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99844发布日期:2023-01-13 01:25阅读:30来源:国知局
蓄电池单元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电池单元。特别涉及一种搭载于车辆的蓄电池单元。


背景技术:

2.近年来,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具体对策,面向实现低碳社会或脱碳社会的举措十分活跃。在车辆方面,也强烈要求减少co2的排放量,驱动源的电动化急速发展。具体来说,具备作为车辆的驱动源的电动机和作为能够向该电动机供给电力的二次电池的蓄电池的车辆的开发正得到推进,如电动汽车(electrical vehicle)或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ybrid electrical vehicle)等。
3.随着车辆的驱动源的电动化,车辆将搭载大容量的蓄电池单元。大容量的蓄电池单元的发热量较大,因此需要更高的冷却性能。
4.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蓄电池单元,其在形成于车辆车身与车室地板上配置的地毯之间的容纳室内容纳有:蓄电池壳体,其容纳蓄电池;以及鼓风机(风扇),其向蓄电池输送冷却风。专利文献1的蓄电池单元具有鼓风机支架,该鼓风机支架是用于将鼓风机(风扇)安装到容纳室的构件。鼓风机支架支承鼓风机(风扇),安装到蓄电池单元壳体后,固定在车身上。
5.现有技术文献
6.专利文献
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03293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8.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9.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蓄电池单元中,为了将鼓风机(风扇)相对于蓄电池壳体定位并固定,需要使用鼓风机支架,该鼓风机支架是用于将鼓风机(风扇)安装到容纳室的构件。因此,部件数量增加,此外,在组装蓄电池单元时,需要将鼓风机(风扇)和鼓风机支架相对于蓄电池壳体定位并固定,因此组装性存在改善的余地。
1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不使用用于固定风扇的支架等就能够将风扇相对于蓄电池模块定位并固定,且组装性得到提高的蓄电池单元。
11.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2.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蓄电池单元,其具备:
13.至少一个蓄电池模块;
14.底板,其载置所述蓄电池模块;
15.流路,其形成于所述蓄电池模块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之间,且供冷却所述蓄电池模块的冷却气体流动;以及
16.冷却装置,其将所述冷却气体送出至所述流路,
17.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具备:
18.风扇,其将冷却气体送出至所述流路;以及
19.导入管道,其与所述风扇的吸入口连结,
20.所述风扇固定在所述底板上,
21.所述风扇的所述吸入口朝向上方开口,
22.所述导入管道配置在所述风扇的上方。
23.实用新型效果
24.根据本实用新型,风扇固定在载置有蓄电池模块的底板上,所以能够将风扇相对于蓄电池模块定位并固定于底板。由此,不使用用于固定风扇的支架等就能够将风扇相对于蓄电池模块定位并固定,且蓄电池单元的组装性提高。
附图说明
25.图1是从前斜上方观察搭载有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蓄电池单元的车辆的后部座位周边时的立体图。
26.图2是从左侧观察搭载有图1的蓄电池单元的车辆的蓄电池单元附近时的剖视图。
2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蓄电池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28.图4是图3的蓄电池单元中的冷却装置、接线台支架、接线台和底板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29.图5是图3的底板的右端部附近的立体图。
30.图6的(a)是从左前上方观察图3的送出管道时的立体图,图6的(b)是从左前下方观察图3的送出管道时的立体图。
31.图7是从后方观察图3的蓄电池单元时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32.图8是放大示出图7的冷却装置、接线台支架、接线台和底板附近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33.图9是在拆下蓄电池单元盖、蓄电池控制装置、蓄电池控制装置支架、接线台和维护插头的状态下,从上方观察图3的蓄电池单元时的图。
34.图10是在拆下蓄电池单元盖、蓄电池控制装置和蓄电池控制装置支架的状态下,从上方观察图3的蓄电池单元时的接线台附近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35.附图标记说明:
36.20 蓄电池单元
37.30 蓄电池模块
38.40 冷却装置
39.41 风扇
40.41c 吸入口
41.41d 吹出口
42.42 导入管道
43.43 送出管道
44.43f 开口部
45.43j 第一卡合部
46.43n 第二卡合部
47.52 接线台(电子器件)
48.60 底板
49.60a 流路
50.60b 流路连接空间
51.61 底壁部
52.64 支承构件
53.73 接线台支架(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54.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蓄电池单元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蓄电池单元搭载于车辆。另外,附图是按照附图标记的朝向进行观察的。此外,在本说明书等中,为了使说明简单且明确,前后、左右、上下的各方向是根据车辆的驾驶员观察的方向来记载的,且在附图中,将车辆的前方表示为fr,将后方表示为rr,将左方表示为l,将右方表示为r,将上方表示为u,将下方表示为d。
55.《车辆》
56.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蓄电池单元20搭载于车辆v。车辆v例如是混合动力车、蓄电池驱动车等电动车辆,其搭载有能够通过存储在蓄电池单元20中的电力来驱动车辆v的未图示的驱动用电动机。蓄电池单元20载置于地板10,并固定在地板10上。在蓄电池单元20的上方配置有车辆v的后部座位rs。
57.地板10具有:前地板11,其构成车室cb的地板部;以及后地板12,其构成设置于车室cb的后方的后备箱lg的地板部等。前地板11和后地板12在后部座位rs的下方连接。地板10的车宽方向的两端部与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的骨架框架构件(未图示)连结,由此地板10固定在骨架框架构件上。
58.在前地板11的后端部上形成有向上方立起的上弯部11a。此外,在前地板11的车宽方向中央部沿前后方向形成有中央通道11b。中央通道11b以前地板11向上方凸起的方式弯曲,并且在下方形成梯形形状的通道空间13。
59.在后地板12的前端部上凹陷设置有容纳凹部121。容纳凹部121具有在车宽方向上较长的四边形状的底壁部121a,蓄电池单元20载置于底壁部121a。
60.《电源装置》
61.如图1至图5所示,蓄电池单元20具备:两个蓄电池模块30;冷却装置40,其供冷却蓄电池模块30的冷却气体流通;蓄电池控制装置51,其控制蓄电池模块30的充电和放电;接线台52,其安装有将蓄电池模块30和外部设备(未图示)电连接且供蓄电池模块30的充电电力和放电电力流动的配线部件;以及维护插头53,其能够切断在接线台52中流动的电力。
62.蓄电池单元20具备:底板60,其载置两个蓄电池模块30;以及前侧框架81和后侧框架82,其覆盖底板60的下方并固定在底板60上。底板60载置在凹陷设置于后地板12的前端部的容纳凹部121的底壁部121a上。
63.蓄电池模块30具有在车宽方向上较长的大致长方体形状。而且,两个蓄电池模块30在前后方向上相对配置。各蓄电池模块30具有在车宽方向上层叠的多个蓄电池单体31。蓄电池单体31具有车宽方向最短的大致长方体形状。
64.冷却装置40、接线台52和维护插头53配置在蓄电池模块30的右侧。冷却装置40和接线台52设置在从车宽方向观察时至少一部分与蓄电池模块30重叠的位置处。
65.由此,能够抑制蓄电池单元20的前后方向尺寸和高度尺寸,并且将冷却装置40和接线台52配置在蓄电池单元20中。
66.冷却装置40具有:风扇41,其吹出冷却蓄电池模块30的冷却气体;导入管道42,其将冷却气体导入风扇41;以及送出管道43,其将从风扇41吹出的冷却气体向期望的方向送出。
67.风扇41载置于底板60。风扇41设置在从车宽方向观察时至少一部分与蓄电池模块30重叠的位置处。风扇41具有:叶轮41a,其从旋转轴心方向吸入冷却气体,并向离心方向吹出冷却气体;以及风扇壳体41b,其轴支承并容纳叶轮41a。风扇壳体41b具有:吸入口41c,其吸入向叶轮41a供给的冷却气体;以及吹出口41d,其排出从叶轮41a吹出的冷却气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叶轮41a的旋转轴心在上下方向上延伸。风扇壳体41b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大致圆柱形状。吸入口41c朝向上方开口。吹出口41d从大致圆柱形状的风扇壳体41b向左方突出,并朝向左方开口。因此,风扇41从吸入口41c吸入上方的冷却气体,并从吹出口41d朝向左方送出冷却气体。
68.导入管道42配置在风扇41的上方。导入管道42与风扇41的上部相邻地设置,并且覆盖风扇41的上部。导入管道42设置在从车宽方向观察时至少一部分与蓄电池模块30重叠的位置处。在导入管道42上形成有供冷却气体流通的流路42a。在流路42a的一端侧设置有向前斜上方开口的导入口42b。在流路42a的另一端侧设置有向下方开口并与风扇壳体41b的吸入口41c连结的排出口42c。在导入管道42中,冷却蓄电池模块30的冷却气体从导入口42b导入流路42a,流过流路42a并从排出口42c被风扇41的吸入口41c吸入。
69.在导入管道42的左端部设置有呈大致圆柱状、向下方突出的前后一对定位销42d。定位销42d具有前端为尖细的锥形形状的大致圆柱形状。
70.送出管道43与风扇41的左侧相邻地设置,并且与风扇壳体41b的吹出口41d连结。送出管道43沿着蓄电池模块30的下表面朝向左方送出从风扇壳体41b的吹出口41d吹出的冷却气体。关于送出管道43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叙述。
71.蓄电池控制装置51具有上下方向最短的大致长方体形状,以在前后方向上跨越在前后方向上排列的两个蓄电池模块30的方式配置在与蓄电池模块30的上表面相对的位置处。
72.接线台52具有上下方向最短的大致长方体形状,并且配置在冷却装置40的上方,且位于从上下方向观察时至少一部分与冷却装置40重叠的位置处。因此,冷却装置40的导入管道42在上下方向上配置在接线台52与风扇41之间。此外,接线台52设置在从车宽方向观察时至少一部分与蓄电池模块30重叠的位置处。
73.维护插头53设置在将外部设备(未图示)和接线台52电连接的配线构件上,是能够手动插拔的插头。在插入了维护插头53的状态下,外部设备(未图示)与接线台52电连接,在拔出了维护插头53的状态下,外部设备(未图示)与接线台52被电切断。维护插头53配置在接线台52的前方。维护插头53设置在从前后方向观察时至少一部分与接线台52重叠的位置处。
74.如图3至图5所示,底板60具有:底壁部61,其覆盖两个蓄电池模块30和在蓄电池模
块30的右侧配置的冷却装置40的下方;以及侧壁部62,其从底壁部61的前后左右的外缘部向上方弯曲,包围底壁部61的前后左右的外缘部并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侧壁部62具有:前壁部62a,其从底壁部61的前缘部向上方弯曲;后壁部62b,其从底壁部61的后缘部向上方弯曲;左壁部62c,其从底壁部61的左缘部向上方弯曲;以及右壁部62d,其从底壁部61的右缘部向上方弯曲。
75.底板60还具有固定在底壁部61的上表面上并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密封构件63。密封构件63由不透气材料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构件63由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形成有粘合剂层的橡胶发泡体形成。而且,形成在密封构件63的下表面上的粘合剂层粘合于底板60的底壁部61的上表面,由此密封构件63以与底壁部61的上表面之间不形成间隙的方式固定在底壁部61的上表面上。密封构件63具有:左右一对侧部密封构件63a,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前部密封构件63b,其将左右一对侧部密封构件63a的前端部连结且在车宽方向上延伸;后部密封构件63c,其将左右一对侧部密封构件63a的前端部连结且在车宽方向上延伸;以及中央部密封构件63d,其将左右一对侧部密封构件63a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央部连结且在车宽方向上延伸。左右一对侧部密封构件63a分别位于与左右方向上的蓄电池模块30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大致相同的位置,且在前后方向上从与前方配置的蓄电池模块30的前端部大致相同的位置延伸至与后方配置的蓄电池模块30的后端部大致相同的位置。前部密封部件63b、后部密封部件63c和中央部密封部件63d分别在左右方向上从与蓄电池模块30的左端部大致相同的位置延伸至与蓄电池模块30的右端部大致相同的位置且在车宽方向上延伸。
76.两个蓄电池模块30载置于密封构件63。两个蓄电池模块30中配置在前方的蓄电池模块30以前端部由密封构件63的前部密封构件63b支承,后端部由密封构件63的中央部密封构件63d支承的方式载置。而且,由于配置在前方的蓄电池模块30的重量,前部密封构件63b和中央部密封构件63d压缩,前部密封构件63b和中央部密封构件63d的上表面上形成的粘合剂层粘合于配置在前方的蓄电池模块30的下表面,由此配置在前方的蓄电池模块30以与前部密封构件63b和中央部密封构件63d的上表面之间不形成间隙的方式固定在前部密封构件63b和中央部密封构件63d的上表面上。两个蓄电池模块30中配置在后方的蓄电池模块30以前端部由密封构件63的中央部密封构件63d支承,后端部由密封构件63的后部密封构件63c支承的方式载置。而且,由于配置在后方的蓄电池模块30的重量,中央部密封构件63d和后部密封构件63c压缩,中央部密封构件63d和后部密封构件63c的上表面上形成的粘合剂层粘合于配置在后方的蓄电池模块30的下表面,由此配置在后方的蓄电池模块30以与中央部密封构件63d和后部密封构件63c的上表面之间不形成间隙的方式固定在中央部密封构件63d和后部密封构件63c的上表面上。由此,隔着密封构件63,在蓄电池模块30的下表面与底板60的底壁部61之间形成有供冷却蓄电池模块30的冷却气体流动的流路60a。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流路60a,其由配置在前方的蓄电池模块30的下表面、底板60的底壁部61、左右一对侧部密封构件63a、前部密封构件63b和中央部密封构件63d包围而成;以及流路60a,其由配置在后方的蓄电池模块30的下表面、底板60的底壁部61、左右一对侧部密封构件63a、中央部密封构件63d和后部密封构件63c包围而成。而且,配置在前方的蓄电池模块30的下表面和底板60的底壁部61无间隙地固定在不透气的密封构件63上,且配置在后方的蓄电池模块30的下表面和底板60的底壁部61无间隙地固定在不透气的密封构件63上,所以在两个流路60a中流动的气体不会从蓄电池模块30的下表面与底板60的底壁部61之间向
流路60a的外部漏出。
77.底板60还具有固定在底壁部61的上表面上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板状的支承构件64。支承构件64具有:主面64a,其在前后方向和车宽方向上延伸;侧壁部64b,其从主面64a的前缘部、后缘部和左缘部向下方弯曲,包围主面64a的前缘部、后缘部和左缘部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以及凸缘部64c,其从侧壁部64b的下端部以凸缘状延伸。因此,侧壁部64b和凸缘部64c具有从上下方向观察时向右方开口的u字形状。凸缘部64c的下表面与底板60的底壁部61抵接并固定在底壁部61上。支承构件64设置为,在比主面64a的左缘部更向左方延伸的部分的凸缘部64c的上表面上配置有密封构件63的右侧的侧部密封构件63a。即,支承构件64在比主面64a的左缘部更向左方延伸的部分的凸缘部64c上,在上下方向上被底壁部61和密封构件63的右侧的侧部密封构件63a夹持。而且,右侧的侧部密封构件63a的下表面上形成的粘合剂层粘合于比主面64a的左缘部更向左方延伸的部分的凸缘部64c的上表面。
78.在支承构件64的下表面与底壁部61之间形成由支承构件64的下表面和底壁部61包围而成的流路连接空间60b。流路连接空间60b成为从支承构件64的凸缘部64c朝向主面64a向上方鼓出的形状。如上所述,支承构件64设置为,在比主面64a的左缘部更向左方延伸的部分的凸缘部64c的上表面上配置有密封构件63的右侧的侧部密封构件63a,所以流路连接空间60b与形成在蓄电池模块30的下表面与底板60的底壁部61之间的流路60a连续。这样,支承构件64设置为,由支承构件64的下表面和底壁部61包围而成的流路连接空间60b与形成在蓄电池模块30的下表面与底板60的底壁部61之间的流路60a连续。而且,右侧的侧部密封构件63a的下表面上形成的粘合剂层粘合于比主面64a的左缘部更向左方延伸的部分的凸缘部64c的上表面,所以流过流路连接空间60b的气体向流路60a流动而不会漏出。
79.前侧框架81与底板60连结,在车宽方向上延伸,并覆盖底板60的前壁部62a。后侧框架82与底板60连结,在车宽方向上延伸,并覆盖底板60的后壁部62b。而且,前侧框架81通过螺栓等紧固构件固定于车辆v的地板10,详细而言,固定于前地板11的上弯部11a。后侧框架82通过螺栓等紧固构件固定于车辆v的地板10,详细而言,固定于后地板12的前端部(参考图2)。
80.在后侧框架82的右端部形成有向前突出的突出部82a。突出部82a具有从后侧框架82的右后端部朝向前方且在大致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平板形状。在突出部82a上设置有在上下方向上插通突出部82a并向上方突出的大致圆柱状的外螺纹销82b。外螺纹销82b的外周面进行了外螺纹加工。
81.(蓄电池模块的固定)
82.如图3至图5、图7和图9所示,底板60具有从左壁部62c朝向右侧突出的左侧蓄电池模块安装部65。在左侧蓄电池模块安装部65上,设置有在上下方向上插通并向上方突出的大致圆柱状的前后一对外螺纹销65a。各外螺纹销65a的外周面进行了外螺纹加工。在左侧蓄电池模块安装部65上固定有左侧蓄电池模块支架71。
83.左侧蓄电池模块支架71具有:主板71a,其位于从车宽方向观察时与前后排列的两个蓄电池模块30的左侧面重叠的位置,且在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上延伸;上端部71b,其从主板71a的上端向右方弯曲,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且从主板71a的上端向右方延伸,与前后排列的两个蓄电池模块30的上表面的左端部相对;以及下端部71c,其从主板71a的下端向左方弯曲,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且从主板71a的下端向左方延伸,并与左侧蓄电池模块安装部65
相对。
84.在左侧蓄电池模块支架71的下端部71c,与左侧蓄电池模块安装部65上设置的前后一对外螺纹销65a重叠的位置处形成有供各外螺纹销65a插通的前后一对插通孔。在左侧蓄电池模块支架71中,左侧蓄电池模块安装部65的前后一对外螺纹销65a分别插通到下端部71c上形成的前后一对插通孔中,并且从上方将螺母等紧固构件紧固至各外螺纹销65a,由此下端部71c被固定于左侧蓄电池模块安装部65。这样,下端部71c固定于左侧蓄电池模块安装部65,左侧蓄电池模块支架71在上下方向上延伸。
85.在前后排列的两个蓄电池模块30各自的左侧面上,前后设置有两个向左方突出的大致圆柱状的外螺纹销30a。在左侧蓄电池模块支架71的主板71a上,与从两个蓄电池模块30各自的左侧面向左方突出的各外螺纹销30a重叠的位置处形成有供各外螺纹销30a插通的插通孔。在左侧蓄电池模块支架71的主板71a上形成的插通孔中,两个蓄电池模块30各自的左侧面上设置的外螺纹销30a分别插通,并且从左方将螺母等紧固构件紧固至各外螺纹销30a,由此,左侧蓄电池模块支架71从左方支承前后排列的两个蓄电池模块30各自的左侧面。
86.在支承构件64的主面64a上设置有大致圆柱状的前后一对外螺纹销64d,其在上下方向上插通主面64a并向上方突出。各外螺纹销64d的外周面进行了外螺纹加工。
87.支承构件64上固定有右侧蓄电池模块支架72。右侧蓄电池模块支架72具有:主板72a,其位于从车宽方向观察时与前后排列的两个蓄电池模块30的右侧面重叠的位置,且在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上延伸;上端部72b,其从主板72a的上端向左方弯曲,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且从主板72a的上端向左方延伸,与前后排列的两个蓄电池模块30的上表面的右端部相对;以及下端部72c,其从主板72a的下端向左方弯曲,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且从主板72a的下端向左方延伸,并与支承构件64的主面64a相对。
88.在右侧蓄电池模块支架72的下端部72c上,与支承构件64的主面64a上设置的前后一对外螺纹销64d重叠的位置处形成有前后一对供外螺纹销64d插通的插通孔。在右侧蓄电池模块支架72中,支承构件64的主面64a上设置的前后一对外螺纹销64d分别插通到下端部72c上形成的前后一对插通孔中,并且从上方将螺母等紧固构件64e紧固至各外螺纹销64d,由此下端部72c被固定于支承构件64的主面64a。这样,下端部72c固定于支承构件64,右侧蓄电池模块支架72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紧固构件64e是能够与外螺纹销64d螺合的螺母。
89.在前后排列的两个蓄电池模块30各自的右侧面上,前后设置有两个向右方突出的大致圆柱状的外螺纹销30b。在右侧蓄电池模块支架72的主板72a上,与从两个蓄电池模块30各自的右侧面向右突出的各外螺纹销30b重叠的位置处形成有供各外螺纹销30b插通的插通孔。在右侧蓄电池模块支架72的主板72a上形成的插通孔中,两个蓄电池模块30各自的右侧面上设置的外螺纹销30b分别插通,并且从右方将螺母等紧固构件紧固至各外螺纹销30b,由此,右侧蓄电池模块支架72从右方支承前后排列的两个蓄电池模块30各自的右侧面。
90.(冷却装置的固定)
91.如图4和图5所示,底板60具有从右壁部62d朝向左侧突出的第一风扇安装部66。在第一风扇安装部66上设置有前后一对在上下方向上插通并向上方突出的大致圆柱状的外
螺纹销66a。各外螺纹销66a的外周面进行了外螺纹加工。
92.底板60具有第二风扇安装部67,该第二风扇安装部在车宽方向上位于第一风扇安装部66与支承构件64之间并从后壁部62b朝向前侧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风扇安装部67上设置有一个在上下方向上插通并向上方突出的大致圆柱状的外螺纹销67a。外螺纹销67a的外周面进行了外螺纹加工。
93.在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大致圆柱形状的风扇壳体41b上设置有向径方向外侧突出的耳部41e。在本实施方式中,耳部41e设置于风扇壳体41b的右前区域、风扇壳体41b的右后区域和风扇壳体41b的左后区域。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风扇壳体41b上共计设置有三个耳部41e。在各耳部41e上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插通孔。而且,将第一风扇安装部66上设置的前后一对外螺纹销66a分别插通到在设置在风扇壳体41b的右前区域和风扇壳体41b的右后区域中的耳部41e上形成的插通孔中,将第二风扇安装部67上设置的外螺纹销67a插通到在设置在风扇壳体41b的左后区域中的耳部41e上形成的插通孔中,并将螺母等紧固构件从上方分别紧固至外螺纹销66a和外螺纹销67a,由此将风扇壳体41b固定在底板60的第一风扇安装部66和第二风扇安装部67上。这样,风扇41固定在底板60上。
94.如图6的(a)、(b)所示,送出管道43具备上表面431、前表面432、后表面433、左表面434和右表面435。送出管道43的下部开口。
95.送出管道43具有上部构件43a和下部构件43b。上部构件43a形成送出管道43的上表面431、前表面432的上部区域、后表面433的上部区域、左表面434的上部区域和右表面435的上部区域。下部构件43b形成送出管道43的前表面432的下部区域、后表面433的下部区域、左表面434的下部区域和右表面435的下部区域。送出管道43通过连结上部构件43a和下部构件43b而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下部构件43b的上端设置有多个向上方突出的卡止爪,该卡止爪卡止于上部构件43a,由此上部构件43a与下部构件43b连结。
96.在送出管道43上形成有由上部构件43a和下部构件43b包围而成的管道部43c。
97.在送出管道43的左表面434上形成有导入口43d,该导入口43d呈方筒状向左斜前方突出并与管道部43c连通,突出端部开口,且与在风扇41的风扇壳体41b上形成的吹出口41d连结。由此,从风扇41的吹出口41d吹出的冷却气体通过导入口43d导入管道部43c。
98.送出管道43的前表面432的下缘部432a、后表面433的下缘部433a和右表面435的下缘部435a为与底板60的底壁部61的形状对应的形状。送出管道43的左表面434的下缘部434a具有比底壁部61更向上方弯曲的弯曲部43e。弯曲部43e为与支承构件64的上表面对应的形状。
99.送出管道43具有将前表面432的下缘部432a、后表面433的下缘部433a、包含弯曲部43e的左表面434的下缘部434a、以及右表面435的下缘部435a作为外缘的开口部43f。因此,开口部43f朝向下方和左方开口。
100.在开口部43f的外缘、即前表面432的下缘部432a、后表面433的下缘部433a、包含弯曲部43e的左表面434的下缘部434a、以及右表面435的下缘部435a,遍及前后左右整周设置有密封构件43g。密封构件43g例如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
101.在送出管道43的上表面431上设置有供导入管道42的下表面抵接的基座部43h。基座部43h以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在上部构件43a的左端部。在上部构件43a上设置有前后一对从基座部43h向左方突出的突出部43i。
102.在各突出部43i的前端部设置有第一卡合部43j,该第一卡合部43j与支承构件64的主面64a上设置的外螺纹销64d、以及紧固于外螺纹销64d的紧固构件64e卡合。第一卡合部43j具有大径部43k,该大径部43k从突出部43i的前端部的下表面呈中空筒状突出,且下端开口。大径部43k为能够与支承构件64的主面64a上设置的外螺纹销64d、以及紧固于外螺纹销64d的紧固构件64e卡合的中空筒形状。
103.第一卡合部43j还具有小径部43m,该小径部43m与大径部43k为同一中心,且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突出部43i的前端部。小径部43m为支承构件64的主面64a上设置的外螺纹销64d能够插通、且紧固于外螺纹销64d的紧固构件64e不能插通的孔形状。
104.进一步地,在各突出部43i上设置有供设置在导入管道42的左端部的定位销42d卡合的第二卡合部43n。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卡合部43n设置在突出部43i的第一卡合部43j的右方。第二卡合部43n是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突出部43i并能够使导入管道42的定位销42d插通的贯通孔。
105.在送出管道43上设置有供风扇壳体41b的吹出口41d卡止的卡止爪43p。在本实施方式中,卡止爪43p设置在上部构件43a上。
106.如图4至图9所示,送出管道43的卡止爪43p卡止于风扇壳体41b的吹出口41d,由此,送出管道43与风扇41连结,此外,送出管道43的导入口43d与在风扇壳体41b上形成的吹出口41d连结。
107.此外,送出管道43的前表面432的下缘部432a、后表面433的下缘部433a和右表面435的下缘部435a经由密封构件43g与底板60的底壁部61抵接。送出管道43的包含弯曲部43e的左表面434的下缘部434a经由密封构件43g与支承构件64的上表面抵接。因此,开口部43f朝向下方、以及由支承构件64的下表面和底壁部61包围而成的流路连接空间60b开口。此外,送出管道43的开口部43f经由密封构件43g,由底板60的底壁部61和底板60的支承构件64的上表面密封。
108.此时,送出管道43的第一卡合部43j与支承构件64的上表面上设置的外螺纹销64d、以及紧固于外螺纹销64d的紧固构件64e卡合。这样,支承构件64的上表面上设置的外螺纹销64d、以及紧固于外螺纹销64d的紧固构件64e也作为供送出管道43的第一卡合部43j卡合的被卡合部发挥作用。
109.由此,在将送出管道43安装到底板60上时,通过将送出管道43的第一卡合部与底板60卡合,从而能够容易地将送出管道43定位于底板60,蓄电池单元20的组装性提高。
110.进一步地,作为供送出管道43的第一卡合部43j卡合的被卡合部发挥作用的外螺纹销64d、以及紧固于外螺纹销64d的紧固构件64e设置在支承构件64的上表面上。由此,能够从上方将送出管道43安装到底板60上,此外,在从上方将送出管道43安装到底板60上时,容易确认与送出管道43的第一卡合部43j卡合的被卡合部的位置,所以蓄电池单元20的组装性进一步提高。
111.在安装于底板60的风扇41和送出管道43中,从风扇41的吹出口41d吹出并通过导入口43d导入管道部43c的冷却气体,从送出管道43的开口部43f被送出至由支承构件64的下表面和底壁部61包围而成的流路连接空间60b。这样,送出管道43将从风扇41的吹出口41d吹出并通过导入口43d导入管道部43c的冷却气体送出到由支承构件64的下表面和底壁部61包围而成的流路连接空间60b。而且,从送出管道43送出的冷却气体通过流路连接空间
60b被送出至与流路连接空间60b连续的流路60a。这样,冷却装置40将冷却气体送出至流路60a。
112.此时,风扇41固定在载置有蓄电池模块30的底板60上,所以能够将风扇41相对于蓄电池模块30定位并固定于底板60。由此,不使用用于固定风扇41的支架等就能够将风扇41相对于蓄电池模块30定位并固定,且蓄电池单元20的组装性提高。此外,风扇41固定在底板60上,所以能够将风扇41配置在蓄电池模块30的下表面与底板60之间形成的流路60a的附近。由此,能够缩短从风扇41到流路60a的距离,所以能够使蓄电池单元20小型化。
113.此外,送出管道43的开口部43f经由密封构件43g由底板60的底壁部61和底板60的支承构件64的上表面密封,所以仅通过将送出管道43以与底板60的支承构件64的上表面和底板60的底壁部61抵接的方式从上方载置,就能够密封送出管道43的开口部43f,蓄电池单元20的组装变得容易。
114.导入管道42的左端部上设置的前后一对定位销42d分别插通到送出管道43的前后一对突出部43i上设置的第二卡合部43n中,从而导入管道42载置于风扇41的上表面和送出管道43的基座部43h。进一步地,排出口42c与风扇壳体41b的吸入口41c嵌合,从而导入管道42载置于风扇41的上表面和送出管道43的基座部43h。
115.此时,风扇41的吸入口41c朝向上方开口,导入管道42配置在风扇41的上方,所以容易以导入管道42的排出口42c与风扇壳体41b的吸入口41c嵌合的方式将导入管道42组装到蓄电池单元20上。
116.此外,在将导入管道42安装到风扇41的上表面以及送出管道43的基座部43h上时,将导入管道42的左端部上设置的前后一对定位销42d分别插通到送出管道43的前后一对突出部43i上设置的第二卡合部43n中,由此能够容易地将导入管道42定位于送出管道43,所以蓄电池单元20的组装性提高。
117.进一步地,送出管道43的第二卡合部43n设置在送出管道43的上表面431上,所以能够从上方将导入管道42安装到风扇41的上表面和送出管道43的基座部43h上,此外,在从上方将导入管道42安装到风扇41的上表面和送出管道43的基座部43h上时,容易确认送出管道43的第二卡合部43n的位置,所以蓄电池单元20的组装性进一步提高。
118.蓄电池单元20还具备接线台支架73,该接线台支架73向导入管道42的上方延伸并支承接线台52。因此,导入管道42配置在风扇41与接线台支架73之间。接线台支架73具有主板730,主板730位于从上下方向观察时与导入管道42重叠的位置,且在前后方向和车宽方向上延伸。
119.在主板730的左端部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央的位置处设置有左中央固定部730a。在左中央固定部730a上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
120.接线台支架73还具有第一延伸部731,该第一延伸部731从主板730的右前端部向下方弯曲并从主板730向下方延伸。第一延伸部731的下端部731a向右前方向弯曲并在大致水平方向上延伸。在第一延伸部731的下端部731a上设置有右前固定部731b。在右前固定部731b上形成有贯通孔,该贯通孔在上下方向上贯通,且能够使上述底板60的第一风扇安装部66上设置的前后一对外螺纹销66a中的前侧的外螺纹销66a插通。
121.接线台支架73还具有第二延伸部732,该第二延伸部732从主板730的右后端部向右方突出并在大致水平方向上延伸。在第二延伸部732的右端部732a设置有右后固定部
732b。在右后固定部732b上形成有贯通孔,该贯通孔在上下方向上贯通,且能够使设置在上述后侧框架82的右端部上形成的突出部82a上的外螺纹销82b插通。
122.在右侧蓄电池模块支架72的主板72a上设置有平板状的延伸部72d,该平板状的延伸部72d从主板72a向右方延伸并在前后方向和车宽方向上延伸。在延伸部72d上设置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插通孔72e,在延伸部72d的下表面的从上下方向观察时与插通孔重叠的位置处固定有螺母构件72f。
123.螺栓73a从上方插通到左中央固定部730a上形成的、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中。螺栓73a插通到右侧蓄电池模块支架72的延伸部72d上设置的插通孔72e中,并被螺母构件72f紧固。由此,左中央固定部730a固定在右侧蓄电池模块支架72上。
124.底板60的第一风扇安装部66上设置的前后一对外螺纹销66a中的前侧的外螺纹销66a插通到风扇壳体41b的耳部41e上形成的插通孔中,并向耳部41e的上方突出。而且,底板60的第一风扇安装部66上设置的前后一对外螺纹销66a中的前侧的外螺纹销66a从下方插通到右前固定部731b上形成的、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中。而且,在底板60的第一风扇安装部66上设置的前后一对外螺纹销66a中的前侧的外螺纹销66a上,从上方紧固螺母等紧固构件,由此右前固定部731b与风扇壳体41b的耳部41e紧固在一起,并与风扇41一起固定于基板60的第一风扇安装部66。
125.设置在后侧框架82的右端部上形成的突出部82a上的外螺纹销82b从下方插通到右后固定部732b上形成的、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中。而且,在设置在后侧框架82的右端部上形成的突出部82a上的外螺纹销82b上,从上方紧固螺母等紧固构件,由此右后固定部732b固定于后侧框架82的右端部上形成的突出部82a。
126.这样,接线台支架73具有固定到右侧蓄电池模块支架72上的左中央固定部730a、固定到底板60上的右前固定部731b、以及固定到后侧框架82上的右后固定部732b。因此,接线台支架73能够固定到右侧蓄电池模块支架72、底板60以及后侧框架82上。
127.因此,右侧蓄电池模块支架72能够在下端部72c固定于基板60的支承构件64,并且在延伸部72d经由接线台支架73固定于底板60的第一风扇安装部66和后侧框架82的突出部82a。因此,右侧蓄电池模块支架72能够在至少包含下端部72c和延伸部72d在内的多个部位固定于底板60。由此,右侧蓄电池模块支架72能够更牢固地固定于底板60,所以能够抑制支承于右侧蓄电池模块支架72的蓄电池模块30在蓄电池单元20内振动。
128.接线台支架73能够以主板730与导入管道42抵接,且主板730朝向下方向下推动导入管道42的方式固定于右侧蓄电池模块支架72、底板60、以及后侧框架82。这样,接线台支架73对导入管道42朝向风扇41的吸入口41c施力。
129.由此,即使不使用紧固构件等额外部件,也能够较好地维持导入管道42的排出口42c与风扇41的吸入口41c之间的密封性来将导入管道42安装于风扇41。由此,蓄电池单元20的组装性进一步提高。
130.(接线台的固定)
131.如图4、图8和图10所示,接线台52配置于接线台支架73的上方,载置于接线台支架73的上表面,并由接线台支架73支承。
132.在接线台52的左前端部、左后端部、右前端部和右后端部的四个地方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插通孔52b。
133.在接线台支架73的主板730的、从上下方向观察时与接线台52上形成的各插通孔52b重叠的位置处,分别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插通孔73b。在主板730的下表面的、从上下方向观察时与各插通孔73b重叠的位置处固定有螺母。
134.在接线台52的左前端部、左后端部、右前端部和右后端部的各插通孔52b中,从上方插通螺栓。从上方插通到接线台52的各插通孔52b中的螺栓插通到接线台52的插通孔52b和与该插通孔52b重叠的位置处形成的接线台支架73的插通孔73b中,并被固定在与插通孔73b重叠的位置处的螺母紧固。由此,接线台52配置于接线台支架73的上方,且支承于接线台支架73的上表面。
135.这样,接线台52配置在冷却装置40的上方,且位于从上下方向观察时至少一部分与冷却装置40重叠的位置处。而且,冷却装置40的导入管道42在上下方向上配置在接线台52与风扇41之间。
136.(冷却装置和接线台向蓄电池单元的组装)
137.如图4至图10所示,在组装蓄电池单元20时,首先,将送出管道43的卡止爪43p卡止于风扇壳体41b的吹出口41d,来将送出管道43与风扇41连结,并且以使第一风扇安装部66上设置的前后一对外螺纹销66a分别插通到形成在风扇壳体41b的右前区域和风扇壳体41b的右后区域中设置的耳部41e上的插通孔中,使第二风扇安装部67上设置的外螺纹销67a插通到形成在风扇壳体41b的左后区域中设置的耳部41e上的插通孔中,且送出管道的第一卡合部43j与支承构件64的上表面上设置的外螺纹销64d和紧固于外螺纹销64d的紧固构件64e卡合的方式将风扇41和送出管道43载置于底板60。而且,从上方将螺母等紧固构件紧固于第一风扇安装部66上设置的后侧的外螺纹销66a和外螺纹销67a。
138.接着,以导入管道42的排出口42c与风扇41的吸入口41c嵌合,且导入管道42的前后一对定位销42d与送出管道43的第二卡合部43n卡合的方式将导入管道42载置于风扇41的上表面和送出管道43的基座部43h。
139.接着,以底板60的第一风扇安装部66上设置的前侧的外螺纹销66a插通右前固定部731b上形成的贯通孔,后侧框架82的突出部82a上设置的外螺纹销82b插通右后固定部732b上形成的贯通孔的方式将接线台支架73载置于导入管道42的上表面。然后,从上方将螺母等紧固构件紧固于底板60的第一风扇安装部66上设置的前侧的外螺纹销66a、以及后侧框架82的突出部82a上设置的外螺纹销82b,从上方将螺栓73a插通到左中央固定部730a上形成的贯通孔中,并且紧固于右侧蓄电池模块支架72的延伸部72d上设置的螺母构件72f。
140.接着,将接线台52载置于接线台支架73的上表面。然后,从上方将螺栓插通到接合台52的插通孔52b、以及与该插通孔52b重叠的位置处形成的接线台支架73的插通孔73b中,并紧固于与插通孔73b重叠的位置处固定的螺母。
141.这样,能够将风扇41、送出管道43、导入管道42、接线台支架73和接线台52组装到蓄电池单元20。因此,能够依次载置风扇41、送出管道43、导入管道42、接线台支架73和接线台52,并从上方组装到蓄电池单元20,所以蓄电池单元20的组装性进一步提高。
142.(维护插头的固定)
143.如图4、图9和图10所示,接线台支架73具备支承维护插头53的撑条73c。撑条73c设置在主板730的右前端部的、右侧与第一延伸部731相邻,且左侧与导入管道42的导入口42b
相邻的位置处。撑条73c具有:固定部73c1,其以与主板730的上表面相对的方式延伸;以及维护插头支承部73c2,其从固定部73c1的前端部弯曲,从固定部73c1的前端向后方倾斜并向上方延伸。维护插头支承部73c2的前表面朝向前斜上方。撑条73c以在前后方向上固定部73c1的前端部位于与主板730的前端部大致相同的位置、或者比主板730的前端部靠前方的位置的方式固定于主板730。撑条73c的固定部73c1的下表面固定于主板730的上表面。通过例如焊接等将固定部73c1的下表面与主板730的上表面接合,由此撑条73c固定于主板730。
144.维护插头53支撑于朝向前斜上方的维护插头支承部73c2的前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维护插头53与导入管道42的导入口42b的右侧相邻地设置。因此,由于接线台52和维护插头53均由接线台支架73支承,所以能够抑制将外部设备(未图示)和接线台52电连接的配线构件因接线台支架73的振动而在接线台52与维护插头53之间弯曲。此外,由于接线台52和维护插头53均由接线台支架73支承,所以维护插头53向蓄电池单元20的组装变得容易。
145.(蓄电池控制装置的固定)
146.如图2、图3和图7所示,蓄电池单元20还具备支承蓄电池控制装置51的蓄电池控制装置支架74。蓄电池控制装置支架74具有在上下方向和车宽方向上延伸的主板74a。
147.右侧蓄电池模块支架72的上端部72b设置有前后一对大致圆柱状的外螺纹销72g,该外螺纹销72g在上下方向上插通上端部72b并向上方突出。各外螺纹销72g的外周面进行了外螺纹加工。
148.在主板74a的右端部形成有前后一对插通孔,该对插通孔在上下方向上贯通,且能够使外螺纹销72g插通。而且,将右侧蓄电池模块支架72的上端部72b上设置的前后一对外螺纹销72g分别插通到主板74a的右端部上形成的前后一对插通孔中,并且从上方将螺母等紧固构件紧固于各外螺纹销72g,由此,蓄电池控制装置支架74固定于右侧蓄电池模块支架72的上端部72b。因此,蓄电池控制装置支架74的主板74a从右侧蓄电池模块支架72的上端部72b朝向左方,在前后方向和车宽方向上延伸。进一步地,蓄电池控制装置支架74的主板74a位于从上下方向观察时与前后排列的两个蓄电池模块30双方重叠的位置,与两个蓄电池模块30的上表面相对,且在前后方向和车宽方向上延伸。
149.蓄电池控制装置51具有上下方向最短的大致长方体形状,并设置有朝向蓄电池控制装置51的外侧延伸的耳部51a。耳部51a以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方式设置在蓄电池控制装置51的右侧面的前端部和蓄电池控制装置51的左侧面的后端部。各耳部51a上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插通孔。
150.在蓄电池控制装置支架74的主板74a的、从上下方向观察时与形成在蓄电池控制装置51的右前端部和左后端部上设置的耳部51a上的各插通孔重叠的位置处,设置有大致圆柱状的外螺纹销74b,该外螺纹销74b在上下方向上插通主板74a并向上方突出。而且,将蓄电池控制装置支架74的主板74a上设置的外螺纹销74b分别插通到形成在蓄电池控制装置51的右前端部和左后端部上设置的耳部51a上的各插通孔中,并且从上方将螺母等紧固构件紧固于各外螺纹销74b,由此,蓄电池控制装置51固定于蓄电池控制装置支架74的主板74a。
151.(蓄电池单元盖)
152.如图1至图3和图7所示,蓄电池单元20还具备蓄电池单元罩91,该蓄电池单元罩91在车宽方向上跨越地板10的中央通道11b并覆盖容纳凹部121的上方。蓄电池单元盖91从上
方覆盖两个蓄电池模块30、冷却装置40、蓄电池控制装置51、接线台52、维护插头53、底板60、前侧框架81和后侧框架82。蓄电池单元罩91固定在地板10上。蓄电池单元罩91由金属材料形成,作为车辆v的车身骨架的一部分发挥作用。因此,通过固定在地板10上的蓄电池单元罩91,车辆v的车身骨架的刚性提高。
153.蓄电池单元罩91具有:上壁部911,其在前后方向和车宽方向上延伸并朝向上方;以及侧壁部912,其包围上壁部911的前后左右的外缘部,且从上壁部911的前后左右的外缘部向下方延伸。侧壁部912具有:前壁部912a,其从上壁部911的前缘部弯曲,向前斜下方倾斜并在车宽方向上延伸;后壁部912b,其从上壁部911的后缘部弯曲,向后斜下方倾斜并在车宽方向上延伸;左壁部912c,其从上壁部911的左缘部弯曲,向左斜下方倾斜并在车宽方向上延伸;以及右壁部912d,其从上壁部911的右缘部弯曲,向右斜下方倾斜并在车宽方向上延伸。
154.蓄电池单元20以蓄电池模块30配置为蓄电池单体31的层叠方向成为车宽方向,且冷却装置40和接线台52配置在蓄电池模块30的车宽方向右侧的方式搭载于车辆v。因此,蓄电池单元20以长度方向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方式搭载于车辆v。而且,在车辆v中,以覆盖蓄电池单元罩91的上壁部911的方式设置有后部座位rs。即,蓄电池单元20搭载于车辆v的后部座位rs的下方。
155.在蓄电池单元20中形成有由蓄电池单元罩91和底板60包围而成的容纳空间21。在容纳空间21中,能够容纳两个蓄电池模块30、冷却装置40、蓄电池控制装置51、接线台52和维护插头53。
156.在蓄电池单元罩91的前壁部912a上形成有对应导入管道42的导入口42b的形状而挖空的第一开口部91a。而且,能够从蓄电池单元罩91的第一开口部91a向蓄电池单元20的容纳空间21导入冷却气体。此时,蓄电池单元罩91的第一开口部91a具有对应导入管道42的导入口42b的形状而挖空的形状,所以从蓄电池单元罩91的第一开口部91a向蓄电池单元20的容纳空间21导入的冷却气体能够导入到导入管道42的导入口42b中。
157.在蓄电池单元罩91的前壁部912a上,在第一开口部91a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开口部91b。而且,在蓄电池单元20中,能够将手指或器具从蓄电池单元罩91的第二开口部91b插入到蓄电池单元20的容纳空间21中,来插拔维护插头53。
158.在蓄电池单元罩91的前壁部912a上安装有将车室cb内的空气作为蓄电池单元20的冷却气体而吸入的吸气管道92。吸气管道92具有朝向车室cb开口的吸气口92a、以包围蓄电池单元罩91的第一开口部91a的方式开口的排出口92b、以及将吸气口92a与排出口92b连通且由吸气管道92的壁面包围而成的管道部92c。吸气管道92的吸气口92a在车宽方向上以跨越中央通道11b的方式配置在车宽方向大致中央处。吸气管道92的管道部92c在车宽方向上从车宽方向大致中央处设置的吸气口92a向与蓄电池单元罩91的第一开口部91a重叠的位置处设置的排出口92b延伸。吸气管道92以吸气口92a上端部位于在上下方向上与蓄电池单元盖91的上壁部911大致相同的位置处的方式安装。
159.在吸气管道92中,以覆盖吸气口92a的方式安装有网眼状、格子状、蜂窝状等吸气格栅93。在构成车室cb的地板部的前地板11的上表面上铺设有地毯14。地毯14的与吸气管道92的吸气口92a重叠的位置被挖空,吸气格栅93以与吸气管道92夹持地毯14的方式安装于吸气管道92。
160.在蓄电池单元罩91的前壁部912a上形成有排气口91c,该排气口91c将流过蓄电池单元20的容纳空间的冷却气体向蓄电池单元的外部排出。排气口91c位于吸气管道92的吸气口92a的下方,在中央通道11b与地毯14之间从蓄电池单元罩91的前壁部912a向前方突出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且与中央通道11b的上表面相对地形成在车宽方向大致中央处。这样,排气口91c设置在蓄电池单元20的前侧。此外,在蓄电池单元20的容纳空间中,蓄电池模块30从车宽方向大致中央处向左方偏移地配置,蓄电池模块30的右侧配置有冷却装置40和接线台52,与此相对,排气口91c形成在车宽方向大致中央处。因此,排气口91c在车宽方向上设置在比蓄电池模块30的车宽方向中央更靠右侧、即车宽方向上比蓄电池模块30的车宽方向中央更靠近接线台52的位置处。
161.排气口91c具有壁部91d,该壁部91d与蓄电池单元20的容纳空间21连通,且从蓄电池单元罩91的前壁部912a呈从前后方向观察时向下方开口的u字形地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壁部91d的左表面和右表面分别与中央通道11b的左表面和右表面抵接。排气口91c由中央通道11b的上表面和壁部91d包围而成,并朝向前方开口。在壁部91d的上表面的左前端部和右前端部上形成有向下方凹陷而与中央通道的上表面抵接的固定部91e。在固定部91e上设置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从上方插通贯通孔的螺栓紧固于中央通道11b的上表面,由此,排气口91c固定在中央通道11b的上表面上。
162.(冷却气体的流动)
163.蓄电池单元20从吸气管道92吸入车室cb内的空气作为蓄电池单元20的冷却气体,且从蓄电池单元罩91的第一开口部91a吸进容纳空间21。从蓄电池单元罩91的第一开口部91a吸进容纳空间21的冷却气体从导入管道42的导入口42b流过流路42a并从排出口42c被风扇41的吸入口41c吸入。被风扇41的吸入口41c吸入的冷却气体从风扇41的吹出口41d吹出,从送出管道43通过流路连接空间60b送出至与流路连接空间60b连续的流路60a。送出至流路60a的冷却气体从蓄电池模块30的下表面导入蓄电池模块30,从下方朝向上方流过蓄电池模块30的内部来冷却蓄电池模块30,并从蓄电池模块30的上表面排出。
164.在蓄电池单元20的容纳空间21中,在蓄电池模块30的上方形成有由蓄电池单元罩91包围而成的排气空间22。蓄电池模块30的上表面面向排气空间22。因此,冷却蓄电池模块30并从蓄电池模块30的上表面排出的冷却气体被排出到排气空间22中。
165.排气空间22在车宽方向上延伸至接线台52的上方。而且,接线台52的上部面向排气空间22。因此,高温的空气向上方流动,所以因接线台52的发热而升温的空气从接线台52的上部被排出到排气空间22中。
166.排出到排气空间22的冷却气体从蓄电池单元罩91的前壁部912a上设置的排气口91c被排出到蓄电池单元20的外部,更详细地,被排出到车室cb的中央通道11b与地毯14之间的空间中。因此,蓄电池单元罩91的前壁部912a上设置的排气口91c将排出到排气空间22中的冷却气体排出到蓄电池单元20的外部。
167.这样,接线台52的上部面向排气空间22,由此,因接线台52的发热而升温的空气能够被排出到排气空间22中,并且与冷却蓄电池模块30后的冷却气体一起从排气口91c被排出到蓄电池单元20的外部。由此,能够抑制因接线台52的发热而升温的空气滞留于蓄电池单元20的内部、即蓄电池单元20的容纳空间21,蓄电池单元20的冷却性能提高。
168.而且,通过抑制因接线台52的发热而升温的空气滞留于蓄电池单元20的内部、即
蓄电池单元20的容纳空间21,即使将蓄电池单元20搭载于后部座位rs的下方,也能够抑制蓄电池单元20产生的热向后部座位rs传递。由此,能够在不损害后部座位rs的商品性的情况下,将蓄电池单元20搭载于后部座位rs的下方,且能够将蓄电池单元20高效地配置在车辆v的空间中。
169.进一步地,排气口91c在车宽方向上设置在蓄电池模块30的比车宽方向中央更靠近接线台52的位置处,所以因接线台52的发热而升温的空气能够与冷却蓄电池模块30后的冷却气体一起更顺畅地从排气口91c被排出到蓄电池单元20的外部。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因接线台52的发热而升温的空气滞留于蓄电池单元20的内部、即蓄电池单元20的容纳空间21,且蓄电池单元20的冷却性能进一步提高。
170.此外,接线台52配置在冷却装置40的上方,且位于从上下方向观察时至少一部分与冷却装置40重叠的位置处,因接线台52的发热而升温的空气向上方流动,所以能够抑制因接线台52的发热而升温的空气与冷却装置40接触。因此,能够抑制接线台52产生的热向冷却装置40传递,所以能够抑制从冷却装置40向蓄电池模块30供给的冷却气体因接线台52产生的热而升温。由此,能够向蓄电池模块30供给更低温的冷却气体,且蓄电池单元20的冷却性能提高。
171.此外,导入管道42在上下方向上配置在接线台52与风扇41之间,所以接线台52配置在导入管道42的上方,风扇41配置在导入管道42的下方。因此,即使在接线台52产生的热向冷却装置40传递了的情况下,也由于在上下方向上接线台52与风扇41之间配置有导入管道42,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接线台52产生的热向风扇41传递。进一步地,风扇41配置在导入管道42的下方,所以流过导入管道42内的下部的冷却气体能够被风扇41吸入。因此,即使在接线台52产生的热向导入管道42传递了的情况下,也是流过导入管道42的冷却气体中的、流过接线台52产生的热较难以被传递的导入管道42内的下部的冷却气体被风扇41吸入。由此,能够向蓄电池模块30供给更低温的冷却气体,且蓄电池单元20的冷却性能进一步提高。
172.蓄电池单元罩91的上壁部911具有向上方鼓出的鼓出部911a。鼓出部911a形成于蓄电池单元20的车宽方向大致中央部分,且位于在车宽方向上与排气口91c和中央通道11b重叠的位置处。鼓出部911a的最上部成为蓄电池单元罩91的上壁部911的最上部911b。因此,排气空间22的最上部22a形成于蓄电池单元20的车宽方向大致中央部分,且位于在车宽方向上与排气口91c和中央通道11b重叠的位置处。
173.温度越高的气体越向上方流动,所以对于冷却蓄电池模块30而升温的冷却气体、以及因接线台52的发热而升温的空气而言,温度越高,就越朝向排气空间22的最上部22a的附近流动。而且,排气空间22的最上部22a形成于在车宽方向上与排气口91c重叠的位置处,所以流入排气空间22的最上部22a的附近的冷却气体和空气向前方流动从而能够顺畅地从排气口91c排出到蓄电池单元20的外部。由此,能够使冷却蓄电池模块30而升温的更高温的冷却气体、以及因接线台52的发热而升温的更高温的空气从排气空间22向排气口91c顺畅地流动,所以能够将冷却蓄电池模块30而升温的更高温的冷却气体、以及因接线台52的发热而升温的更高温的空气顺畅地排出到蓄电池单元20的外部,蓄电池单元20的冷却性能提高。
174.蓄电池单元罩91的上壁部911具有在鼓出部911a朝向靠近最上部911b的方向且向上方倾斜的倾斜部911c。倾斜部911c形成为,在车宽方向上延伸,且下端部911d位于从上下
方向观察时与接线台52重叠的位置处。因此,排气空间22具有随着朝向靠近最上部22a的方向而向上方倾斜的倾斜部22b。而且,倾斜部22b形成为,在车宽方向上延伸,且下端部22c位于从上下方向观察时与接线台52重叠的位置处。
175.因此,因接线台52的发热而升温的更高温的空气进一步向上方流动,所以沿着倾斜部22b朝向靠近最上部911b的方向流动。由此,能够将因接线台52的发热而升温的更高温的空气引导至最上部911b的附近,所以能够将因接线台52的发热而升温的更高温的空气更顺畅地从排气口91c排出到蓄电池单元20的外部。
176.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当然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权利请求的范围所记载的范围内想到各种变更例或修正例,而且应理解这些变更例及修正例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此外,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任意地组合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构成要素。
177.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接线台52配置在接线台支架73的上方并由接线台支架73支承的情况,但也可以是,接线台支架73是支承蓄电池控制装置51的支架,蓄电池控制装置51配置在该支架的上方并由该支架支承。此外,也可以是,除接线台52和蓄电池控制装置51以外的电子器件配置在向导入管道42的上方延伸的支架的上方并由该支架支承的结构。
178.在本说明书中至少记载有以下事项。在括号内,作为一个例子示出了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应的构成要素等,但并不限定于此。
179.(1)一种蓄电池单元(蓄电池单元20),其具备:
180.至少一个蓄电池模块(蓄电池模块30);
181.底板(底板60),其载置所述蓄电池模块;
182.流路(流路60a),其形成于所述蓄电池模块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之间,且供冷却所述蓄电池模块的冷却气体流动;以及
183.冷却装置(冷却装置40),其将所述冷却气体送出至所述流路,
184.其中,所述冷却装置具备:
185.风扇(风扇41),其将所述冷却气体送出至所述流路;以及
186.导入管道(导入管道42),其与所述风扇的吸入口(吸入口41c)连结,
187.所述风扇固定在所述底板上,
188.所述风扇的所述吸入口朝向上方开口,
189.所述导入管道配置在所述风扇的上方。
190.根据(1),风扇固定在载置有蓄电池模块的底板上,所以能够将风扇相对于蓄电池模块定位并固定于底板。由此,不使用用于固定风扇的支架等就能够将风扇相对于蓄电池模块定位并固定,且蓄电池单元的组装性提高。
191.此外,风扇固定在底板上,所以能够将风扇配置在蓄电池模块的下表面与底板之间形成的流路的附近。由此,能够缩短从风扇到流路的距离,所以能够使蓄电池单元小型化。
192.进一步地,风扇的吸入口朝向上方开口,导入管道配置在风扇的上方,所以容易以导入管道与风扇壳体的吸入口嵌合的方式将导入管道组装到蓄电池单元上。
193.(2)根据(1)所述的蓄电池单元,其中,
194.所述冷却装置还具备送出管道(送出管道43),该送出管道与所述风扇的吹出口
(吹出口41d)连结,并将所述风扇的所述吹出口与所述流路连通,
195.所述送出管道上设置有:
196.第一卡合部(第一卡合部43j),其与所述底板卡合;以及
197.第二卡合部(第二卡合部43n),其与所述导入管道卡合。
198.根据(2),在将送出管道安装到底板上时,通过将送出管道的第一卡合部与底板卡合,从而能够容易地将送出管道相对于底板定位,蓄电池单元的组装性提高。
199.此外,在将导入管道安装到风扇的上方时,通过将导入管道与送出管道的第二卡合部卡合,能够容易地将导入管道相对于送出管道定位,所以蓄电池单元的组装性提高。
200.(3)根据(2)所述的蓄电池单元,其中,
201.所述底板具有:
202.底壁部(底壁部61),其覆盖所述蓄电池模块和所述冷却装置的下方;以及
203.支承构件(支承构件64),其固定在所述底壁部上并向所述底壁部的上方延伸,
204.在所述支承构件的上表面上设置有被卡合部(外螺纹销64d、紧固构件64e),
205.所述送出管道的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支承构件的所述被卡合部卡合。
206.根据(3),供送出管道的第一卡合部卡合的被卡合部设置在支承构件的上表面上,所以能够从上方将送出管道安装到底板上,此外,在从上方将送出管道安装到底板上时,容易确认与送出管道的第一卡合部卡合的被卡合部的位置,所以蓄电池单元的组装性进一步提高。
207.(4)根据(3)所述的蓄电池单元,其中,
208.所述支承构件设置为,在所述支承构件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壁部之间形成的流路连接空间(流路连接空间60b)与所述流路连续,
209.所述送出管道具有将所述冷却气体送出至所述流路连接空间的开口部(开口部43f),
210.所述开口部朝向下方和所述流路连接空间开口,且由所述底板的所述底壁部和所述底板的所述支承构件的所述上表面密封。
211.根据(4),送出管道的开口部由底板的底壁部和底板的支承构件的上表面密封,所以仅通过将送出管道以与底板的支承构件的上表面和底板的底壁部抵接的方式从上方载置,就能够密封送出管道的开口部,蓄电池单元的组装变得容易。
212.(5)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池单元,其中,
213.所述蓄电池单元还具备向所述导入管道的上方延伸的支架(接线台支架73),
214.所述支架对所述导入管道朝向所述风扇的所述吸入口施力。
215.根据(5),支架对导入管道朝向风扇的吸入口施力,所以即使不使用紧固构件等额外部件,也能够较好地维持与风扇的吸入口之间的密封性来将导入管道安装于风扇。由此,蓄电池单元的组装性进一步提高。
216.(6)根据(5)所述的蓄电池单元,其中,
217.所述蓄电池单元还具备与所述蓄电池模块电连接的电子器件(接线台52),
218.所述电子器件配置在所述支架的上方,且由所述支架支承。
219.根据(6),能够依次载置风扇、送出管道、导入管道、支架和电子器件,并从上方组装到蓄电池单元,所以蓄电池单元的组装性进一步提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