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防水性能的按钮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67608发布日期:2022-09-28 00:16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防水性能的按钮开关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开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防水性能的按钮开关。


背景技术:

2.按钮开关广泛应用于运动器械、童车电子电器、仪器仪表、机电设备、广播通信、家用电器、医疗器械、汽车、自动化控制等各个领域。但是传统的按钮开关由于按钮大多都是直接裸露在空气中,在按压按钮的过程中很容易使按钮与开关之间出现缝隙,容易使水或灰尘进入到开关内部,从而会影响到开关的正常使用和使用寿命,具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缺陷,提供一种高防水性能的按钮开关,通过防水罩罩设在开关的上端,如此大大提高了开关的整体防水和防尘效果;同时防水罩的上端部被夹持固定于内托和面罩配合形成的“í”型间隙内,如此构成了两个密封配合夹持面,大大提高了防水罩的上端部的安装稳定性,也大大提高了内托与面罩之间的防水性能。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防水性能的按钮开关,包括开关主体、内托、面罩和防水罩;
5.所述内托可转动的安装在开关主体的上端口内,所述面罩固定嵌装在内托的开口内,所述内托对应其开口口沿环周设置有水平延伸的第一挡沿,所述面罩对应第一挡沿上方的外周壁上环周设置有水平延伸的第二挡沿,所述第一挡沿与第二挡沿之间形成有第一夹持间隙,所述内托的开口内壁与面罩的外周壁之间配合形成有与第一夹持间隙相连通的第二夹持间隙;
6.所述开关主体的上端外壁上环周设置有固定环;
7.所述防水罩为多褶皱结构,所述防水罩对应其上端部具有被夹持固定于第一夹持间隙内的第一夹持部、以及被夹持固定于第二夹持间隙内的第二夹持部,所述防水罩对应其下端部具有与固定环嵌套配合的嵌口部。
8.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开关主体包括底壳,所述底壳对应其横向的两侧壁上设置有相对布置的转孔,所述内托的横向两侧壁上对应设置有与转孔相配合的转轴;
9.所述底壳的底部对应两转孔的横向内侧均设置有竖直向上延伸且纵向两端与底壳的内壁相连的隔板,所述隔板与底壳的内壁围合形成有隔水腔,所述底壳对应两隔板之间形成有安装腔。
10.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开关主体包括电连接组件和弹性抵压组件;
11.所述电连接组件包括第一静触片、第二静触片和动触片,所述第一静触片和第二静触片固定插装在底壳的安装腔内,所述动触片以第二静触片的上端部为支点跷动以控制第一静触片和第二静触片之间电路的通、断;
12.所述弹性抵压组件设置于内托与动触片之间,包括弹簧和抵压件,通过按压所述
面罩使得内托转动过程中能够联动抵压件在动触片上滑移以跷动所述动触片。
13.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开关主体还包括指示灯组件,所述指示灯组件包括氖灯和第三静触片,所述第三静触片固定插装在底壳的安装腔内且该第三静触片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导电片,所述抵压件和弹簧均由导电金属材料制成;
14.所述氖灯对应安装在内托与面罩之间配合形成的腔体内,所述氖灯的第一接线与弹簧电相连且所述氖灯的第二接线与导电片电相连。
15.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静触片、第二静触片和第三静触片依次纵向间隔的布置在底壳的安装腔内。
16.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开关主体上设置有用于弹性抵压防水罩的嵌口部的压片。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通过防水罩罩设在开关的上端,如此大大提高了开关的整体防水和防尘效果,保证了开关的电连接组件和指示灯组件的正常、稳定工作;同时防水罩的上端部被夹持固定于内托和面罩配合形成的“í”型间隙内,如此构成了两个密封配合夹持面,大大提高了防水罩的上端部的安装稳定性,也大大提高了内托与面罩之间的防水性能;再者,底壳对应转孔的内侧设置有隔板以围合形成隔水腔,如此能够避免水分越过隔板进入安装腔内,以进一步保证电连接组件和指示灯组件的稳定、可靠工作。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高防水性能的按钮开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按钮开关的竖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图2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图2的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底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结合附图在其上标记以下附图标记:
24.1、底壳;11、固定环;12、转孔;13、隔板;14、压片;2、内托;21、第一挡沿;3、面罩;31、第二挡沿;4、防水罩;41、第一夹持部;42、第二夹持部;43、嵌口部;51、第一静触片;52、第二静触片; 61、弹簧;62、抵压件;71、氖灯;711、第一接线;712、第二接线;72、第三静触片;721、导电片;a、隔水腔;b、安装腔。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26.本实用新型一种高防水性能的按钮开关如图1所示,包括开关主体、内托2、面罩3和防水罩4,内托2可转动的配合安装在开关主体的上端口,面罩3固定嵌装在内托2的开口内;防水罩4为多褶皱结构,防水罩4的上端部被夹持固定于内托2与面罩3之间,防水罩4的下端部套接在开关主体上,如此通过防水罩4的罩设,有效提高了开关的整体防水和防尘效果,保证了开关的使用稳定性。
27.具体的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内托2对应其开口口沿环周设置有水平延伸的第一挡沿21,面罩3对应第一挡沿21上方的外周壁上环周设置有水平延伸的第二挡沿31,该第一
挡沿21与第二挡沿31之间配合形成有第一夹持间隙;同时,内托2的开口内壁与面罩3的外周壁之间配合形成有与第一夹持间隙相连的第二夹持间隙,该第一夹持间隙与第二夹持间隙配合形成“í”型间隙;防水罩4的上端部具有被夹持固定于第一夹持间隙内的第一夹持部41、以及被夹持固定于第二夹持间隙内的第二夹持部42,如此防水罩4的上端部被夹持固定在内托2与面罩3之间的“í”型间隙内以形成两个密封配合夹持面,如此大大提高了防水罩4的上端部的安装稳定性,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内托2与面罩3之间的防水性能;开关主体的上端外壁上环周设置有固定环11结构,防水罩4的下端部对应设置有用于与固定环11嵌套配合的嵌口部43;优选的,开关主体上设置有用于弹性抵压防水罩4的嵌口部43的压片14,通过该压片14的抵压作用能够提高防水套与固定环11之间的配合稳定性。
28.在上述方案中,如图5所示,开关主体包括上端开口的底壳1,该底壳1对应其横向的两侧壁上开设有相对布置的转孔12,内托2的横向两侧壁上均设置有与转孔12相配合的转轴;固定环11结构由底壳1的开口口沿环周水平延伸形成,底壳1的底部对应两转孔12的横向内侧均设置有竖直向上延伸且纵向两端与底壳1的内壁相连的隔板13,该隔板13与底壳1的内壁围合形成有隔水腔a,底壳1对应两个隔板13之间配合形成有安装腔b;该隔水腔a能够积蓄由转孔12进入的水分以避免水分翻过隔水板进入安装腔b,如此保证了安装腔b内元器件的工作稳定性和安全性。
29.在上述方案中,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开关主体还包括电连接组件和弹性抵压组件,该电连接组件包括第一静触片51、第二静触片52和动触片,该第一静触片51和第二静触片52对应固定插装在安装腔b的底部,动触片以第二静触片52的上端部为支点进行跷动以控制第一静触片51与第二静触片52之间电路的通、断;弹性抵压组件对应设置在动触片与内托2之间,包括弹簧61和抵压件62,通过按压面罩3使得内托2转动过程中能够联动抵压件62在动触片上滑移以跷动动触片控制第一静触片51与第二静触片52之间电路的通、断。
30.在上述方案中,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开关主体还包括指示灯组件,该指示灯组件包括氖灯71和第三静触片72,该第三静触片72固定插装在安装腔b的底部且该第三静触片7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导电片721,优选第一静触片51、第二静触片52和第三静触片72依次纵向间隔的布置;氖灯71对应安装在内托2和面罩3配合形成的腔体内,该氖灯71的第一接线711与弹簧61电相连且氖灯71的第二接线712与导电片721电相连,内托2上对应设置有供第一接线711和第二接线712穿过的过孔,导电片721、弹簧61和抵压件62均由导电金属材料制成,如此通过按压跷动动触片能够实现第一静触片51与第三静触片72之间电路的通、断,以对应实现氖灯71的亮或者灭,以对应显示按钮开关的工作状态。
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通过防水罩罩设在开关的上端,如此大大提高了开关的整体防水和防尘效果,保证了开关的电连接组件和指示灯组件的正常、稳定工作;同时防水罩的上端部被夹持固定于内托和面罩配合形成的“í”型间隙内,如此构成了两个密封配合夹持面,大大提高了防水罩的上端部的安装稳定性,也大大提高了内托与面罩之间的防水性能;再者,底壳对应转孔的内侧设置有隔板以围合形成隔水腔,如此能够避免水分越过隔板进入安装腔内,以进一步保证电连接组件和指示灯组件的稳定、可靠工作。
32.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