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动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90622发布日期:2022-11-23 01:32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动开关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动开关。


背景技术:

2.微动开关是具有微小接点间隔和快动机构,用规定的行程和规定的力进行开关动作的接点机构,用外壳覆盖,其外部有驱动杆的一种开关,因为其开关的触点间距比较小,故名微动开关,又叫灵敏开关。
3.微动开关中外机械力通过传动元件(按销、按钮、杠杆、滚轮等)将力作用于动作簧片上,当动作簧片位移到临界点时产生瞬时动作,使动作簧片末端的动触点与定触点快速接通或断开,当传动元件上的作用力移去后,动作簧片产生反向动作力,当传动元件反向行程达到簧片的动作临界点后,瞬时完成反向动作,微动开关的触点间距小、动作行程短、按动力小、通断迅速。
4.微动开关被广泛应用在汽车领域,现有技术中一种作为汽车零配件的微动开关如图5所示,该微动开关中的静触片向壳体外部延伸有多个插针6,插针6延伸出壳体1处的环周与壳体1之间存在较大间隙61,本发明人在使用该微动开关的过程中发现此结构存在缺点如下:a. 较大间隙的导致插针在使用时会产生晃动,稳定性差;b.在将微动开关焊接到线路板上时需采用助焊剂,而助焊剂容易从间隙处流入微动开关内部,导致开关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可避免插针晃动、连接稳定的微动开关。
6.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微动开关,包括内部具有容置腔的壳体、动触片、静触片以及开关,其还包括有导电片,所述静触片与导电片均至少部分内嵌于所述壳体中,所述静触片与导电片均设置有插针部且向所述容置腔外部延伸出所述壳体,所述插针部延伸出所述壳体处的环周与壳体紧密配合。
7.所述静触片向所述容置腔内部电连接有静触头。
8.所述导电片向所述容置腔内部延伸有用于固定所述动触片的限位部。
9.所述壳体包括有底座与上盖且两者通过卡扣结构连接,所述静触片包括有第一静触片与第二静触片,所述第一静触片至少部分内嵌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二静触片至少部分内嵌于所述上盖。
10.所述第一静触片向所述容置腔内部电连接有第一静触头,所述第二静触片向所述容置腔内部电连接有第二静触头,所述动触片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静触头与第二静触头之间且电连接有动触头,另一端固定在所述限位部。
11.所述限位部包括有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相隔一定间距,所述第一限位板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限位板上设置有第二凹槽。
12.所述动触片为弹性簧片,其上设置有开口且位于所述动触头一侧,在靠近所述动
触头的开口内壁向开口内延伸有弹性臂,所述弹性臂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凹槽形成限位的第一连接部,在远离所述动触头的开口内壁设置有所述第二凹槽形成限位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设置有与所述开关相抵接的按压部。
13.所述上盖设置有用于供所述开关移动的通道,所述开关位于所述通道内与所述按压部相抵接,按压所述开关作用于按压部使动触头与所述第一静触头电连接,不按压所述开关则所述动触头与所述第二静触头电连接。
14.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有与所述第一凹槽适配的第一凸块以及设置在第一凸块两侧第二凸块,所述第一限位板限位于两个第二凸块之间。
15.所述动触片与开关均为两个,所述限位部还包括有和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相同结构的第三限位板与第四限位板,所述第一静触片与第二静触片均设置有两个静触头。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将静触片与导电片内嵌在壳体内,注塑壳体时作为壳体的嵌件,使静触片与导电片牢固稳定的固定在壳体中,而且静触片与导电片延伸出壳体的插针部在延伸出壳体处的环周与壳体紧密配合,避免插针部的晃动,同时在将微动开关焊接到线路板上时,可以避免助焊剂流入到微动开关内部导致开关损坏,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提升产品合格率。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动触片的示意图;
22.图5为现有技术中微动开关的示意图;
23.图中,1-壳体,101-限位部,102-上盖,103-通道,2-动触片,201-动触头,22-弹性臂,221-第一连接部,2211-第一凸块,2212-第二凸块,222-第二连接部,223-按压部,3-静触片,301-第一静触片,302-第二静触片,303-第一静触头,304-第二静触头,31-插针部,32-静触头,4-开关,5-导电片,51-限位部,52-第一限位板,521-第一凹槽,53-第二限位板,531-第二凹槽,6-插针,61-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25.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说明。
26.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和位置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
内」、「外」、「顶部」、「底部」、「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或位置。因此,使用的方向和位置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27.如图1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
28.一种微动开关,包括内部具有容置腔的壳体1、动触片2、静触片3以及开关4,还包括有导电片5,所述静触片3与导电片5均至少部分内嵌于所述壳体1中,所述静触片3与导电片5均设置有插针部31且向所述容置腔外部延伸出所述壳体1,所述插针部31延伸出所述壳体1处的环周与壳体1紧密配合,将静触片3与导电片5内嵌在壳体1内,注塑壳体1时作为壳体1的嵌件,使静触片3与导电片5牢固稳定的固定在壳体1中,而且静触片3与导电片5延伸出壳体1的插针部31在延伸出壳体1处的环周与壳体1紧密配合,避免插针部31的晃动,同时在将微动开关焊接到线路板上时,可以避免助焊剂流入到微动开关内部导致开关损坏,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提升产品合格率。
29.所述静触片3向所述容置腔内部电连接有静触头32,静触头32材质可选用铜、银、钨、钼等。
30.所述导电片5向所述容置腔内部延伸有用于固定所述动触片2的限位部51,导电片5设置有两个插针部31,形成插针部31、限位部51与动触片2的通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51包括有第一限位板52与第二限位板53,所述第一限位板52与第二限位板53相隔一定间距,第一限位板52与第二限位板53为静触片3向上折弯形成,所述第一限位板52上设置有第一凹槽521,所述第二限位板53上设置有第二凹槽531,第一凹槽521与第二凹槽531的槽宽与静触片3厚度适配。
31.所述壳体1包括有底座101与上盖102且两者通过卡扣结构连接,卡扣结构为设置在上盖102的卡接口和设置在底座101上的卡接块,多组卡接口与卡接块配合将底座101与上盖102固定,所述静触片3包括有第一静触片301与第二静触片302,所述第一静触片301至少部分内嵌于所述底座101,所述第二静触片302至少部分内嵌于所述上盖102。
32.所述第一静触片301向所述容置腔内部电连接有第一静触头303,所述第二静触片302向所述容置腔内部电连接有第二静触头304,所述动触片2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静触头303与第二静触头304之间且电连接有动触头201,另一端固定在所述限位部51,动触头201可以分别和第一静触头303与第二静触头304进行电连接。
33.所述动触片2为弹性簧片,其上设置有开口21且位于所述动触头201一侧,在靠近所述动触头201的开口21内壁向开口21内延伸有弹性臂22,所述弹性臂2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凹槽521形成限位的第一连接部221,在远离所述动触头201的开口21内壁设置有所述第二凹槽531形成限位的第二连接部222,所述第一连接部221与第二连接部222之间设置有与所述开关4相抵接的按压部223,动触片2的第二连接部222嵌入第二凹槽531形成限位,其弹性臂22的第一连接部221抵住第一凹槽521,从而使动触头201始终保持与第二静触头304电连接的状态。
34.所述上盖102设置有用于供所述开关4移动的通道103,所述开关4位于所述通道103内与所述按压部223相抵接,开关4由通道103下方装入且不会从通道103上方移出,按压所述开关4作用于按压部223使动触头201与所述第一静触头303电连接,不按压所述开关4则在弹性臂22作用下,所述动触头201与所述第二静触头304电连接。
35.所述第一连接部221包括有与所述第一凹槽521适配的第一凸块2211以及设置在
第一凸块2211两侧第二凸块2212,所述第一限位板52限位于两个第二凸块2212之间,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动触片2发生大幅度偏移或者错位,导致开关失效。
36.进一步,本微动开关还可设置为双开关,具体为:所述动触片2与开关4均为两个,所述限位部51还包括有和第一限位板52与第二限位板53相同结构的第三限位板与第四限位板,第三限位板与第四限位板用来固定另一个动触片2,所述第一静触片301与第二静触片302均设置有两个静触头分别与两个动触片2的动触头201联动。
37.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