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MT贴装的POE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87310发布日期:2023-03-17 19:13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SMT贴装的POE元件的制作方法
一种smt贴装的poe元件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poe元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smt贴装的poe元件。


背景技术:

2.poe指的是在现有的以太网cat.5布线基础架构不作任何改动的情况下,在为一些基于ip的终端(如ip电话机、无线局域网接入点ap和网络摄像机等)传输数据信号的同时,还能为此类设备提供直流供电的技术,poe技术能在确保现有结构化布线安全的同时保证现有网络的正常运作,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也被称为基于局域网的供电系统或有源以太网,有时也被简称为以太网供电,这是利用现存标准以太网传输电缆的同时传送数据和电功率的最新标准规范,并保持了与现存以太网系统和用户的兼容性。
3.根据中国专利号为cn100544131c公开的一种在局域网功能性方面集成供电并且特别避免任何不希望的和破坏性积热的插座连接器组件,该目的是通过一种模块式插座连接器组件实现的,所述模块式插座连接器组件具有至少一个连接器壳体(100)和至少一个可插入到所述连接器壳体中的连接器插件(200),每一个连接器壳体(100)具有带至少一个用于接收具有多个电触点的插头的端口(301,312)的前配合侧和用于插入至少一个所述连接器插件(200)的后侧(112),每一个连接器插件(200)具有前端侧和后端侧并且支撑电触点(240),所述电触点具有布置在前端用于与至少一个所述插头的相应电触点可分离地连接的触点部分(245,246),并且在后端侧支撑在lan功能性方面供电的电路的元件(260),元件(260)布置在插座连接器壳体(100)外部。
4.上述专利文件中针对poe元件中在实现设备之间连接时,设置的单一的接口与阀与设备连接使用的接口类型进行适配,且很对一个设备连接多个设备使用时,单向的连接方式容易造成线路缠绕连接检修不便的情况,不利于实际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smt贴装的poe元件。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smt贴装的poe元件,包括连接主线和线路转换座,所述连接主线两端均固定设有线路保护套,所述线路保护套远离连接主线的一端活动套接设有线路转换座,所述线路转换座内部两侧圆周固定设有安装座,相邻安装座之间连接设有活动绕线轴,所述活动绕线轴表面开设有绕线螺槽,所述绕线螺槽表面缠绕设有连接线路,所述连接线路一端与连接主线连接,所述连接线路另一端连接设有线路接口,所述线路转换座表面与线路接口对应位置处设有防尘盖,相邻所述安装座之间间距相同,相邻所述线路接口均不相同,所述防尘盖位置和数量与线路接口位置和数量一一对应,且防尘盖边缘与线路转换座边缘铰接。
7.优选的,所述连接线路表面涂覆设有磁吸层,所述绕线螺槽内部表面涂覆设有磁吸层,所述连接线路与绕线螺槽通过接触磁吸连接。
8.优选的,所述连接线路两端的线路转换座互相对称,两侧所述线路转换座内部的线路接口均电性连接,同一所述线路转换座内部的相邻线路接口均相互独立控制。
9.优选的,所述线路保护套与连接主线连接边缘处均采用圆角处理,所述线路转换座外部边缘处均采用圆角处理。
10.优选的,所述线路保护套与连接主线和线路转换座连接边缘处均采用密封处理,所述线路转换座与防尘盖连接边缘处采用密封处理。
11.优选的,两端所述线路接口通过连接线路和连接主线电性连接,所述线路转换座与线路保护套外部活动卡合。
12.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中,采用连接主线两端通过线路保护套连接线路转换座进行设备连接使用,线路转换座内部圆周分布多个带有不同线路接口的连接线路,根据使用情况选择打开防尘盖进行对应型号的线路接口拉伸使用,从而增加同一线路表面多个线路接口的适配性,且相邻的线路接口均不在同一方向,实现线路接口连接使用时的独立性和多方向性,防止线路。
14.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线路转换座内部的安装座之间设有可转动的活动绕线轴对连接线路进行缠绕收纳,使线路接口在使用时可根据使用长度拉伸连接线路长度,防止线路过长遗留在外部产生缠绕堆叠,便于连接线路的收纳整理使用。
附图说明
15.图1为一种smt贴装的poe元件的正面剖视图;
16.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17.图3为一种smt贴装的poe元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一种smt贴装的poe元件的线路转换座内部部分结构图;
19.图5为一种smt贴装的poe元件的线路转换座拆分结构图。
20.图例说明:
21.1、连接主线;2、线路保护套;3、线路转换座;301、安装座;302、活动绕线轴;303、绕线螺槽;304、线路接口;305、连接线路;306、防尘盖。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3.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24.具体实施例一:
25.参照图1-5,一种smt贴装的poe元件,包括连接主线1和线路转换座3,连接主线1两端均固定设有线路保护套2,线路保护套2远离连接主线1的一端活动套接设有线路转换座3,连接线路305两端的线路转换座3互相对称,两侧线路转换座3内部的线路接口304均电性连接,同一线路转换座3内部的相邻线路接口304均相互独立控制,整个装置适用于相邻两
个设备或多个设备之间的电源连接和信号传输工作,通过一条线路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设备之间的连接,线路保护套2对连接主线1端部进行防护,防止连接主线1折弯,同时线路保护套2与线路转换座3连接,使线路转换座3安装在线路保护套2表面并与连接主线1建立联系。
26.线路转换座3内部两侧圆周固定设有安装座301,相邻安装座301之间连接设有活动绕线轴302,安装座301对活动绕线轴302提供支撑,使活动绕线轴302可在相邻安装座301之间发生转动,便于通过活动绕线轴302表面的绕线螺槽303对连接线路305进行收纳或者释放,活动绕线轴302表面开设有绕线螺槽303,绕线螺槽303表面缠绕设有连接线路305,连接线路305一端与连接主线1连接,连接线路305另一端连接设有线路接口304,两端线路接口304通过连接线路305和连接主线1电性连接,线路转换座3与线路保护套2外部活动卡合,线路转换座3表面与线路接口304对应位置处设有防尘盖306,采用连接主线1两端通过线路保护套2与线路转换座3连接进行设备连接使用,线路转换座3内部圆周分布多个带有不同线路接口304的连接线路305,根据使用情况选择打开防尘盖306进行对应型号的线路接口304拉伸使用,从而增加同一线路表面多个线路接口304的适配性,且相邻的线路接口304均不在同一方向,实现线路接口304连接使用时的独立性和多方向性,防止线路缠绕。
27.相邻安装座301之间间距相同,相邻线路接口304均不相同,防尘盖306位置和数量与线路接口304位置和数量一一对应,且防尘盖306边缘与线路转换座3边缘铰接,同一个线路转换座3内部可设置多种类型的线路接口304,同一个线路转换座3内部至少设有两个不同种类的线路接口304进行使用,通过相邻安装座301之间的等距分布,更便于对线路转换座3内部空间进行均等划分,便于线路接口304的均匀分布和找寻,线路保护套2与连接主线1连接边缘处均采用圆角处理,线路转换座3外部边缘处均采用圆角处理,线路保护套2与连接主线1和线路转换座3连接边缘处均采用密封处理,线路转换座3与防尘盖306连接边缘处采用密封处理,保持外部连接的密封性,防止水汽的渗入,同时通过防尘盖306的密封对线路接口304在不使用时进行密封,防止灰尘进入线路转换座3污染线路接口304。
28.连接线路305表面涂覆设有磁吸层,绕线螺槽303内部表面涂覆设有磁吸层,连接线路305与绕线螺槽303通过接触磁吸连接,绕线螺槽303通过与连接线路305磁吸使连接线路305按照绕线螺槽303的分布轮廓进行连接线路305的收纳,使连接线路305可缠绕收纳于绕线螺槽303表面,连接线路305抽出线路接口304产生的拉伸力使活动绕线轴302表面旋转从而对连接线路305进行释放,在连接线路305收纳时随外部拉伸力的撤出,绕线螺槽303和连接线路305通过之间的磁吸力进行连接线路305的收纳,连接线路305靠近连接主线1的一端预留部分连接线路305长度,便于对较长位置的连接线路305的拉伸进行长度适配,采用线路转换座3内部的安装座301之间设有可转动的活动绕线轴302对连接线路305进行缠绕收纳,使线路接口304在使用时可根据使用长度拉伸连接线路305长度,防止线路过长遗留在外部产生缠绕堆叠,便于连接线路305的收纳整理使用。
29.具体实施例二:
30.参照图1-5,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活动绕线轴302与连接线路305收纳的连接方法,上述磁吸收纳的方案可替换为活动绕线轴302表面设置扭簧进行连接线路305的缠绕收纳,使连接线路305在拉出后扭簧产生形变力,在外部拉伸力撤回后,受扭簧形变力的作用拉伸连接线路305回收至活动绕线轴302表面进行收纳使用。
3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