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漏电的电池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83779发布日期:2022-12-24 06:09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漏电的电池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漏电的电池箱。


背景技术:

2.电池箱是一种用于组装电池体的箱体,其具备协助电池体通风散热、防水绝缘及避免磕碰磨损的功能。
3.如2016年8月31日公开的公告授权号cn205985142u的一种电池箱,该现有的电池箱中,若干电芯模块的两侧设有绝缘层,该电池箱通过绝缘层来实现绝缘的目的,但电池箱在震动或晃动过程中,电芯模块与外壳之间容易产生相对摩擦或磕碰,不仅破坏了电芯模块的外保护层,尤其电芯模块的上边角处较为薄弱,同时,也会磨损或压损绝缘层,因此,绝缘层的效果大大降低,甚至难以起到应有的绝缘效果。
4.又如2020年4月28日公开的公告授权号cn210416193u的一种电池箱下托盘总成,该电池箱托盘的后侧板设置有绝缘纸,同时还公开了“托盘总成内表面进行绝缘处理,并避免表面处理对接地点的影响,绝缘涂层厚度均匀、外观无明显划痕”,但电池装配过程至电池箱及电池箱在震动、晃动的情况,电池的边角处仍可能对电池箱的绝缘纸及绝缘涂层造成损坏,使得电池箱仍然存在漏电及击穿拉弧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漏电的电池箱,解决了由于现有电池箱与电池边角处之间存在摩擦或挤压而导致现有电池箱的绝缘物质(绝缘层、绝缘纸等)磨损或压损,产生了漏电或拉弧的风险。
6.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防漏电的电池箱,包括电池体及与所述电池体抵接的隔梁,所述隔梁设置有缺口,且所述缺口暴露所述电池体的上边角处,通过所述缺口增加所述电池体的上边角处与所述隔梁之间的爬电距离。
8.因此,当电池体的边缘处存在磨损或者挤压破损的现象时,电池体在竖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上均增加了一定的爬电距离,使得电池体与隔梁之间扩大了间隙,一方面,避免电池体的边角处直接与隔梁进行导电,另一方面,也避免电池体边角处的破损处的电压突破空气的耐受极限,使得空气电离成导体,形成拉弧的导电问题,从而有效地保证了电池体与梁体之间的绝缘性,达到双重隔绝的良好的效果,同时,意想不到,缺口与电池体的上边缘处之间形成良好的避让,也即避免了电池箱遇到振动晃动时,电池体与隔梁之间产生磨损、磕碰,也避免电池体在长期使用时产生膨胀,并与隔梁产生挤压的问题。
9.此外,电池箱的电池体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通过缺口传递至隔梁的另一侧进行释放,从而保证电池体周边的温度保持动态恒定,进而保证了电池的最佳使用状态。除利用缺口进行隔梁两侧的热交换目的外,与电池体相连接的连接线可穿过缺口,实现隔梁两侧连接线跨接的目的。
1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漏电的电池箱,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1.通过在隔梁上设置缺口,并且电池体的边缘处与缺口之间形成爬电延长距与爬电高度,不仅有效地避免电池体边缘处的外壳保护层出现破损时直接与隔梁导电接触,而且还避免了由于现有电池箱与电池之间存在摩擦或挤压而导致现有电池箱的绝缘物质(绝缘层、绝缘纸等)磨损或压损,产生拉弧的风险,达到双重防漏电的效果,同时,利用隔梁上的缺口,不仅实现将与电池体相接的连接线跨接至隔梁的另一侧,而且还可将电池体在使用过程中所释放的热量传递至隔梁另一侧,完成热交换的目的。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漏电的电池箱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图1的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漏电的电池箱的俯视示意图;
15.图4为图3的b-b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16.图5为图4的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7.图标:11-电池体,12-隔梁,13-缺口,14-箱体。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1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21.具体请结合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包括一种防漏电的电池箱,电池体11及与电池体11抵接的隔梁12,其中,隔梁12设置有缺口13;
22.当然,该防漏电的电池箱还包括箱体14,电池体11及隔梁12均固定装配在箱体14的内部,具体为箱体14的一侧设置有装配电池体11的第一电池仓,箱体14的另一侧设置有空腔或者装配电池体11的第二电池仓。
23.作为本方案的核心点在于,结合图5所示,缺口13暴露电池体11的上边角处,通过缺口13增加电池体11的上边角处与隔梁12之间的爬电距离,使得电池体11的上边角处由于磨损、破损等原因产生漏电现象时,不会直接导电至隔梁12,也不会由于隔梁12与电池梯11之间的爬电距离小而发生击穿拉弧的风险,达到良好的防漏电效果。
24.意想不到的,缺口13还可实现电池体11的上边角处与隔梁12之间的避让效果,避免了电池体11在箱体14产生震动或晃动时,电池体11的上边角处与隔梁12产生摩擦或磕碰,有效避免了电池体11的上边角处容易产生磨损或破损的问题,更加有效避免了电池箱的防漏电的效果,同时,缺口13还能够在箱体14内部进行水管或者线束之间的连接或布置。
25.进一步的,电池体11的上顶面与缺口13的底面之间形成爬电高度h,电池体11的侧面与缺口13的侧面之间形成爬电延长距d,隔梁12通过爬电高度h及爬电延长距d与电池体11增加爬电距离,以避免产生拉弧。
26.应当说明,电池体11可以为一列或多列电池组,也可以为单一电池。此处所指的缺口为隔梁12一角缺失所形成贯通豁口,并非沉槽或通孔。
27.在本实施例中,设定电池体11的顶面隔梁12平齐,则当隔梁12设置缺口13后,电池体11与隔梁12在竖直方向上的爬电距离为爬电高度h,当然,设定电池体11的顶面高于隔梁12,相对高度差为t,此时电池体11与隔梁12在竖直方向上的爬电距离延伸了h-t,则电池体11与隔梁12在在竖直方向上增加了爬电距离。当隔梁12未设置缺口13时,电池体11的侧面完全垂直投影在隔梁12上,而当隔梁12设置缺口13,且缺口13暴露电池体11时,电池体11的侧面与缺口13的侧面之间形成的爬电延长距d即为电池体11与隔梁12在水平方向上的爬电距离,则电池体11与隔梁12在水平方向上也增加了爬电距离。
28.因此,当电池体11的边缘处存在磨损或者挤压破损的现象时,电池体11在竖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上均增加了一定的爬电距离,使得电池体11与隔梁12之间扩大了间隙,一方面,避免电池体11的边角处直接与隔梁12进行导电,另一方面,也避免电池体11边角处的破损处的电压突破空气的耐受极限,使得空气电离成导体,形成拉弧的导电问题,从而有效地保证了电池体11与梁体之间的绝缘性,达到双重隔绝的良好的效果,同时,意想不到,缺口13与电池体11的上边缘处之间形成良好的避让,也即避免了电池箱遇到振动晃动时,电池体11与隔梁12之间产生磨损,磕碰,也避免电池体11在长期使用时产生膨胀,并与隔梁12产生挤压的问题。
29.此外,电池箱的电池体11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通过缺口13传递至隔梁12的另一侧进行释放,从而保证电池体11周边的温度保持动态恒定,进而保证了电池的最佳使用状态。除利用缺口13进行隔梁12两侧的热交换目的外,与电池体11相连接的连接线可穿过缺口13,实现隔梁12两侧连接线跨接的目的。
30.进一步的,结合图5所示,爬电延长距d≥2mm。具体的,当电池体11的上顶面与缺口13的底面之间的爬电延长距小于2mm时,导致电池体11与隔梁12之间的间隙过小,则电池体11破损后释放的电压击穿电池体11与隔梁12之间的空气,使得电池体11与隔梁12导通,造成拉弧效应,因此,缺口13对电池体11的绝缘保护效果将大大折扣。当电池体11的上顶面与缺口13的底面之间的爬电延长距为2mm或超过2mm时,将能有效地保证电池体11破损后不容易或不会击穿空气与隔梁12导通,实现电池体11与隔梁12之间良好的绝缘效果,进而大大提高了电池箱的使用安全性能,有效避免电池体11与隔梁12之间产生拉弧效应引发的发热失控问题。
31.还应当注意,结合图3至图5所示,电池体11沿着隔梁12的长度方向的距离为l,爬电延长距d≤0.5l。具体的,当电池体11的侧面与缺口13的侧面之间的爬电延长距d大于电池体11沿着隔梁12的长度方向的距离l时,电池体11抵紧作用在隔梁12上的受力约束将大大减弱,使得电池体11在膨胀过程中,隔梁12无法对电池体11产生有效的约束,从而影响电池体11的使用安全性能。即为,由于电池体11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产生膨胀形变,隔梁12抵接电池体11可对电池体11的膨胀形变进行约束,而当隔梁12与电池体11之间的作用面不足一半时,削弱对电池体11的约束,使得电池体11的膨胀形变过大,进而将电池体11上的防爆
阀的爆破能力,大大影响电池的安全性能。此外,缺口13的边缘及边角位置较为尖锐锋利,电池体11膨胀挤压隔梁12产生形变,使得缺口13的边缘及边角容易刺破电池体11。当电池体11的侧面与缺口13的侧面之间的爬电延长距d在电池体11沿着隔梁12的长度方向的距离l一半的范围内,至少电池体11的侧面与缺口13的侧面之间的爬电延长距d为电池体11沿着隔梁12的长度方向的距离l的一半时,可保证电池体11与隔梁12之间的受力约束,进而保证电池体11的使用安全性能,进一步提高电池箱的稳定使用。
32.更优选的,结合图3至图5所示,电池体11沿着隔梁12的长度方向的距离为l,爬电延长距d≤1/3l。也即爬电延长距2mm≤d≤1/3l,不仅能够保证电池体11与隔梁12之间良好的绝缘效果,同时,还可保证电池体11的使用安全性能,从而保证电池箱的使用稳定性及处于最佳的使用状态。
33.进一步的,结合图5所示,爬电高度h≥5mm。具体的,当电池体11的上顶面与缺口13的底面之间的爬电高度h小于5mm时,也导致电池体11与隔梁12之间的间隙过小,则电池体11破损后释放的电压击穿电池体11与隔梁12之间的空气,使得电池体11与隔梁12导通,也将造成拉弧效应,则缺口13对电池体11的绝缘保护效果将大大降低。而当电池体11的上顶面与缺口13的底面之间的爬电高度h等于或大于5mm,使得电池体11与隔梁12之间保持足够的间隙,避免拉弧现象的发生及拉弧效应所导致的火灾问题,从而更加有效提高了电池箱的使用安全性能。
34.应当说明,由于电池体11的顶端还需装配连接相关的电池连接件及元器件,考虑预设一定的高度空间,以便于后续电池箱内的电池体11及电池连接件的装配。
35.为更好提高电池体11与隔梁12之间的绝缘性,更进一步的保证电池体11的使用安全性,隔梁12与电池体11设置有绝缘结构。其中,绝缘结构可以为绝缘胶层,还可以为绝缘片,或者为绝缘板,具体的,绝缘结构优选设置在隔梁12上缺口13的侧壁位置,还可以设置在箱体14的侧壁上,通过绝缘结构将电池体11与隔梁12之间进行进一步地隔绝,使电池体11与隔梁12之间的防电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更进一步的提高电池箱的安全性能。
36.优选的,上述绝缘结构能够覆盖至少部分的缺口13。
37.更进一步的,由于电池体11的顶端上存在电极柱及与电极柱连接装配的及电池连接件,当隔梁12直接受力作用在电极柱或电池连接件,不仅受力能力低,且容易造成磕碰挤压,造成接触不良,甚至发生压损的问题,考虑并针对该问题,隔梁12的高度小于或者等于电池体11的高度。从而有效保证了电池箱结构的紧凑及其稳定性,也进一步保证电池箱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
38.作为优选的方案,具体结合图1至图3所示,隔梁12的两相对侧均设置有缺口13,以使得隔梁12的两相对侧均与电池体11隔绝,以避免产生拉弧。此外,电池体11的可从两侧有序地布线,并分别从隔梁12的两相对侧的缺口13进行跨接,提高电池箱的装配走线的同时,还使得电池箱内部的装配及走线更加井然有序,便于后续排查及维护。同时,电池体11在使用过程中的产生的热量也可均匀从两侧的缺口13进行隔梁12的另一侧传递,避免了单一侧热交换所导致的电池箱局部发热的问题。
39.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
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