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77696发布日期:2022-11-22 22:43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2.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是一种新型显示技术,以其低功耗、高饱和度、快响应时间及宽视角等独特优势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在面板显示技术领域占据一定地位。
3.顶发射oled的发光单元的阳极与阴极之间构成微腔结构,会导致微腔效应。微腔效应能够增加显示面板的正视角的亮度及色域,同时也会导致大视角的亮度降低及色偏问题。如何改善微腔结构,既保证正视角的高亮度及高色域,又改善大视角的亮度降低及色偏问题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封装方法,以保证显示面板的正视角的高亮度及高色域,又改善大视角的亮度降低及色偏问题。
5.为解决上述方案,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6.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7.阵列基板;
8.像素定义层,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上,所述像素定义层包括多个开口;
9.多个发光单元,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上,且与所述开口对应;
10.光学调节层,设置于所述像素定义层远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所述光学调节层包括对应于所述开口设置的第一调节部和与所述第一调节部连接设置的第二调节部;
11.其中,在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调节部的厚度尺寸大于所述第二调节部的厚度尺寸。
12.在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中,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剖面图方向上,所述发光单元的中心到所述第一调节部的上表面的中心的间距为第一间距,所述发光单元的中心到所述第二调节部的上表面的中心的间距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与所述第二间距的差值的绝对值的范围为0至20纳米。
13.在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中,在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调节部的长度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开口的长度尺寸。
14.在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中,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调节部的长度尺寸大于所述第二调节部的长度尺寸。
15.在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16.阳极,设置于所述发光单元靠近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
17.阴极,设置于所述发光单元远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
18.其中,所述阴极与所述第一调节部对应的部分与所述发光单元接触设置,所述阴
极与所述第二调节部对应的部分与所述像素定义层接触设置。
19.在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中,所述阳极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阳极层和第二阳极层;
20.其中,在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阳极层的中间区域的厚度尺寸小于所述第一阳极层的边缘区域的厚度尺寸;以及所述第二阳极层的中间区域的厚度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阳极层的边缘区域的厚度尺寸。
21.在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中,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剖面图上,所述发光单元的中心到所述第一阳极层的上表面的中心的间距为第三间距,所述发光单元的中心到所述第一阳极层的上表面的边缘区域的中心的间距为第四间距,所述第三间距与所述第四间距的差值的绝对值的范围为0至20纳米。
22.在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中,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阳极的厚度相同。
23.在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中,多个所述发光单元包括红色发光单元、绿色发光单元、蓝色发光单元;
24.其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红色发光单元的厚度尺寸大于所述绿色发光单元的厚度尺寸,以及所述绿色发光单元的厚度尺寸大于所述蓝色发光单元的厚度尺寸。
25.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上述显示面板。
26.有益效果: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上的像素定义层、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上的多个发光单元、设置于所述像素定义层远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的光学调节层,所述像素定义层包括多个开口,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开口对应,所述光学调节层包括对应于所述开口设置的第一调节部和与所述第一调节部连接设置的第二调节部,其中,在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调节部的厚度尺寸大于所述第二调节部的厚度尺寸;本技术通过在像素定义层上设置光学调节层,光学调节层与像素定义层的开口对应的第一调节部的厚度尺寸大于连接第一调节部的第二调节部的厚度尺寸,从而使发光单元的中心到第一调节部的上表面的间距与发光单元的中心到第二调节部的上表面的间距接近,从而使从第一调节部上出射的光线与从第二调节部上出射的光线的光程差接近,从而使出射的波长接近,改善大视角亮度降低及色偏问题。
附图说明
27.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28.图1为显示面板的发光单元的光路的示意图;
29.图2为本技术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本技术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技术的显示面板的第二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32.附图标记说明:
33.阵列基板101、像素定义层102、开口105、发光单元110、光学调节层200、第一调节部210、第二调节部220、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阳极103、阴极104、红色发光单元106、绿色发光单元107、蓝色发光单元108、第一间距l1、第二间距l2、第一阳极层113、第二阳极层123、第三间距l3、第四间距l4、第一光路s1、第二光路s2、第三光路s3。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35.顶发射oled的发光单元110的阳极103与阴极104之间构成微腔结构,会导致微腔效应。微腔效应能够增加显示面板的正视角的亮度及色域,同时也会导致大视角的亮度降低及色偏问题。如何改善微腔结构,既保证正视角的高亮度及高色域,又改善大视角的亮度降低及色偏问题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本技术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以下方案。
36.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101、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101上的像素定义层102、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101上的多个发光单元110、设置于所述像素定义层102远离所述阵列基板101的一侧的光学调节层200,所述像素定义层102包括多个开口105,所述发光单元110与所述开口105对应,所述光学调节层200包括对应于所述开口105设置的第一调节部210和与所述第一调节部210连接设置的第二调节部220,其中,在第一方向x上,所述第一调节部210的厚度尺寸大于所述第二调节部220的厚度尺寸。
37.本技术通过在像素定义层102上设置光学调节层200,光学调节层200与像素定义层102的开口105对应的第一调节部210的厚度尺寸大于连接第一调节部210的第二调节部220的厚度尺寸,从而使发光单元110的中心到第一调节部210的上表面的间距与发光单元110的中心到第二调节部220的上表面的间距接近,从而使从第一调节部210上出射的光线与从第二调节部220上出射的光线的光程差接近,从而使出射的波长接近,改善大视角亮度降低及色偏问题。
38.请参阅图1至图4,图1为显示面板的发光单元110的光路在阳极103、阴极104、光学调节层200的多层膜层上的光路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和图4为沿着图2的ff截面所作的两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和图4的区别在于,图4中的阳极103与图3中的阳极103不同。
39.在图1、图3、图4中,a点为发光单元110几何中心,也就是说,在第一方向x上,a点位于发光单元110的中间位置,在第二方向y上,a点位于发光单元110的中间位置。在图3中,b点为第一调节部210的上表面的几何中心,这也就是说,在第二方向y上,b点位于第一调节部210的上表面的中间位置。c点为第一调节部210的上表面的几何中心,这也就是说,在第二方向y上,c点位于第二调节部220的上表面的中间位置。在图4中,d点位于第一阳极层113的上表面的几何中心,这也就是说,在第二方向y上,d点位于第一阳极层113的上表面的中间位置。e点位于第一阳极层113的上表面距离第一阳极层113的边界的总长度的1/6位置。
40.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图3、图4中,第二方向y既可以是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的行方向,也可以是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的列方向。需要强调的是上述给出的a、b、c、d、e的位置
均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情况,a、b、c、d、e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例如,a、b、c、d、e的位置可以为接近上述实施例中的位置的其他位置,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制。其中,第一间距l1为a、b两点的间距,第二间距l2为a、c两点的间距,第三间距l3为a、d两点的间距,第四间距l4为a、e两点的间距。
41.请参阅图1,从显示面板的发光单元110的中心位置a点发射出的光线,一部分沿第一光路s1向上出射,一部分沿第二光路s2向下出射,第二光路s2在向下出射后遇到阳极103的反射表面,被反射形成第三光路s3,第一光路s1与第三光路s3干涉,从而形成微腔效应。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光路s2与其被第一阳极层113反射的第三光路s3共线,图1中为了清楚表示其路径,将第二光路s2与第三光路s3分开来画。微腔效应能够增加显示面板的正视角的亮度及色域。由于光路在正视角与侧视角的光程不同,在大视角下,出射光的波长发生变化,导致大视角的亮度降低及色偏问题。
42.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oled面板、mini-led面板、micro-led面板等。
43.在本实施例中,阵列基板101可以包括基板以及设置于基板上的阵列层,阵列层设置有阵列分布的驱动电路,每一驱动电路用于控制每一发光单元110发光。基板可以为柔性基板或者刚性基板,柔性基板的材质包括聚酰亚胺、聚碳酸酯、聚醚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多芳基化合物或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刚性基板的材质包括玻璃等。
44.在本实施例中,光学调节层200的材料可以为金属氧化物,例如氧化铟锌等。光学调节层200的材料也可以为有机物,包括高折射率的cpl(capping layer,耦合出光层)材料,例如咔唑、苯基取代苯胺类等。其中,第一调节部210的材料可以与第二调节部220的材料相同或不同。第一调节部210可以包括一种材料或者层叠设置的两层不同材料。在部分实施例中,第一调节部210与第二调节部220的材料相同。
45.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3,像素定义层102设置于阵列基板101上,像素定义层102包括多个开口105,每一开口105与一发光单元110对应设置。这也就是说,在显示面板的俯视图上,开口105与发光单元110至少部分重叠。进一步地,开口105与发光单元110的几何中心重合。在像素定义层102上设置有光学调节层200,光学调节层200用于调节从发光单元110出射的光线。光学调节层200包括连续设置的第一调节部210和第二调节部220,其中,第一调节部210与开口105对应设置,第二调节部220与第一调节部210连接设置。这也就是说,在显示面板的俯视图上,第一调节部210与开口105至少部分重叠设置。
46.在本实施例中,光学调节层200包括第一调节部210和第二调节部220,在第一方向x上,第一调节部210和第二调节部220的厚度尺寸不同。具体地,第一调节部210的厚度尺寸大于第二调节部220的厚度尺寸。通过将第一调节部210的厚度尺寸设置为大于第二调节部220的厚度尺寸,可以使从第一调节部210表面出射的光线与从第二调节部220表面出射的光线的光程差接近,从而使两处出射的光的波长接近,从而改善大视角亮度降低及色偏的问题。
47.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48.在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中,请参阅图3,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剖面图方向上,所述发光单元110的中心到所述第一调节部210的上表面的中心的间距为第一间距l1,所述发光单元110的中心到所述第二调节部220的上表面的中心的间距为第二间距l2,所述第一间距l1与
所述第二间距l2的差值的绝对值的范围为0至20纳米。
4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间距l1可以小于第二间距l2,此时第二间距l2减去第一间距l1的差值为正数,其差值范围为0至20纳米。
5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间距l1可以大于第二间距l2,此时第一间距l1减去第二间距l2的差值为正数,其差值范围为0至20纳米。
51.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一间距l1与第二间距l2的差值的绝对值的范围设置为0至20纳米,可以使第一间距l1与第二间距l2接近,从而使从第一调节部210上出射的光线与从第二调节部220上出射的光线的光程差接近,从而使出射的波长接近,改善大视角亮度降低及色偏问题。
52.在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中,请参阅图3和图4,在第二方向y上,所述第一调节部210的长度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开口105的长度尺寸。
53.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方向y上,第一调节部210的长度尺寸小于或等于开口105的长度尺寸。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方向y可以是显示面板的行方向,也可以是显示面板的列方向,这也就是说,在显示面板的俯视图方向上,第一调节部210位于开口105内。
54.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方向y上,第一调节部210的长度尺寸等于开口105的尺寸时,在显示面板的俯视图方向上,请参阅图2,第一调节部210与开口105重合,以及第二调节部220与像素定义层102重合。
55.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方向y上,第一调节部210的长度尺寸小于开口105的尺寸时,在显示面板的俯视图方向上,第一调节部210位于开口105内,以及像素定义层102位于第二调节部220内。
56.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二方向y上,第一调节部210的长度尺寸设置为小于或等于开口105的长度尺寸,从而使第二调节部220靠近b点的一端与发光单元110的中心a点的距离减小,从而使该距离与第一间距l1的差值的绝对值减小,从而使从第一调节部210上出射的光线与从第二调节部220上出射的光线的光程差接近,从而使从第一调节部210上表面和第二调节部220上表面出射的波长接近,改善大视角亮度降低及色偏问题。
57.在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中,请参阅图3和图4,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所述第一调节部210的长度尺寸大于所述第二调节部220的长度尺寸。
58.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方向y上,第一调节部210的长度尺寸大于第二调节部220的长度尺寸。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显示面板的开口105率增大。
59.在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中,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发光单元110靠近所述阵列基板101的一侧的阳极103、设置于所述发光单元110远离所述阵列基板101的一侧的阴极104,其中,所述阴极104与所述第一调节部210对应的部分与所述发光单元110接触设置,所述阴极104与所述第二调节部220对应的部分与所述像素定义层102接触设置。
60.在本实施例中,阳极103的材料可以为金属或金属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其组合。例如,阳极103的材料包括金属银、氧化铟锡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61.在本实施例中,阴极104的材料可以为半透明金属,例如金属镁、金属银等。
62.在本实施例中,阳极103与阵列基板101上的驱动电路电连接,阴极104与阵列基板101上的电源线电连接,阳极103与阴极104相对且间隔设置,发光单元110设置于阳极103与
阴极104之间。
63.在部分实施例中,阴极104可以连续设置,由位于阵列基板101边缘区域的电源线提供驱动电压。
64.在部分实施例中,阴极104可以分离设置,这也就是说阴极104可以包括多个与发光单元110一一对应设置的阴极部,阴极部分别由阵列基板101上的电源线提供驱动电压。
65.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单元110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阳极103与空穴传输层的一侧连接,阴极104与电子传输层远离阳极103的一侧连接,阳极103用于提供空穴,空穴传输层用于将空穴传输至发光层,阴极104用于提供电子,电子传输层用于将电子传输至发光层,空穴和电子在发光层中复合以发光。
66.在本实施例中,当阴极104连续设置时,阴极104与所述第一调节部210对应的部分与发光单元110接触设置,阴极104与所述第二调节部220对应的部分与像素定义层102接触设置。通过将阴极104连续设置,可以简化显示面板的制作工艺。
67.在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中,请参阅图4,所述阳极103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阳极层113和第二阳极层123;其中,在第一方向x上,所述第一阳极层113的中间区域的厚度尺寸小于所述第一阳极层113的边缘区域的厚度尺寸;以及所述第二阳极层123的中间区域的厚度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阳极层123的边缘区域的厚度尺寸。
68.在本实施例中,阳极103与发光单元110一一对应设置,阳极103包括在第一方向x上层叠设置的第一阳极层113和第二阳极层123。
6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阳极层113和第二阳极层123的材料可以不同,例如,第一阳极层113的材料包括金属银,第二阳极层123的材料包括透明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铟锡。通过将第一阳极层113和第二阳极层123的材料设置为不同,可以使光线在第一阳极层113与第二阳极层123的临界面发光反射。其中,第二阳极层123为透明金属氧化物,可以使光线透过第二阳极层123传播而不被阻挡,从而增强微腔效应,提升显示面板的正视角的亮度和色域。
70.在本实施例中,中间区域是指以d点为圆心,以第一阳极层113在第二方向y上的总长度的1/3为直径的圆内的区域,边缘区域是指除中间区域以外的区域。应当指出的是,中间区域的直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不应当以此为限。本技术对于中间区域的大小不作限制。在部分实施例中,中间区域的形状可以与第一阳极层113的形状相似,其大小相对于第一阳极层113内缩。例如,当第一阳极层113在俯视图方向为矩形时,中间区域在俯视图方向也可以为矩形,中间区域的几何中心与第一阳极层113的几何中心重合,中间区域的面积小于第一阳极层113的面积。中间区域的面积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制。
71.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x上,第一阳极层113的中间区域的厚度尺寸小于第一阳极层113的边缘区域的厚度尺寸,以及第二阳极层123的中间区域的厚度尺寸大于第二阳极层123的边缘区域的厚度尺寸。此时,第一阳极层113和第二阳极层123在层叠后的任一位置的厚度相同,这也就是说,由第一阳极层113和第二阳极层123组成的阳极103具有均匀的厚度尺寸。本实施例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经阳极103反射后的中间区域的光路与边缘区域的光路的光程差接近,从而使出射的波长接近,改善大视角的亮度降低及色偏问题。
72.在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中,请参阅图3和图4,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所述阳极103的厚度相同。
73.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方向y上,阳极103的厚度相同是指阳极103具有均匀的厚度,这也就是说在第一阳极层113厚的区域,对应的第二阳极层123薄;在第一阳极层113薄的区域,对应的第二阳极层123厚,因此,在阳极103的任一区域,阳极103在第二方向y上的总厚度是相同的。
74.本实施例通过上述设置,能够使阳极103的上表面保持平坦,从而使发光单元110更平整,提升发光单元110的形貌,从而提升发光单元110的发光效果。
75.在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中,请参阅图4,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剖面图上,所述发光单元110的中心到所述第一阳极层113的上表面的中心的间距为第三间距l3,所述发光单元110的中心到所述第一阳极层113的上表面的边缘区域的中心的间距为第四间距l4,所述第三间距l3与所述第四间距l4的差值的绝对值的范围为0至20纳米。
76.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间距l3可以小于第四间距l4,此时第四间距l4减去第三间距l3的差值为正数,其差值范围为0至20纳米。
77.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间距l3可以大于第四间距l4,此时第三间距l3减去第四间距l4的差值为正数,其差值范围为0至20纳米。
78.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图3的基础上,使第三间距l3与第四间距l4的差值的绝对值的范围为0至20纳米。这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间距l1与第二间距l2的差值的绝对值的范围为0至20纳米,同时,第三间距l3与第四间距l4的差值的绝对值的范围为0至20纳米。通过上述设置,可以进一步使从第一阳极层113的中间区域反射的光线与从第一阳极层113的边缘区域反射的光线的光程差接近,从而使出射的波长接近,改善大视角亮度降低及色偏问题。
79.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三间距l3与第四间距l4的差值的绝对值的范围设置为0至20纳米,可以使第三间距l3与第四间距l4接近,从而使从第一阳极层113的中间区域反射的光线与从第一阳极层113的边缘区域反射的光线的光程差接近,从而使出射的波长接近,改善大视角亮度降低及色偏问题。
80.在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中,请参阅图2和图3,多个所述发光单元110包括红色发光单元106、绿色发光单元107、蓝色发光单元108;其中,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所述红色发光单元106的厚度尺寸大于所述绿色发光单元107的厚度尺寸,以及所述绿色发光单元107的厚度尺寸大于所述蓝色发光单元108的厚度尺寸。
81.在本实施例中,红色发光单元106、绿色发光单元107、蓝色发光单元108为一重复单元,多个重复单元阵列设置,从而使显示面板显示彩色。
82.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x上,红色发光单元106的厚度尺寸大于绿色发光单元107的厚度尺寸,绿色发光单元107的厚度尺寸大于蓝色发光单元108的厚度尺寸。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不同颜色的发光单元110的微腔效应增强,从而提高正视角的亮度及色域。
83.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上述显示面板。
8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85.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86.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
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