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簧片及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76241发布日期:2022-12-24 03:51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簧片及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簧片及继电器。


背景技术:

2.现有继电器中的动簧片为了满足一定的动作电压,会将动簧片做薄,否则动簧片太厚会使其刚性增加,而影响动作电压,但动簧片若太薄,会使得动簧片整体太柔,导致触点压力不够,从而影响分断力,而触点分断力较小,则容易使得继电器产生动作回跳时间大、接触电阻不稳定、触点升温大、电耐久性试验不稳定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簧片,其主要解决的是现有技术中做薄的动簧片容易存在刚性不足而导致触点分断力小的技术问题。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一种动簧片,包括簧片主体,簧片主体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段、折弯段和主干段,主干段上设置有用于与推动杆相连接的连接部以及用于加强主干段刚性的加强结构,加强结构被配置为沿主干段长度方向延伸,且连接部处于加强结构在主干段上的延伸长度范围内。
6.进一步,加强结构为紧贴主干段表面设置的叠片。
7.进一步,叠片外形与主干段外形相适配,叠片一端朝主干段与折弯段相连接的端部方向延伸,另一端朝主干段自由端方向延伸,且连接部处于叠片的覆盖范围之内。
8.进一步,主干段上的连接部为用于与推动杆相连接的连接孔,连接孔开设在主干段近中部位置处,叠片上开设有与连接孔对应设置的开孔。
9.进一步,主干段上的连接孔的一侧表面上形成有环形凸起,叠片上的开孔被配置为能够与环形凸起相互配合形成定位结构,以将叠片定位在主干段的表面上。
10.进一步,在主干段上对应叠片下部的位置处设置有定位凸起,叠片的下部开设有与定位凸起相适配的定位孔,以使叠片的下部通过定位孔与主干段上的定位凸起定位配合在一起,且叠片上部开设有一与主干段上预设的铆接孔对应设置的开孔,通过铆接于主干段的铆接孔及叠片的开孔处的动触头,将叠片的上部与主干段的上部固定在一起。
11.进一步,加强结构为由冲苞加工一体成型于主干段上的长条形凸苞。
12.进一步,一体成型于主干段上的长条形凸苞一端朝主干段与折弯段相连接的端部方向延伸,另一端朝主干段自由端方向延伸,且连接部处于长条形凸苞在主干段上的延伸长度范围之内。
13.进一步,在主干段上成型有两个长条形凸苞,两长条形凸苞在主干段上呈左右相对设置,且连接部设置于两长条形凸苞之间。
14.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继电器,包括以上任一所述的动簧片。
15.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动簧片及继电器中,动簧片主体的固定段及折弯段保持原有厚薄结构,以保证其下部折弯的柔性性能,以满足一定的动作电压,并且,在簧片主体的主干段上设置有加强结构,通过加强结构可以加强簧片主体的折弯段之上的主干段的刚性,如此,在不影响簧片主体下部折弯的柔性性能以满足一定的动作电压的前提下,又能提高主干段的刚性,进而有利于提高触点分断力,以便改善继电器动作回跳时间大、接触电阻不稳定、触点升温大等问题。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动簧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动簧片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继电器处于动作前(断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继电器处于动作后(吸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继电器的吸反力图。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继电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继电器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24.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动簧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动簧片动作前的结构示意图。
26.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动簧片动作后的结构示意图。
27.标号说明:
28.1、簧片主体,2、推动杆,3、叠片,11、固定段,12、折弯段,13、主干段,31、开孔,32、定位孔,131、连接部,132、环形凸起,133、定位凸起,134、长条形凸苞。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实施例一
32.请参照附图1至附图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提供一种动簧片,包括簧片主体1,簧片主体1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段11、折弯段12和主干段13,主干段13上设置有用于与推动杆2相连接的连接部131以及用于加强主干段13刚性的加强结构,加强结构被配置为沿主干段13长度方向延伸,且连接部131处于加强结构在主干段13上的延伸长度范围内。簧片主体1与继电器的推动杆2是通过簧片主体1上的连接部131进行连接的。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动簧片主体1的固定段11及折弯段12保持原有厚薄结构,以保证其下部折弯的柔性性能,以满足一定的动作电压,并且,在簧片主体1的主干段13上设置有加强结构,通过加强结构可以加强簧片主体1的折弯段12之上的主干段13的刚性,如此,如附图5所示,在不影响簧片主体1下部折弯的柔性性能以满足一定的动作电压的前提下,又能提高主干段13的刚性,进而有利于提高触点分断力,以便改善继电器动作回跳时间大、接触电阻不稳定、触点
升温大等问题。
33.请参照附图1、附图2,其中一种较优实施例中,加强结构为紧贴主干段13表面设置的叠片3。优选地,叠片3外形与主干段13外形相适配,叠片3一端朝主干段13与折弯段12相连接的端部方向延伸,另一端朝主干段13自由端方向延伸,且连接部131处于叠片3的覆盖范围之内。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由于叠片3的外形与主干段13外形相适配,并且叠片3的上端延伸至主干段13顶部位置。此外,本实施例对叠片3的叠置方向并不限制,可以是在主干段13的正面叠置,也可以是在主干段13背部方向叠置。
34.请参照附图1、附图2,其中一种较优实施例中,主干段13上的连接部131为用于与推动杆2相连接的连接孔,连接孔开设在主干段13近中部位置处,叠片3上开设有与连接孔对应设置的开孔31。
35.请参照附图1、附图2,其中一种较优实施例中,主干段13上的连接孔的一侧表面上形成有环形凸起132,叠片3上的开孔31被配置为能够与环形凸起132相互配合形成定位结构,以将叠片3定位在主干段13的表面上。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叠片3与主干段13表面之间的定位结构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所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在主干段13上对应叠片3下部的位置处设置有定位凸起133,叠片3的下部开设有与定位凸起133相适配的定位孔32,以使叠片3的下部通过定位孔32与主干段13上的定位凸起133定位配合在一起。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在主干段13对应叠片3下部的位置处设置哟两个呈左右相对排布的定位凸起133,相应地,在叠片3下部的位置处开设两个分别与两定位凸起133相对应的定位孔32,通过两定位凸起133分别与两定位孔32的过盈式定位配合,使得叠片3的下部能够牢固地与簧片主体1的主干段13固定在一起,再配合叠片3近中部位置处的开孔31与主干段13近中部位置处的环形凸起132的过盈式定位配合使得叠片3的中下部位置能够更为稳固地与主干段13连接在一起。并且开孔31与主干段13上连接孔对应设置,如此设置使得叠片3与主干段13的装配不会影响到主干段13与推动杆2之间的连接。此外,在叠片3上部开设有一与主干段13上预设的铆接孔对应设置的开孔,通过铆接于主干段13的铆接孔及叠片3的开孔处的动触头,将叠片3的上部与主干段13的上部固定在一起。
36.请参照附图3、附图4、附图6和附图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继电器,包括以上任一实施例的动簧片。具体地,该继电器由壳体和安装于壳体中的线圈组件、推动卡、动簧片、静簧片、动触点、静触点以及接线端子等部件组成。
37.实施例二
38.请参照附图8至附图1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加强结构为由冲苞加工一体成型于主干段13上的长条形凸苞134。本实施例中,优选地,一体成型于主干段13上的长条形凸苞134一端朝主干段13与折弯段12相连接的端部方向延伸,另一端朝主干段13自由端方向延伸,且连接部131处于长条形凸苞134在主干段13上的延伸长度范围之内。本实施例中,主干段13上的长条形凸苞134与作为连接部131的连接孔结构之间并不相交,即长条形凸苞134是成型于连接部131侧边位置处的,但长条形凸苞134结构的延伸长度范围涵盖了连接部131在主干段13上的设置高度位置。
39.请参照附图8至附图10,其中一种较优实施例中,在主干段13上成型有两个长条形凸苞134,两长条形凸苞134在主干段13上呈左右相对设置,且连接部131设置于两长条形凸苞134之间。优选地,连接部131位于长条形凸苞134近中段位置处。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
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主干段13上设置其他数量的长条形凸苞134,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所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此外,本实施例对长条形凸苞134的冲苞方向不做限制,可以是在主干段13上从正面向背面冲苞加工,也可以是在主干段13上从背面向正面冲苞加工。
4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的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