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能插箱线束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05830发布日期:2022-11-09 04:27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储能插箱线束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能插箱线束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2.储能电池插箱内部有高压线束或者低压线束,线束在走线时需要适当的紧固点来防止线束在插箱内部晃动,避免产生磨损影响正常的使用,因此通常需借助插箱内部的绝缘盖板来对线束进行固定。
3.申请号为201810480757.3的“线束隔离复合片、电池模组和电池管理系统”,其记载了用于采集电压信号和温度信号的汇流组件,目前,进行电压与温度等信号采集的采集线束,通常的固定方式是,在绝缘盖板上设置两个u型的凸起,然后使用轧带穿过两个凸起,并将线束固定两个凸起之间,从而将线束与绝缘盖板固定,采用轧带对线束进行固定固然可以起到紧固作用,但是增加的轧带一方面增加了零件成本,第二方面也增加了装配成本,即装配时需要穿插拉紧并剪断,且轧带装配时不易控制松紧程度,有的安装点过松,造成轧带和线束局部摩擦,甚至将线束表皮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储能插箱线束安装结构,可避免线束装配时使用扎带穿插、拉紧与剪断等步骤,使得装配更为简便,降低了零件成本与人工装配成本,同时避免了轧带装配时不易控制松紧程度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储能插箱线束安装结构,其包括绝缘盖板,还包括若干个卡扣组件,其中,
6.各卡扣组件,均设置在绝缘盖板上并与绝缘盖板一体成型,所述卡扣组件包括定位部与压紧部,其中,
7.定位部,用于限制经过的线束位置;
8.压紧部,用于将线束压紧并卡入定位部。
9.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各个所述卡扣组件在绝缘盖板上沿线束方向等间距分布。
10.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绝缘盖板上设置有位于定位部与压紧部之间的定位凹槽。
1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定位凹槽的数量与卡扣组件相同,且与卡扣组件一一对应。
12.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压紧部远离绝缘盖板的一端厚度小于接近绝缘盖板的一端。
13.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压紧部远离绝缘盖板的一端,且朝向定位部的一侧设置有短斜面,所述定位部远离绝缘盖板的一端,且朝向压紧部的一侧设置有长斜面。
14.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定位部上设置有配合面,所述配合面呈圆
弧形设置且与线束外部相适配,所述配合面用于容纳线束的一部分。
15.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压紧部朝向定位部的一侧设置有增阻面。
16.本实用新型的储能插箱线束安装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1)通过将卡扣组件与绝缘盖板一体成型,使得线束安装过程中无需使用扎带进行绑缚固定,避免了线束装配时使用扎带穿插、拉紧与剪断等步骤,使得装配更为简便,降低了零件成本与人工装配成本,同时避免了轧带装配时不易控制松紧程度的问题;
18.(2)设置的定位凹槽,其在绝缘盖板上下沉式设置,可降低卡扣组件的高度,与绝缘盖板所需原料,节省了原料成本,同时定位凹槽可对线束进行辅助定位,提高了线束装配稳定性;
19.(3)在压紧部与定位部上分别设置短斜面与长斜面,使得线束卡入压紧部与定位部的相对侧更为简单快速,且减少了线束装配时,对线束外皮造成的磨损。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线束安装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中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储能插箱线束安装结构的立体图;
24.图4为图3中的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储能插箱线束安装结构的另一视角立体图;
26.图6为图5中的c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7.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储能插箱线束安装结构的卡扣组件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储能插箱线束安装结构,包括绝缘盖板1与若干个卡扣组件2。
30.绝缘盖板1,呈刀片状,两端设置有安装耳,通过安装耳固定在储能插箱内部,其上所固定的线束为各电芯的采样线束,用于给电芯进行采样,例如采集电压信息、温度信息等。
31.各卡扣组件2,均设置在绝缘盖板1上并与绝缘盖板1一体成型,所述卡扣组件2包括定位部21与压紧部22,定位部21用于限制经过的线束位置,压紧部22厚度为2-3mm,为竖直筋条结构,高度与定位部21相同,其用于将线束压紧并卡入定位部21,线束在安装时,通过定位部21与压紧部22的间隙插入,此时定位部21与压紧部22产生形变,且在线束插入后
恢复形变,由定位部21将线束限制在绝缘盖板1上,防止线束产生晃动,同时压紧部22将线束压紧在定位部21内,防止线束松脱,设置的若干个卡扣组件2,即可将线束分段固定在绝缘盖板1上。
32.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各个所述卡扣组件2在绝缘盖板1上沿线束方向等间距分布,从而将线束在绝缘盖板1上沿直线进行固定,使得在使用同样数量卡扣组件2的前提下,线束分段固定的长度更短,提高线束安装的稳定性,并方便线束的安装固定作业。
33.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绝缘盖板1上设置有位于定位部21与压紧部22之间的定位凹槽101,线束在通过卡扣组件2与绝缘盖板1后,线束的一部分将进入定位凹槽101内,使得定位凹槽101辅助卡扣组件2对线束进行定位,同时定位凹槽101在绝缘盖板1上的下沉式设置,可降低卡扣组件2的高度,节省原料成本,定位凹槽101的形状,应为贴合线束外部的圆弧形设置,可更好的进行辅助定位。
34.具体的,所述定位凹槽101的数量与卡扣组件2相同,且与卡扣组件2一一对应,与卡扣组件2对应设置的定位凹槽101,可对分段固定的线束固定部分依次配合卡扣组件2进行定位,同时避免影响在绝缘盖板1上设置的开孔等结构。
35.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压紧部22远离绝缘盖板1的一端厚度小于接近绝缘盖板1的一端,使得压紧部22至少一侧呈斜面大角度的与绝缘盖板1进行连接,尤其是压紧部22远离定位部21的一侧,可防止线束在卡入过程中,压紧部22形变过大导致断裂损坏,无法对对应段线束进行固定。
36.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压紧部22远离绝缘盖板1的一端,且朝向定位部21的一侧设置有短斜面221,所述定位部21远离绝缘盖板1的一端,且朝向压紧部22的一侧设置有长斜面211,在线束卡入定位部21与压紧部22的相对侧时,线束外部挤压短斜面221与长斜面211,通过短斜面221与长斜面211使得定位部21与压紧部22产生弹性形变,顶端向两侧张开,供线束进入,设置的短斜面221与长斜面211可方便线束推送卡入定位部21与压紧部22的相对侧。
37.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定位部21上设置有朝向压紧部22的配合面212,所述配合面212呈圆弧形设置且与线束外部相适配,配合面212位于长斜面211的下方,在线束插入定位部21与压紧部22的相对侧后,线束外部的部分弧面将与配合面212接触,并通过圆弧面的接触对线束进行定位,设置的圆弧状配合面212可增大与线束的接触面积,使得定位稳定性更好,同时避免接触线束面过小导致对线束外部造成较大磨损。
38.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压紧部22朝向定位部21的一侧设置有增阻面222,增阻面222上可通过设置增阻条、凸起颗粒等增大与线束外部接触后的摩擦阻力,使得线束在插入后,不易通过挤压压紧部22脱离卡扣组件2,需要注意的是,增阻面222最好垂直于绝缘盖板1。
3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线束装配至绝缘盖板1上时,绝缘盖板1平置,线束至上而下分段依次压入各卡扣组件2内,在具体的安装过程中,线束通过定位部21与压紧部22的间隙插入,此时定位部21与压紧部22产生形变,且在线束插入后恢复形变,由定位部21将线束限制在绝缘盖板1上,防止线束产生晃动,同时压紧部22将线束压紧在定位部21内,防止线束松脱。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
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