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触头支撑结构、静触头组件以及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34034发布日期:2022-12-28 10:48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静触头支撑结构、静触头组件以及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断路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静触头支撑结构、静触头组件以及断路器。


背景技术:

2.现有断路器出于成本角度的考虑,同一断路器壳架较小电流断路器采用的静触头厚度相较于该同一断路器壳架下的较大电流断路器所采用的静触头厚度偏薄,导致同一断路器壳架下较小电流断路器的静触头与断路器壳架的基座之间由于静触头厚度偏薄带来空隙,造成同一断路器壳架无法同时满足两种及以上的电流断路器的静触头的装配需求,重新开发断路器壳架会导致产品开发成本上升,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通过在静触头上设置支撑件,增加该处静触头厚度的方式弥补较小电流断路器的静触头与断路器壳架的基座之间空隙,在静触头安装支撑件的位置设计有螺纹通孔或铆接通孔,并且通过螺钉或铆钉实现支撑件与静触头之间的装配,该结构下静触头由于横截面积受到螺纹通孔或铆接通孔的影响,载流截面积将减小,从而对产品的温升、载流等性能造成影响,导致产品温升增大、载流性能降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触头支撑结构,以减少对静触头的载流截面积的影响,避免由于安装支撑件导致的产品温升增大、载流性能降低等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静触头支撑结构的静触头组件以及断路器。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静触头支撑结构,用于静触头与断路器壳架基座之间的支撑,所述静触头包括载流部,所述载流部包括第一载流段、载流连接段及第二载流段,所述第一载流段与所述第二载流段通过所述载流连接段连接形成u形结构,所述第一载流段设置有沿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载流段的装配孔,所述静触头支撑结构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通过铆接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载流段朝向所述装配孔的表面,所述铆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二载流段这两者中的一者的铆接盲孔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二载流段这两者中的另一者的铆接凸台。
7.可选地,所述第二载流段朝向所述装配孔的一侧表面设置一个或多个所述铆接盲孔,所述支撑件设置与各所述铆接盲孔一一对应的所述铆接凸台。
8.可选地,所述支撑件呈板状,所述支撑件垂直于自身厚度方向的一个表面设置所述铆接凸台。
9.可选地,所述支撑件远离所述铆接凸台的一侧表面在与所述铆接凸台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凹槽。
10.可选地,所述铆接盲孔的深度不超过所述第二载流段的厚度的一半。
11.可选地,所述铆接凸台的高度小于所述铆接盲孔的深度。
12.一种静触头组件,包括静触头,所述静触头的载流部设置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静触头支撑结构。
13.可选地,所述静触头的载流部的装配孔包括相互连接的插装段以及限位段,所述限位段的宽度小于所述插装段的宽度。
14.可选地,所述静触头还包括固定部以及连接部,所述固定部、所述连接部以及所述载流部依次连接,所述固定部设置连接孔以及固定孔,所述连接孔和/或所述固定孔在所述固定部用于与断路器壳架基座接触的表面延伸有定位凸台。
15.一种断路器,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静触头组件。
16.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中公开了一种静触头支撑结构,该静触头支撑结构用于静触头与断路器壳架基座之间的支撑,其中,静触头包括载流部,载流部包括第一载流段、载流连接段及第二载流段,第一载流段与第二载流段通过载流连接段连接形成u形结构,第一载流段设置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第一载流段的装配孔,该装配孔用于与断路器壳架基座上的限位凸台配合,限位凸台穿过该装配孔与下述的支撑件接触配合,上述静触头支撑结构包括支撑件,支撑件通过铆接结构设置于第二载流段朝向装配孔的表面,铆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支撑件与第二载流段这两者中的一者的铆接盲孔以及设置于支撑件与第二载流段这两者中的另一者的铆接凸台,可见上述支撑件与静触头之间采用盲孔铆接结构,相对于现有的螺纹通孔或铆接通孔对于静触头的横截面积的影响较小,从而减小对于静触头的载流截面积的影响,进而减少对产品的温升、载流等性能的影响,改善由于静触头安装支撑件造成的产品温升增大、载流性能降低等问题。
1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静触头支撑结构的静触头组件以及采用该静触头组件的断路器,由于该静触头组件以及断路器采用了如上所述的静触头支撑结构,因此静触头组件以及断路器理应兼具上述静触头支撑结构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静触头支撑结构的静触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静触头支撑结构的静触头组件的剖视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静触头支撑结构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断路器的局部剖视图;
23.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4.图中:
25.1为静触头;110为载流部;110a为装配孔;111为第一载流段;112为载流连接段;113为第二载流段;120为固定部;120a为连接孔;120b为固定孔;130为连接部;2为支撑件;2a为铆接凸台;2b为凹槽;3为触点;4为跑弧件;5为断路器壳架基座;6为限位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26.本实用新型的核心之一是提供一种静触头支撑结构,该静触头支撑结构能够减少对静触头的载流截面积的影响,避免由于安装支撑件导致的产品温升增大、载流性能降低等问题。
27.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静触头支撑结构的静触头组件以及断路器。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静触头支撑结构的静触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静触头支撑结构的静触头组件的剖视图。
3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静触头支撑结构,该静触头支撑结构用于静触头1与断路器壳架基座5之间的支撑,其中,静触头1是断路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用于与断路器的动触头配合实现断路器的通断,静触头1需要固定设置于断路器壳架基座5,静触头1包括载流部110,载流部110包括第一载流段111、载流连接段112及第二载流段113,第一载流段111与第二载流段113通过载流连接段112连接形成u形结构,第一载流段111设置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第一载流段111的装配孔110a,该装配孔110a用于与断路器壳架基座5上的限位凸台6配合,限位凸台6穿过该装配孔110a与下述的支撑件2接触配合,第二载流段113背向第一载流段111的表面设置有静触头1的触点3,该触点3通常为银合金材质,第一载流段111与第二载流段113可以平行或者第一载流段111与第二载流段113呈夹角设置,除了触点3外,第二载流段113背向第一载流段111的表面还设置有跑弧件4,该跑弧件4位于触点3远离载流连接段112的一侧,可以理解的是,静触头1与动触头在斥开的过程中,会产生电弧,跑弧件4向断路器壳架内的灭弧室方向延伸,以将电弧引向灭弧室。
31.除了上述载流部110,静触头1通常还包括固定部120以及连接部130,固定部120、连接部130以及上述载流部110依次连接,固定部120用于将静触头1固定于断路器壳架基座5,同时固定部120用于与断路器壳架外的导体连接,并且固定部120、连接部130以及载流部110采用金属板件一体折弯成型,之所以将静触头1的三个部分分开描述只是为了更好的介绍三者的作用。
32.上述静触头支撑结构包括支撑件2,支撑件2通过铆接结构设置于第二载流段113朝向装配孔110a的表面,铆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支撑件2与第二载流段113这两者中的一者的铆接盲孔以及设置于支撑件2与第二载流段113这两者中的另一者的铆接凸台2a,即可以在支撑件2设置铆接盲孔,在第二载流段113设置铆接凸台2a,或者可以在支撑件2设置铆接凸台2a,在第二载流段113设置铆接盲孔,或者可以在支撑件2设置铆接凸台2a和铆接盲孔,在第二载流段113与支撑件2的铆接凸台2a对应的位置设置铆接盲孔,在与支撑件2的铆接盲孔对应的位置设置铆接凸台2a,铆接凸台2a与铆接盲孔过盈配合。
33.需要说明的是,当在同一断路器壳架内安装小电流的断路器的静触头1时可以采用上述静触头支撑结构,当在同一断路器壳架内安装大电流的断路器的静触头1时则可以
不采用上述静触头支撑结构。
34.可以看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静触头支撑结构中支撑件2与静触头1之间采用盲孔铆接结构,相对于现有的螺纹通孔或铆接通孔对于静触头1的横截面积的影响较小,从而减小对于静触头1的载流截面积的影响,进而减少对产品的温升、载流等性能的影响,改善由于静触头1安装支撑件2造成的产品温升增大、载流性能降低等问题。
35.作为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上述铆接盲孔设置于第二载流段113朝向装配孔110a的一侧表面,铆接凸台2a设置于支撑件2,该铆接凸台2a的形状可以为圆柱状、棱柱状等,铆接盲孔的形状与之相适配。
36.具体地,支撑件2与载流部110之间的铆接结构可以仅包括一对铆接盲孔与铆接凸台2a,也可以包括多对铆接盲孔与铆接凸台2a,在本方案中,第二载流段113朝向装配孔110a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多个铆接盲孔,支撑件2设置有与各铆接盲孔一一对应的铆接凸台2a,当铆接结构包括多对铆接盲孔与铆接凸台2a,各铆接盲孔或铆接盲孔可以沿支撑件2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或者可以绕支撑件2的周向间隔布置,视支撑件2的形状而定,保证支撑件2的稳固即可,在此不做限定。
37.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述支撑件2呈板状,在此基础上,支撑件2可以为矩形、圆形或者其他形状,可以与断路器壳架基座5的限位凸台6的截面形状一致,支撑件2垂直于自身厚度方向的一个表面设置铆接凸台2a,如图3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支撑件2为矩形板状,且支撑件2的四角均为圆角。
38.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如图2所示,支撑件2远离铆接凸台2a的一侧表面在与铆接凸台2a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凹槽2b,以便于在将支撑件2铆接至载流部110时进行定位。
39.作为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铆接盲孔的深度不超过第二载流段113的厚度的一半,以减少对静触头1的横截面积的影响。
40.为使支撑件2与第二载流部110接触更加紧密,避免铆接过程中出现变形,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铆接凸台2a的高度小于铆接盲孔的深度,以防止铆接凸台2a的高度过高导致的支撑件2与第二载流部110之间存在间隙,并防止铆接过程中支撑件2或第二载流部110出现意外变形。
4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静触头组件,该静触头组件包括静触头1,静触头1的载流部110设置如上任意一项的静触头支撑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由于该静触头组件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中的静触头支撑结构,因此静触头组件的技术效果请参考上述实施例。
42.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静触头1的载流部110的装配孔110a包括相互连接的插装段以及限位段,限位段的宽度小于插装段的宽度,上述插装段的截面尺寸大于断路器壳架基座5的限位凸台6的截面尺寸,以便于限位凸台6插入装配孔110a内,当限位凸台6插入插装段内后,通过将静触头1相对于限位凸台6移动使限位凸台6进入限位段内,限位段的尺寸与限位凸台6的尺寸相适配,以使限位凸台6能够与限位段配合对静触头1进行限位。
43.当然为了便于限位凸台6从插装段进入限位段,插装段与限位段之间可以设置沿插装段至限位段方向渐缩的导向段,以便于限位凸台6从插装段进入限位段。
44.作为优选地,静触头1还包括固定部120以及连接部130,固定部120、连接部130以及载流部110依次连接,固定部120设置连接孔120a以及固定孔120b,断路器壳架基座5设置有与固定部120上的连接孔120a对应的通孔以及与固定部120上的固定孔120b对应的螺纹孔,外部导体穿过该通孔与静触头1的固定部120在连接孔120a处连接,螺纹紧固件穿过固定孔120b与螺纹孔配合将静触头1固定,上述连接孔120a和/或固定孔120b在固定部120用于与断路器壳架基座5接触的表面延伸有定位凸台,该定位凸台用于与螺纹孔或通孔配合以对静触头1进行定位。
45.请参阅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断路器,该断路器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静触头组件,断路器壳架基座5具有第一支撑平台、斜坡以及第二支撑平台,第一支撑平台用于与静触头1的固定部120配合,斜坡用于与静触头1的连接部130配合,第二支撑平台用于与静触头1的载流部110的第一载流段111配合,限位凸台6设置于第二支撑平台,由于该断路器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中的静触头组件,因此断路器的技术效果请参考上述实施例。
46.具体地,该断路器为塑壳断路器。
47.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48.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