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39587发布日期:2022-11-03 04:43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光伏组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主流的双玻光伏组件,一般采用“玻璃/夹胶层/电池片/夹胶层/玻璃”结构。其中,对于双玻光伏组件四周封边,都是采用硅胶进行封边,防止夹胶层胶膜直接暴露在外部环境中,但硅胶和夹胶层材料的水汽透过率都较高,水汽渗透会加快组件内部封装材料及电池片的老化速度,从而导致组件性能稳定性下降。
3.因此,亟需开发一种可以有效防止水汽渗透的光伏组件,提升光伏组件的使用性能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用以改善水汽渗透率较高导致组件内部封装材料及电池片老化速度过快的问题。
5.本技术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包括:
6.层压件,包括第一玻璃板、位于所述第一玻璃板一侧的第一夹胶层、位于所述第一夹胶层远离所述第一玻璃板一侧的电池片、位于所述电池片远离所述第一玻璃板一侧的第二夹胶层、位于所述第二夹胶层远离所述电池片一侧的第二玻璃板;
7.边框件,包括第一侧边框、与所述第一侧边框的第一边连接的第一卡持部、与所述第一侧边框的第二边连接的第二卡持部;所述第一卡持部位于所述第一玻璃板远离所述第二玻璃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卡持部位于所述第二玻璃板远离所述第一玻璃板的一侧;所述第一玻璃板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侧边框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相交,且所述第一侧边框位于所述层压件的至少一侧面;
8.防渗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侧边框与所述层压件的侧面之间、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卡持部与所述第一玻璃板之间、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卡持部与所述第二玻璃板之间;
9.所述第一卡持部包括第一平部和第一弯钩部,所述第一平部的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玻璃板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弯钩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平部远离所述第一侧边框一侧,且朝向所述第一玻璃板一侧延伸、并与所述第一玻璃板接触;所述第二卡持部包括第二平部和第二弯钩部,所述第二平部的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玻璃板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弯钩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平部远离所述第一侧边框一侧,且所述第二弯钩部朝向所述第二玻璃板一侧延伸、并与所述第二玻璃板接触。
10.可选地,其中:
11.所述第一玻璃板中远离所述第二玻璃板的一侧表面包括第一卡持槽,所述第一弯钩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卡持槽内;和/或,
12.所述第二玻璃板中远离所述第一玻璃板的一侧表面包括第二卡持槽,所述第二弯
钩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卡持槽内。
13.可选地,其中:
14.所述防渗件与所述第一弯钩部之间包括溢胶槽、所述防渗件与所述第二弯钩部之间包括溢胶槽。
15.可选地,其中:
16.所述第一侧边框中包括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夹胶层和所述第二夹胶层之间。
17.可选地,其中:
18.部分所述防渗件位于所述第一夹胶层和所述第一凸起部之间;和/或,
19.部分所述防渗件位于所述第二夹胶层和所述第一凸起部之间。
20.可选地,其中:
21.沿垂直于所述第一玻璃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厚度为d1,0.8mm≤d1≤15


22.可选地,其中:
23.沿平行于所述第一玻璃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宽度为w,10mm≤w≤40


24.可选地,其中:
25.沿垂直于所述第一玻璃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平部的厚度为d2,0.3mm≤d2≤0.7


26.可选地,其中:
27.所述防渗件的制作材料为丙烯酸酯类聚合物、或聚乙烯辛烯共弹性体。
28.可选地,其中:
29.还包括铝边框,所述铝边框围绕于所述边框件远离所述层压件一侧。
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31.本使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包含:层压件;边框件,包括第一侧边框、第一卡持部、第二卡持部,第一侧边框位于层压件的至少一侧面;防渗件,至少部分位于第一侧边框与层压件的侧面之间、且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卡持部与第一玻璃板之间、且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卡持部与第二玻璃板之间;防渗件采用防水汽渗透的材料形成,可有效阻止水汽从组件四周进入层压件中,提升光伏组件的使用性能稳定性;其中,边框件的卡持部包括平部和弯钩部,弯钩部与玻璃板的表面接触,且边框件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分布于层压件四周,能够提升边框件与层压件卡持的稳定性。
32.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33.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34.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35.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光伏组件的一种膜层结构示意图;
36.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光伏组件的一种俯视示意图;
37.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光伏组件的边框件的一种实例示意图;
38.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光伏组件的边框件的另一种实例示意图;
39.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光伏组件的边框件的再一种实例示意图;
40.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光伏组件的一种实例膜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1.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42.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43.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44.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45.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46.现有技术中,主流的双玻光伏组件,一般采用“玻璃/夹胶层/电池片/夹胶层/玻璃”结构。其中,对于双玻光伏组件四周封边,都是采用硅胶进行封边,防止夹胶层胶膜直接暴露在外部环境中,但硅胶和夹胶层材料的水汽透过率都较高,水汽渗透会加快组件内部封装材料及电池片的老化速度,从而导致组件性能稳定性下降。此外,在对双玻光伏组件四周封边进行打胶时,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打胶不匀的现象,无法完全保证密封的完整性;同时,由于硅胶和夹角材料水汽透过率均较高,所以在光伏组件使用的过程中会存在水汽渗透到组件中的隐患,造成组件的使用寿命缩短。因此,亟需开发一种可以有效防止水汽渗透的光伏组件,提升光伏组件的使用性能稳定性。
47.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用以改善水汽渗透率较高导致组件内部封装材料及电池片老化速度过快的问题。
48.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光伏组件的一种膜层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光伏组件的一种俯视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光伏组件的边框件的一种实例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光伏组件的边框件的另一种实例示意图,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光伏组件的边框件的再一种实例示意图,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光伏组件的一种实例膜层示意图。请参照图1-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组件100,包括:
49.层压件17,包括第一玻璃板1、位于第一玻璃板1一侧的第一夹胶层2、位于第一夹胶层2远离第一玻璃板1一侧的电池片3、位于电池片3远离第一玻璃板1一侧的第二夹胶层4、位于第二夹胶层4远离电池片3一侧的第二玻璃板5;
50.边框件10,包括第一侧边框6、与第一侧边框6的第一边连接的第一卡持部7、与第一侧边框6的第二边连接的第二卡持部8;第一卡持部7位于第一玻璃板1远离第二玻璃板5
的一侧,第二卡持部8位于第二玻璃板5远离第一玻璃板1的一侧;第一玻璃板1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与第一侧边框6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相交,且第一侧边框6位于层压件17的至少一侧面;
51.防渗件9,至少部分位于第一侧边框6与层压件17的侧面之间、且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卡持部7与第一玻璃板1之间、且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卡持部8与第二玻璃板5之间;
52.第一卡持部7包括第一平部12和第一弯钩部13,第一平部12的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一玻璃板1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第一弯钩部13连接于第一平部12远离第一侧边框6一侧,且朝向第一玻璃板1一侧延伸、并与第一玻璃板1接触;第二卡持部8包括第二平部14和第二弯钩部15,第二平部14的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二玻璃板5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第二弯钩部15连接于第二平部14远离第一侧边框6一侧,且第二弯钩部15朝向第二玻璃板5一侧延伸、并与第二玻璃板5接触。
53.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组件100中,层压件17,包括五层结构,分别是第一玻璃板1、第一夹胶层2、电池片3、第二夹胶层4、第二玻璃板5,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夹胶层2位于第一玻璃板1一侧,电池片3位于第一夹胶层2远离第一玻璃板1一侧,第二夹胶层4位于电池片3远离第一玻璃板1一侧,第二玻璃板5位于第二夹胶层4远离电池片3一侧。
54.可选地,边框件10由金属材料制成,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第一侧边框6、与第一卡持部7、第二卡持部8。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卡持部7与第一侧边框6的第一边连接,位于第一玻璃板1远离第二玻璃板5的一侧;第二卡持部8与第一侧边框6的第二边连接,位于第二玻璃板5远离第一玻璃板1的一侧;层压件17中的第一玻璃板1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与边框件10中的第一侧边框6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相交,且第一侧边框6位于层压件17的至少一侧面;其中图3-图5为边框件10的实例示意图。
55.防渗件9可设置于第一侧边框6与层压件17的侧面之间,还可进一步设置于第一卡持部7与第一玻璃板1之间,还可进一步设置于第二卡持部8与第二玻璃板5之间;通过防渗件9的设置,用于避免外界的水汽向层压件17侧面的渗透,从而避免外界水汽会对层压件17中各个膜层造成损伤的问题,提高了层压件17的使用寿命。
56.第一卡持部7包括第一平部12和第一弯钩部13,第二卡持部8包括第二平部14和第二弯钩部15,本技术设置第一弯钩部13朝向第一玻璃板1一侧延伸、并与第一玻璃板1接触,且设置第二弯钩部15朝向第二玻璃板5一侧延伸、并与第二玻璃板5接触。通过弯钩部(第一弯钩部13、第二弯钩部15)与玻璃板(第一玻璃板1、第二玻璃板5)的接触,可提升边框件10与层压件17之间的卡持稳定性,从而提升整个光伏组件100的结构稳定性。
57.也即,本技术提供的该光伏组件100,通过使用边框件10和防渗件9的结构设计,即边框件10将防渗件9嵌入边框件10和层压件17之间,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光伏组件100内部水汽渗入层压件17,实现光伏组件100的性能稳定性大大提升;另一方面在光伏组件100使用过程中,边框件10的金属材料具有更好的机械性能,可以保护光伏组件100不受损坏,提升光伏组件100的稳定性。同时,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可以不用再通过硅胶对组件进行封边,简化了工艺流程,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生产效率。
58.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6,可选地,第一玻璃板1中远离第二玻璃板5的一侧表面包括第一卡持槽19,第一弯钩部13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卡持槽19内;和/或,
59.第二玻璃板5中远离第一玻璃板1的一侧表面包括第二卡持槽20,第二弯钩部15的
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卡持槽20内。
60.具体地,本技术提供了2种可选择的实施例,其一为,在光伏组件100的第一玻璃板1中远离第二玻璃板5的一侧表面设置第一卡持槽19,使第一弯钩部13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卡持槽19内;此时可设置第二玻璃板5中远离第一玻璃板1的一侧表面没有卡持槽。或,其二为,光伏组件100的第二玻璃板5中远离第一玻璃板1的一侧表面设置第二卡持槽20,使第二弯钩部15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卡持槽20内;此时可设置第一玻璃板1中远离第二玻璃板5的一侧表面没有卡持槽。按照这两种情况设置,通过第一弯钩部13和第一卡持槽19的嵌入式配合,或是第二弯钩部15和第二卡持槽20的嵌入式配合,使卡持槽对弯钩的位置进行固定,使得弯钩不易发生位移,提高了边框件10和层压件17之间的固定稳定性,从而提升了的光伏组件100的稳定性。
61.需要说明的是,光伏组件100的第一玻璃板1和第二玻璃板5的表面都有卡持槽时,通过第一卡持槽19对第一弯钩部13的位置进行固定,第二卡持槽20对第二弯钩部15的位置进行固定,使得第一弯钩部13和第二弯钩部15均不易发生位移,如此设置,会使得光伏组件100的稳定性效果更佳。
62.请继续参照图1,可选地,防渗件9与第一弯钩部13之间包括溢胶槽16、防渗件9与第二弯钩部15之间包括溢胶槽16。
63.具体地,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选择的实施方式为,在防渗件9与第一弯钩部13之间设置溢胶槽16、在防渗件9与第二弯钩部15之间也设置溢胶槽16,如此设置,在将边框件10与层压件17进行固定的时候,边框件10与层压件17之间产生的压力会使得防渗件9有外溢的风险,溢胶槽16用于承接被挤压形变的防渗件9,从而可防止防渗件9材料溢出弯钩部第一弯钩部13、第二弯钩部15),从而避免影响光伏组件100的性能。
64.请参照图1和图5,可选地,第一侧边框6中包括第一凸起部18,第一凸起部18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夹胶层2和第二夹胶层4之间。
65.具体地,如图3、图4示出的,当第一侧边框6中不包括第一凸起部18时,水汽进入组件的路径较短较宽,阻挡水汽效果欠佳;如图1和图5示出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选择的实施例为,设置第一侧边框6中包括第一凸起部18,且第一凸起部18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夹胶层2和第二夹胶层4之间时,使得水汽进入组件的路径变长变窄,此时阻挡水汽的效果更好。
66.此外,还需要补充的是,如图1示出的,本技术提供的第一侧边框6为中间厚两边薄的结构,金属材质的第一侧边框6与组件(层压件17)间隙全部填充了防水汽渗透材料(防渗件9),使得水汽进入组件之中的路径变长变窄;同时经过层压后,水汽渗透材料固化对第一侧边框6与组件之间间隙实现了密封,和传统硅胶及夹角材料相比,防水汽渗透材料具有更低的透水率,可以有效的阻止水汽渗透到组件当中。
67.请继续参照图1,可选地,部分防渗件9位于第一夹胶层2和第一凸起部18之间;和/或,
68.部分防渗件9位于第二夹胶层4和第一凸起部18之间。
69.具体地,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选择的实施方式为,设置防渗件9位于第一夹胶层2和第一凸起部18之间,或设置防渗件9位于第二夹胶层4和第一凸起部18之间,如此设置,防渗件9可以促使第一玻璃板1和第一夹胶层2贴合更紧实,或促使第二玻璃板5和第二夹胶层4贴合更紧实,从而电池板更佳稳定的工作,提高了光伏组件100的稳定性。
70.需要说明的是,当设置防渗件9位于第一夹胶层2和第一凸起部18之间,且同时设置防渗件9位于第二夹胶层4和第一凸起部18之间时,不仅第一玻璃板1和第一夹胶层2贴合紧实,第二玻璃板5和第二夹胶层4的贴合也更佳紧实,更近一步地降低了对电池板工作的不良影响,使得光伏组件100稳定性更好。
71.请继续参照图1,可选地,沿垂直于第一玻璃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凸起部18的厚度为d1,0.8mm≤d1≤15


72.具体地,当第一凸起部18的厚度d1《0.8mm时,此时第一凸起部18的厚度太薄,水汽进入组件的路径变宽,从而导致阻止水汽效果欠佳;当第一凸起部18的厚度d1》15mm时,层压过程中,第一凸起部18可能与第一玻璃板1或第二玻璃板5产生挤压,从而对第一玻璃板1或第二玻璃板5产生损伤;当第一凸起部18的厚度0.8mm≤d1≤15

时,能够在不损伤玻璃板的同时,有效的阻止水汽。可选地,第一凸起部18的厚度d1=2mm,或第一凸起部18的厚度d1=5mm,或第一凸起部18的厚度d1=13mm。
73.请继续参照图1,可选地,沿平行于第一玻璃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凸起部18的宽度为w,10mm≤w≤40


74.具体地,当第一凸起部18的宽度w《10mm时,此时第一凸起部18的宽度太小,水汽进入组件的路径变短,从而导致阻止第一凸起部18阻挡水汽能力有限;当第一凸起部18的宽度w》40mm时,会影响到层压件17中的电池板的工作;当第一凸起部18的宽度10mm≤w≤40

时,能够在不影响电池板工作的同时,有效的阻止水汽。可选地,第一凸起部18的宽度w=15mm,或第一凸起部18的宽度w=25mm,或第一凸起部18的宽度w=36mm。
75.请继续参照图1,可选地,沿垂直于第一玻璃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平部12的厚度为d2,0.3mm≤d2≤0.7


76.具体地,当第一平部12的厚度d2《0.3mm时,第一平部12易受挤压变形,导致边框件10不能稳定的工作,影响阻止水汽进入的能力;当第一平部12的厚度d2》0.7mm时,在层压时,会对第一玻璃板1产生损伤;当第一平部12的厚度0.3mm≤d2≤0.7

,此时第一平部12不容易变形,并且在层压时,不会对第一玻璃板1产生损伤,在保证光伏组件100能正常工作的同时,更好地阻止水汽进入组件。可选地,第一平部厚度d2=0.4mm,或第一平部的厚度d2=0.5mm,或第一平部的厚度d2=0.7mm。
77.请继续参照图1,可选地,防渗件9的制作材料为丙烯酸酯类聚合物、或聚乙烯辛烯共弹性体。
78.具体地,光伏组件100的防渗件9使用丙烯酸酯类聚合物、或聚乙烯辛烯共弹性体(poe,polyolyaltha olfin)作为制作材料,这种材料具有较低的水汽透过率,可以阻止水汽通过;另外在光伏组件100的生产过程中,经过层压后,防渗件9可以与层压件17和边框件10之间产生很强的粘合力,从而对光伏组件100进行密封,进一步减少水汽的渗透。
79.请参照图1和图2,可选地,还包括铝边框11,铝边框11围绕于边框件10远离层压件17一侧。
80.具体地,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选择的实施方式为,光伏组件100包括铝边框11,铝边框11设置在边框件10远离层压件17一侧,用于进一步对边框件10进行稳固;铝边框11的机械性能和耐老化性能较强,如此设置,能够更好地保护光伏组件100,提高光伏组件100的稳定性。
81.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伏组件100,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82.本使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包含:层压件;边框件,包括第一侧边框、第一卡持部、第二卡持部,第一侧边框位于层压件的至少一侧面;防渗件,至少部分位于第一侧边框与层压件的侧面之间、且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卡持部与第一玻璃板之间、且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卡持部与第二玻璃板之间;防渗件采用防水汽渗透的材料形成,可有效阻止水汽从组件四周进入层压件中,提升光伏组件的使用性能稳定性;其中,边框件的卡持部包括平部和弯钩部,弯钩部与玻璃板的表面接触,且边框件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分布于层压件四周,能够提升边框件与层压件卡持的稳定性。
83.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