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池组电压温度采样防呆高效采集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54214发布日期:2023-01-06 23:40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电池组电压温度采样防呆高效采集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电池组电压温度采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电池组电压温度采样防呆高效采集线。


背景技术:

2.随着储能产业的蓬勃发展,对锂电池组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而对电池组的电压和温度的监控要求是可靠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怎样高效快速的将采样线接入bms基板上是设计和装配的一个重要课题。传统的采样线材通常分3部分组成:正极采集线/负极采集线/正负极并联线,由于正极采集线/负极采集线采集点/端子几乎一样,很容易在装配时插反,造成烧毁bms基板上,这样既浪费材料,又浪费工时,为此,提出一种用于电池组电压温度采样防呆高效采集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池组电压温度采样防呆高效采集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电池组电压温度采样防呆高效采集线,包括正极采集线和负极采集线,所述正极采集线包括正极采集线公端子、正极采集线母端子、数量为两个的第一标贴、第一布基胶带、数量为八个的第一ot端子、数量为八个的第一号管、数量为八个的第一ntc、数量为八个的第一热缩管和第一线材;
5.所述负极采集线包括负极采集线公端子、第二标贴、第二布基胶带、数量为八个的第二ot端子、数量为八个的第二号管、数量为八个的第二ntc、数量为八个的第二热缩管和第二线材。
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正极采集线公端子连接于第一线材的一端,所述正极采集线母端子通过第一导线连接于第一线材的外侧靠近正极采集线公端子的一端,八个所述第一号管均连接于第一线材,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号管连接于第一线材的另一端,另外七个所述第一号管通过第二导线连接于第一线材的外侧,八个所述第一ot端子分别连接于八个所述第一号管的一端,八个所述第一热缩管分别套接于八个所述第一ot端子的一端外侧,八个所述第一ntc分别位于八个所述第一ot端子的另一端内部。
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负极采集线公端子连接于第二线材的一端,八个所述第二号管均连接于第二线材,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号管连接于第二线材的另一端,另外七个所述第二号管通过第三导线连接于第二线材的外侧,八个所述第二ot端子分别连接于八个所述第二号管的一端,八个所述第二热缩管分别套接于八个所述第二ot端子的一端外侧,八个所述第二ntc分别位于八个所述第二ot端子的另一端内部。
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布基胶带缠绕于第一线材和导线的外侧,两个所述第一标贴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布基胶带的外侧且靠近正极采集线公端子和正极采集线母端子的一端。
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布基胶带缠绕于第二线材的外侧,所述第二标贴固定连接于第二布基胶带的外侧且靠近负极采集线公端子。
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正极采集线母端子与负极采集线公端子互相匹配,所述正极采集线公端子插入于bms板端子上。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减少连接端子的数量,而且又便于安装,从而避免在装配时连接端子插反,造成烧毁bms基板,既节约了材料,又节约了工时,从而起到了防呆、优化和高效的效果。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极采集线母端子和负极采集线公端子对调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极采集线和负极采集线对调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ot端子和第二ot端子改为叉形端子结构示意图;
16.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ot端子与号管为一体成型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正极采集线;11、正极采集线公端子;12、正极采集线母端子;13、第一标贴;14、第一布基胶带;15、第一ot端子;16、第一号管;17、第一ntc;18、第一热缩管;19、第一线材;2、负极采集线;21、负极采集线公端子;22、第二标贴;23、第二布基胶带;24、第二ot端子;25、第二号管;26、第二ntc;27、第二热缩管;28、第二线材。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实施例
20.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电池组电压温度采样防呆高效采集线,包括正极采集线1和负极采集线2,正极采集线1包括正极采集线公端子11、正极采集线母端子12、数量为两个的第一标贴13、第一布基胶带14、数量为八个的第一ot端子15、数量为八个的第一号管16、数量为八个的第一ntc17、数量为八个的第一热缩管18和第一线材19;
21.负极采集线2包括负极采集线公端子21、第二标贴22、第二布基胶带23、数量为八个的第二ot端子24、数量为八个的第二号管25、数量为八个的第二ntc26、数量为八个的第二热缩管27和第二线材28。
22.正极采集线公端子11连接于第一线材19的一端,正极采集线母端子12通过第一导线连接于第一线材19的外侧靠近正极采集线公端子11的一端,八个第一号管16均连接于第一线材19,其中一个第一号管16连接于第一线材19的另一端,另外七个第一号管16通过第二导线连接于第一线材19的外侧,八个第一ot端子15分别连接于八个第一号管16的一端,八个第一热缩管18分别套接于八个第一ot端子15的一端外侧,八个第一ntc17分别位于八个第一ot端子15的另一端内部,第一布基胶带14缠绕于第一线材19和导线的外侧,两个第
一标贴13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布基胶带14的外侧且靠近正极采集线公端子11和正极采集线母端子12的一端,将正极采集线1装在一组电池组采集点上,正极采集线公端子11插入于bms板端子上。
23.负极采集线公端子21连接于第二线材28的一端,八个第二号管25均连接于第二线材28,其中一个第二号管25连接于第二线材28的另一端,另外七个第二号管25通过第三导线连接于第二线材28的外侧,八个第二ot端子24分别连接于八个第二号管25的一端,八个第二热缩管27分别套接于八个第二ot端子24的一端外侧,八个第二ntc26分别位于八个第二ot端子24的另一端内部,第二布基胶带23缠绕于第二线材28的外侧,第二标贴22固定连接于第二布基胶带23的外侧且靠近负极采集线公端子21,将负极采集线2装在另外一组电池组采集点上,正极采集线母端子12与负极采集线公端子21互相匹配,将正极采集线母端子12与负极采集线公端子21对接。
24.以上为端子排列组合的一种方式,同时也存在有其他排列方式:
25.1、正极采集线母端子12和负极采集线公端子21对调,请参考图2;
26.2、正极采集线1和负极采集线2对调,请参考图3;
27.3、第一ot端子15和第二ot端子24改为叉形端子,请参考图4;
28.4、ot端子与号管为一体成型,请参考图5;
29.5、正/负极采集线对调与ot端子/叉形端子其他形式的的排列组合。
30.工作原理或者结构原理,装配时,先将正极采集线1装在一组电池组采集点上,将负极采集线2装在另外一组电池组采集点上。将正极采集线母端子12与负极采集线公端子21对接。再将正极采集线公端子11插入bms板端子上。就完成了电池采集线的组装,通过减少连接端子的数量,而且又便于安装,从而起到了防呆、优化和高效的效果。
3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