的材料不局限于本文上述所描述的铝板,也可以为其他满足使用需求的材料。
26.端板5和底板3的具体形状本文不做限定,通常为长方形板体结构。
27.本实用新型中相邻电池单元1的堆叠面之间设置有粘接胶层2,在粘接胶层2的粘合力作用下能够将相邻电池单元1连接固定。粘接胶层2可以为双面胶或者结构胶或者其他能够起到粘接功能的材料。
28.本实用新型中的固定件5和与其相邻的电池单元1之间还压装有弹性垫4,弹性垫4能够起到缓冲作用,弹性垫4可以为橡胶垫,硅胶垫或者其他形式的弹性结构体。
29.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池模组中相邻电池单元通过粘接胶层2可靠固定,位于端部的固定板5与电池单元之间进一步设置有弹性垫4,能够对力起到缓冲作用,当电池组装入箱体时,夹爪对两端板施加夹紧力,因固定件5与电池单元1之间具有弹性垫,弹性垫4可以起到缓冲作用,给电池提供缓慢均匀的夹持力,防止夹持力直接传递至电池单元,降低了电池单元损伤概率。
30.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池单元的侧壁设置有侧部粘接件6,侧部粘接件6的面积小于侧壁的面积,本实用新型中的堆叠面局部设置有粘接胶层,其他位置可以不设置粘接胶层,因粘接胶层2具有预定厚度,则堆叠面不设置粘接胶层2的表面区域之间形成间隙。
31.在一种具体示例中,侧部粘接件6可以位于侧壁除倒角部之外的区域,这样侧部粘接件6避让侧壁的倒角部。也就是说,侧壁的倒角部不设置侧部粘接件6。
32.侧部粘接件6可以为双面胶或结构胶或者其他具有粘接功能的部件。
33.本实用新型粘接胶层在堆叠面上形成朝向电池单元底壁的开口,这样底壁与底板3粘接时,连接底壁与底板3的粘性胶部分位于开口,甚至自开口伸入相邻电池单元1之间的间隙并连接固定相邻电池单元1侧壁相应位置,这样底板3、电池单元1的底壁以及电池单元1的部分侧壁可以通过粘性胶共同固定,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底板3与电池单元1的固定能力,进而提高了电池组100的整体粘接性能,有利于提升电池包的结构稳定性能。
34.连接底壁与底板3之间的粘性胶初始状态可以为液态胶,也可以为初始状态为固态的结构胶或其他形式的胶。
35.侧部粘接件的数量最少为两条,当然也可以为若干条,后文介绍了一种具体设置方式。
36.在一种具体示例中,粘接胶层2包括沿电池单元1的高度方向布置的第一粘接胶层21,请参考图2,本文将方向s3定义为高度方向,堆叠面靠近其左右两侧边缘部位置设置有第一粘接胶层21,两第一粘接胶层21之间形成朝向底壁的开口。并且两第一粘接胶层21与相应侧边缘可以具有预定距离。也就是说第一粘接胶层21可以尽量靠近堆叠面的左右侧边缘设置,但是与左右侧边缘具有预定距离。
37.电池组100在工作时,电池单元1会发热,导致粘接胶层受热膨胀,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粘接胶层21位于侧边缘以内,这样即使胶条受热膨胀,粘接胶层也尽量位于侧边缘以内,起到缓冲膨胀的效果。
38.电池单元1远离底壁的顶部设置有正极连接端子和负极连接端子,各电池单元的正极连接端子和负极连接端子通常使用汇流排串并联连接。汇流排与各连接端子通常焊接连接。电池单元工作受热其中部区域会产生热膨胀现象,为了尽量避免电池单元1热膨胀对汇流排和连接端子连接位置的产生影响,本实用新型还进行了以下设置
39.本实用新型中,粘接胶层2还进一步包括第二粘接胶层22,可以位于两个第一粘接胶层21之间,当然第二粘接胶层22也不局限于位于两个第一粘接胶层之间。至少堆叠面远离底板3的上边缘设置有第二粘接胶层22,即第二粘接胶层22至少位于堆叠面远离底壁的一侧,第二粘接胶层22与上边缘可以具有预定距离。这样靠近上边缘设置的第二粘接胶层22能够对两电池单元1施加相对靠近的粘接力,减弱中部热变形对电池单元1顶部汇流排的拉扯力,提高汇流排与各连接端子连接的可靠性,进而提高电池组的使用可靠性。当然除了靠近上边缘的位置之外,堆叠面其他位置也可以设置第二粘接胶层22,也就是说,第二粘接胶层2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
40.同样为了缓解受热膨胀,第一粘接胶层21和第二粘接胶层22之间可以具有间距,该间距的范围为2mm至5mm。同样,该距离为2mm至5mm(包含边界)的任意数值。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具体电池模组100而定。另外,第一粘接胶层21和第二粘接胶层22之间具有间距也可以便于二者安装。
41.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粘接胶层21的下端与电池单元1底壁之间具有预定距离,预定距离范围大致为5mm至10mm,第一粘接胶层21的下端与底壁之间距离比较大,这样与第一粘接胶层21宽度相对应的底板3和底壁之间的粘接胶可以顺利流入两第一粘接胶层21之间。
42.本实用新型中,常态下(不受压力状态下),粘接胶层2的厚度范围为0.2mm至0.6mm,压缩后厚度为0.1mm至0.3mm。实践证明该参数下的粘接胶层2既能满足粘接固定需求,又可以尽量不增加电池组100的厚度。
43.另外,电池包中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电池组形成一个组件,并且同组件中的电池组通过粘接固定,同样两个电池组可以选用双面胶或者结构胶等具有粘接能力的材料粘接固定。这样同组中的电池模组可以预先形成一整体,然后一起放入箱体中,可以提高相邻两组组件的粘接固定性。
44.由于前述的电池组100已经具备如上的技术效果,那么,具有该电池组100的电池包亦当具备相类似的技术效果,故在此不做赘述。
45.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