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电流电源模块的快插拔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70117发布日期:2022-11-29 23:00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电流电源模块的快插拔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接头,具体涉及一种大电流电源模块的快插拔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电源系统的发展趋势为采用新型的功率器件实现小型、轻量、高效率的电源模块化,通过并联电源模块进行电源系统扩容。电源模块并联运行是电源产品模块化、大容量化的一个有效方案,是电源技术发展的趋势之一,是实现组合大功率电源系统的重点。在电源系统设计中,当一个电源模块的功率无法满足电源系统的设计要求时,往往会考虑多个电源模块的并联使用。如果多个电源模块并联设计不合理,就会导致并联电源模块输出失效、烧坏电源模块,甚至会有损坏后级系统的风险。
3.电源模块是可以直接贴装在印刷电路板上的电源供应器,其特点是可为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微处理器、存储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及其他数字或模拟负载提供工作电压。由于这类电力电子技术模块结构的优点甚多,因此电源模块广泛应用于交换设备、接入设备、移动通讯、微波通讯以及光传输、路由器等通信领域和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尤其是在系统整机中电源模块应用越来越多。受限于单个电源模块功率的影响,多个电源模块并联工作是系统整机的主要工作方式,但是多个电源模块工作在结构上就需要考虑电源模块的快速插拔及更换。
4.通常电源模块本身带有快插拔接头,当系统整机使用多个电源模块并联工作时,由于输出功率和输出电流很大,需要采用大电流导体进行载流输出,限制了单个电源模块快插拔组件的活动量,导致电源模块插拔不便利,并造成快插拔组件内部大电流导体针头的损坏,进而影响快速快插拔组件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多个电源模块并联之后采用的大电流导体限制了单个快插拔组件的活动量,导致电源模块插拔不便利,并造成快插拔组件内部大电流导体针头损坏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大电流电源模块的快插拔结构。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大电流电源模块的快插拔结构,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n个快插拔组件、m个柔性导体组件以及k个大电流导体;2≤n,2≤k,2≤m,n、m与k均为整数;
8.快插拔组件包括安装底板和快插拔接头,n个安装底板用于与n个待并联电源模块的输出面板连接;n个快插拔接头用于与n个待并联电源模块的输出端插拔配合;
9.n个快插拔接头包括m个大电流输出端子,m个大电流输出端子包括k个不同的输出极性;m个大电流输出端子的一端分别与待并联电源模块的对应输出端连接;m个大电流输出端子的另一端通过m个柔性导体组件分别与k个大电流导体的一端对应连接;
10.大电流导体的另一端分别用于与客户端接口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柔性导体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段与第二连接段;
12.第一连接段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段的一端连接,并构成l型结构的柔性导体组件;第一连接段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段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安装孔;
13.快插拔组件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孔;
14.大电流导体的一端设置有通孔;
15.第一连接段的另一端与快插拔组件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穿过安装孔与连接孔固连;
16.第二连接段的另一端与大电流导体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件穿过安装孔与连接孔固连。
17.进一步地,柔性导体组件的厚度为0.1mm-3mm,其长度为80
±
0.5mm,宽度为15
±
0.5mm。
18.进一步地,所述柔性导体组件为铜箔柔性导体组件或者铜线。
19.进一步地,所述大电流导体的长度为380mm-1050mm。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21.(1)本实用新型在电源模块快插拔组件的后级又增加了一级连接,即柔性导体组件,通过柔性导体组件将快插拔组件与大电流导体连接在一起,解决了多个并联电源模块的快速插拔问题,同时,在不影响多个电源模块的正常使用的情况下,保留了快插拔组件的活动余量,极大的提高了多个电源模块插拔的效率。
22.(2)本实用新型消除了由于加工或者安装误差造成的多个电源模块插拔时的不便利,还避免了快插拔组件内部的多个电源模块的大电流导体针头插拔时损坏的情况。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大电流电源模块的快插拔结构装配状态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大电流电源模块的快插拔结构中两个电源模块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大电流电源模块的快插拔结构中两个快插拔组件示意图;
26.图4为图3中快插拔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大电流电源模块的快插拔结构中四个柔性导体示意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大电流电源模块的快插拔结构中两个大电流导体示意图;
29.图中附图标记为:
30.1-待并联电源模块,2-快插拔组件,21-快插拔接头,3-柔性导体组件,31-第一连接段,32-第二连接段,4-大电流导体。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为了实现多个电源模块的快速插拔,在多电源模块的输出端选用了能快速插拔的快插拔组件;由于多个电源模块并联后,其输出端的电流成倍增大,一般在多个电源模块输出端的快插拔组件后,又安装硬质、大截面的铜材质大电流导体进行并联,但由于其输出端
的快插拔组件固定在了大电流导体上造成了多个电源模块与快插拔组件之间的硬连接,使得快插拔组件本身的活动调节余量失去了相应的作用,如果出现加工安装误差,将直接导致多个电源模块的插拔不方便,更有可能损坏快插拔组件与快插拔组件中的大电流导体针头。
33.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大电流电源模块的快插拔结构,包括n个快插拔组件2、m个柔性导体组件3以及k个大电流导体4;2≤n,2≤k,2≤m,n、m与k均为整数;
34.快插拔组件2包括安装底板和快插拔接头21,n个安装底板用于与n个待并联电源模块1的输出面板连接;n个快插拔接头21用于与n个待并联电源模块1的输出端插拔配合;
35.n个快插拔接头21包括m个大电流输出端子,m个大电流输出端子包括k个不同的输出极性;m个大电流输出端子的一端分别与待并联电源模块1的对应输出端连接;m个大电流输出端子的另一端通过m个柔性导体组件3分别与k个大电流导体4的一端对应连接;大电流导体4的另一端分别用于与客户端接口连接。
36.n个快插拔组件2与待并联电源模块1的数量有关,m个柔性导体组件3与待并联电源模块1的输出电流有关,k个大电流导体4与待并联电源模块1的输出极性、输出电流相关。
37.如图5、图6所示,柔性导体组件3包括第一连接段31与第二连接段32;
38.第一连接段31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段32的一端连接,并构成l型结构的柔性导体组件;第一连接段31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段32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安装孔;快插拔组件2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孔;大电流导体4的一端设置有通孔;
39.第一连接段31的另一端与快插拔组件2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穿过安装孔与连接孔固连;第二连接段32的另一端与大电流导体4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件穿过安装孔与连接孔固连。(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一连接段31与快插拔组件2的另一端焊接固连;第二连接段32与大电流导体4的一端焊接固连。)
40.根据客户使用需求,选择比较适合的待并联电源模块1的数量,通常选用9个、4个或3个;本实施例中,选择的单个待并联电源模块1的功率为10kw,电流为100a;根据所需总功率30kw,选用3个待并联电源模块1,则快插拔组件2为3个;根据3个待并联电源模块1的输出电流选择12个柔性导体组件3,根据3个待并联电源模块1的输出极性,待并联电源模块1的输出极性为阳极与接地,因此选用2个大电流导体4,2个大电流导体4长度均为380mm。
41.其中,柔性导体组件3的厚度为3mm,其长度为80
±
0.5mm,宽度为15
±
0.5mm。柔性导体组件3为铜箔柔性导体组件3(也可以为铜线)。
42.本实用新型中,在快插拔组件2的后级,又增加了一级连接,即柔性导体组件3;选用的该柔性导体组件3与最后端的大电流导体4进行连接,在不影响多电源模块1的正常功能使用的情况下,保留快插拔组件2的活动调节余量,极大的提高了多电源模块1插拔的效率,避免了由于加工安装误差造成的不便利及损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