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光伏组件的层压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37106发布日期:2022-12-21 02:08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用于光伏组件的层压工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组件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用于光伏组件的层压工装。


背景技术:

2.近年来,光伏发电应用越来越多样化,bipv(building integrated pv,光伏建筑一体化)组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bipv是一种将太阳能发电(光伏)产品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用作建筑幕墙的bipv组件需要满足建材的要求,通常要求使用较厚的玻璃(厚度在5mm及以上的玻璃)作为前板和背板,中间夹层为晶硅电池片或薄膜芯片,进行层压或层压后加高压得到层压光伏组件,再将层压光伏组件合成中空光伏幕墙组件。
3.对于光伏幕墙bipv组件,使用的单层玻璃厚度大多在5mm-10mm,给层压工艺带来了较大挑战,此种类型的组件如果使用传统的层压方法,层压难度高,也会面临层压时间长、产能低、层压机硅胶板使用寿命较层压常规组件减少20%-40%等问题,并且,在组件四个边角常常会出现气泡异常和玻璃错位异常等不良,光伏组件整体层压成本较高。
4.因此,目前用于光伏组件的层压工装仍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一定程度上缓解或解决上述提及问题中至少一个。
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层压工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用于光伏组件的层压工装包括:底框,所述底框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设置有第一定位孔;上盖,所述上盖包括下边框、导热金属箔和上边框,所述导热金属箔设置在所述下边框和所述上边框之间,所述下边框、所述导热金属箔和所述上边框均具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与所述第一定位孔对应匹配,在使用所述层压工装时,通过定位销锁定于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中,以便将所述上盖与所述底框贴合,其中,所述下边框靠近所述底框设置,所述底框和所述上盖限定出容纳空间,光伏组件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由此,利用上述层压工装,可以将层压机加热板的热量通过底框和下边框传递到导热金属箔,再传递到光伏组件的上层玻璃,从而可以同时对光伏组件的上层玻璃和下层玻璃进行加热,能够显著提升加热效果,进而显著缩短层压时间并提高产能。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上盖进一步包括硅胶条,所述硅胶条位于所述上边框远离所述下边框的表面上。由此,在对光伏组件进行层压时,层压机的硅胶板可以与层压工装的硅胶条柔性接触,有利于延长硅胶板的使用寿命。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硅胶条的高度为2mm-4mm。由此,硅胶条具有合适的厚度,有利于对光伏组件进行层压,并且有利于进一步延长硅胶板的使用寿命。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底框进一步包括通气孔,所述通气孔沿所述主体部的宽度方向延伸,且所述通气孔贯穿所述主体部。由此,设置通气孔可以有效避免层压后光伏组件中残余气泡的问题。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通气孔的直径为2mm-5mm。由此,通气孔具有合适
的尺寸,能够更有效的避免层压后光伏组件中残余气泡的问题。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底框进一步包括角部防护条,所述角部防护条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拐角处。由此,可以防止待层压的光伏组件的边角部分与层压工装发生碰撞。确保底框离组件的距离在合适范围内,保证层压过程中的受力均匀。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角部防护条的材质包括耐高温硅橡胶,从而对光伏组件进行保护,进而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良率。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导热金属箔包括铝箔、铜箔或不锈钢薄片。由此,导热金属箔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可以较为快速地将热量传递至光伏组件的上层玻璃。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用于光伏组件的层压工装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之一:所述底框的宽度为20mm-30mm;所述底框的内侧的长度比所述光伏组件的长度长10mm-20mm;所述底框的内侧的宽度比所述光伏组件的宽度宽10mm-20mm;所述底框的高度为8mm-15mm;所述下边框的高度为3mm-10mm;所述导热金属箔的厚度为0.1mm-0.8mm;所述上边框的高度为2mm-6mm;构成所述主体部、所述下边框和所述上边框的材质各自独立地包括不锈钢、铝合金或铜锌合金。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层压工装的高度比所述光伏组件的高度高2mm-8mm。由此,利用上述层压工装可以对光伏组件进行层压处理,并且,层压后的产品良率较高。
附图说明
1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7.图1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光伏组件的层压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光伏组件的层压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光伏组件的层压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角部防护条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底框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显示了光伏组件及用于光伏组件的层压工装的放置步骤。
23.附图标记说明:
24.1:底框;1-1:主体部;1-2:第一定位孔;1-3:通气孔;1-4:角部防护条;2:上盖;2-1:下边框:2-2:导热金属箔;2-3:上边框;2-4:定位销;2-5:第二定位孔;2-6:硅胶条;3’:容纳空间;3:光伏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
限制。
2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层压工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1至图3,用于光伏组件的层压工装包括底框1和上盖2,其中,底框1包括主体部1-1,主体部1-1设置有第一定位孔1-2;上盖2包括下边框2-1、导热金属箔2-2和上边框2-3,导热金属箔2-2设置在下边框2-1和上边框2-3之间,下边框2-1、导热金属箔2-2和上边框2-3均具有第二定位孔2-5,第二定位孔2-5与第一定位孔1-2对应匹配。参考图2,在使用层压工装时,通过定位销2-4锁定于第一定位孔1-2和第二定位孔2-5中,以便将上盖2与底框1贴合,其中,下边框2-1靠近底框1设置,底框1和上盖2限定出容纳空间3’,光伏组件置于容纳空间3’内。由此,利用上述层压工装对光伏组件进行层压时,层压机的加热板的热量可以通过底框和下边框传递给导热金属箔,再传递给光伏组件的上层玻璃,利用上述工装能够同时对光伏组件的下层玻璃和上层玻璃进行加热,显著提升加热效果,从而提高层压效率,减少层压时间。
27.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定位孔2-5与第一定位孔1-2对应匹配,用于将上盖2的下边框2-1、导热金属箔2-2和上边框2-3与底框1进行定位。
28.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理解,定位销2-4需要将上边框2-3、导热金属箔2-2、下边框2-1与底框1锁定,因此,定位销2-4的长度需要大于上边框2-3的高度、导热金属箔2-2的厚度和下边框2-1的高度之和,并且,定位销2-4需要延伸至第一定位孔1-2中。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层压工装的上盖已经将上边框、导热金属箔和下边框通过定位销装配好,在使用层压工装时,只需要将定位销延伸出下边框,并将定位销延伸出下边框的部分锁定入底框的第一定位孔中即可。
2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利用上述层压工装可以使bipv组件的层压时间缩短10%-15%。
3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1和图3,底框1可以进一步包括通气孔1-3,通气孔1-3沿主体部1-1的宽度方向延伸,且通气孔1-3贯穿主体部1-1。底框设置一系列的通气孔,可保证抽真空阶段系统抽气的通畅性,避免层压后光伏组件残余气泡的问题,从而提高产品良率。
3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气孔1-3的直径可以为2mm-5mm,例如可以为2mm、3mm、4mm、5mm等,由此,可以进一步保证抽真空阶段系统抽气的通畅性,更好地避免层压后光伏组件残余气泡的问题。
3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气孔1-3可以位于底框高度的中间位置,即通气孔的中心位置与底框高度中间位置保持一致,从而有利于进一步保证抽真空阶段系统抽气的通畅性。
3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1和图3,底框1可以进一步包括角部防护条1-4,角部防护条1-4设置在主体部1-1的拐角处,角部防护条1-4的具体形状可以参考图4,可以为“l”型结构。由此,在主体部的拐角处设置角部防护条,可以对光伏组件进行保护,防止待层压的光伏组件的玻璃角部与层压工装的碰撞。
3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角部防护条1-4的材质可以包括耐高温硅橡胶,由此,耐高温硅橡胶材质的角部防护条可以更好的防止光伏组件的玻璃角部与层压工装的碰撞;确保底框内侧边缘与光伏组件的距离在合适的范围内,保证层压过程中光伏组件受力均
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角部防护条1-4的材质可以为耐高温硅橡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具体实施例,角部防护条1-4的材质可以为耐高温硅橡胶与其他材质形成的复合材料。
3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5,底框1的宽度d可以为20mm-30mm,例如底框的宽度d可以为20mm、22mm、25mm、27mm、30mm等,由此,底框的宽度可以适应常规尺寸的光伏组件,有利于提高层压工装的适用性。
3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5,底框的内侧的长度为l,底框的内侧的宽度为w,底框的内侧的长度l可以比光伏组件的长度长10mm-20mm,例如底框的内侧的长度l可以比光伏组件的长度长10mm、13mm、16mm、18mm、20mm等,底框的内侧的宽度w可以比光伏组件的宽度宽10mm-20mm,例如底框的内侧的宽度w可以比光伏组件的宽度宽10mm、12mm、15mm、18mm、20mm等,由此,在利用层压工装对光伏组件进行层压时,可以将光伏组件置于层压工装限定出的容纳空间内,并且,能够保持光伏组件与层压工装的内侧边缘存在一定的间距(实际操作时,可以使底框的内侧到待层压的光伏组件的四周的距离基本一致),从而使得层压机的硅胶板与光伏组件的上层玻璃保持平面接触,从而使得施加到光伏组件的上层玻璃的压力均匀一致,使得层压效果更好,从而有效避免光伏组件四角出现气泡以及上层玻璃和下层玻璃出现错位的问题。在实际操作时,参考图6,可以先将光伏组件3传送至层压机的进料台,之后,放置层压工装的底框1,使层压工装的底框1的内侧到光伏组件3的四周的距离基本一致,再将上盖2放置在底框1上,调整位置使定位销延伸至第一定位孔内,即完成层压工装的放置,之后,对光伏组件进行层压处理即可。
3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底框1的高度可以为8mm-15mm,例如可以为8mm、10mm、12mm、15mm等,由此,底框具有合适的高度,有利于提高层压工装的整体性能。
3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导热金属箔2-2可以包括铝箔、铜箔或不锈钢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导热金属箔2-2可以为延展性较好的铝箔、铜箔或不锈钢薄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具体实施例,导热金属箔2-2可以包括铝箔、铜箔、不锈钢片中的两种或三种。由此,导热金属箔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能够实现同时对光伏组件的上层玻璃和下层玻璃进行过加热的目的,从而显著提高加热效率和层压效率,缩短层压时间。
3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导热金属箔2-2的厚度可以为0.1mm-0.8mm,例如可以为0.1mm、0.2mm、0.4mm、0.6mm、0.8mm等,上述厚度的导热金属箔可以将层压机的加热板的热量快速传递给光伏组件的上层玻璃,从而有利于实现同时对上层玻璃和下层玻璃进行加热的目的。
4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3,上盖2可以进一步包括硅胶条2-6,硅胶条2-6位于上边框2-3远离下边框2-1的表面上。当对光伏组件进行层压处理时,层压机的硅胶板可以与层压工装上盖的硅胶条柔性接触,能够避免硅胶板与硬物接触导致硅胶板使用寿命降低的问题,从而有利于延长硅胶板的使用寿命。
4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硅胶条2-6的宽度可以与上边框2-3、下边框2-1以及底框1的宽度一致。
4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硅胶条2-6的高度可以为2mm-4mm,例如硅胶条2-6的高度可以为2mm、2.5mm、3mm、3.5mm、4mm等,硅胶条设置在上述范围内,能够与层压机的硅胶板进行较好的柔性接触,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延长硅胶板的使用寿命。
4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下边框2-1的高度可以为3mm-10mm,例如可以为3mm、5mm、8mm、10mm等,由此,更够更好的匹配光伏组件的高度。
4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上边框2-3的高度可以为2mm-6mm,例如可以为2mm、3mm、4mm、5mm、6mm等,由此,能够更好的匹配光伏组件的高度,有利于对光伏组件进行层压处理。
4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构成主体部1-1、下边框2-1和上边框2-3的材质可以各自独立地包括不锈钢、铝合金或铜锌合金,由此,层压工装具有较好的强度,有利于延长层压工装的使用寿命;并且,层压工装具有较好的导热性,有利于对上层玻璃和下层玻璃进行同时加热,从而提高层压效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构成主体部、下边框和上边框的材质均可以包括不锈钢、铝合金、铜锌合金中的至少一种。需要说明的是,构成主体部、下边框和上边框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构成主体部、下边框和上边框的材质可以各自独立地为不锈钢、铝合金或铜锌合金。
4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层压工装的高度比光伏组件的高度高2mm-8mm,例如层压工装的高度可以比光伏组件的高度高2mm、4mm、5mm、6mm、8mm等,由此,可以解决层压过程中光伏组件的边角受到层压机硅胶板施加的压力过大的问题,避免层压后四角出现角部气泡,从而提高产品的良率。
47.总的来说,本实用新型通过上盖中的导热金属箔,可以实现同时对光伏组件的上层玻璃和下层玻璃进行加热的目的,能够显著提高加热效率和层压效率,从而缩短光伏组件的层压时间,并提高产品良率;进一步的,通过上盖的硅胶条提供柔性接触,可以解决层压机硅胶板使用寿命降低的问题,在显著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解决质量异常的问题;通过在光伏组件的外围设置由底框和上盖组成的层压工装,可以解决光伏组件层压过程中角部(四角位置)压力过大的问题,还能够避免角部残余气泡、上层玻璃和下层玻璃错位等问题。
48.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一些具体实施例”、“另一些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49.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