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扁线挤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68542发布日期:2022-12-31 11:32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铜扁线挤压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铜扁线加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铜扁线挤压设备。


背景技术:

2.挤压铜扁线工序是绕组线加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道工序,铜扁线是漆包绕组线和纸包绕组线的原材料。
3.目前,发明人知道的一种铜扁线挤压设备包括挤压模具和设置在挤压模具一侧且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挤压轮和压紧轮,铜杆穿过挤压轮和压紧轮之间形成的通道后进入挤压模具进行挤压工序,铜杆从通道中穿过时,约96%的铜杆会进入挤压模具中,从而形成铜扁线;约4%的铜杆形成废料,其中,废料中有极少部分形状不规则且硬度较高的废料会粘附在挤压轮槽中并随挤压轮转动,这部分废料随挤压轮转动一周后会随铜杆一起进入挤压模具中,这样在挤压过程中,形状不规则且硬度较高的废料会损伤铜扁线,造成铜扁线的边部出现缺口或者毛刺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扁线挤压设备,利用该铜扁线挤压设备挤压铜扁线的过程中可以避免因废料损伤铜扁线导致铜扁线质量降低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铜扁线挤压设备,包括:铜扁线挤压装置和辅助工装,铜扁线挤压装置包括挤压模具以及设置在挤压模具的一侧且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压紧轮和挤压轮,压紧轮和挤压轮之间形成用于供待挤压的铜杆穿过的通道,压紧轮和挤压轮被构造为能够将铜杆自挤压轮的进料端通过通道输送至挤压轮的出料端,辅助工装位于挤压轮的进料端,辅助工装包括支撑件和安装在支撑件上的止挡件,止挡件的一端与挤压轮的外表面抵接,以防止挤压铜杆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料进入铜扁线挤压装置内。
6.进一步地,挤压轮可转动地设置,止挡件上设有适配表面,适配表面能够与挤压轮的部分外表面相适配,以防止废料随挤压轮转动。
7.进一步地,适配表面为倾斜面或者弧形表面。
8.进一步地,止挡件还具有与适配表面连接的平面,适配表面与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30
°
且小于60
°

9.进一步地,支撑件上开设有安装孔,止挡件穿设在安装孔内。
10.进一步地,止挡件与支撑件可拆卸地连接,辅助工装还包括锁紧件,支撑件上开设有与安装孔连通的装配通孔,装配通孔的中心线与安装孔的中心线垂直,锁紧件穿过装配通孔后与止挡件连接或抵接。
11.进一步地,止挡件为铜条。
12.进一步地,沿铜杆的输送方向,辅助工装、挤压轮和挤压模具依次布置,挤压模具位于挤压轮的出料端。
13.进一步地,挤压轮沿周向开设有轮槽,止挡件的第一端开设有与挤压轮的外表面相适配的适配表面,第一端伸入轮槽后与轮槽的底壁抵接。
14.进一步地,铜扁线挤压设备还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挤压轮驱动连接,挤压模具具有与轮槽对应的挤压腔体,自出料端输出的铜杆进入挤压腔体内被挤压。
15.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铜杆自挤压轮的进料端进入挤压轮和压紧轮形成的通道中,并且由出料端穿出后进入挤压模具进行挤压工艺;辅助工装设置在挤压轮的进料端,止挡件的一端与挤压轮的外表面抵接,这样,当废料附着在挤压轮的表面时,止挡件能够止挡住废料,防止废料随着挤压轮同步转动,避免因废料继续随挤压轮转动后进入挤压模具造成损伤铜扁线的问题,从而确保铜扁线挤压设备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铜扁线。
附图说明
16.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7.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铜扁线挤压设备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挤压模具未示出);
18.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铜扁线挤压设备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辅助工装未示出);以及
19.图3示出了图1的铜扁线挤压设备的止挡件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0.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21.1、支撑件;11、安装孔;12、装配通孔;2、止挡件;21、第一端;22、适配表面;23、平面;3、锁紧件;4、压紧轮;41、通道;5、挤压轮;51、进料端;52、出料端;53、轮槽;100、挤压模具;200、铜杆。
具体实施方式
2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23.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铜扁线挤压设备。铜扁线挤压设备包括:铜扁线挤压装置和辅助工装,铜扁线挤压装置包括挤压模具100以及设置在挤压模具100的一侧且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压紧轮4和挤压轮5,压紧轮4和挤压轮5之间形成供待挤压的铜杆200穿过的通道41,压紧轮4和挤压轮5被构造为能够将铜杆自挤压轮5的进料端51通过通道41输送至挤压轮5的出料端52,辅助工装位于挤压轮5的进料端51,辅助工装包括支撑件1和安装在支撑件1上的止挡件2,止挡件2的一端与挤压轮5的外表面抵接,以防止挤压铜杆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料进入铜扁线挤压装置内。
2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铜杆自挤压轮5的进料端51进入挤压轮5和压紧轮4形成的通道41中,并且由出料端52穿出后进入挤压模具100进行挤压工艺;辅助工装设置在挤压轮5的进料端51,止挡件2的一端与挤压轮5的外表面抵接,这样,当废料附着在挤压轮5的表面时,止挡件2能够止挡住废料,避免因废料继续随挤压轮5转动后进入挤压模具造成损伤铜扁线的问题,从而确保铜扁线挤压设备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铜扁线。
25.优选地,止挡件2为铜条,这样能够避免引入其他材料,从而确保挤压出的铜扁线的纯度。
26.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挤压轮5可转动地设置,止挡件2上设有适配表面22,适配表面22能够与挤压轮5的部分外表面相适配,以防止废料随挤压轮5转动。
2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适配表面22为倾斜面,止挡件2通过适配表面22与挤压轮5的部分外表面贴合,这样,止挡件2与挤压轮5之间形成线接触或者面面接触,能够对废料起止挡作用,避免废料随挤压轮5继续转动,从而提高止挡件2的止挡效果。
28.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适配表面22也可以为内凹的弧形表面。
29.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适配表面22为外凸的弧形表面(即适配表面22朝向挤压轮5所在的一侧凸出)。
30.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止挡件2还具有与适配表面22连接的平面23,适配表面22与平面23之间的夹角大于30
°
且小于60
°

31.需要说明的是,适配表面22为弧形表面时,弧形表面的切线与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30
°
且小于60
°
;适配表面22为倾斜面时,倾斜面通过圆弧段等弧形段与平面23圆滑过渡连接。
32.通过上述设置,适配表面22能够与挤压轮5的外表面更加贴合。
33.优选地,适配表面22与平面23之间的夹角为45
°

34.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支撑件1上开设有安装孔11,止挡件2穿设在安装孔11内。
35.通过上述设置,止挡件2穿过支撑件1,这样,支撑件1能够对止挡件2起限位的作用,避免挤压轮5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止挡件2移动,从而确保止挡件2的一端能够始终保持与挤压轮5抵接。
36.可选地,安装孔11为通孔或者盲孔。
37.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止挡件2与支撑件1可拆卸地连接,辅助工装还包括锁紧件3,支撑件1上开设有与安装孔11连通的装配通孔12,装配通孔12的中心线与安装孔11的中心线垂直,锁紧件3穿过装配通孔12后与止挡件2连接或抵接。
3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锁紧件3穿过装配通孔12后与止挡件2的上表面抵接,这样,能够固定止挡件2,避免止挡件2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同时,这样设置,便于更换止挡件2。
39.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沿铜杆的输送方向,辅助工装、挤压轮5和挤压模具100依次布置,辅助工装位于挤压轮5的进料端51。
40.通过上述设置,铜杆在进入挤压轮5和压紧轮4之间的通道时,部分废料朝向进料端51所在侧飞溅,由于辅助工装位于挤压轮5的进料端51,这部分废料能够落到止挡件2的上表面,再通过人工将废料清扫。
41.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挤压轮5沿周向开设有轮槽53,止挡件2的第一端21伸入轮槽53后与轮槽53的底壁抵接。
42.通过上述设置,挤压轮5能够对止挡件2起限位的作用,避免止挡件2相对于挤压轮5移动,从而确保止挡件2的第一端21能够始终保持与挤压轮5抵接。
43.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铜扁线挤压设备还包括驱动电机,驱
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挤压轮5驱动连接,挤压模具100具有与轮槽53对应的挤压腔体,自出料端52输出的铜杆进入挤压腔体内被挤压。
44.通过上述设置,挤压轮5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顺时针转动,压紧轮4也能够绕自身的中心轴线转动,挤压轮5和压紧轮转动方向相反,待挤压的铜杆从进料端51进入通道41,这样,挤压轮5能够带动铜杆移动,从而能够将铜杆输送至挤压模具的挤压腔体内,铜杆被挤压成铜扁线后输出。
45.需要说明的是,铜杆200进入挤压模具100被挤压成铜扁线的过程属于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46.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铜扁线挤压设备还包括支架,支撑件1、挤压轮5以及挤压模具100均设置在支架上。
47.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铜杆自挤压轮的进料端进入挤压轮和压紧轮形成的通道中,并且由挤压轮的出料端穿出后进入挤压腔体和挤压模具进行挤压工艺;辅助工装设置在挤压轮的进料端,止挡件的适配表面与轮槽的底壁抵接,这样,当废料附着在轮槽的表面时,止挡件能够止挡住废料,避免因废料继续随挤压轮转动后进入挤压模具造成损伤铜扁线的问题,从而确保铜扁线挤压设备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铜扁线。
48.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